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李淑贤老人身患尿毒症,孤独地躺在长春的中日友好楼里,这栋楼是十几年前一位日本民间友人捐建的。1943年,李淑贤和丈夫闯关东来到日本人统治下的长春,一天,她去日侨聚居区卖鸡蛋,遭到一个日本警察的驱赶。“警察拔出腰里的长刀,挑开我篮子上蒙的布,一顿哇哩哇啦的吼叫,又给了我两巴掌。我退到楼梯口,他就一脚把我踢下去了”。李淑贤滚下楼去,因此流产,并落下病根不能生育。为此,她和丈夫抱憾终生。但就是这个被日本侵略者深深伤害的中国妇女,却在日军战败时收养了一个日本女孩。“当时就看着孩子可怜,要不管孩子就活不了了”。李淑贤给孩子取名徐桂兰,徐桂兰后来在长春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徐桂兰到日本寻亲,后来一家子定居日本。
如今,李淑贤老人只能靠自己的妹妹照顾,连床都下不了。她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我像一个老蒲棒,夏天我吸足了雨水和养分,养育了蒲公英。到了秋天,小蒲公英乘风飞走了,飞向遥远的远方。这一切,仿佛是一场梦。采访她的时候,看到她那张刻满岁月的脸和流感了眼泪的双眼,我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的母亲,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中国母亲》是我们《道德观察》栏目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策划制作的系列特别节目,这是一幕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被情往事,一段跨越国家的旷世情怀。作为这套片子的总编导,我从我们采访的很多个李淑贤老人这样的中国母亲身上深刻地体会到战争是最丑陋的行为,而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最美好的情感。
我们采访的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曲晓藩一直在研究日本遗孤问题,有一次他在网上做客时,有网友提问,日本至今不肯认罪,他们是狼子野心,我们为什么还要无原则的善良?还要谈中日友好?咱们不做软骨头好不好。曲晓藩回答,我理解你的心情,我的祖父曾经做过日本的劳工。研究日本遗孤问题是为了帮助日本政府认清战争罪责,教育日本人民警惕右翼势力。正像曾经救过一个日本遗孤的聂荣臻元帅所说:“孩子是无辜的,应该让所有人明白,敌人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和儿童,但我们绝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抗战胜利后,尽管当时中国人民处境仍十分困难,但对那些走投无路、生命垂危的日本遗孤,却伸出仁爱之手,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拯救出来,并用自己的乳汁和从口中省下的粮食将他们喂活养大,这段历史让我们看到日本军国主义人性的泯灭和中国母亲博大的胸怀、人性的光辉。
采访完李淑贤老人后,我默默地拿出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搁在她面前,以此表达我由衷的敬意。
编导:朱韬
责编:西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