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国庆系列报道之七:从《三字经》到《学习的革命》


  关键词:学习的革命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中国人讲尊师重教,必不能忘了一本名为《三字经》的书——传诵千年至今,里面关于教与学的几句话依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学习的观念。1998年,当时针指向世纪的交汇点,《三字经》的“圣贤”魅力却远不及一本《学习的革命》——短短一年内重印9次,发行量突破840万册。被动也罢,主动也罢,当知识经济、国际化、地球村、信息等新事物汹涌而来,学习和教育终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苟不学——如何应对生存危机

  人类已迈入以信息社会为特征的新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科技及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及学习的重要性被抬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在迈向现代文明的国度里,学习成为公民日常生活的基本构成。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就表示,把“思维的学校,学习的国度”作为本国21世纪的目标。

  迅速增长的学习需求与匮乏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养不教——挑战漫漫征途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发展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教育首次成为领先于经济发展的“根本大计”,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破天荒第一次。1998年起,连续五年中央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走出了低谷,持续6年增长,由1995年的2.41%提高到2001年的3.19%,但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仍然甚大。20世纪末,世界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为4.8%,发达国家基本稳定在5%~6%,而发展中国家也平均超过了4%。

  截至2001年年底,全国实现“两基”(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基本扫除文盲)县数已达2573个。全国实现“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8.6%,全国青壮年文盲由1990年的6171万下降到3000万以下,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但在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两基”工作正进入愈加艰苦的攻坚阶段。到2000年底,全国尚有8500万成人文盲,其中青壮年文盲还有2000多万。

  除此以外,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孩子在入学机会、受教育的条件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尽管高校统一招生的设计原则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各地高考录取率仍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些,仍然需要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教之道——“应试”到“素质”的转变

  高考几成社会生活一年一度的季节性热点,高温持续不降的深刻原因,当是“应试教育”现象及其深层次的原因。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人才”就是高学历,人才观的片面认识,导致对“分数”和“升学率”的片面追求。而在不断升温的高考热背后,是相伴而来的副“产品”日渐增多——择校热、补习热、辅导热、家教热、网校热……甚至连众多商家也掺和其中,冠以“提高智商”、“加强应试能力”的产品宣传不绝于耳。这些热压,落在学校,落在家庭,最终,落在了孩子们稚嫩的肩膀上。

  重读“揠苗助长”的故事,可曾想到“应试教育”就恰如那个浮躁无知的农夫?人们在问:孩子们尚未成熟的身心能够长期承受学业的重负吗?他们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会不会出现扭曲?他们将来能否切实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重压之下,许多学生除了教材书本,几近“无知”、“无能”,良好的全面素质无从谈起。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城镇初高中学生有一半几乎不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些大学则反映,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造成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人文知识欠缺。在大学校园,“高分低能”者和身心脆弱的“豆芽菜”并不少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并非受智力因素影响的“差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蹉跎坎坷,甚至自暴自弃。由“望子成龙”引发的悲剧也屡见不鲜。此外,重负在身,投机取巧者则不惜铤而走险,践踏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

  其实,面对熙熙攘攘的高考路,压力和竞争又岂止在学生。中小学校的校长、教师们,既要发蒙授业,又要哺幼携弱,既要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要操心学校的经济收入。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中的大多数深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健全的心理素质对学生一生的重要意义。一个由复杂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升学率”指标,使得他们常年寝食难安,有思想难作为,甚至要忍心抛弃“差”生。

  20世纪末,“应试教育”严重的副作用终于被严肃提出,扭转“应试教育”的偏差,端正社会上对教育、对人才的认识,就必须把教育作为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来抓。1999年6月,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对教育事业跨世纪的战略部署,首先使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取得大面积、阶段性成果,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升学机制、考试制度等项改革逐步展开,整个教育战线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明显加快。

  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更需要在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上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受教育的概念开始扩大,已不仅仅是谋生的技能培训手段,而是个人提高素质的进修。近年来,我国高考已取消了对考生年龄的限制、一年两季高考开始实施等一系列变化都说明我国的教育正在进行一场革命,而每一个公民都对此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由此进入央视国际国庆特别报道《十月 感受中国》>>>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