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巧红:论电视讲坛栏目的定位与错位
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23日 18:53)
电视讲坛栏目是一种以教育为目的,以讲为主的节目形式。电视讲坛节目的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等各个领域以及历史、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人类活动各个方面。凡是有益于人们德、智、体、美身心健康的题材,都可以成为电视讲坛节目的形式表现,可以说是它是包罗万象,无事不容。因此,广泛而丰富的题材内容决定了它应该具有广泛地收视群体。但是勿庸违言,有不少电视讲坛节目不受观众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讲坛栏目以讲为主,节目形式单纯朴实,这是它的一个优势,同时也是一个弱点。由于节目形式单纯,常是一个人坐在那里一谈到底,节目变化少,画面形式不活跃,缺少变化,从视觉上难以抓住观众。因此,电视讲坛栏目能否吸引观众、抓住观众的成败因素主要就在于讲话的内容、时机、主讲人的讲演艺术等方面。
纵观电视媒体,现在以“讲”为节目形态的栏目有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百家讲坛》、凤凰电视台《世纪大讲堂》、山东卫视《 名家论坛》等。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百家讲坛》栏目,2004年下半年,由于领导班子的变动,栏目实施新的定位:由原来的“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变为“让专家为百姓服务” ,由原来的大学讲堂转入演播室录制,无论是从拍摄的画面上,还是主讲人的风采方面都力求创新。通过连续一个月市场的运作,观众的满意度和收视率比去年同期大幅度的飙升,使《百家讲坛》一个曾经徘徊在被淘汰边缘的栏目跃居到2004年科教频道第三季度的综合排名第二。也正是由于《百家讲坛》的成功实例,2004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12套社会与法频道开播,一个以“讲”为题材的姊妹篇《法制讲堂》又脱颖而出。《百家讲坛》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是值得我们电视人做一番深刻地研究与探讨”。
一、 成功后的反思
1.栏目的定位
栏目的定位直接影响栏目收视群体的多寡。“讲坛”这种类型栏目它不像大
型的娱乐性节目,大众的视角宽泛,参与度强,而“讲坛”型的节目命中注定它的收视群体就是窄众。那么怎样才能让窄众的视角变为大众的视角,这就是栏目的定位应该定在么样的层次上面,这就需要做一些市场的调研。
2.电视讲坛节目的收视群体
过去我们用主观意识来看待我们的收视群体,认为我们的节目是给具有较高的文化阶层欣赏的,我们一定要制作一些学术性强、品位性高的、给一定的窄众看的节目,结果做了一些连我们编导自己都看不懂的节目,不知观众怎么会忍心看下去。但是我们栏目曾在2004年年底对我们栏目的热心观众做过一个市场调研,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调查结果是:收看我们节目的观众,按性别划分:男性占60.28%,女性占39.72%;按年龄划分:14岁以下占6.54%;15~24岁占8.62%;25~34岁占14.6%;35~44岁占11.57%;45~54岁占32.91%;55~64岁占13.85%;64岁以上占11.91%,按教育程度划分:未受教育的观众占3.37%;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观众占15.0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观众占44.27%;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观众占27.94%;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以上的观众占9.39%,因此,我们从这些收视群体当中可以看出,只是一些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年龄在45~64岁的中老年人在收看我们的节目。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受众既保持“水土不流失”,又让流失的观众回首翘盼我们的栏目,这就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题材迎合观众。
3.题材的选用
过去我们曾经走入过误区,认为为了提高我们栏目的品位,提高栏目的学术性,一味地追求大家、名家,把我们的神坛高高筑起,题材选择上只凭愿望不管效果,内容和讲话人的表达方式存在概念化、公式化,脱离观众,缺乏感情,让观众渴望而不渴及。因此,栏目的收视率始终在末尾的边缘徘徊,这是我们在栏目的定位时错位了,我们把具有求知欲、文化低的阶层排在了外面。所以题材的选用也是提升栏目收视率的法宝。
二、提升讲坛栏目收视率的关键所在
既然讲坛栏目是突出一个“讲”字,所以节目由谁来讲?讲什么?怎样讲?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成败。因为主讲人及承担着传授知识的“教师”职责,又承担着与电视观众进行情感交流的任务。他首先应具有教师的气质和风度,应该是学者型的,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使所讲内容的专家,或对所讲授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讲授时既不是照本宣科机械被动地宣读,也不是故作深沉,故作娇柔,表演式的背诵,而是生动地、活跃地、带有既兴表演地一种自主地讲授,这样才能增强所授知识的可信性。《百家讲坛》 栏目《清十二帝疑案》系列节目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打破了以往的常规,请一位主讲人来贯彻始终,增加了主讲人和观众的亲切感和交流感,他在讲授历史时运用大量的事证来正说清十二帝的功与过,时而举例时而论证,侃侃而谈,自信松弛,讲授得有张有弛,通俗易懂,十分吸引人,为节目增色不少。
过去我们把专家架在了高高的神坛上,今天,我们要把这些精英从高高的神坛上请下来,让他们走进百姓之间,为百姓服务,这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宗旨。百姓今天之所以选择我们,就是我们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纯净的像水一样的知识空间,他们在这个时空中吸取了知识、吸取了智慧,这是我们每一个电视人的职责。
责编:兰华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