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刚 北方交通大学培训中心特聘教师 行内地位:“简明英语学习法”创始人
李燕姝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英语系教授 行内地位:英语专家
观察员身份:
郭咏梅 海归人士
郭咏雪 外企职员
袁江 汤姆森集团中国区首代
黄亮 私企经理
余春梅 英语教师
王延泽 北京大学学生
周学文 网络工程师
徐国平 北方交通大学英语教授
牛立科 业务主管
周立颖 职员
王鹏 大学生
谢燕初 职员
嘉宾观点
李燕姝:学习英语以及任何的外国语言是没有捷径的
曲刚:学习英语以及任何的外国语言是有捷径的
李燕姝:我的基本观点是学习英语以及学习任何的外国语言是没有捷径的,我想起我在读大学和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老师是王佐良先生,大家知道王佐良教授的英语、汉语造诣是非常深的,他说学习英语苦海无边,一门外语,一个是作为技巧,另外一个是作为知识来学,比方说学弹钢琴学拉手风琴,都是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何况学外语。
曲刚:学习外语学习英语,具体说是学习英语,我觉得是有捷径的,而且一定要有捷径,而且非有捷径不可,如果没有捷径的话,我觉得是不可想像的。
主持人:好,我们进入第一轮的表态,支持李女士的有四位,支持曲先生的有八位。
曲刚:其实我在多少年之前,我也相信是没有捷径的,学习任何语言,就像刚才李老师所说的,弹钢琴等等这些,必须要经过努力才能学会,可是10年前我碰到一个事情,一个外宾领着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就五六岁,我发现这个小孩跟她妈妈在讲话,我知道讲的是英语,讲的内容也一定是很简单,无非是大老虎,动物园里的东西,但是我听不懂,为什么我的英语,这么不堪一击?实际上在面对英语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能力跟零差不多,所以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反思我过去的教学,我过去的学习是否有问题了, 到现在已经10年时间了,我觉得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英语学习是有捷径的。孔子那句话是这么说的,叫做“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其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肯定都要付出努力,但是另外一半就是方法。就学英语来说,无非这么几样东西,第一就是语法书,第二就是国际音标。
李燕姝:曲先生说不要把学外语想得那么困难,我觉得战略上藐视任何问题,但是你这种思想一定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上。
曲刚:我只是说对待英语的心态,我们不要带着一个特别沉重的心态来看待英语,如果了解英语这样一些特点之后,我们就敢于大胆使用英语,从这个意义来讲,我觉得英语有它的简单性。
主持人:为什么您觉得英语是一个简单的语种?这是我对英语的一个总的认识的其中一部分,英语不像汉语尤其在用词上不像汉语那么复杂。
李燕姝:事实上正好是相反,比如说英语的词汇量是世界上所有语言词汇量最大的,它是五十万字,汉语的词汇量是多少呢?是八千到一万字,所以学习英语决不是说我仅仅掌握了五千个单词,掌握了六千个单词,你照样表达不了,为什么呢?人们学语言决不是学单词,而是要学句子,学英语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习它特殊的表达方式。
主持人:曲先生曾经告诉我说,英语的成语你没有必要背,他有一种解构英语成语的方法,或者再创造的方法,我们先听他讲一下这个方法。
曲刚:我觉得捷径主要是在学英语的方法和学英语的工具上,比如说我就发现咱们现在把专家级的学英语学语言的工具用到普通百姓身上了,我举例来说,比如说语法书以及国际音标这一系列工具相当于用高等数学解释一个加减乘除问题,这样势必造成我本来要学一个并不很难的东西,但是我要掌握一个工具却十分十分的沉重。
李燕姝:我们在反驳一个东西的时候,不能拿某一本书,甚至某一个人的教学法作为普遍的规律,比方说外语教学从一百年来经过了几个过程,一开始是翻译法,后来是语法为纲,后来是情景教学,后来是功能法,后来到比较风靡世界的叫交际法,现在包括我读书的时候,已经不是语法为纲了,老师从来没有让我们去读一本语法书。
曲刚:我觉得这不典型,比如语法书里的反身代词,如果让我来现在理解反身代词很简单,我认为使大家理解方便,我就带了一张纸把反身代词的定义给大家看一下,反身代词是一种表示强调或反射的代词,它是由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和第三人称的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式词尾加self或selves构成,我们且不说这个写得是否正确,就这么一个东西我觉得我研究英语,已经有将近二十年时间了,我觉得到现在我很坦诚地讲,我解释不清楚。
李燕姝:据我了解,北京的大专院校外语系的,没有哪个老师或者没有哪个学校让学生这样学外语,我承认目前咱们的外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确实有问题,太重视语法,太重视翻译法,太重视书面读而忽略了说、听、写。
曲刚:可是我们现在学英语,要研究800页的语法,五到八百页的语法书,那么语法书像这样的概念有多少,一本500页的语法书平均一页里就有两个这样的概念,实际上反过来另一方我们看,就是下面这八个单词:
myself yourself himself herself
I want to do this work by myself(我想自己做这件工作)
就可以了,那么这样的词语来解释,我觉得就是用高等数学,来解释加减乘除。
李燕姝:但是并不意味着你这个外语可以在很短时间就能掌握它,就像电线杆子上的广告说的三个月能学一口流利的美国英语,我就跟学生说不要相信这些。
曲刚:比如说你原来用十年的时间学外语,现在如果方法对头,工具掌握得好,也许你可能用一年到两年学好,也就是说原来十分的精力,现在可能压缩到两三分。
主持人:我相信大家想知道你找的捷径是什么?想听听李老师对这个捷径是怎么评价的,您说到单词这方面,我记得您曾经告诉我们的工作人员说,其实没有必要背那么多成语,理由是什么?
曲刚:没有必要背,这得看对什么人来讲,对于不同人学英语,目标应该是不同的,它的方向也应该不同。比如说英语的语法:一部分是词法,一部分是句法,词法这部分我觉得写得非常好,动词、名词、形容词,它就是一个词很好写,但是到了句法这部分,现在写得就稍微乱一些,就出现一些现象,大家背了一堆单词,造不出句子来,连短语可能都造不出来,我相信这里面一定有很简单的规则,比如说这是一张表,表格一共有十八行,我把它称之为十八个句子块,那么英语的句子呢?应该说是由十八块比较简单地组合出来的。
李燕姝:中翻英本科生,就可以翻译出来。谈到您这个十八块,因为我看得很不深入,,我当时的感觉就您十八块,首先完全是从形式,比方第一块是前置词后面加名词,比方块三是一个动词加ing,这完全是从形式上;另外一个比如说第十四个块,ed,你说做形容词,但是你的例子里边,已经有一个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过去时了,所以这就很不科学了。
主持人:他提出的理念,在您的看起来,就是有点急功近利。
李燕姝:如果你想要达到生存能力,或者一般的日常能力,我觉得是可以三个月、半年,但是如果你想进一步能够达到深层交流,能够用外语思考,甚至用语言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口头和笔头的,确实要四五年,因为英语是这么个巨大的领域。
曲刚:李老师讲得这个话,我觉得很耳熟,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得一种英语课就这么教的,我首先声明我不是英语的专家,我只从外行人的角度来看,比如说动名词和现在分词,这两者的定义都是一样的,一个动词后面加ing,一会叫动名词一会叫现在分词,两种提法,提来提去最后结果是什么?他一到用的时候,他碰到一个v-ing是什么,他搞不清楚,至少花很长时间才能搞清楚。
主持人: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您发现了捷径,这两种词没有必要区分,另外一种可能是您没有学好,所以没明白这两种差别在哪。
曲刚:我觉得第二种可能大家可以去慢慢考查,我们现在就让李老师来讲一讲,动名词和现在分词有没有差别。
李燕姝:当然有差别,动名词是起名词的作用,现在分词是动词,或者形容词的作用,比方说a dancing teacher,这个dancing你必须要了解它究竟是动名词,你才能翻译,是教舞蹈的老师,还是教跳舞的老师,这个例子举不胜举。
曲刚:我想我的观点正好是相反的,首先动名词这个提法就不恰当,我们知道动词和名词是截然相反的,一个是静的一个是动的,动名词到底是动的还是静的。
李燕姝:曲先生谈了目前的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有捷径,因为目前的外语教学有很多问题,拿这个来说明目前我们的外语教学有问题,他这个是捷径,问题这个不是目前咱们存在的问题。
主持人:曲先生有一个非常重头的武器,他始终没有拿出来,但是我觉得这是他创造力的一个核心,他认为英语现在我们中国人来学,也同样可以像英美人士一样,我们任意创造。
曲刚:英语的语言风格它的创造空间是非常大的,和汉语相比,英语确实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语言,它的很多词语,它的表达不像很多词语那么循规蹈矩,你比如说汉语成语,你用错一个字都不可以,但是英语几乎是你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人们都是许可的。
李燕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意说,并不意味着你说得正确,尤其是成语,固定说法一个字都不能错,欢天喜地你就不能欢喜天地,就不能这么说,否则就是错误。
主持人:曲先生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您是不是曾经说过英语学初级的时候,不需要了解英美文化。
曲刚:我们今天是讨论捷径的问题,首先一个大前提要确定,你学英语是干什么?如果你把英语作为你今生毕生的工作,一个职业来做,如果你想当国家一级的翻译,想在语言文化大学,或者更好的学校来教学生,那么你必须把英语作为一个语言认真对待,我倒不是说其他就不认真,我想中国人学英语的目的,可能很少人说是为了当英语语言专家。
主持人:您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就是关于文化,您认为学语言和学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曲刚: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文化是什么,我觉得文化是一个大概念,什么叫英语,英语是说英语世界里的东西,英语世界里的一切东西都在英语这个大文化概念里,我们不可能把大文化吞下来,即便是你在中国,你是学英语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你学四千八千个小时。这样的例子很多。
李燕姝:曲先生刚才对文化的意思是不对的,这是第一,第二关于外语教学,要不要传授外语文化的问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家都已经就外语教学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外语教学和文化传授相辅相成同时并进,因为有很多很多经典的论述,比方说如果外语教学不和外语传授相结合,就是一个毫无生气的奴隶。但是由于文化的误解和不理解造成的交流障碍,是不可以原谅的。
曲刚:我们是否需要那么广博的文化,不需要,如果刚才李老师讲的文化,都是日常民俗的一些文化,那么这样的一些日常民俗的文化,我觉得在大学里开一个选修课,一个学期应该讲清楚了,而且即便讲得不是很清楚,学生学得不是很好,我们不要忘记一个大前提,我们黑头发黄皮肤的人,走到另外一个文化环境里,他们是有很大的文化宽容性的,我们觉得无关大雅。
主持人:好的,我觉得在最后,希望两位老师,虽然你们都持不同的观点,一位认为有捷径,一位认为没有捷径,都能给我们一些在学习英语方面的建议。
李燕姝:如果真的想学好,我觉得一要找好的教材去参加这个学习班,这是第一,第二还是要树立起学习外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是扎扎实实的学习,尤其不管你想达到什么地步,我觉得基本功很重要,听、读、说、写、译,包括学外语,学任何其他的科学知识,我们都应该树立起科学的、严谨的态度,肯于下功夫,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
曲刚:我作为一个外行研究了10年时间,都能找到这些稍微简单一些的所谓的规则,不管它是否是真理,我现在绝对相信这里面有方法,我们一定要把方法找到,不要让大家再这么沉重的学习下去。
主持人:我问一下王鹏,你为什么由曲老师这边站到了李老师这边?
王鹏:我原来也是学英语,背好多单词,刚开始也想找一些捷径,第一天早上背没准记得住,可是到晚上或者第二天容易忘了,我觉得李老师讲得从了解英语背景和各种知识出发挺打动我的,曲先生的捷径也不能说不相信,就是时间太短,还需要了解。
王泽延:我们的观点就是同意曲刚老师的方法,我们认为在中国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学习英语不能跟在美国的环境下去学英语一平,了解它太多的背景,所以我们觉得学英语,就目前在中国的环境来讲,只是够用就可以了,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像李老师这样专门研究语言的学者。
余小姐:我觉得实际上他们的讨论是一个学习方法取向问题,我到底是选择这种方法,还是那种方法,到底是哪种方法适合我,既然刚才曲先生也看出来,他对这些方法都有很多了解,比如语法、文化、语音、层次、目标,他都说到了。可见学习外语,你要去掌握这些知识,它就没有捷径,你必须去学。
主持人:我想大家都很关心到底有没有捷径?我从负责的角度来讲,无法给大家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有捷径还是没有捷径,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就算在捷径上你也要下功夫去学,所以要想学好英语的朋友还要更加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