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消息(记者福伟 扬国北京报道):第三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复赛目前正在中央二台热播,82名模特已全部亮相,她们中间将有30名选手进入决赛。本次复赛的裁判长刘元风接受了本台记者的专访。
从某种角度代表了中国模特的水平
本次参加复赛的选手中,最高的达到1.82米,最矮的也在1.74米,身体比例也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可说是各有可圈可点之处。
刘元风教授认为,和去年相比,今年选手的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从某种角度代表了当今中国模特的水平。但各地对形体把握不平衡,“我想这是不足的地方吧。”
刘元风还为大家介绍了如何更好地欣赏模特大赛:“身高很重要,但不能一味追求高和模特的长相,主要应该看模特的比例,如上身和下肢的比例,手脚都是有讲究的。看她们走台是否优美,表现力、冲击力是否很强,是否有感动人的地方。毕竟这和选美不同,讲求的是整体感觉。同时,不光要看她们好的方面,还要看她们有哪些不足,感悟她们需要补充的方面,要从正反两方面来看。”
文化层次还要提高
粗略一看模特的资料,最年轻的仅16岁,刚刚初中毕业,模特年轻化似乎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潮流与趋势。刘元风教授认为,随着时尚业的发达,必将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走上这个舞台。同时,专家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模特一定要注意文化素质,否则将直接影响将来“上档次,做大模。”
这些年轻模特良好的先天条件是令她们的同龄人羡慕的。不过正因如此,她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分心,而无法静下心来好好学点东西。
“模特有多种分类,有的适合做摄影模特,有的适合走天桥,但都需要很好的内在素质。特别是做形象代言的模特,要求对服装风格有很高的内在理解力,这是靠她的修养,审美观培养,和长期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才能做到的。”刘元风教授最后还介绍说,国际上的大模名模基本都得益了本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使得我们对自己的模特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向国际学习的还很多
谈起和国际的差距,刘元风教授对曾经参加过的第四届国际模特大赛印象颇深,名模谢东娜就是从那次大赛中脱颖而出的。评委们几乎用尺子量了身体的每一部分,通过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的。同时,对模特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性和胆量都进行了考核。
不过,我们的模特行业发展较晚,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前些年,没有严格的筛选、考核。“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哪个地方就又冒出来个模特。”刘教授戏言道。这些模特普遍知识结构不全面,所以往往昙花一现。也有些模特转而寻求别的发展,反而在别的圈子,如影视、歌坛等创出一片天地。
在这个行业中的人,都应该更严格一点,更深入一点,具体化,规范化。刘教授提出了诚恳的建议:“不要对表面上浮躁的东西迷惑,沉下来,学习这个行业,尤其是借鉴国外。”
人物背景:刘元风
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多次在服装设计比赛中获大奖,先后为人民大会堂、国际会议中心、中日新万寿宾馆、中国电信、中国爱乐女室内乐团等设计职业服装。为企业设计羊绒针织服装、羽绒服装50余套。 著有《现代时装画——刘元风画集》、《服装设计学》等专著。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现代服装设计与审美”、“服装设计与社会文化”等 5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