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特别话题         



高分复读(2002年9月18日)


  嘉宾身份:

  冯兴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阎凤桥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观察员身份:

  刘明利 北大招生办

  大学生:罗小光 王晓磊 孙一楠 刘文景

  高三学生:刘雅楠 李远

  费东强 公司经理

  赵春荣 中学教师

  伍 妍 记 者

  冯 建 校 长

  傅丽丽 学生家长

  嘉宾观点:

  冯兴元:赞成高分复读的选择

  阎凤桥:不赞成高分复读的选择

  主持人:在很多年以前呢,只要能够上大学就被人称作是天之骄子,这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但是现在却出现了很多人,他们拿到了高考的通知书或者他们的分数已经过了第一批的高考录取线,但他们仍然选择放弃,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上名校在他们心目中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单单上大学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高分复读,这样一群人叫做高分复读生,我们就来关注一下这些人的选择。我们先请12位观察员对你们的观点进行投票,7比5,支持阎先生的观点(不赞成)有7个人,支持冯先生(赞成)的观点有5个人,那么我们首先从考生的角度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冯先生您认为对于一个复读生来讲他做出这样一个选择值不值得?

  冯兴元:我觉得他们是值得的,名校有许多效应,名校它本身有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国家对这几个名校的投入是相当大的,你如果加入到这个学校去的话你能够享受这些资产。

  主持人:但是要看它值不值得,可能光看能享受到什么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得衡量一下他所付出的成本。您是怎么看待高分复读所付出的成本和他所得到的收益之间的关系?

  冯兴元:高考分它是消费品,既然是消费品,那么我这个学生,就属于消费者,在这个市场里,有消费者主权原则,是我消费者有权选择消费品,我可以买或者可以不买,还有一个呢,它不仅仅是消费品,它也是投资品,它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我相信考生和家长,他们应该基本上了解自己要付出很多的成本,但他还是进行了这个投资选择,他选择了复读,你应该给他这个权利,在一个社会里面,尤其再教育领域也是一样的,就是你这个选择机会越多那么你更容易比较成本跟收益,因为按照经济学原则的话,应该是成本最小化,然后收益最大化,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主持人:阎先生认为这件事情是可以衡量的吗?

  阎凤桥:作为一个理性人的话,他不可避免的要从经济角度来考虑一下,他在这个复读选择的时候付出多少,收获多少。作为一个考生或者他的家长,可能需要付出以下一些成本,第一个就是他在一年过程中需要交一定的复读费,然后还包括生活费,这是一个直接的成本。

  主持人:这些钱下来可能有一万块钱,我们算过这个账。

  阎凤桥:第二个成本,我想就是机会成本,比如说他可以按照录取这个志愿去学校上学,这样的话,他可以提前一年完成学业,提前完成一年学业以后呢,他就可以去劳动力市场就业,这一年的就业对他来说就是他的收入成本,这是第二个。 第三,在做这样一个选择的时候,他有很大的风险成本,一个是第二年到底能不能考上或者说第二年能不能考上他理想的学校,谁都没有绝对的把握,还有一个成本就是信息的成本,有很多的人他在选择的时候并不是做出一个理性的选择或者他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信息的情况之下,做出这样的一个选择。

  阎凤桥:比如说他要去参加这样一个复读班的话,好比很多复读生他都是冲着北大、清华去的。我做过一个调查,今年,复读生考上北京大学的大概是300多人,整个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是2800多人,这个比例是13%。一个名校,它的复读考生就是这么一个规模,那很多人在这样一个选择过程中会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

  主持人:您认为成功的比例是很小的,失望的人是大多数。

  阎凤桥:是这样的。

  主持人:这个我们很容易求证,因为现场我们也有来自北大招办的老师,也有自己在创办复读班的老师。冯建先生,您是从事复读生培训的吧?

  冯建:我比较支持高分复读。

  主持人:冯先生,我现在不是在征求你支持哪方的观点,我是想从您这儿争取到一个数据,在您的班上最后圆梦的人占到百分之多少?

  冯建:我们学校去年在550以上的同学只有一个,今年以649分的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所以从我们学校来说高分复读生考上名校的是100%,但只有一个人。

  主持人:就是550分以上的,您才认为是高分复读,其他的很多是刚刚上了本科线的学生。

  冯:因为高分的学生比较难提高,一般提高的分数就是六七十分,所以四百多分到六七百分很难,这一点我觉得只有550分以上的同学才可以考入。

  主持人:您既然支持他们高分复读的话,你也应该给这些学生和家长打打气,您认为他的风险和成本比较起来好像收益更大一点,能不能把这个收益跟大家再强调一下

  冯兴元: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每一个复读生来说,只要他的预期收益大于成本,他做出了这个选择你必须尊重他。

  冯兴元:他刚才提的这个数字对的话,那么明年复读生这个比例少了,为什么?名校录取的比例低呀,他第二年就少了,这就是我讲的存在一个不断的此消彼涨的调试过程。

  主持人:招生也相当于是一个市场。

  阎凤桥:在现代的这样一个情况之下,市场并不是一个非常完善的市场,在这个不完善的市场的状态之下,怎么样能够保证有效的竞争呢?第一个应该维持市场的秩序,第二个是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使得那些家长和学生在做决策的时候不要盲目。

  主持人:那么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除了考生自己的利益之外,也有人会提到说,高分复读是一个社会问题,会对社会上造成影响,首当其冲的一个就是会不会造成对应届生的不公平,这个问题二位怎么看呢?

  阎凤桥:复读生势必增加应届生竞争的程度,因为高等教育的规模是一定的,我们去考试的人越多的话,相当于我们竞争积累的程度越大,那么对于应届生来说的话,势必就是增加了竞争对手,这是无疑的。而我自己关心的,还不只是这样的一个应届生和往届生他们之间的竞争,而我自己更关心的是有哪些人有条件去复读,有哪些人没有条件去复读,而这个有条件复读的人他挤占了哪些人的机会,我觉得这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好比说是一个家庭当他做决定要去复读的时候,他肯定有自己的经济实力作为一定的保证。

  冯兴元:复读生跟应届生的权利是一样的,从基本的教育权利来说是一样的,至于这个高分复读他到底挤占了多少人,我算了一下并不多。你想想看他本来就是高分生,他读了一年以后,可能会挤占一部分人,而这部分人并不多!

  主持人:但是扩大招生名额,好像名校扩大是有限的。

  冯兴元:名校扩大有限,但是它还是在扩大。

  主持人:对于阎先生刚才提到的贫富差距,有钱的人机会多一点。

  冯兴元:如果贫困的人,他根据自己的成本收益分析,他就不会去选择复读,除非他有充分的把握。

  阎凤桥:有一些来自于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他的成绩上了录取线的话,我猜想可能他们采取复读选择比较少,因为他们非常珍惜这个机会。而采取复读的可能都是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好比说今年这些复读生加入了高考队伍,那高考的名额是有限的,本来他们是排到前100名,你现在前100名里头增加了20名是复读生,那么第100名这个学生的话,势必要挤到120名去。

  主持人:现场有一位考生是来自山东的孙一楠同学,能不能告诉我们,在你们复读生和应届生之间有没有这样的矛盾?

  孙一楠:我总觉得您两位讨论的这个问题跟我们那儿就大相径庭,刚才两位都谈到了成本复读,因为我是赞成复读,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作为一个人来说他有他选择自己命运的这个权利。我是应届生考上的,因为在我们班里我们是有插班复读,他们经常把他们的一些原来的经历跟我们讲,讲了之后我们就觉得很受刺激,如果说不好好的学,不好好准备高考的话,我们大家还要来一年。

  主持人:这个来自山东的实例对二位来讲意味着什么呢?

  冯兴元:我觉得这个为什么要给予复读生复读的权利,是因为你这个应届生本来不一定一下子就能考上名校,你可能也需要这种权利,下一轮就轮到他了。

  主持人:按您这个想法,会不会把高中的学业发展成四年,今后大家为了上名校都上四年。

  冯兴元:这跟他没关系,我说的是复读生跟应届生他们有同样的权利,你找不到一个理由能说他们的权利就比应届生要少一点。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谁都有权利追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阎凤桥:这个就是站在什么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比如站在个体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的话,可能会像刚刚这位同学讲到的这样一个情况,对他是有刺激作用的,但是如果你要放到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的话,这样一个挤占机会的情况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我们不能从局部的一个个体的事例来判断一种宏观的社会现象,有很多人都去复读这样的一个情况,我们能说对于其他人是公平的吗?

  主持人:但是冯先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你今年考不上,你明年也可以做复读生,你觉得这是理由吗?

  阎凤桥:这个我想,就是作为一个社会的资源,从总体上来看的话,大家都去复读,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如果我们要是在这一年中,并没有干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只是为了考试去进行准备的话,那从社会角度看无疑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特别是人的智力资源的浪费。

  冯兴元:这个资源是一种浪费,但是它肯定是一种成本,它是有限制的,这个成本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但是还有一点,另外一种资源浪费可能比这个资源浪费更大,因为有好多地方可能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两个差距相当大,为什么我得到高分我第一批没录取,我一下子掉到了很差的学校,这个资源浪费很大的,可能远远超过了复读一年的成本。

  主持人:高分复读实际上不单单是对应届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教育资源的配制,也会有很多的矛盾。那么阎先生既然不同意高分复读,您有什么理由说会侵占教育资源呀或者什么?

  阎凤桥:如果要是公办学校去开这个复读班,把这个学生插入正常班去上学的话,无疑会挤占一些其他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这就是我想的有资源浪费的这么一个说法。我自己更关心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到底是向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我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向多元化的一个方向发展。我们有序的市场机制形成的和人的理性需求是很有关系的,人的理性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需求,我们选择的是教育,而不是选择的学校。

  主持人:您也经常提到,选择应该是多元化的,但是用了同样的工具,推导出了不同的结果。

  冯兴元:这个整个教育制度,它必须面向需求,人的需求偏好是多样性的,所以你的供给也比较是多样性的。但是你这个供给必须是有效供给,有效供给指的是你的供给是面向需求的,这是有效供给的条件。

  主持人:我们这里有一位同学,他也是通过复读考入了清华大学,刘文景同学,你觉得对你的这个选择,现在想来是正确的,还是值得再商榷?

  刘文景:我觉得是正确的,因为我毕竟成功了,从表面上看是教育资源被浪费了,但是教育资源是一个可再生的资源,最大的浪费就是人的浪费,一个人他是可以创造很多的资源的,他可以创造很多财富。

  主持人:学生参加高分复读的一个动机,就是对于名校的这种崇拜,费东强先生他所从事的这个工作,就是鼓励大家上名校,你对于名校崇拜这个事是怎么看的?

  费东强: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因为每个人他毕竟需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管是出于一种理性的考虑或者是一种,像刚才那个阎先生所说的,不是那么理智的一种选择,但是他毕竟一个人。

  冯兴元:名校它有好多有形资产跟无形资产,而且还有货币资产,为什么呢?你这个有形资产很好,校园好,这个办公楼、校舍、实验设施都很好,那么还有无形资产,它不仅仅指的是我这个北大,这个历史悠久、人才济济、在外头名声大,还有一个无形资产,因为北大出来的人,清华出来的人,现在进入各界高层的也相当多。

  主持人:上这个名校确实大家都应该挤着去。

  冯兴元:对。

  阎凤桥:名校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名校的资源不是仅限于在这个学校里的人才能够享用,所有的人都有权利享受这个资源。对于名校崇拜的话,我自己对他的自信心,是表示怀疑的。在市场经济中比较成熟的企业,它只是把你毕业于哪个学校,毕业于国内还是国外,作为一个参考,它要在聘用你的过程中,考核你的其它的能力。因此我不赞成对名校进行崇拜,我们要客观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主持人:我问一下王晓磊,因为你一开始是支持复读的,那么现在听了以后,为什么转换成不支持呢?

  王:就是说高分和名校,并不一定要联合得那么紧密,为了高分我就得上名校。

  主持人: 还有两位是越听越糊涂,弃权了,我们先问赵老师好吗?

  赵:我觉得这两位专家的观点有一些太绝对了,刚才两位专家都谈到,资源浪费的问题,我觉得这个资源浪费也包括对高分学生这种资源浪费,那么高考一年只有一次,他再经过一年365天的这样的努力,应该本身是对他们自己的一种浪费,我非常希望高校这个扩招的规模越来越大,能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高等教育。

  主持人:您现在回去之后面对您的学生,如果他考试没有达到他理想中的水平,本来想上清华,没有考上但也上了一个重点学校,你是建议他去呢?还是建议他复读一年。

  赵:那得看这个孩子的情况,如果说这个孩子很有潜力的话,他要选择复读,那么我尊重他的选择,那么认为他的潜力并不是很大的话,我们会给他提供一些建议。

  主持人:我们最后选择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支持红方也就是反对高分复读的是有6位,然后支持蓝方冯先生,也就是支持高分复读的有4位,还有两位弃权。

  冯健:我觉得所有的高考复读学生里都有一句,当然不是所有的,但至少占比较大的数量,他们说过复读真的很后悔,叫复读后悔一年,但是还有人说,不复读后悔一辈子,因为复读的确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当然这不是所有人的命运。

  罗小光:天才可以去清华,但是天才毕竟是少数,虽然说我们的名校条件好,所有的考生都想去,但是他是否真正经过复读能够去名校,这是值得商榷的。第二,我们觉得在这个理性的道路没有完全建立之前,我们理解复读。但是我们不赞成复读。

  主持人:双方都是用大量的例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而且他们提供给我们很多的咨询,我相信尤其对电视机前的高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来讲,今天的辩论是有意义的。但是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的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命运是由自己来决定的,绝不是哪一个学校的标签就可以决定你将来的生活。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想好,自己将来能干什么,而不是说我希望被贴上一个什么样的标签。是否高分复读,您自己来掌握,我们的建议就是这么多。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