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新闻聚焦     健康资讯     知识问答         



家长怎样教育弱智儿


  对弱智儿童训练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不良行为的纠正
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编者按:本文作者茅于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负责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和教育专题。1986年,她在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智力落后幼儿早期训练幼儿园,用其自编的教材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有的家长在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同龄儿童作比较时,发现他与他们不同,人家孩子一岁多一点儿就会走了,可自家的孩子还不会;人家的孩子两岁就能说不少话了,可自家的宝宝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这是怎么回事呢?是智力低下?发育迟滞?还是脑发育不全?一旦当父母得知他们有一个智力落后或弱智的孩子时,感到震惊、恐惧。有的家长往往不承认某个大夫的诊断,抱孩子到更远的地方去求医,希望原来的诊断是错误的。有的又觉得羞愧,好像做了亏心事,低人一等,终日以泪洗面。还有的觉得对不起孩子,尽可能给他一切补偿。其实,这一切都是不正确的。最重要的是想尽一切办法,尽早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说早期教育训练能使孩子的潜在智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另外,要提倡丰富的营养,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以使其身体健壮,有利于脑的发育。

  对弱智儿童进行训练,最好是用家庭与训练中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孩子每周有一半时间在训练中心接受教育,另一半时间在家里由家长辅导。如果在附近没有这类训练中心,可以由三、五个家长组织起游戏小组,让孩子隔日在集体中学习,其它时间由家长来教。如果附近没有这类儿童,则要由家长负担起全部教学任务,这也是可以的。

  对弱智孩子进行早期训练,教孩子些什么呢?首先要有一本教材。如果没有这样的教材,可以用托儿所或幼儿园的教材,降低年龄段来教。教学方法也可参考托儿所和幼儿园的。

  我在五年前曾经办起了一所弱智儿童幼儿园,对3至6岁的弱智幼儿进行教育、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想同家长谈谈有关训练的一些问题。

  
训练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大运动指俯卧抬头、独坐、独走、跑、跳等身体的运动。按一般情况,这些动作随儿童生理成熟,稍加练习,即可完成。可是对于弱智儿童来说,却需要着意训练。方法是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对他进行重复练习。

  手的精细动作指手的抓握、对指捏物和双手的协调技巧。和大运动一样,也需要重复训练。在手的诸多动作中,对指出捏物最为重要,任何精细的动作,如穿针做活、书写、协调技巧,都少不了它。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如果一个儿童到10个月还不会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件,就可以怀疑他智力有问题。”训练手指的动作可以用对指捏起大米花、穿珠子、折纸、写字等活动来做。

  语言包括发音、懂话、说话三个方面。弱智儿童有语言障碍的很多,绝大多数(不包括极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弱智儿童能懂一些话,但说不出来。他们的听力和语言器官并无障碍。要训练弱智儿童的语言,必须做到使他们能懂会说。的确,语言的训练任务十分艰巨,家长不要着急,应耐心教学。语言训练可以用以下这几种方法:

  1、创造一个语言环境。成人应该常常说着自己正在做的事或孩子正在做的事。如:“我在擦桌子!”“你喝水呢!”如果天天讲一些常出现的字,孩子就会懂了。

  2、对口型。成人与儿童对坐在桌前,桌上放几种玩具,成人拿起一种玩具,对着儿童说玩具的名称,适当夸张口型,鼓励他模仿。开始他无此意识,时间长了,他也能着意模仿。

  3、利用实物作教具。儿童常见的是实物。用实物做教具,使他更能理解。

  4、利用识字鼓励儿童开口说话。成人把要教的字,一个一个写在12公分见方的卡片上,一个字教会了,再教一个。这样在儿童学会100个字时,则不再往下教,开始学组词,如“大马”、“小狗”等。待儿童能连说两个字了,再教连说三个字,如“大红花”、“小黄狗”等。这以后再教句子,如“老师你好!”、“妈妈上班”等。教识字有两个难点,一个是连说两个字,另一个是回答问题(不是模仿)。家长要有耐心。注意:识字在这里只是一个方法,只要求儿童会发字音,不要求理解字的意思和书写;所用的字一定是常见的。这样,可以提高他识字的兴趣。

  5、说儿歌。由于儿歌有韵,琅琅上口,儿童学起来比较容易。

  6、讲故事。待儿童语言有了较大的进步后,可以给他讲简单的故事。要他复述,鼓励他说连贯语言,对训练思维能力有好处。

  认知能力。指适应性行为(包括看、听能力,摆弄物体、手眼协调等)和颜色、形状、数的抽象概念的认识。这部分的训练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颜色、形状。最难的是数概念,对于颜色或形状,应先巩固一种再教一种,不要对比着教。比如学认红色,只认红色,会了,再教绿色,然后再混合,让他辨认。数概念在幼儿阶段可不教,如果他能够在生活中懂得1、2,那就行了。

  个人与社会行为。包括与人交往的礼貌、适应新环境和生活自理能力。这部分内容要专门训练。训练的方法与训练正常儿童的方法基本相同,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但要多次重复。

  
不良行为的纠正


  不良行为指不符合社会要求一个儿童应有的行为。如:胆小、退缩、唾人、毁坏东西、重复动作等。这些不良行为虽在正常儿童身上也有,但在弱智儿童身上则更多、更难纠正。可以用的纠正方法有:

  1、不予理睬。主要用在这种行为不伤及他人,情节又很简单的时候。

  2、转移注意力。特别用在任性、固执等行为上。

  3、讲道理。用在智残程度较轻、年龄稍大的儿童。在讲道理时,语调要坚决,态度要严肃。

  4、给予温暖。对胆小、孤僻、退缩行为的儿童用,让他体会到只有和别人在一起时才会得到快乐。

  5、惩罚。在儿童有伤害性行为时,必须把他抱离现场,离开被伤害对象。这本身就是惩罚。待他平静之后,再讲道理,即使他不懂,只是机械地执行,也要他道歉。为了给儿童深刻的印象,有时也可以象征性地打儿童一下手心或屁股,但不要为了自己出气打孩子。

  
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1、永远记住:早期训练的目的是使他们的潜在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让他成为正常儿童。

  2、对弱智力儿童要有期望,但应与他的智力水平相称。

  3、不管儿童能力的起点多低,都要从他的起点开始训练。企图跳越起点而训练,不会有好的结果。

  4、不要问病因,而要注意智力落后的程度。不同程度的儿童应有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育并不因病因不同而改变方法。

  5、教学内容应接近生活。远离生活的内容不要教,因为他们缺乏想象力,不能理解。

  6、训练一经开始,就不要停止,否则会前功尽弃。

  7、要特别强化正确的行为。物质强化(如给一块小饼干)适宜幼小儿童。对年龄稍大,智力有进步的儿童,可用精神强化(如拍一拍,亲一亲,给一朵小红花等)。

  8、不要批评弱智儿童学习能力差,应保护其自尊心。

  9、不要过分迁就和溺爱,否则会养成他的依赖性,这是学习的大敌。

  10、做观察积累,会发现儿童微小的进步,也能加强家长的训练动机。

  11、家庭成员的态度与做法必须一致,否则儿童会无所适从。

  12、要倾听儿童的心声,不要粗暴对待。

  13、教孩子的东西要少,这样经过努力,才能学会。

  14、利用轻柔的音乐,安定他们的情绪;利用欢乐的音乐,激发愉快的情绪。因为弱智儿童喜欢音乐。

  15、对弱智儿童讲话要慢,突出重点。因为他们理解慢,自己不会抓住重点。

  16、此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样适用于重度和深重度的弱智儿,但要达其顶点,努力更大,但也不应放弃。

  无论对任何一个弱智儿来说,训练和教育都是有益的。弱智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都应受到教育。

  
(原载《启蒙》1992年11月)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