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成长史
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1968年,何享健号召居民集资创办了生产组,这个生产组也就是后来美的的前身。
1980年生产组开始生产电风扇,进入了家电行业。1981正式注册使用“美的”商标。
1985年,美的开始制造空调。1992年,广东省顺德市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在全国率先拉开序幕。当那些比美的牌子响、规模大、产量高的企业面对新鲜神秘的“股份制改革”躲闪退避时,何享健扯着政府领导的衣襟强烈要求当改革试点,并于第二年使美的在深交所上市。几年后,当年的“老大哥”们却气喘吁吁,甚至病入膏肓。
1993,美的成立电机公司和电饭煲公司。1997年,美的像所有上规模的企业那样遇到“大企业病”,企业利润急剧下滑,“美的将被科龙收购”的谣言漫天飞舞。在不少高管的反对声中,何享健不容置疑地一锤定音:“美的只有搞事业部才有出路,事业部是美的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这一年,方洪波被委以重任,率美的空调跃升为国内三强之一。此后的4年时间内,美的轻松实现了从30亿到100亿的跨越。
1998年,美的借收购东芝万家乐进入空调压缩机领域。2001年,美的集团新项目——微波炉、饮水机、洗碗机、燃气具等相继投产。完成产权改革,形成微波炉产业链。
2002年,美的集团冰箱公司成立,并全面推行战略性结构调整。2003年,美的相继收购了云南、湖南的客车企业,正式进军汽车业,进入多元化发展。
2004年前后,在家电企业沉浸于集体狂欢的浮躁和喧嚣的时候,何享健带领美的一口气拿下了重庆通用、合肥荣事达、广州华凌等家电企业,并豪气冲天地布局电力、高速公路和锅炉等十多个行业。2005年,美的收购江苏春花。
2006年,美的电器股改,引入战略投资者,实行期权激励。2007年,美的第一个海外基地在越南建成投产。这一年,美的集团美实现整体销售收入750亿元。其中日用家电集团的海外营收31.2亿美元。在这一年揭晓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中,美的以378.2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第七。
2008年4月,美的集团收购了江苏小天鹅,并与荣事达进行全面整合,建立完善的洗衣机产业链。至此美的成为国内仅次于海尔的国内第二大的滚筒洗衣机厂商。
在2008年,走出国门多年的李东生(TCL总裁)和张瑞敏(海尔总裁)才刚刚摸到一些门道,何享健就开始提出“美的全球化”,并规划着2010年实现100亿美元的出口销售额,海外业务对集团的赢利贡献要超过50%,海外分公司要达到50家。
不过,当GE在这一年抛出要出售白色家电业务的消息时,何享健并未出手购进。“不背包袱,不扛大旗,不冒进,要量力而行”是他的国际化准则。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叮嘱何享健,“美的不但要走出广东,更要放眼全球,走向世界”。事实上,做世界级的家电制造企业正是美的的目标,更是何享健的梦想。
2010年对美的来说是关键的一年,美的集团希望在这一年实现1000亿的销售目标,并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达到白色家电的亚洲前两名,世界前五名,成为全球化,国际化的企业。
2010年2月,美的入选“全球最有价值500品牌排行榜”,列第473位。
2010,美的集团整体销售收入约为1100亿元人民币,美的集团成功进入千亿俱乐部。其中,美的电器2010年上半年空调和零部件实现收入约2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40%,而一直居于首位的格力的数字则是230亿元,美的首次超越稳坐空调霸主地位十年之久的格力电器。这一年,在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上,美的品牌以497.86亿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第六名。在“福布斯”公布的富豪排行榜前200强中,佛山共有3位企业家入围,其中排名最靠前的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位列第6位。
美的集团1000倍的增长仅用了20年。按照美的集团的构想,到2015年,美的集团将力争年销售额突破2000亿,进入世界500强,跻身全球白色家电前三位。同时这也意味着,美的集团在未来5年里要完成其过去40年才能完成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