李敖曾在清华讲坛上说过一段话:“富兰克说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今天我要改写这句话,这里是我的祖国,我要让他自由。”
现在有多少人崇尚着国外的美好生活,向往着那些正在焕发着青春的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在那些海归人士的脸上,洋溢着一种优越和自豪,可我始终觉得那并不值得骄傲。一个人应该值得骄傲的事情,是怎样用我们的青春让祖国焕发光彩,那其中的艰辛和风雨后的美丽,才是我们生的价值和梦的彼岸。所以我今天可以套用这句话,这里是我们的中国,我要让她青春。
我们的大学,正是这青春岁月里的黄金时代。困惑、哀愁、喜悦、彷徨,都是这青春岁月里的一笔浓墨重彩。
一封家书――一个父亲的辛酸来信
家庭篇是靠一封家书来贯穿的,说到家书,我经常会有种温暖的感觉。诗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硝烟里三个月不知亲人下落,能收到一份家书,将是多大的安慰啊。可片子里的这封大学生父亲的来信却没有让我感到温暖,而是阵阵的刺痛。
父亲在信中对儿子说:“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咋样的,你知道吗……”
信中的每一笔我都感慨良多,写信人又好像真的是我自己的父亲,回首20年,从呀呀学语到大学毕业,我没有给过父亲一封信或一件礼物,甚至也记不清父母的生日。
我和崔建国讨论过,这封辛酸父亲的来信最后该来个怎样的结局,是在片子结尾当场撕掉呢?还是留下来好?我说还是留下来吧,撕掉只能泄一时之愤,而留下来却能时时警醒我们自己,更何况这封信不在我手里,而在千千万万父亲的心里,那些大学游子们总会有醒悟的一天,他们会亲手撕掉这封信的。
婚恋――几多美丽?几多哀愁?
谁都会有这样美好的回忆,夕阳晚去,天边几抹残云映照着校园里那条不知走了多少遍的小路,黄昏或是黑夜,那双温存的手始终牵着我同行,在夜里,她是眼睛,在风里,她是飘起的长发,在我跌倒时,她是搀我起来的一双手。
现在大学生的恋爱观,已经不再是写情书拉拉手的那个时代了;它更真实也更复杂,我自己就是刚刚从大学里走出来,亲眼看着身边多少人陷入恋爱的泥沼不能自拔。高消费的困扰,荒废学业的苦恼,禁果的甘甜与苦涩,分分合合中,多少人带着憔悴和遗憾告别大学时代…….
调查显示,对于大学生谈恋爱,只有11%的人认为目前大学生谈恋爱是出于真诚相爱,而更多的人认为大学生恋爱的原因在于“生理、心理需要”、“排遣孤独”、“随大流”等。而在大学生自杀当中,因为恋爱问题而终结生命的,达到了22%。
“毛毛虫变成蝴蝶,需要漫长的等待,在那个孤单, 寂寞, 狭窄的小壳里,命运在发生着彻底的变化;若过早的破茧,等待她的将不是春天。”
诚信――诺言的重量
吴晓林只是为了一句话,付出了四年的艰辛努力,而且还在继续。他说这个诺言没有终点。在采访里,吴晓林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渔夫在海边,在退潮以后,他力所能及的把一些海星扔回海里面,有一个人就劝他:你有能力把所有的海星星都扔回海里面去吗?这个渔夫回答到,虽然我没有能力把所有的海星星都扔到海里面,但是我扔的每一个海星星都获得了整个生命。我想对那些孩子也是,我现在不能资助所有我希望资助的孩子,但是我资助的这些小学生,至少获得了一个学期的改变。”
吴晓林所做的一切与其说是对贫困失学儿童的承诺,倒不如说是对自己良心的一种承诺。在他心里,这不仅是一句诺言,更是一项能拯救更多海星星的事业。
在节目播出后我给吴晓林的信中写到:“每个人的境遇和经历不同,但总有一天会又走到同一个起点。回首岁月长路,我们作过什么,我们所创造的精神价值,我们的痛苦和迷茫,将是我们的财富。”
一个人的诺言有多重?古人说一言九鼎。吴晓林的一句承诺托起了24个失学儿童的希望,周伟的一纸承诺救活了一个绝症病人,也许这就是诺言的力量。
义举――光荣的眼泪伴着青春的河水
记得刘俊廷在见义勇为篇里有这样一句话:中滩村当夜无眠,黄河水伴着村民的眼泪静静流淌……这段是用来描述见义勇为大学生池明明被河水吞噬生命之后的感触。也有人在疯狂地讨论着大学生救人,该与不该,在他们眼里,一个大学生的价值远大于被救的人,这样一命换一命――不值。可我们是否想过,如果眼看着别人在水里淹死我们都无动于衷的话,那我们丢掉的将会更多,那时我们走在街上看到的,也都是行尸走肉罢了。
老刘在片尾说:你可以数出一朵花有多少花瓣,可你却无法算出,这朵花将带给人们多少愉悦。
刘俊廷做见义勇为篇我是亲眼目睹的,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在片子合成的那天,他坐着睡着了,我怎么也叫不醒他,他偶尔惺胧地一抬眼,我看到那满眼的血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是啊,你可以算出一个编导用了多久作完一个片子,你却永远无法算出他付出如此心血之后,所能带给人们的思考。在这些年轻人的背后,同样是光荣的眼泪伴着青春的河水静静流淌。
这个世界说大也大,倪红闪烁,市井繁华,从四惠东到万寿路的地铁,在地图上不过短短的一线;这世界说小也小,从6平米的地下室搬到了16平米的楼房,却还是找不到一个小小的阳台,清晨能吹风,夜晚能看月。
一样的青春却有着不一样的困惑,不同的困惑背后,却是相同的梦想。我们的青春,在嘻笑怒骂里静静流淌;我们的中国,在汗水与泪水中焕发容光。这就是青春的归宿,这就是生的价值,这就是国的希望。
(编导:张治军)
责编:西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