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故事·花絮     剧照欣赏         



导演自述:走向崇高,走向圣洁,走向辉煌


  人们生活在都市里面,感觉不到环境对生命的威胁;人们要生活在“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那么时时处处生命都经受着环境的考验。何况在这雪域高原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袭击——泥石流、塌方、雪崩时常发生。

  电视剧《走向喜马拉雅》讲述的是一个军人车队常年生活在川藏线上,执行国防运输任务的故事。

  川藏线上的汽车兵,几十年如一日,前仆后继,牺牲奉献,靠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的生命,使他们永葆革命青春,出色地完成国防运输任务呢?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些汽车官兵默默无闻地消磨着他们的生命呢?

  又是什么力量使他们面对牺牲脸不红,心不跳,视死如归,从容不迫呢?

  这是我读过剧本后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

  我是在和川藏线上的官兵座谈、探访、生活在一起后才悟出这个深邃又浅显的道理来的。

  这是一种精神——川藏线精神,是川藏线情结所勾织出来的精神,这才是他们生命的支柱,这才是他们永葆青春的动力。

  剧本所歌颂的川藏线精神是通过川藏线情节所体现出来的。

  川藏线情节是从战友情、官兵情、夫妻情、同志情这些生活侧面构筑起来的。

  战友情:这个剧本中牺牲了4位官兵:有为抢救雪灾中的藏族儿童而牺牲的方少壮连长;有为救护战友而被泥石流巨石砸死的“老革命”——马昌贵;有为抢救救灾车辆而冻死在车下的何壮;有因刹车失灵为救护车上老兵将车辆撞向山崖而牺牲的廖三春。这些战友昨天还活活泼泼地生活在一起,今天就完结了自己的生命——这在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之情,是任何其他情怀都不能比拟的,因为这是在血与火的生死存亡的极端状态中结成的战友情谊。因此,她是崇高的,她是圣洁的,她是辉煌的。

  夫妻情:剧中写了团长宁浩和他的妻子滕燕燕的爱情纠葛;写了“老革命”马昌贵牺牲后妻子要把马昌贵的遗腹子生下来的感人故事;同时还写了老兵田二娃一条腿截肢后,他的未婚妻在川藏线精神感染下毅然决定与田二娃结婚的理想化的情节;这些夫妻情的表述充分展现了川藏线情结。

  官兵情:剧本选取了一个独特的情节,就是每个老兵复员时,团里的领导都要为老兵洗一次脚;这对于川藏线上的官兵来说再普通不过的小事,但在电视剧中,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闪光点。每每想起这场戏都令我耳目一新。

  同志情:剧本最后,团政委王正东要转业了,临走前整个团的官兵在二郎山的山顶召开誓师大会为王政委送行,王正东讲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在川藏线上干了二十多年,现在要离开了,我真舍不得离开这川藏线,舍不得这身军装……”或许有人不理解,为什么王正东转业了,他将远离这个“生命禁区,他将远离死亡”,他为什么不愿意离开呢?全体官兵的誓言即是最好的回答……

  这就是同志情,非常普通、非常平凡的同志情。

  以上这些构筑了川藏线情结。

  本电视剧不是以描写川藏线如何艰险,如何天气恶劣,如何艰难困苦;而是以写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为主要表现对象。这不能不带有理想化色彩,但这是川藏线军人几十年奉献、奋斗而取得的极为绚丽的色彩,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从审美角度而论,再现美学的本质也就在此。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电视剧将来会不会让观众感到太压抑?一个剧死了四个官兵,而且每个人的死都有一段故事。我想真实再现川藏线的生活,这是打动人的重力所在。在剧本开篇就已经讲到了“……在3176公里的川藏线上,每块路碑下都埋葬着一个烈士的英魂……”这是我们为什么要拍这部电视剧的核心所在,几十年中,这些烈士们的奉献是最大的奉献,在和平年代里,还有什么比献出生命更伟大的奉献呢?我们正是为他们而拍摄,我们正是为他们的业绩而拍摄,不是为了别的。

  《走向喜马拉雅》这个响亮的片名意味着什么呢?我想这即是川藏线官兵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求,也是我们摄制组拍川藏线官兵,学习川藏线精神的追求。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