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玛氏糖果•品牌解码

 

CCTV.com  2011年12月05日 17:3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NTV品牌国际  

玛氏糖果公司品牌纪事

玛氏公司是是一家私人(家族)拥有的跨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生产商之一(2008年收购箭牌后,成为全球最大的糖果公司,但2010年,卡夫超越了玛氏,成为全球第一)。是全球巧克力、宠物护理、糖果等行业的领先者,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品牌。在这些品牌中,价值超过十亿美元的品牌就包括德芙(DOVE)、M&M'S、士力架(SNICKERS)、玛氏(MARS)、特趣(TWIX)、MilkyWay、宝路(PEDIGREE)、伟嘉(WHISKAS)、皇家(ROYALCANIN)、益达(EXTRA)、傲白(ORBIT)和本大叔(UNCLE BEN'S)。

玛氏公司分别在全球68个国家设立了230个分支公司,其中包括135家工厂,产品行销全世界。其所涉足的每个业务,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市场的领先者。

2002年,《福布斯》杂志将该公司列为全美第三大私人企业,而家族则名列全球最富有磅的第21名,净值高达100亿美元。无论是美国本地还是全球市场,玛氏都可以称得上巧克力行业的霸主。

玛氏公司创建于1911年

创业时期,弗兰克•玛氏和他的妻子在华盛顿塔科马市Tacoma家里的厨房开始了第一次糖果制作。

1923年,弗兰克•玛氏成立公司。

1924年,弗兰克•玛氏偶遇久未谋面的儿子弗瑞斯特。在儿子弗瑞斯特提议下,弗兰克•玛氏推出了后来大受欢迎的产品“银河棒”。当时,糖果不易保存,而这项产品由于有巧克力覆盖在外面,使得糖果棒能维持新鲜度,并且糖果棒的制造成本比较低,但口味却不输给巧克力。因此,产品一经推出便风靡市场。这项产品的推出,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大有助益,提供了可观的资金。

1927年,公司名称改为玛氏公司,因为运费便宜,工厂也由明尼亚波里斯搬到芝加哥西部。厂内采用自动化设备,采用的是就当时而言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1930年,玛氏公司开发出士力架。1932年,又推出玛氏巧克力棒,这个新产品使得玛氏公司成为当时全美第二大糖果制造商,仅次于美国最大的巧克力生产商赫尔希食品公司。

因为之前历经多次失败,弗兰克•玛氏相当满足于公司的成就,但是弗瑞斯特却一心想要扩张,并经常敦促其父亲扩大经营规模。弗瑞斯特的这种干预态度,以及一直催促父亲到加拿大开拓业务的举动,令其父亲相当不悦,最后将其逐出公司。作为补偿,父亲给了他5万美元资金并允许其在欧洲销售“银河棒”。

1933年,弗瑞斯特在英国推出银河棒。当时的英国市场已被其他两大厂商所垄断。因此,他缩减计划,转而以一个小型工厂起家,他改良了“银河棒”的味道以符合英国人的口味,以“玛氏棒”的名称上市。玛氏棒的销售量一路飘红。

由于玛氏棒已经大受欢迎,所以弗瑞斯特•玛氏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到其他东西上。当时并不时兴宠物狗与宠物猫专用的食物,它们通常只吃人类的残羹剩饭。弗瑞斯特•玛氏由此看到商机。1934年,弗瑞斯特买下了一家生产罐装碎肉的英国狗食工厂,从头开始销售罐装宠物食品,主打的概念是富含营养。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他很快就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1934年后期,弗兰克•玛氏去世,公司由他的第二任妻子(与第一任一样也叫艾瑟儿)及其女儿接手。

玛氏成为英国第三大糖果制造商,后来推出的M&M’S产品也成为其经典产品

1939年,玛氏有限公司已成为英国第三大糖果制造商。弗瑞斯特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发展也不错,然而由于“二战”的爆发,他被迫离开。但也因为战争,他萌生了生产M&M’S巧克力的想法。

回到美国后,弗瑞斯特•玛氏开始与赫尔希公司合作。他说服了米尔顿•赫尔希的得力助手威廉•莫里(William Murrie),开发不易溶化的M&M’S巧克力。1941年,他们正式推出M&M’S产品,M&M’S所代表的就是Mars与Murrie。

这个巧克力产品开始推出时,首先针对的是美国军人,因为它们具有耐高温而不易溶化的特性。虽然这个主意很不错,但一开始的销售情况并不太好。

利用市场研究来作为营销工具,弗瑞斯特可说是鼻祖。他是第一个在糖果业如此做的人,而且事后证明相当成功

1950年,弗瑞斯特•玛氏聘请广告公司就M&M’S的销售进行一项相当仔细的研究。研究发现,M&M’S非常吸引小孩子,但小孩子却没什么钱。所以,公司转而向大人下手,想出了一句有名的M&M’S广告词:“只溶在口,不溶在手。”这对于父母而言很有吸引力,因为这样一来,小孩就不会弄得到处脏兮兮的。并将电视广告在收视率很高的节目中插播,使其迅速成为当时年最受欢迎的糖果。

当M&M’S的销售创下佳绩以后,弗瑞斯特•玛氏开始了另一个新的事业,他发现加工米市场出现的一种新加工方法颇具市场潜力,认为将这种加工过的米挂上特定品牌加以销售,售价可以定得更高,这个想法在当时可说是相当前卫的。随后,他推出了“本大叔的米”(Uncle Ben’s Rice)这个产品。1999年,这一米产品为玛氏企业带来约4亿美元的收入。

弗瑞斯特将工厂技术现代化,并一心期盼着全面掌管公司

1953年,弗瑞斯特引进机器制造糖果的技术,将工厂技术现代化。1959年,由于机器化生产技术,玛氏公司成为全世界第一的糖衣棒制造商。

然而,弗瑞斯特仍然企盼全面掌控公司。虽然弗瑞斯特的表现非常出色,但是能否取得其父亲的公司,却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弗兰克•玛氏的第二任妻子艾瑟儿与其女儿帕翠茜娅的掌控下,玛氏公司的创新不足。艾瑟儿•玛氏去世之后,一半股权转给了弗瑞斯特,而由于这个继承,他与其他持股人展开了一场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战,最终得以全权掌控玛氏公司。

1964年12月,弗瑞斯特终于身兼玛氏公司的董事长、总裁与首席执行官。在全权掌控公司之后,弗瑞斯特以严厉的行事风格,对公司的结构进行了激烈的变革。大幅的变革也激怒了一些员工,但是确实改进了品质控制。他坚持必须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而直到今天,玛氏公司仍然未将生产过程的任何一个部分外包。

退休后,闲不住的弗瑞斯特仍然对公司的运作严密监控

1/6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