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栏目组         



《抗击“非典”我们在行动系列报道》(一)


  走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您会发现,曾经熙熙攘攘的王府井大街游人稀少,而且几乎所有人都戴上了已经冷落了很久的口罩,这是因为一场瘟疫突然袭击了我们,它就是现在我们人类共同面对的敌人——SARS! 北京是受非典影响很大的一个地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群防群控,为最终打赢这场非典型肺炎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对这场灾难,政府和医疗机构是防治非典的主力军,但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协力支持,那么这个特殊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公民能够做些什么呢? 5月1日,我们《公益行动》的记者兵分两路,对老百姓关心的校园,车站,社区和工地进行采访,深入报道这个特殊的“五一”假期。

  清华保卫战

  我们一进入清华,就看到清华大学的学生代表正在组织向劳动者致敬的活动。为了表达对清华员工在非典时期的辛勤工作,他们送上了自己最崇高的敬意。北京代理市长王岐山也来看望清华的师生,向学生代表和清华员工表示慰问。

  慰问之后,我们的记者跟随清华的学生代表,又去清华校医院慰问五一期间仍然坚持工作的医务人员。因为校医院承担学校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身体健康的重任,所以在非典开始以来,学校对这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视,大家也一再的表示所有党员和业务骨干一定坚守在第一线,决不退缩。清华学生代表向清华校医院的医务人员赠送鲜花、千纸鹤和锦旗之后共同合影,记录下了这个与非典斗争的特殊的五一节。 学生代表离开校医院后告诉我们,他们还有个很重要的活动。出于好奇,我们跟随同学们来到了清华教学楼旁,来到这里让我们眼前一亮,无数只千纸鹤串成串儿挂在树与树之间。同学们告诉我们说,每一支纸鹤都是一个清华学生的心意,这成千上万支纸鹤就是成千上万个清华学生的敬意。由于此时他们不能出校园,不能去看望战斗在“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所以他们把心里话写在自己叠的纸鹤上,通过学生代表送出校园,送到北京各大医院的医务人员手中,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无比崇敬之情。在这里我们看到清华前任校长王大中和一些清华教师也来献上了他们的一份祝福,我们深深的被这些真诚、善良、热情、有责任感的学子们所感动。 清华的校园很大,也是我们见过的最美的校园之一。在这个与众不同的五一节里,有很多学生都悠闲地活动、看书,因为至今为止,清华校园里无一例非典病例。在这个时期,同学们的心态怎样呢?我们看到了一位正在发手机短信的学生,她叫乐园,乐园告诉我们,两个星期以前她收到妈妈从湖南发的短信,改变了她面对非典的心态。妈妈在短信里说:儿啊,母亲时刻想念你,在外学会保重自己,注意营养和休息,这阶段尽量少外出,预防非典,母亲天天为你祝福。乐园看过短信,心里非常感动,觉得她不应该再表现出害怕的情绪,让妈妈担心,她觉得她确实长大了,应该学会自己承担一些东西,让家里人放心。

  乐园还告诉我们,在清华有很多的学生和她一样,在这个非常的时期的非常节日里,得到了亲人们的鼓励,从而积极乐观地面对疫情、面对学业、面对生活。还有一个女孩告诉我们,他们在学校里生活得很轻松,大家的生活井然有序,虽然课程受到一定影响,学校调整了课程,同学们的时间变多了,但是并没有出现混乱,大家的精神状态都很好,同学们在积极的防预,但是并不恐慌。

  从4月15日清华大学采取隔离措施之后,学校的师生共同发起了一场被称作“清华保卫战”的疾病预防控制行动。几天内涌现出一千多名学生志愿者,他们井井有条的分配着清华2万多名学生的食宿地点、消毒时间和自习时间。同时清华学生网还每天发布sars的相关信息。同学们希望在这个非常的时期,以清华学生网作为做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能够及时的把现阶段的一些疫情信息,包括校内的一些信息及时的让同学知道,消除同学的疑虑,让同学们情绪比较平稳。另外同学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成为同学们的一个情绪的表达窗口,为此在网上开通了几个频道,比如“非典日记”记录同学们每一日的心理感受、心路历程。同学们设想在“非典”过去之后,回过头来再看这些“非典”日记,可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同学们还在网上开通了网上寄语,让同学把自己的感想随时在网上体现出来,而且希望借此给其他人以鼓励,坚定大家共同战胜非典的信心。

  在我们正准备离开清华的时候,看到一些同学正在灿烂的阳光下读书、运动,我们看到sars虽然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但在他们身上我们感觉到的是积极、乐观和理解的态度,我们衷心的祝愿他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社区故事多

  离开了清华大学,我们的记者来到了北京市海淀区一个居民小区的外面。现在是全民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抗击sars病毒,那么作为人们生活当中息息相关的社区,都做了哪些工作呢?在社区当中生活的居民有什么变化吗?我们的记者打算走进社区看一看。

  走到小区门口,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牌子“非本小区人员禁止如内”。这两天我们也看到有很多社区门口都挂起了这样的牌子,看来很多小区已经施行了小区内的隔离方式。

  我们的记者走到小区门口时,被保安告知进入这个小区要持小区内部发放的出入证,特殊人员要在小区居委会的同意下在门口测体温,体温正常的才可以进入。在社区门口给我们的记者测体温的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4月20日以后,这份工作就由他们承担了起来。上午9点钟,我们《公益行动》的记者在体温显示正常的情况下,进入了小区。同时与我们的记者一同等待进入小区的有几个商贩,他们也在等待测量体温。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个小区有几位固定在这里做生意的商贩,他们每天来时都要测体温,一切正常才能进入,至今为止这个小区内没有一位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

  进小区后,我们看到了一位大妈正在给大家分发预防非典的知识手册,居民们告诉我们,她是居委会的王主任,每天早晨居委会的王主任都会来这里向各楼门组长了解当天居民有没有被感染的情况,小区一共37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楼门组长,楼门组长负责本单元楼住户的健康状况调查,然后每天把情况汇总报告给王主任。王主任告诉我们:“住户心态都比较平和,没那么恐慌,但是很重视,都知道不重视不行,这种疾病你不重视就严重,但是重视它还是可以战胜它的。” 王主任说她还要去找另外的几个楼门组长了解情况,所以我们的记者便在小区里四处看看。 迎面走来一位消毒人员,他告诉我们,他本来是小区内的保洁员,自从非典发生以来,他每天不但要像往常一样打扫小区内的卫生,还要额外花两个小时做消毒工作。 告别了消毒员,我们在小区的花园里看到居民正在休闲自在的 健身玩耍,与小区门口紧张严肃的把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些居民正在健身器上做运动,同时我们看到有一些人正在用我们近段时间常能闻到的消毒水擦健身器材。

  记者好奇的走过去和他们攀谈起来,“您是这个小区的居民是吗?”“对。”“那么是谁组织你们来擦这个健身器材呢?”“我们是党员,我们是自发、自愿的!”“那你们多长时间擦一次健身器材呢?”“一天最少擦一次,预防非典!”

  在社区采访的时候,我们了解到,今天是社区里的一位徐阿姨74岁生日,听说她每年过生日的时候,住在其他社区的儿女们都会聚到一起给她过生日,儿女绕膝、其乐融融。小区实施了隔离措施以后,不知道徐阿姨今年的生日准备怎么过呢? 徐阿姨腼腆的告诉我们:“咱居委会既然采取这样的措施,我们应该支持,今年的生日就算了吧,大家都平安不是比什么都好吗!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尽量把这个发病的人数赶快控制住,赶快减少,都好了就得了!”听了徐阿姨朴实的言语,让我们很感动,不知道她的儿女是怎么想的,今年还能否来为老母亲过生日。 王主任此时匆匆忙忙的走过,我们忙赶上去,王主任告诉我们,她要赶去为孤寡老人金老师量血压,不能因为非典疏忽了这些老人的照顾工作!王主任笑着对我们说:“这场非典战役,就是考验我们居委会的时候!” 在我们的记者准备离开厂洼小区的时候,徐阿姨挽着老伴高高兴兴向小区门口走去,她说儿子又来看她了!特殊这么一个时期,特殊对待,儿子为老母亲送来了生日蛋糕,表示一下心意。非典让许多人过了一个特殊的五一节,也让徐阿姨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

  在此我们向所有支持“非典战役”的广大居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也向在非典时期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致以节日的问候。 专家点评(公益专家杨团): 这次我们所遇到的危险,是一种非确定性的。这次大家捐助(非典)一线共同来分担不可避免的灾难,应该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这次全社会所做的行动不是一种慈善行动,而是一种相当纯粹的社会公益行动。不分组织不分个人,大家想到了就主动去做,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一个组织自己的职责范围,而是在行使一个公民的责任,或一个法人公民的责任。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从政府的机构到普通的老百姓,从八九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到孩子,他们只要能做的事情他们都尽最大可能在做。灾难带来的后果是不幸的,但在灾难面前体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温馨的。当我们看到政府表现出的镇静、果敢,我们充分相信我们的国家的战斗力;当我们看到广大人民表现出的友爱、团结,我们也确信我们国家的凝聚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力争早日夺取抗击非典的彻底胜利。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