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力落后患者进行教育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这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很早就进行探索的课题。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人们终于发现对智力落后的婴幼儿及早进行干预,是完全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的。
最早试图对智力落后病人进行教育干预(训练)的人,是十九世纪初期的法国医生伊泰,他用了五年时间想把一个从森林领回来的小孩训练成正常人,但没有成功。然而,从此他开始了对这类儿童的教育、训练工作。他的学生西吉思继承他的事业,有很大的成功。二十世纪初期一位意大利女医生孟泰梭里在这方面也创造了许多方法,在弱智儿童的教育训练(继而在正规幼儿院)领域,有很大的贡献。1930年,美国的斯基尔斯在依喔华儿童福利研究站做了一个教育干预的追踪研究。这是一个大规模的、长期实验,证明了生后的环境能够、而且必然会影响智力。这是在生活中研究环境教育对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开始。正式的早期干预研究是克尔克于1958年做的,以后又有海勃尔、堪恩斯、卡得韦尔等人的著名研究。
这些早期干预的研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
(1)早期干预对弱智儿童的智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这种干预在生命早期——初生至五、六岁阶段训练很有作用,其中以18至24个月左右最有效;
(3)在干预情景中学习时间愈长愈好,否则一离开大纲,智力又有下降的危险;
(4)开始接受干预的年龄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稍早一些与稍晚一些都可以(指在五、六岁以前),但接受干预的时间愈长愈好。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表过进行早期干预实验的报告,不过,只要对智力轻度落后的儿童进行早期教育或干预,是会取得好的效果。希望有志之士都能关心对弱智儿童的教育,并通过各种实验性的教学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为我国智力落后儿童更好地服务。
(原载《健康报》1986年11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