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主讲人简介:
周思源,1938年4月生,浙江杭州市人。1957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
主要从事小说创作、《红楼梦》及古代小说研究,现当代文艺批评、中国文化研究。著有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文明太后》,《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论文主要有:《质疑康雍乾“盛世”》、《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大观园为什么没有原型》、《论鲁迅对<孩儿塔>的评价》。
内容简介:
所谓“时势造英雄”,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三国时期,可以说是人才辈出,群英荟萃。在三国众多的明星人物中,鲁肃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虽然忠厚可嘉,善解人意,却又显得才智不足,胆小怕事,既没有诸葛亮的天才智慧,也没有周瑜的胆识魄力。在他身上,很少有可圈可点的大作为。那么,一个最终接替周瑜,出任东吴大都督的响当当的人物,为什么会是这种表现呢?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被描写成一个顾全大局、忠厚老实而又才智平庸、谨小慎微的形象。这样的刻画,对于烘托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形象以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自然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但历史上的鲁肃真的是这样吗?鲁肃又是如何出道的呢?
公元198年,二十六岁的鲁肃来到东吴,投奔孙策,可是一直没有得到孙策的重用。本想大展宏图的鲁肃,此时只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心灰意冷的鲁肃准备离开东吴这个伤心之地。正在这个时候,公元200年,也就是鲁肃二十八岁的时候,孙策病故,孙策的弟弟孙权继位。此时的鲁肃到底是去是留?孙权会慧眼识英才吗?鲁肃的命运会就此改变吗?
三国时代,占据北方的曹操实力雄厚,而占据巴蜀的刘备与占据东吴的孙权实力较弱。为制衡曹操,刘备与孙权两家不得不选择联合抗曹的道路,并由此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孙刘联盟这个重要的战略构想最早究竟是由谁提出来的?鲁肃在这一构想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单刀会是《三国演义》里面一个很著名的情节。驻守长江的鲁肃为了想要回荆州,邀请关羽赴宴,并设计埋伏想加害关羽,不想“偷鸡不成蚀把米”,被将计就计的关羽震慑住,最后,故事以关羽的潇洒离去而草草收场。单刀会这个情节与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一样,生动地表现了关羽的威猛神勇与胆识气魄。可是,作为对手戏的鲁肃,被刻画成了瞻前顾后、胆小怕事的不堪形象,这到底是真是假?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单刀会呢?而鲁肃在单刀会上真的像小说中描写得那样窝囊吗?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责编: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