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一个逃学的孩子
青周:在大学里讲课应该更学院派吧?
蒙曼:我中学时曾是一个逃学的孩子,有时候我觉得逃学不是我的错,而是这个教育体制出了问题了。给学生讲课一定要让他喜欢,如果让孩子一听到你讲历史,就对历史产生了厌倦感,那你的教学效果在哪呢?即使是没有在《百家讲坛》讲课的时候,我也是希望在不枯燥和有收获两者之间找平衡。
青周:你在大学授课情况如何?听课的人有没有都排到走廊上去了?
蒙曼:哈哈,我讲课好不好应该学生来说。我在学校开社会史、宫廷政治史一类的选修课,来听课的学生曾经达到200人,这是民族大学的教室能够容纳的最多数。我讲过那个之后觉得非常辛苦,因为需要喊着讲话,以后我自己就限制人数,开课的时候会注明最多不能超过50人。
青周:你适应"百家"的讲课方式,也跟您的年龄有关吧?32岁,"百家"最年轻的学者。
蒙曼:也许有吧。在网上看到的关于《百家讲坛》最多的信息就是,人们说它用现代的语言讲历史。实际上我想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更年轻一点,运用现代语言本身就比较容易、方便一些。比如说有一个记者问我怎么看待粉丝,他试图跟我解释什么叫粉丝,我说你不用解释了。我平常非常喜欢上网,熟悉这些网络语言。但是更加年长的一代他们可能不会关心这个问题。
另外我跟学生的关系很好,很了解这些年轻人。我当了四年的本科班主任,学生跟我没有特别的距离感,我当时一直住在学校里,学生把我的宿舍当成了他们的活动场地。曾有一年冬天,北京下了最大的一场雪,我跟一个同学在外面聊天,聊到很晚很晚,帮她解决情感问题。
十岁倒着看完《红楼梦》
大学才发掘自己的口才
青周:你说话的方式似乎跟于丹如出一辙,有人就把你叫作"小于丹"。
蒙曼:于丹老师,久闻大名了。有一次在《百家讲坛》开会,正好遇到她,但没怎么说话。
青周:你从小就能言善道吗?于丹说,她小时候曾经很自闭。
蒙曼:上大学以前我也不爱说话。我们七十年代的孩子社会活动比较少,我大学前应该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但我作文写得不错,尤其议论文。我从小就喜欢当老师,我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可能受他们影响,我比较喜欢表述自己的思想。
青周:什么时候开始展露自己口才的?
蒙曼:上大学以后。其实我我很少去积极主动地想做一件什么事,习惯服从领导安排了。当时我们学校因为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普通话好的不是特别多,老师觉得我思路还比较清楚,普通话又说得好,进校不久就派我去参加辩论赛了,我还担任主辩手。后来我们得了奖。之后又参加演讲比赛,好像又得了个二等奖。你去了一两次,别人就觉得你是一个有经验、成熟的老手了,下次、再下次还是你。
我想这些经验对我现在的讲课肯定是有意义的,首先是在公众面前说话的时候感觉很轻松。
平时很爱看侦探小说
青周:于丹5岁就读《论语》,你几岁开始读历史著作?
蒙曼:我喜欢读书,家里书比较多,从小就爱看,但几岁开始读书,读什么书,我不会记得那么清楚啦。
但有件事我的记忆还很深刻。我不到11岁的时候,上初中一年级,开始看《红楼梦》,而且是倒着看起的。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红楼梦》一套是四本,我是从第四本开始看起的,因为家里怕小孩看太多课外书耽误学习,就把课外书锁起来了,我只能偷着看。既然是偷偷摸摸拿,就不是自己能挑选的了,所以从第四本开始读起,倒着看仍然是津津有味。这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可能也是我目前读得最多的一本书。
青周:除了历史作品,别的书看吗?
蒙曼:我还非常喜欢看《安徒生童话》,也是从很小就开始看,一直到现在依然喜欢。安徒生童话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人性的善良。侦探小说我也爱看,有空就会去网上看,比如波洛系列侦探小说、索罗斯……
青周:怪不得你讲武则天的时候很爱设置疑问和悬念?
蒙曼:也许吧,也许这些东西都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我们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总是在推理,总是在猜测。历史其实也是充满悬念的,我们也要猜武则天那时候为什么要这样做,是真的还是假的。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