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主持人:我们在媒体工作的人,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很多的来信,有反映情况的,有需要帮助的,也有给我们寄东西的。前不久一位观众给我寄来了棉拖鞋,让我感动了很久。苏州电视台的主持人张莉有一天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让她大吃一惊。
解说:2005年11月2日在苏州电视台的工作间,主持人张莉刚刚从紧张的演播室出来,准备回家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打开这封信后,信的内容让张莉看得惊心动魄。
张莉:第一感觉就是害怕,但是也促使我把它看下去,然后我看了之后我是很感动,也很触目惊心。
解说:这封信之所以会让张莉触目惊心,是因为它竟然是一封“血书”。信中说有一个叫朱恒的病人即将在生命最美好的时光里离开人间,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在信的结尾写信人连连用了几个“求求你们,帮帮我们,求你们了,”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写信人的急迫心情,而最醒目的是“求你们了”四个字是用鲜血写成的。
张莉:其实作为我们主持人平时可能也会接到观众来信,但是像这样一封血书,我做这么多年主持人从来没有看到过。
解说:看着这份血书,张莉几乎能感觉到写信人的心在滴血。她急切地想知道写信的这个人到底碰到了怎样的困难,为什么会用写血书这种方式来求救呢?于是张莉来到了信中所说的苏州第一人民医院。让她没想到的是这封血书与朱恒一家四口的命运紧紧相连。
![]() | |
朱涛的爸爸:没有办法,我们干脆死了算了,想怎么死,跳楼,怎么死都可以。
朱涛的妈妈:赶到孩子真正不行的时候我们再一起走,我们三个人一起走算了。
解说:这封血书是弟弟朱涛为哥哥朱恒写的,让这家人陷入绝望的是信中所说的病人朱恒,他是一位20多岁的大学毕业生,出生在宿迁的一个贫困农家,靠自己的坚强奋斗2001年朱恒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扬州大学。毕业后朱恒受聘于上海某公司,被安排在张家港办事处工作,由于品德能力双优,即将被选送到国外进修深造。
朱恒的爸爸:我就是为了培养小孩,那小孩能出人头地,到时候大学毕业了,我们就有希望了,整天就盼这个时候到来。
朱涛:毕竟从农村出来一个大学生不容易,然后又被派到国外学技术更不容易,所以那时候蛮高兴,我们家终于,经济什么都可以好起来了。
解说:就在朱恒抱着对前途一片美好的憧憬,准备出国之际,一个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在出国的例行体检中,朱恒被查出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医生:应该属于绝对高危的患者,一旦缓解之后要早期实施易经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挽救他的生命。
![]() | |
解说:自己得了白血病,正在面临着死亡,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朱恒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原以为自己一毕业就可以帮助家里摆脱贫穷的困境了,没想到命运却和他开了这么大一个玩笑。如今不但不能帮助家里,还得做细胞移植,这不知会给家里增添多少烦恼,一时间朱恒万念俱灰,甚至想到了死。
朱恒:移植这条路也只有80%、90%的成功率,其他都没有根除的办法,只能靠化疗来维持,苟延残喘那种感觉,当时就不想治了。
解说:心乱如麻的朱恒不想让父母担心,只给正在太仓打工的弟弟朱涛打了个电话。
朱涛:他说我现在在住院,身体有点不舒服,我心里蛮担心的,打一个电话过去,他说医院初步诊为白血病。
解说:弟弟朱涛与朱恒从小感情就很好,由于家庭贫困当年为了保住哥哥的学业,他弃学打工;每当哥哥在学业和工作上有一点出色成绩,他都会感到非常高兴,有出息的哥哥就是他的精神寄托。视哥哥的生命为自己生命的弟弟朱涛听到哥哥突然得了白血病,如同五雷轰顶。
朱涛:头脑一片空白,什么都不知道了,因为那时候对白血病,以前听别人说白血病之类的,也算是不治之症,治愈比较困难,家庭又不景气,刚刚出来,刚刚起步。
解说:虽然朱涛一时之间也不知该怎样面对这个事实,但是他认为哥哥是全家的唯一希望,如果他倒下全家也就完了,于是他坚定地鼓励朱恒一定要充满信心地活下去。出了这么大的事,思量再三朱涛还是决定打电话通知父母。
![]() | |
朱涛:听我说我哥身体不舒服,(爸爸)连再见都没说就挂了。
朱涛父亲:我听到的时候,住院了,这三个字我就开始冒冷汗了,怎么小孩很好,从小到大没生病,怎么出现这个事情呢?当时身上开始冒冷汗。
解说:听到朱恒住院的消息,朱恒的父母亲非常着急,从小没有得过一次病的朱恒,为什么会突然住院呢?儿子到底得了什么病?朱恒的父母连夜赶到医院,一进医院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曾经朝气蓬勃的儿子朱恒如今憔悴不堪地躺在床上。朱恒的父母不明白儿子怎么会突然变成这个样子?当医生告诉他们朱恒得了白血病时,看着儿子苍白的脸,朱恒的父母只有绝望地抱头痛哭。
朱涛父亲:朱恒这个事,无法面对现实,承受不起。
朱涛的妈妈:我只有抱着朱恒哭,我没有他爸爸坚强,他有苦放在心里面,我看到孩子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我只有抱着他痛哭。
解说:这么多年父母对朱恒寄予了那么大的希望,就盼着朱恒大学毕业的那一天能够出人头地。谁知道这一天刚刚到来,朱恒却得了白血病。朱恒的父母也知道白血病是不治之症,全家的精神支柱就要倒塌了,朱恒的父母觉得这比失去自己的生命更加痛苦。正在朱恒父母无比绝望的时候,医生的一句话给了他们一线生机。
![]() | |
医生:易经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有可能治愈他的唯一手段。
解说:医生说,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唯一方法,只要找到骨髓源朱恒的病就有救了。医生还告诉他们最好是先从他们家里找找看是否有能够和朱恒配型的骨髓。朱涛听到这一消息第二天就赶到了医院,要求给哥哥做骨髓配型。
朱涛:那时候心里面,一直想我的骨髓一定配得上,早一点给他,早一点出来,可以和我们健康地生活在一起。
解说:那是一个初秋的艳阳天,朱恒的父母在医院化验室的门口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终于兄弟俩的骨髓配型结果出来了,弟弟朱涛与哥哥朱恒的骨髓完全吻合。这个幸运的结果一出来,全家人都欣喜若狂,没想到骨髓源竟然这么顺利地找到了,朱恒终于有救了。
![]() | |
朱涛:这是唯一一条可以救我哥的路,现在有很大的希望。
朱恒:为了我决定捐骨髓,我们都是男孩子,说不出那种感激之情。
解说:就在全家人满怀希望地认为可以为朱恒移植骨髓的时候,医生却告诉了他们一个意外的消息,移植骨髓的费用至少需要三、四十万。这个巨额的数目让全家人都惊呆了,三、四十万对于他们这个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无法想象的数字,他们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钱呢?
朱涛的爸爸:听到三十万到四十万的这个手术费用,把我们吓得瘫下来,我老婆抱着哭,这钱从什么地方来,化疗期间小的费用都没有钱,这么多钱从什么地方过来呢,是没有。
解说:全家人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如果筹不到这笔钱,朱恒移植骨髓的希望就变成了泡影。一家人的心一时间从希望的顶端落入了绝望的谷底,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走向死亡吗?
朱涛的爸爸:我们就看到我们孩子没救的,对于医院来说你没有钱不可能给你看病的。
主持:这家人还真不容易,你看看为了两个孩子能有出息,妈妈出去打工,爸爸接着出去打工,就算靠借债度日还要供他们读书。弟弟为了让哥哥安心的读完大学,自己主动的辍学打工。这家人图的什么呀,为的就是有一天哥哥能够有出息。没想到寄托全家希望的哥哥倒下了,要救他得三、四十万,别说是这家人,就是搁在普通家庭身上,也拿不出这笔钱。不管怎样得病的毕竟是自己的亲人,这家人还得想办法啊,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
![]() | |
解说: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想尽办法也要救朱恒。于是朱恒的父母变卖了全部家当,可是家里本身就一贫如洗,变卖家当的钱连这笔巨款的一个零头都不够。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向亲朋好友四处去筹借,可是兄弟俩当初上学时家里就已经负债累累,如今再去借钱是那么的难。
朱涛的爸爸:借钱的时候自己失落感不讲了,苦水往肚子里咽,为了小孩治病,别人怎么冷言冷语的我,瞧不起我们,看不起我们,我们无所谓,再低贱的,我认为不是偷人抢人的,没有感觉,当时一心想想法弄到钱,救我小孩的命。
解说:变卖家产和借钱根本就没办法筹到这三、四十万,还有什么办法能找到钱来救朱恒呢?朱恒一家人认为就算要用自己的命来换也一定要为朱恒筹到这笔移植骨髓的钱。万般无奈之下,朱恒的父亲竟然想到了街头求助。
朱涛的爸爸:捧着一个求助信,把医院的证明也拿着,求助好心人帮帮我们,给他们看,有的人还冷言冷语地说难听的话,说我们是假的。
朱涛的妈妈:拿一个乞讨书,乞讨一点,其他什么办法都没有。有的人可怜他的时候,有的人给30块钱,50块钱,有人不同情他的时候,说他这是诈骗。
解说:为了救儿子的命,朱恒的父亲每天在街头拿着求助信向路人求助,白眼和冷遇受了不少,可是收效甚微。
![]() | |
朱涛的爸爸:救儿子的命,跪着乞求他们都无所谓,只要有钱能救好我小孩的命,我们什么都值得。
解说:哥哥在医院里急需钱来移植骨髓,可是这么久了却一点着落也没有。朱涛看着父母每日愁眉不展,自己心里也焦急万分,他多么希望他能够代替哥哥生病啊?真的能用他的命来交换哥哥的命吗?朱涛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他曾经听说过买血、卖肾能够迅速卖到一大笔钱,他竟然打起自己身体的主意。
朱涛:看到电视上有人说卖肾,可以筹钱,那时候我也希望,我也希望我能卖掉一个出去救我哥哥。
解说:朱涛辗转于附近的各个医院,贴了很多小广告希望能将他的肾卖出去换成钱给哥哥换骨髓。可是他的这些努力没能成功,没人买他的肾。朱涛没想到就这样也行不通。想尽办法也找不到移植骨髓的钱,全家人都绝望了。看着躺在医院里,一天天接近死亡的朱恒,想到即将面对失去儿子的痛苦,朱恒的母亲崩溃了。
朱涛的妈妈:我当时我在窗口我就这么跳下去了,我说我先走,第一个是为钱,第二个是为孩子,也没有钱为他治病,这样看着我孩子走了还不如我先走呢。
朱涛父亲:我劝他妈妈,死顶不了用,我们还是维持。
解说:虽然母亲经过父亲的劝说,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可是筹集这笔钱的问题依然像一个沉重的石块压在全家人的心里。朱涛不相信世界这么大,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救得了哥哥吗?光靠他们一家人的力量看来是无法筹到这笔钱了,朱涛决定写封信给媒体,希望通过媒体向社会求助。这封信关系到一家人的命运,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急切之情和自家目前的困境呢,于是朱涛想到了用自己的血来写这封信。
![]() | |
朱涛:我哥今年22岁,扬州大学刚刚毕业,也刚刚走入工作意外,却意外查出患有白血病,现在我的骨髓也配上了,但是需要大概30万元医药费,而我们是来自宿迁的农村,无法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所以请你们帮助我们,在电视上呼吁一下,求求你们了,帮帮我们,把这个年轻的生命给挽留下来,求求你们帮帮我们,求你们了。
解说:信的内容虽然很简短,可是朱涛觉得自己就是用自己滴血的心向人们哭诉。果然这封血书引起了苏州电视台的关注,在血书寄出的第3天,张莉和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朱恒所在的医院。了解到朱恒一家人的事,他们被这家人深深的情谊和朱涛舍命救哥哥的举动打动了,《苏州新闻》、《新闻夜班车》等栏目连续5天对此事进行了系列报道。朱恒兄弟的事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爱心热线电话频频响起,一张张饱含爱心的汇款单也寄到了电视台。有的观众还亲自到医院看望了朱恒,最让人感动的是捐款者中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奶奶,把她毕生仅剩的五万元钱委托红十字会送到了朱恒的手中,而且在捐款后一直不肯露面。这么多人的爱心让绝望中的朱恒重新燃起了生存的信心。
朱恒:我想我有了他们的鼓励,我会健健康康地走出来。
解说:不到半个月,第一笔手术资金20万元在全家人的努力和社会上热心人的帮助下筹到了,朱恒进了净化舱接受治疗。很快,兄弟两人做了骨髓移植手术。在朱恒、朱涛卧床期间不断的有人送来现金、营养品,一些媒体自发的组织了救助朱恒的活动,更多的热心人参与到了这场活动中,终于全家人不用再为朱恒的治疗费用发愁。朱恒的父母亲感到万分高兴,有这么多人的帮助,他们相信自己的儿子朱恒一定会得救。
朱涛的爸爸:就盼他早日出去,我们心情很好,现在心情很好的,我们现在整天在鼓励他,朱恒你要坚持,要自信,要有信心,整天鼓励他。
朱涛的妈妈:盼望他好了以后,继续在厂里面干下去,继续能出国,以后回报这些社会,回报这些好心人我更高兴。
解说:承载着社会上所有热心人希望的朱恒,在净化舱里向我们表示他一定会坚强,一定会战胜病魔。
主持:朱恒给我们展示的这十二个字您看清楚了吗,是“坦然面对,迎接挑战,战胜病魔”。朱恒是怎么变得坦然的呢?是因为他被媒体关注,被更多人关心了。有了这么多人的关心,一个年轻的生命才有可能继续维持生存,一个贫苦的家庭才有可能继续保持完整。朱恒一家人是幸运的,但是像朱恒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咱们不能指望这些家庭面临的问题都要靠幸运来解决。病魔可以夺走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但它不应该摧毁我们对这个社会的信心。生活还得继续,这需要面对现实的勇气和对未来的希望,但愿这份勇气和希望,不再是因为命运的偶然,而是实实在在的保障。
责编:西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