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栏目组         



为了孩子


  最近人们常说:“只要坚守岗位,我们都是抗击非典的勇士。”

  本期《公益行动》就来关注一些虽然没有工作岗位但同样是勇敢的人,他们就是选择在这个时候来到这个世界上,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希望的小生命。他们可以说是最年轻的勇士。当然,为了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很多人都尽着自己应尽的职责。

  5月2日,疫情终于跌落100大关。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的门口,我们看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在门外翘首以待的清一色都是男同志。

  走在医院里,明显的感到了人员的稀少,原来按照医院的规定,在特殊时期只有病人可以入内。

  我们见到孕妇苏丽时,她的精神很好,穿着一件红色孕妇装,满脸的喜悦。她已经住院7天了,当时以为小宝宝就要出生了,谁知到现在都没动静。这两天苏丽的体重增加得快了一些,这对苏丽来说,分娩时困难就大了很多。因为她怀的是双胞胎。不过,现在宝宝的情况还好,所以苏丽自己并不担心。

  苏丽的主治医师是产二区的杨榕主任,因为不放心苏丽,一下手术室就赶过来看她。这一阵杨主任可真是忙坏了:又要出门诊、 又要做手术,还要经常做额外的工作,比如为产妇做一些心理方面的咨询。

  杨主任不放心的还有另外一个产妇,她叫封聪玲,因为年龄偏大、胎儿偏重,她准备进行剖宫产,再过几天她就住院了。

  5月3日是封聪玲住院的日子,我们来到她家的时候,她已经急不可耐地在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了。

  粉色小熊形状的枕头还是封聪玲几个月前给宝宝买的,她本来打算给宝宝再多买些东西,没想到被“非典”这一闹,别说去商店,连家门都不敢出了。幸好妹妹从外地寄来一些衣物,这些小东西简直让她爱不释手了。收拾好东西,我们就急忙出发了。

  和几天前相比,医院门前的人开始多了起来。我们看到人们已经走出了恐慌。原本以为我们会很顺利,没想到进大门的时候,还是出了岔头:封聪玲的体温偏高。原来,按照医院的规定,凡是体温超过37度2,一律不准入内。封聪玲告诉我们,她是因为路上走的急了。封聪玲的话消除了我们的疑虑,但是我们还是有些担心,不只为她,也为其他发热的产妇,真的进不了医院她们该怎么办。其实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杨主任告诉我们:“就在医院的门外有一个婴儿早期教育的教室,改成了体温检测室。这个检测室专为发热的病人单独设计,产妇无法进入医院里面的,可以就在这个门诊就医甚至直接分娩。

  就在这时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海淀区东开乡的隔离区里一位产妇即将分娩了,医院马上组织医生出诊。1个小时后,我们跟随他们一起来到了东开乡政府。这位负责人带我们来到了孕妇的家。距医院4、5公里远的孕妇家。

  这位孕妇是本乡的一个农妇,她的预产期本是5月8日,乡里的人都希望她能再拖一拖,因为5月14日她的隔离期就到了,到医院生孩子会安全些。结果还是没能等到那一天。因为没有隔离期孕妇生产的先例,乡里的负责人一筹莫展,孕妇本人也是不知所措,他们只好给海淀区妇产医院打电话。没想到,他们居然这么快就到了。

  经过检查,孕妇马上就要生产了。看来送医院已经来不及,大家商量了一下,觉得虽然危险增大了,但是为了产妇和孩子的安全,干脆就在家里给她接生。

  1个小时后,婴儿顺利地分娩了。孩子一切正常,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个好消息,也是这位母亲收到的最好礼物。我们一直不知道这几位医生到底是谁,因为几位医生一直穿着隔离服,戴着厚厚的口罩,我们看不出他们的面貌。

  我们从隔离区回来的时候,封聪玲已经做术前的准备了。我们在等待的时候碰巧又遇到了苏丽。

  封聪玲突然想起要打扮一下,她面戴笑容,躺在床上,对着小镜子梳理自己的短发,她想给宝宝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还有半个小时就要进手术室了,杨主任到病房来最后再安慰安慰她。

  海淀妇幼保健院的一位工人被怀疑是“非典”病人后,整个医院大部分处于隔离状态。杨榕主任所在的产二科因为和这例病人没有接触,所以一直正常工作,而且产妇比以前还多了很多。快下午2点钟的时候,杨主任才在办公室里开始吃她的中午饭。可是杨主任的午饭还没有吃完,护士来叫杨主任,说有位孕妇不太舒服。护士所说的病人就是苏丽,因为体重超过了正常的标准,苏丽的血压开始生高,杨主任决定立即为她手术。

  苏丽顺利的生下了一对健康的双胞胎,起名一个叫非非,一个叫典典,母子平安。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