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巴楚地区强烈地震,夺走了阿孜古丽父亲的生命,使努丽切和艾兹力特姐弟俩成了孤儿,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新疆孩子无家可归,巴楚县26746个家庭的房屋,瞬间变成了废墟。
2003年2月25日
在新疆地震发生后的第28个小时,我们《公益行动》的记者匆匆赶到首都机场的时侯,离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起飞的时间只有25分钟了。尽管还不知道到达乌鲁木齐以后,能不能赶上飞往喀什的航班,但为了更快地到达灾区了解灾区情况,我们仍然很庆幸赶上了这趟班机,也就是在这趟班机上,我们认识了中国地震局现场救灾工作队的3位同志。
经过 3小时40分钟的飞行,晚上19:10分,我们到达了新疆的乌鲁木齐机场。
因为得到了新疆地震局的几位同志的帮助,我们又顺利地登上了飞往喀什的航班。
当我们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新疆喀什机场时,已经是晚上22:20分了。没有停留,我们急忙赶赴地震灾区。据地震局的几位同志介绍,这次地震,造成巴楚县72018间民房倒塌,119899人无家可归,现在的灾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灾民的情况又是怎样?
5个小时以后,2月26日清晨3点多钟,我们乘坐的汽车来到了巴楚县色力布亚乡的阿瓦提镇。天还没亮,借着月色,我们隐约地看见几处倒塌的房屋和断裂的墙,没有丝毫的嘈杂声,我们感到出奇的寂静,尽管这时温度是零下 3度,但我们看见很多乡民在街上支起了床,熟睡了,却没有鼾声,很显然,这是24日地震之后,巴楚县人度过的第一个宁静的夜晚。
2003年2月26日
一大早,和地震局的几位同志分手,我们来到了受灾最严重的巴楚县群库恰克乡。路上我们了解知道,这个乡居住的98%的人口是维吾尔族居民,37000余人口中,有31996人受灾,这里的住房几乎全是土坯房,而且乡民们居住分散,临近的几户人家,彼此都很了解邻居的家庭情况,所以震后仅 1个小时,乡民就通过自救互救,完全掌握了震后的伤亡情况。按照这里的民族习惯,乡民们当天就掩埋了亲人的尸体。当我们赶到这里时,乡民们最需要的是清理废墟和获得帐篷、粮食等物质援助。
上午10:00,我们来到了群库恰克乡的13村,在这里,我们碰到了一支解放军的救灾队伍。在这支队伍里,我们认识了维吾尔族上尉肖开提。肖开提精通维汉两种语言,部队已派他立即配合乡政府了解灾民受灾安置情况,因为我们不懂维语,所以约伴同行,这下,我们就有了位维语翻译。很快,肖开提带着我们找到了群库恰克乡乡政府安排的,正要到村里做灾后情况调查统计的吾甫尔魏力。
初见吾甫尔魏力,我们很奇怪他的大口罩。摘下之后,我们才发现吾甫尔魏力满嘴的血泡。其实在这次地震中,吾甫尔魏力的家并没有受什么损失,也没有人员伤亡,但是这位在震后就一直坚守在乡政府的群库恰克乡的团支部书记,这两天为乡里的抗震救灾,他上了不小的火。
我们三个人刚刚走到18村的村口,突然看见了一群人。他们围坐一圈,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祈祷着什么。肖开提告诉我们,这个家里一定是有人在地震中丧生了,这些人是来为他们家过世的亲人祷告的。
肖开提告诉我们,按照规矩祷告之后,他们还要向死者的家属说几句安慰的话。从习惯上说,这时候最好不要去打搅他们。
远远地,看着那些人离开之后,我们走进了这个家。一位像女主人模样的人告诉我们,这个家里的夫妻,都在这次地震中丧生了,留下了 1双儿女,姐姐 7岁、弟弟 2岁,她是死者的叔伯亲戚。知道了我们的来意,7岁的小姐姐海丽切拉着我们,去看她的那个已经是废墟的家。
海丽切告诉我们,地震的时候,她从学校跑回家,她的妈妈被砸死在这间房子的门口,她的爸爸用弓着的身子,挡着掉下来的房梁,爸爸被砸死了,弟弟艾兹力特蹲在爸爸的身子底下,活下来了。是爸爸用自己的身体拯救了小弟弟艾兹力特的生命。
这两天,小艾兹力特只要一站在家里的这片废墟上,就总是一副忧心憧憧的样子,像在看什么,又像在找什么。
海丽切的叔叔告诉我们,这两天,海丽切常常发呆,她不太爱说话,所以也说不出有什么感觉,长了这么大了,海丽切是第一次见到了那么多的陌生人,有些人还给了海丽切和艾兹力特一些零钱,海丽切对这一切好像是似懂非懂,但海丽切对叔叔说了好几次,爸爸妈妈不在家,她和弟弟艾兹力特就不能分开。
离开海丽切的家,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此时吾甫尔魏力告诉我们,他想带我们去看看曾经在15村见到的一个小姑娘——阿孜古丽。
走到阿孜古丽的家,看见她正在废墟上收拾东西。阿孜古丽,今年10岁,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她的爸爸在这次地震中丧生了,她的妈妈被砸断了胳膊,因为现在的治疗都是免费的,所以,妈妈住进了巴楚县医院。如今,家只能靠她和14岁的姐姐一起支撑。
地震前,小阿孜古丽的家有5头牛,13只羊,阿孜古丽记得,爸爸在世的时候,特别会照顾妈妈,也特别心疼她们姐妹俩,就在发生地震的前一天,爸爸还说想宰只羊,给她们改善一下,可万万没想到,地震,让她们像做了一场噩梦!瞬间,晃动、巨响、夹杂着灰尘,家成了废墟!小阿兹古丽告诉我们,她和姐姐说好了,要把自己家在地震后活下来的两头牛和七只羊喂得肥肥的,等妈妈回来,给她补补身子。
临走,阿孜古丽告诉我们,她学习用的语文书已经从废墟里刨出来了,过两天给爸爸上坟时,她想带上去念念,因为爸爸最喜欢听她读书。
和阿孜古丽分手,我们真觉得有些疲乏了,本想顺路回乡里休息,却忽然听见有人叫喊的声音。寻声而去,我们看见一位老汉,正怒气冲冲地在大声喊着什么。
原来这位老汉的弟弟是位村支部书记,地震以后就一直负责分发村里的救灾物资,老汉觉得自己家里虽说人畜都在,但毕竟是受了灾,本指着当支书的弟弟能早点分配些被子和粮食给自己,谁曾想那位当支书的弟弟根本不通情理,硬是说要讲什么根据个人受灾情况。老汉掐着弟弟的脖子想先要两床被子,他都不同意,老汉很生气。听老汉这么一说,我们打算去见见他的那位支书弟弟,一路打听,我们很快找到了20村村委会。在这里,我们还真见到了那位老汉的弟弟,20村村书记木沙再白。
从地震发生到现在,木沙再白一次也没回过家。于是,我们以采访的名义,坚持想让木沙再白带我们去他家里看看。可这时,村里又接到了一批救援粮食,他要去安排卸货,我们只好在一旁等他。
等了约有25分钟的样子,木沙再白终于同意带我们到家里看看,其实他心里也很惦记家里的情况。大约走了5公里的路,就到了木沙再白的家,家里震后清理废墟的主要劳动力,就是他的爱人和他们的4个年龄都没有超过20岁的女儿。地震以后,尽管木沙再白的家没有人员伤亡,但家里的30多头牛羊,全都被砸死了,原有的 5间房屋也都成了危房。地震发生以后,木沙再白就在村委会处理紧急事,一直没有回过家,家里亲戚都在怪他,有人还想揍他。我们问他的爱人怎么看待这件事,她告诉我们:“我没有怪他,几个女儿当初也怪父亲不回来,她们想父亲,但是我对她们说,你们的父亲会回来的,他的工作比较急。”
就在我们正和木沙再白的爱人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也不知木沙再白又想起了什么急事,他坐上马车,向着村委会的方向飞奔而去。
其实,在地震灾区,为乡民们着想的可不止是像木沙再白一样的书记,南疆军区参加这次抗震救灾的战士们对着我们就说出了这样的话:“当兵在外,为驻地百姓做点事情是应该的。有什么灾、有什么难大不了牺牲了,也是正常的没什么好遗憾的。”
在灾区,我们还见到了许多从南疆军区赶来参加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战士。他们都表示他们身为人民子弟兵能够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他们感到自豪!
震后,战士们除了清理废墟,还要为乡民们搭帐篷,在22村,我们碰上了一支正在搭帐篷的队伍,一上午,他们已为25户受灾家庭搭建了帐篷。
据我们了解,震后不到两个小时,南疆军区的2008名解放军战士,就赶到了受灾最严重的群库恰克乡。几天了,他们为灾民运物资、搭帐篷、清废墟,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一路上我们看见南疆军区某团的战士正为受灾乡民清理废墟中的家什。别看是这些失而复得的棉被,对这里的每个家庭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
看着这些战士,看着不断得到帮助的乡民,我们不仅又想起了失去双亲的海丽切。中午,当我们赶到她家时,她家亲友在一起,恰巧也没有吃饭,我们围坐成一个圈,边吃边聊了起来。
谈来谈去,话题转到了已失去父母双亲的姐弟俩的抚养问题,这时,我们才知道,作为第一监护人的海丽切的伯伯,结婚10年没有生育孩子,自然他们准备抚养孩子的想法,也得到了家里人的同意。据说这些天,还真有好心人想来领养两个孩子,但都被他们婉言回绝了。
吃过饭,大人们又开始收拾废墟,而此时的海丽切和弟弟艾兹力特拉着肖开提和吾甫尔魏力去看他们的新房子,海丽切说,这是解放军叔叔给她的家搭的帐篷。
雪花飘起来了,可我们却突然看见,海丽切笑了,是的,这几天,我们第一次看见,她笑了。
时有时无的雪花给震后的灾区带来寒意,灾民的生活更艰难了。踩着泥泞小路,我们刚走到15村,就见到了一位妇女。
地震前,她家的生活是祥和而平静的,无情的地震夺取了她61岁父亲的生命,家里5间房子全部倒塌,原有的30只羊,如今只剩下了 6只,她的2个女儿被砸伤了,幸好被好心人送去了巴楚医院,她的丈夫告诉我们,一连几天,她最惦记的是两个在医院的女儿,听别人说那个医院离15村有 100多公里,走着去一趟得要多久,他们不敢想,听着母亲的祷告,想着母亲终日以泪洗面的神情,她的丈夫对我们说,真怕她崩溃了。
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很想帮她个忙,她丈夫听说是中央电视台《公益行动》的记者和解放军帮忙,也欣然同意。恰巧,肖开提这时看见了一辆刚刚执行完任务的归队车,这样,熟悉路况的吾甫尔魏力便送这位妇女去了医院看望她的女儿们。
结束这次采访的时候,我们看到有很多维族的受灾群众自发的在修路。乡民告诉我们,在这个村子里面有1300多户人口,上级给他们这些灾民送来了很多慰问品,而这几天一直下雪,道路很泥泞,为了救灾物资的车辆能够顺利通行,他们主动到这儿修路,一方面是为了解放军便于通行,另一方面就是为了临县的一些救灾车辆能够便于通行。我们看到在这条路的不同路段上,用同样方式铺成的路,足有 2公里长,望着这条乡民们用爱心铺成的献给解放军的路,我们也被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发现,这不仅是信任,群库恰克乡的很多乡民在抗震救灾中感受到了解放军战士的真情后,也在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解放军。
因为要等吾甫尔魏力回来,所以,我和肖开提蹲在田间闲聊了起来。我们发现,尽管肖开提随南疆军区,已经参加了 4次这样的抗震救灾,但谈起这几天看到的孤儿,肖开提还是感触颇深。“见到她们这么小,就失去了父母,我非常同情他们。尤其是那个18村的艾山斯马依,他为了拯救他的两岁的孩子,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我觉得作为一个父亲能用自己的身体去抢救自己的孩子,这也是一种幸福。”
这次随军队来巴楚抗震救灾,再次影响了肖开提的探亲,想着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生疏,肖开提好像有些想家了。
望着远方影影绰绰的白杨树,维吾尔族军人肖开提,唱起了家乡的歌,“你的父母就像天使一样,不要辜负他们对你的期望,不论你在学校还是在花园,都要记住他们对你的爱怜……”
快要离开了,经过20村的时候,又见到了木沙再白书记。想着木沙再白亲友的不理解,我们真想知道乡民们是怎么想的。乡民们抢着告诉我们他们对村干部们的感激之情。临上车的时候,一个声音又留住了我们。原来是个修鞋匠,看到灾后村干部辛苦得磨破了鞋,他就一直想把自己买的鞋垫送给这些村干部,怕别人说闲话,他已经把鞋垫揣在怀里好几天了,今天他鼓足勇气,当着我们的面,把鞋垫送给了村干部。
看着不断得到安置的灾民,我们真有些惦记海丽切,当我们再次来到她家时,天上还在飘着雪花,但我们总感觉,海丽切的家里有了些暖意。海丽切和弟弟艾兹力特在帐篷里吃着维吾尔族人最喜欢的馕,姐弟俩的小姨来看他们了,尽管大人们的伤痛还在继续,尽管姐弟俩还不清楚自己的将来,会是怎样的生活,但我们相信,时间一定会冲淡苦难的记忆,这里的干柴永远也烧不尽。
此时南疆军区某师的政委也来到了努丽切的家,他准备按照每年 600元的标准,资助努丽切一直完成中学的学业。
海丽切并不知道,就是在离她不远的另一个村子,小阿孜古丽也接受了南疆军区某师的师长资助,按照每年 600元的标准,资助她完成中学的学业。
在南疆军区的帮助下,群克恰库乡的第一个帐篷小学正式开学了。在这所帐篷小学的校园里,南疆军区的各级官兵们,正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灾区人民的深深地关切。
几天的所见所闻,使我们亲眼看到了全国各界群众给予灾区人民的援助、支持,亲眼看到了南疆军区解放军战士和灾区人民在抗震救灾中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淳朴、顽强的巴楚人民,重建家园的决心。
截止到3月9日,巴楚县共收到现金捐款520万元,并收到帐蓬、被褥、面粉等多种救灾物资。3月11日,伽师巴楚又发生了5.9级的余震。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巴楚县财政局办公室电话:998—6210073,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巴楚县抗震救灾财政帐:3012343029200010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