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教材一般是按五大行为领域编写的,它们是: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或认知能力)和个人—社会行为(包括生活自理)。为什么选取这五大行为领域呢?因为婴儿的绝大部分行为都可以组织到这五大类下面。即这些行为领域可以概括早期儿童的绝大部分行为。
大运动指姿势或全身的活动,如俯 卧 抬头、坐、爬、站、走、跑等。按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如果一个孩子的坐、站、走等比同龄儿童晚出现四五个月,那么他就有发展落后的危险。许多智力落后儿童早期就是从这儿发现的。进行早期干预,自然也从这儿开始。
精细动作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包括大把抓、对指捏等。从手和手指的动作可观察到儿童发展的异常。如对指捏(拇、食指对捏),对于智力诊断就有很高的价值。一个10个月的儿童如果还不会对指捏,就有智力落后的危险。
语言指面部表情、出声、说出字、称呼、说句子等。这些行为的出现也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如果比同龄儿童晚四五个月以上出现,也可预示有发展落后的危险。许多落后儿童也是从这儿被发现的。在进行早期干预时,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且训练的困难较大,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适应性行为或认知能力(一般小年龄用前谓,大年龄用后者)指视、听、摆弄物体、手眼协调、使用简单工具、解决问题等。适应性行为是后来“智力”的基础,往往与精细动作连在一起,对评价儿童的智力水平很有重要的价值。三四岁以上儿童认识能力正是从适应性行为发展来的。
个人社会行为指儿童与他人的交往和自理生活的能力。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方式的社会行为,小婴儿用动作与人交往,大一点就用语言了。
在儿童个人一社会行为领域中有三个主要阶段:
(1) 无自我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婴儿不能分辨自己与环境;
(2) 自我心中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婴儿认为一切都要为满足他的要求服务,时时都讲一个“我”;
(3) 能站在他人立场想问题。如果一个儿童的社交行为的发展晚于同龄儿童,也是智力障碍的一种表现。
自理生活包括自己吃、穿、大小便等,能完成这些行为与生理成熟和文化背景有关。如果与同一城市的通令儿童相比,落后于他们,则是智力障碍的表现。
(原载《健康报》1987年2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