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记者 周玫报道)今天(8月16日),在威海电视台进行的是“2002年少儿艺术电视大赛”器乐类决赛。小选手所演奏的乐器绝大部分都是民族乐器,如古筝、笛子、琵琶、二胡、唢呐等,演奏西洋乐器的选手比较少,且主要集中在钢琴弹奏上。
唯一一位弹奏电子琴的选手邓若曦今年才5岁,梳着两个冲天的羊角辫,穿着红色的肚兜,在台上正襟危坐的比赛,一下场却坐在妈妈腿上撒娇,一脸天真灿漫的模样。问她有没有信心拿奖,她说肯定会得金奖。再问她凭什么这样自信,没想到她很认真地回答:“因为我从没得过第一名,所以这次一定会得第一名。”妈妈说,她们是从湖南来的,孩子到威海后吃不惯北方的饮食,几天来都没吃什么东西,就吃一个馒头当饱。
像这样水土不服的选手不止她一个。一位小女孩上场前就肚痛不止,一直紧皱着眉头,忍着痛坚持完比赛,一下场眼泪就掉了下来。她却不是因为肚痛而哭,而是因为没有发挥好,音准、节奏变形而流泪。大家只好安慰她明年再赛。
孩子的比赛,总是牵动着大人的心。这次随同来威海的家长和老师们,显得更为紧张和重视。最多的一个孩子有六个大人陪同。还有白发苍苍的爷爷驻着拐杖来看孙子比赛。昨天,山西黄河少儿艺术团小百灵合唱团带来的12人合唱的节目《瑶山夜歌》,音乐刚起,指导老师立刻坐在舞台正对面的位置上,手挥舞着拍子,嘴里还唱着,只是不发出声音来。他的表情、手势异常丰富,随着节奏,时而吐气,时而停顿,哪里该舞动身体,哪里要注意乐音长度,哪里要控制气息,这位男老师诠释得清清楚楚。孩子下场后,他不断地给一个个从身边走过的学生鼓劲,欣慰的表情就像辛勤的园丁培育幼苗时流露的喜悦,让我忽然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那时候,我也是上台表演的孩子中的一员,老师也是这样鼓励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