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国庆系列报道之十:回归,从香港到澳门的赞歌……


  关键词:回归 香港 澳门 一国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


  2002,在共和国的生日庆典遥望——香江两岸正舞动绚烂的东方神韵,澳门亦焕发出新芽破土般明快的勃勃生机……

  回首历史,西方《财富》杂志于1995年刊发的专题报道《香港之死》以及由此引发的言论风潮又赫然在目——“香港回归中国之日,就是香港毁灭之时。”四年之后的澳门回归之际,正是百业待兴,困难和压力摆在面前……


  传奇港澳——波澜不惊 英雄本色

  2002年6月,香港压倒新加坡和美国,再次当选世界最自由经济体系,为回归祖国五周年庆典又献上一份厚礼。

  然而五年来香港走过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97年正值金融风暴席卷亚洲,香港积存多年的经济泡沫随之破灭。而后,经济转型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等问题接踵而至,香港经济进入了多事之秋。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大环境,年轻的特区政府在行政长官董建华的领导下,表现出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入市反击战”到金融体制改革到开发旅游资源到力推人才培育。振衰起弊,香港终于坚定地走出泡沫经济的怪圈——

  3200多家跨国公司抢滩香港,创下11年来最高纪录;

  40多万因担心“一国两制”而移民海外的港人陆续返港;

  112个国家和地区已于今年五月前对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港人实行免签证入境待遇;同时,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也可免签证进入香港;

  1112亿美元使得香港的外汇资产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内地,名列全球第三,比1996年增长42.6%;去年,香港的货柜吞吐量为世界第一,航空业也跃居世界前列。

  再看澳门:1999年回归之际,澳门经济连续6年下滑,社会治安严峻,黑社会势力猖獗,澳葡当局留下财政储备十分有限,公务员本地化进展缓慢,致使特区政府面临人才短缺的局面……如此种种,新生的澳门特区政府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很快提出了“固本培元,稳健发展”的整体思路,并将促进经济的复苏与重建,确保“一国两制”得以圆满实施作为首要目标。当特区即将迎来三周年华诞又再花团锦簇之时,新澳门已经令人刮目相看了——

  社会治安明显改善,一度猖獗的黑社会受到严厉打击,老百姓安居乐业,治安的好转刺激了旅游业迅速复苏,2001年前11月入境旅客总数达9,377,561人次﹐较2000年同期增加12.3%;

  2001年一至三季度,澳门登记注册的新成立公司613家,资本额1.69亿澳门元,分别比2000年同期增加15.8%和11.9%。申请投资居留的个案也上升至990宗,同比增加225%;

  2001年,澳门电信市场率先一分为三,随后,开放博彩业经营各项工作按章运做,已独家经营数十载的澳门博彩娱乐业将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被纳入有序管理、公正竞争和增加公共收入的发展轨道;

  ……

  还是当年的《财富》杂志,于2001年在香港召开了“《财富》全球论坛”,700多位嘉宾会聚香江,亲身感受了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卓越的营商环境。正如《财富》多媒体总裁约翰·内德姆先生说:“香港具备了世界上最佳的基础设施!”而著名的澳门学者刘伯龙博士则在澳门特区回归两周年之际对特区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如何使澳门经济走上正轨,将是今后几年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特首何厚铧推出的第三份施政报告,是历年写得最好的一个!”他认为,特区政府推出“纾解民困”十大措施,通过减税和出资帮百姓度过难关,可谓有的放矢。

  一国两制——魅力初现 引誉全球

  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宣布将首先在香港付诸实践时,曾引起国际上的强烈反应:中国政府的权宜之计?中国共产党的谈判策略?还是中国的一种宣传手段?权且不去考虑这些言论背后是否存在政治图谋,在没有亲眼见识前,所有的猜测、怀疑、担忧,都无可厚非。当这个史无前例的构想被提上日程时,世界震惊了——没有模式,没有经验,在一个发育于资本主义胚胎的自由港推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真的可以?

  在港英政府统治的一百多年间,历届政府高级官员几乎全是英国人,捧着《英王制诰》;来上任的港督成了这里的“上帝”。曾有一位17岁的香港中学生,因为写了一条“反对奴化教育”的横幅,被当局投入监狱两年;香港人的旅游签证上不能填写中国,也不能填英国,而无奈下填出的“香港”往往被视为“无国籍”。回归,给了香港人最强烈的国家归属感,作为中国人、中国公民的骄傲与光荣!

  1997年7月1日,港英当局留给香港特区政府的,是“高工资”、“高地价”、“高福利”和所谓“快餐式民主”的政治“遗产”。从这样的基础上起步,新生的特区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开阔胸襟对香港的未来发展作出了长远规划。香港公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香港的言论、新闻和出版自由比以前有了更广阔的空间,香港良好的法治在基本法保障下,比以前更加巩固。5年来,香港警方从未拒绝过任何公民依法结社的申请,也没有对限制过任何一次合法的游行示威活动。根据基本法的规定,香港市民已选举了两届立法会议员。

  美国哈佛国际发展研究院、世界经济论坛、国际管理及发展研究所和英国的《经济学家》周刊称,香港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和营商环境的地区。以港人为主的特区政府公务员,也容获亚洲“最不官僚”的美誉。

  两年后,澳门回归,“一国两制”政策再次展示了独特的中国魅力。两年多来,特区政府一直严格依照基本法施政,其倡导的“公仆文化”已在公务员中蔚然成风,针对公务人员设置的“服务承诺”和“问责投诉”两大机制,已经开始在政府部门的运做中体现成果。一个高效、廉洁、亲切的特区公职队伍,受到了澳门各阶层市民的称赞。澳门回归祖国之后第一次立法会选举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澳门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83000多位选民投下神圣一票,选举自己心目中最合适的立法会议员。对于能够直接表达民意、监督特区各项事务的立法会议员的产生,澳门居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无论是报名参选的人数还是登记成为选民的人数都创澳门历史新高。澳门社会舆论认为,踊跃报名、热情参与,是回归后澳门居民真正走上当家做主地位、关注特区事务以及发挥主人翁精神的真实写照。

  五年前,香港特首董建华在演辞中展望:在“一国两制”之下,我们将以坚定的信念,踏实的步伐和旺盛的斗志,朝着高远的理想前进。我们的香港将会是:一个为其祖国和文化根源感到自豪的社会;一个安定、公平、自由、民主、有爱心、方向明确的社会;一个富足和生活素质优良的社会;一个廉洁、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法治地区;一个中外交流的窗口;一个蜚声国际,举足轻重的金融、贸易、运输、资讯中心;一个国际性的文化、科研和教育中心……

  2001年,澳门特首何厚铧在庆祝酒会上说:“新时代的澳门人已经呈现出独特、可贵的品格,这就是爱国、爱澳、团结、踏实、刻苦、乐观、开明、进取。澳门的优势和生命力正在于此。我们将凭着这个优势,转守为攻,转弱为强,创造自己理想的生活。……展望特区的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整个澳门的社会生活及其精神面貌都会有全新的进步……”

  今天,我们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一样不平凡的回归征程这样告诉世界,香港仍然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仍然是充满着勃勃生机的亚洲最具世界性的国际都会,而澳门,正大步甩开曾经的经济下滑、治安混乱的阴影,打造继香港之后的另一个地区经济中心;一样不平凡的回归征程更要告诉世界,中国共产党按照邓小平理论,以和平方式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而且言必信,行必果,中国是一个完全值得信赖的国家。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

  Hong Kong 5th Anniversary

  由此进入央视国际国庆特别报道《十月 感受中国》>>>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