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采访王东京


  记者: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想,我想政府最重视的应该就是住宅这一块,您认为政府应该如何去推动小康事业当中住宅产业的全面发展呢?

  如果要讲这个住宅产业的健康发展呢?因为我们是搞经济的,我们职业眼光来看呢?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说,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为中国的住宅产业提供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什么我这么讲?有三个理由。

  第一个,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GTP,要从现在的800美元增加到3000美元,就是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那么人们住宅水平会提高,经济学有一个恩格尔定义,恩格尔定义是什么?是德国一个统计学家发明,他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就是说占收入的比重会下降,而行和住的比重会增高,中国人吃的比重是占46%,就是占我们收入的46%,如果二十年以后,就是二十年之内,中国的恩格尔学降到40%以下,就是中国进入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时候,那么住的消费的比重会大幅度地提高,那么就是中国的住宅产业是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个领域就是党的16大报告强调,这个要提高消费者GTP的比重,就是中国施行市场经济以后,我们一直提,宏观经济要有一个导向,就是扩大内需,扩大国内需求,那么扩大国内需求,一是拉动投资,二是拉动消费,现在民间提出来要提高消费的比重,那么消费怎么提高,就是消费热点在什么地方,除了我们过去讲的几大件以外,我理解啊,就是新世纪啊,未来20年啊,住宅消费是一个大投入,是我们调控的一个着力点,这个对住宅市场来讲,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第三个,就是农村经济,现在中国讲的小康经济,没有八亿农民的富裕,中国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小康的,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讲,现在我们整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均衡的,这个不均衡包括两个,一个是城乡的不均衡,第二个是东西部的不均衡,那么我们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根本出路是什么,过去我们提过很多,比如说农业的产业化,农业结构调整,减轻农民负担,小城镇大战略等等,提到很多,那么现在看来。

  中国农业人口的非农化,就是城镇化的道路,是农村实现小康的一个必然选择,为什么?因为农业产业化就把农产品加工放到农村去,那是乡下人和城里抢饭碗,他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第二个农业结构的调整,他只能帮助少数农户能够致富,能够增加收入,如果常规性的结构调整的时候,大家都是一个结构的时候,经济规律起作用,增产不增收,也不是根本的办法,那么减赋会有一些作用,但是现在看来,这个作用有限,那根本的出路,就把中国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去,那么在这十年大概有1亿5千万农民要农转非,要转非农业人口,要进城,那么进城怎么进,那么有一个城市,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的方向是什么,我刚才讲,以前我们讲小城镇,大战略,中国搞建设小城镇,现在看起来,有点得不偿失,所以这是党的十六大,是提,我们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市协调发展,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市协调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并且强调,要与现有的县城,或有条件的建设镇为基础,那么我理解就是,现在我们主要经济组成的话,不是大城市,像北京和上海,天津这样的大城市,城市的规模太大,会造成很多城市病,也不是过去小城镇,小城镇、大城镇的积聚化不提了,我讲一个观点就是。

  这次党的十六大报告,他有些提法不提,他就是一种创新,比如说小城镇以后20年,咱们不是扩大他的数量,而是提高他的质量,而是以现有的县城为基础,把城市做大,把有条件的建设镇做大,就是做大中等城市,中小城市,城镇,包括有条件的建设镇嘛!做大城市,那么这么一个思路,大量的农民进入中等城市,中小城市,这些人进来之后。

  记者:一定要解决他们的住。

  对,他得住下来,安居才能乐业,他要住哪儿,那就对房地产市场,住宅市场提出一个需求,这个我是从需求方面来说。

  那么从我们开发商,从供给方面来说,我觉得有两个要注意,这个市场健康发展,它不只是需求,还有供给,供给方面来讲,就是开发商来讲,他要瞄准两个,我们要强调两个中等,一个是中等收入阶层,十六大报告里面讲到,这一部分讲到,我们讲到分配的时候,我提高,就是以这个共同富裕为目标,要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扩大低等收入的。

  这样说,十六大在讲到分配的时候,他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要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那么意思是说,未来得20年,我们建设小康社会,政府的重点,瞄准的是把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做大,要提高。

  然后低收入者的收入要提高,那么作为住宅开发商来讲,那么我们提供的产品,要满足那些人呢?你的是在哪个地方,应该是中等收入这一块,你比如说我们过去经济适用房,你对低收入者,那么中等收入者在经济适用房之上这个标准来满足这些人需要,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理解就是中等城市,因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我刚才分析了,尽量是把中等城市做大,小城市做大,瞄准中小城市,这也可能使现在开发商,应该把投资重点,从大城市实行战略转移,来做大,为中国的城市化,城镇化呀,我们讲也是出力,也满足了这个市场,恐怕有一个战略转移的问题。

  记者:这个反映在房地产界是什么一个情况?

  这个我刚才析就是说,英国统计学家恩格尔这个定义啊,他讲的就是说,当一个国家如果你吃的比重,占你的收入59%以上的时候,他是一个贫穷国家,当你到50%到59%的时候,那么你就脱贫了,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一般发展中国家,你是一个中等收入,噢,不,一个脱贫的国家。如果到了40%到49%,这个期间,应该算得上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低于39%的,就是一个高收入国家,那么到30%以下呢?就是非常发达的国家了,那么现在我们是46%,就是我们吃的比重,中国人吃的比重,用在吃上的比重,在我们消费者中占到一半,为什么?因为现在我们人均GTP还是800美元,如果到3000美元的时候,我估计肯定在40%以下,那么我们的收入用到哪里去,吃的比重少了,穿的比重也会少,那么就是行、旅游,还有一个吃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住的问题,那么我们现在提的是,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就是城市人口,城镇居民收入,我们讲的是一个地级标准,所以这个比重会扩大,您刚才讲到,就是刚才在这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以后,为住宅市场提供了这么一个空间,一种潜在的需求很大。

  我们开发商要满足这个需求,找到的目标是中等城市、中等收入,中低的收入,中小城市都清楚,问题是怎么去推进这个事。

  记者:好像目前还也一个空缺,那么他们互相之间的话,政府怎么做?

  这个事政府应该有所作为的,这个政府的作为,怎么去作为?我体会。农民进程有一些体制性战略,政策战略,在那个地方,不是户籍制度吗?中国几千年以来,这个户籍制度,行政的户籍制度,现在有些省开始放开,这个的确有一个从行政管制到市场控制,这么一个转变,现在发达国家,他这个,人的身份啊,他是怎么控制的,你是农村人口,或者是城市人口,不是用行政办法来分的,比如说你要进城,你从这个城市到这个城市,从乡村到城市,我要判断你一个,有没有住房,有住房,有工作,那么你就是城市人口,你就是这个城市的市口,如果没有,你就不是一个城市市民,就是你不算这个城市的人,这个很简单,我们现在控制农民进城,一个最主要考虑还是社会稳定的问题,对吧!就是进城后没有职业,没有地方住,影响社会治安。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办法代替行政的办法,这个更有效力,而且农村里有经济能力的,收入比较高,他想进城来务工,或者来创业,那么这些人都要住,对不对?

  记者:大家进来也改善了城市的制度?

  对,也改变了,我们建设中等城市农民也出力了啊,这是一个,第二个,我说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政府啊,应该采取措施,确实这个增加了一定的收入,因为市场,我们分析这个市场空间很大,它是一个潜在的市场,怎么把这个潜在的市场变成现实的需求,中间需要有一个手段,就是钱,怎样增加中国人的收入,这应该作为中国政府一个国家战略,为什么我说他是一个国际战略,国家战略呢?收入问题简单地看,就是人们看你有没有钱的问题,它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也关系到咱们小康社会20年实践能不能实现小康,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个战略大计。为什么呢?

  人们手上没有钱,你国内需求有什么作用,最终我们要拉动内需根本不是投资,而是消费,你拉动投资,投资完了之后,他又生产了产品,如果没有购买力,那就更不能解决事,那是火上浇油,不能解决长期问题,而解决消费,增加收入,拉动消费,它是根本的环节,生产环节中最根本的。所以中央提出要增加消费的比重,道理就是这个,而要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没有收入人们就没有消费,高收入决定高消费,中收入决定中消费,低收入决定低消费。所以我们想要用中消费来拉动消费的话,至少要让中国人有个中等收入,对不对?所以提高收入是一个关键,那么如何提高收入,这个里面就有很多问题了,我刚讲了,收入是一种国家战略,就是增加中国人收入是国家战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朱容基总理是怎么讲的呢?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的一个根本举措,这个非常对。而我觉得,讲到这里,还要把它作为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中华民族振兴,什么叫振兴呢?你出去以后,感到没钱花……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