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全程跟踪:探访冰原绿洲 北极科考
16名中国科学家今天从北京启程,赴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进行为期45天的科学考察。
这是“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的第二次北极之行。此次科考的主要项目是“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系统对比研究”,涉及大气、地质、冰川和植物学等4个方面。
挪威北部的斯瓦尔巴德群岛位于北纬74度—81度、东经10度—35度之间的北冰洋上,60%被冰川覆盖,是研究现代冰川进退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利场所。同时因为北大西洋暖流从此流过,斯瓦尔巴德又有“北极绿洲”之誉,这里夏季生长着多种植物,为研究北极植物区系提供了良好条件。而岛上大大小小的湖泊中数亿年的天然沉积物,是分析该地区气候环境演变乃至全球气候变迁的标本。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1925年《斯瓦尔巴德条约》成员国之一,拥有在该区从事科学考察、建立科学站、开矿等活动的权利。
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考察指导委员会主任刘东生院士说,较大面积的冰雪表面,众多的内陆湖泊,高海拔、高纬度的植物分布,水汽和洋流对气候环境的显著影响……这些因素都使得青藏高原和斯瓦尔巴德地区具有相当的可比之处。包括青藏高原、南极、北极在内的“地球三极”是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和档案室,对它们进行对比研究,不仅可以获取基础研究方面的丰富资料,也对解决青藏铁路建设等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问题颇有助益。
此次科考活动得到了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沐林现代食品有限公司的资助,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15名记者随团进行采访。(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