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视觉》。我们经常会在动物园里看到熊的身影,熊的种类有很多,无论是从体型上或者是从性情上它们都有很大的不同。在今天节目当中,我们请来的嘉宾是北京麋鹿苑博物馆的郭耕副教授,他将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有关熊的话题。郭教授您好,欢迎您。
郭耕:
您好。
玲玲:
首先我们还是一起来看科教片《熊的传奇》的片段好吗?有请。
玲玲:
您在《熊的传奇》一文当中曾经说过,您对陆地上最大的食肉目动物(之一)的熊情有独钟,而且您还发现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大多数的熊都居住在北半球,而越往南靠,熊的体型似乎就越小。
郭耕:
是这样的。这种现象非常有趣,因为全世界有七种熊,你看大家都熟悉的、分布最北的是北极熊,它可以说是北极的巨无霸,它们体型达到800到1000公斤。另外一种可以说跟北极熊也不相上下的就是棕熊,棕熊体型也非常大,也有人说它是世界最大的熊类,它分布也是在北极圈内外。然后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熊,其实在美洲分布很广,就是美洲黑熊。咱们一般熟悉的是亚洲黑熊,美洲黑熊最好跟亚洲黑熊区别的就是胸前没有白斑,所以你看这就是亚洲黑熊,在咱们国家有,所以我们又把它叫月熊。你看胸前这个白斑像一个弯弯的月亮,这就是亚洲黑熊。然后还有一种大家不太熟悉的熊叫懒熊,其实它并不懒。为什么叫懒熊呢?就是因为它睡觉的时候酣声如雷,爱打呼噜,所以人们就管它叫懒熊,它是生活在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等这些次大陆。然后我先介绍这个吧,这是体型最小的熊,也是中国也有分布的熊,它体重才50、60公斤,叫马来熊,但是英文叫SunBear,所以又叫日熊,跟刚才月熊可以说相对而言很有意思。看它的长舌头,为什么它有个长舌头呢?因为它吃蚁类,舔着舌头,而且它是爬树的能力最强的一种熊。最后我要说的一种熊就是第七种熊,极为特殊。它是唯一分布在南半球的一种熊,叫眼睛熊或者叫南美熊或者是安第斯熊,可以说在南半球,像非洲、澳大利亚这么大的地域都没有熊了。
玲玲:
在我印象当中似乎澳大利亚有一种熊叫树袋熊吧,也叫小考拉,是吧?
郭耕:
没错,就是这个。你看这就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在动物学中有好多“叫什么不是什么的”,叫熊不是熊叫树袋熊,就像你说的叫考拉。有很多这种现象,叫牛不是牛,犀牛叫牛不是牛,长颈鹿叫鹿不是鹿,河马叫马不是马,非常有意思。其实它不属于熊类,它不是熊科动物。
玲玲: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熊给我们留下的都是比较凶猛啊,比较贪婪啊,比较狡猾啊,像这种印象比较多。而且古往今来像熊伤害人的事件都比较多,但是我知道您常年以来对熊都有着长期的观察,在您的印象当中熊是一个什么样的动物?
郭耕:
不敢说观察,只能说关注。因为我非常喜欢熊,从十多年以前我在北京濒危动物中心工作的时候就参与过饲养黑熊的工作。我记得有一只黑熊,我们经常就像放牧一样带着它出去遛弯,它就像孩子一样在那玩儿。我们几个说,咱们一块跑,预备齐,噔、噔、噔一跑,那只小黑熊就使劲追着我们,就好像(在说)别把我丢了。它跟人的关系非常和谐,甚至有点依恋的那种关系,所以我就特别地喜欢熊,我觉得它们非常可爱。“憨态可鞠”、“虎背熊腰”、什么“皮实”就那些特别好的词都可以给熊,确实它们也是这样。
玲玲:
熊还和许多的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渊源,比如说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当中就有许多关于熊的描述。另外在周朝的时候,他们(王室)把熊称为是神圣的代表,他(王室)认为熊是他们(王室)的一个祖先。
郭耕:
对。《诗经》中就有这样的诗句叫“吉梦为何,唯熊唯罴”,就提了两种熊。中国古人把“熊”特指黑熊,把“罴”,就是一个罢工的罢字下面四个点,特指棕熊。大家都熟悉一首诗,毛主席的一首诗叫做“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就提了这两字熊、罴。
据我所知,印第安人还以动物作为自己部族的图腾,比如有鹿族、有狼族、还有熊族、还有鹰族,他就特别崇拜那些动物。不光在西方,在美国(如此),在中国比如大家熟悉的鄂伦春还有鄂温克族,过去是以打猎为生的这些民族,当猎到了熊以后,不是说吃掉完事,而是要举行很复杂的仪式,要感谢上苍、感谢大自然赐予了我这些食物,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恩赐的感激之情和对熊的敬畏之情。
玲玲:
我们前面一直在聊熊,提到熊的时候,我想大家一定都会想到熊猫,这种动物非常的可爱,无论是从它的名字上还是从它的形态,包括它的神态上来看真的是非常的惹人怜爱。但是有不少的生物学家就认为其实熊猫名称应该叫猫熊。
郭耕:
是这样的。直到现在西方也有一些分类学家认为,中国的大熊猫就是熊科动物,但是很多分类学家包括大多数的中国的分类学家坚持认为大熊猫是属于单独的一科。这个问题实际上起源于1869年,法国的传教士阿芒·戴维,1869年3月,他首先在四川的宝兴发现有这么一种让他非常惊奇的动物,他管它叫黑白熊,实际上就是大熊猫。后来到了1869年的5月份,他雇的猎手终于捕到了一只活体大熊猫,因为西方人都不认识啊,他就觉得(这是)很奇特的物种,就想送到欧洲,送到巴黎去,结果由于路途遥远山路崎岖在半路上就死了,就把这只活体大熊猫的死尸就是标本就给送到了巴黎,结果一送到那,人们认为阿芒·戴维是骗他们的,是拿那个白熊画了一个黑眼圈,(所谓熊猫)是假造的。阿芒·戴维也有口难辩,他说我这就是真的呀,就在中国的深山里头就有啊,可人家都不信。幸亏动物学家巴黎自然博物馆的馆长米勒·艾德华他慧眼独具,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很特殊的物种,它不同于熊,跟它比较近的是在42年以前在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熊猫,当然那时也不叫小熊猫叫RedPanda,所以干脆就把大熊猫叫GiantPanda或者LesserPanda,可是中文还没有。当GiantPanda这个名字传到中国来以后,中国的学者就把它起名叫猫熊,认为这是一种像熊的动物。结果又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的起源,在1940年前后,当时咱们读汉语的顺序都比较习惯从右往左念,可是英文的顺序呢是从左往右念,结果写完那个猫熊,人们按着英语的顺序把它写下来以后,人们就念成了熊猫,从此熊猫的名字就传开了。实际上,它其实更科学的含义,应该叫猫熊,因为它更像熊而不像猫,所以今天咱们谈熊的时候,说到熊猫确实是是有根据的。
玲玲:
熊猫作为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它有着非常漫长的生存历史,甚至还有着活化石的这种美誉。
郭耕:
当然是活化石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的这种漫长的历史,也许就会成为它生存的一个负担。首先应该承认熊猫确实是一个被我们称为活化石的劫遗物种,它比人的进化历史要久远得多。它大概进化了有差不多是一千万年之久了,到今天有一些人说,它今天之所以濒临灭绝是由于它走到了进化的尽头,我说这是无稽之谈,我不同意。因为现在很多科学家包括北大的潘文石教授、吕植博士,他们在四川秦岭研究大熊猫通过DNA测定发现,大熊猫的生物多样性就是遗传多样性是非常丰富的,比非洲的猎豹还丰富。就是说,它的近亲关系没那么严重,另外它的繁殖率也很高,达到百分之四,比人还高。那么为什么说它出现了问题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一手造成的,我们使它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这是第一。第二 ,使不同地方生存的大熊猫被隔离了,形成了岛屿化,就是说我是这个山上的大熊猫,那个山上的大熊猫本来我要跟它走亲戚的,我们俩要结婚,我到那山上去了,我们俩就成亲了.可是现在都被人的生活区给隔离了,被公路(给隔离了)。特别是公路,人家说在保护区里如果有公路,对野生动物来说就像一堵墙,使它们没法进行基因交流,再加上猎杀,所以使大熊猫可以说现在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生存的危机。实际上野生动物跟人类真是同病相怜,甚至本是同根生。你看我带来一张大熊猫的照片,它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只在人工条件下饲养的棕白大熊猫,它叫丹丹,可是这只大熊猫在2000年9月在西安动物园因患癌症去世了。
玲玲;
熊猫也会患癌症吗?
郭耕:
你问得非常好,熊猫本来在自然界中,它不可能患癌症。因为它在自然界中食冷竹而饮冰泉,没有一点的农药、化肥,怎么能患癌症呢?因为癌症主要病因就是由于我们的食物中充满环境激素,而生活在动物园中的熊猫跟我们吃的食品的来源是一样的,也是那种施用了化肥、农药,甚至大棚里头施用了一些生长剂的食品,所以它们吃了会患癌症。我们也同样,中国每年死于癌症患者有100多万人,所以我们使它们身心受到残害得癌症而死,包括去年在苏州动物园有一只华南虎也得癌症死了。这就是说这些动物,它由于环境污染会死,那人呢,一样在劫难逃。而且我们是咎由自取,这就是不得不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了。因此有人说,你怎么老说爱野生动物啊,你也照顾照顾人呀。我说,博爱即自爱,你知道爱护地球上的所有生灵,那就等于是爱我们自己,也是包括我们爱我们的子孙。
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人们的普遍关注,所以我们说保护它们,保护野生动物包括保护大熊猫、保护熊,不是研究怎么把它们关起来而是研究怎么把我们自己管好。
玲玲:
我记得您在来的时候给我看了一幅漫画。
郭耕:
就是这幅漫画吧。
玲玲:
没错。这幅漫画非常清楚,虽然是漫画。我们和所有动物共生在这个地球上,拿一个小熊做一个典型的代表,代表野生动物,那么小熊为什么浑身颤栗、哆哆嗦嗦呢?你们看,这边有一个人正把枪口对向它,但是如果这个人把小熊给打下去了,那么这个翘翘板就会失衡,这个人也不能稳坐在这边了,这就是体现了一种人和动物和所有的生灵,我们是一个共生的关系,共荣才能共存。
玲玲:
您有一句话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关于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出来,那就是“爱我就别理我”。
郭耕:
没错。其实就是敬而远之的意思。有人说,我喜欢它,所以我就去追着它,要抱着它跟它合影或者要给它好吃的,那实际上是害它,是溺爱。最后的结果呢,就是造成你对它甚至它对你的伤害。咱们说到熊,非常典型的是黄石公园发生的一件事,人们经常去宿营,然后见到那些野生的熊就出于好心或善意地给熊一些好吃的,慢慢就养成了熊的心理就是食物和人之间是离不开的,只要人一出现肯定给我好吃的,造成它一种心理的错记。一旦当人一反常态不给它吃的的时候,熊就觉得“哎,你怎么这样啊”,它就大打出手,这样就容易出事。其实这个现象跟我们四川峨嵋山的猴子一样,我听说最近几年每年人们都要惩治那么一两只所谓的猴王,说那猴王是流氓。为什么呢?说那猴拦路抢劫,所谓的调戏妇女。我说,这是对猴的诬蔑,因为峨嵋山的猴子,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猴子,叫四川猴或者叫藏酋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猕猴,尾巴非常短的一种大型猕猴。它生活在峨嵋山的历史也非常久远了,但是它一直跟(山上的)僧人和睦相处,那些僧人不喂它,僧人只有在大雪封山食物来源极度缺乏的时候,才去帮助一下那些猴子,所以那些猴子和僧人之间的关系一直很正常。可是现在,由于上香的人太多了,旅游者太多了,所以人们都愿意喂猴子,就给猴子养成了一种人必须给我吃的,不给我吃的我就抢,我就跟你翻脸。然后人把猴惯坏了又回头说,这猴怎么拦路抢劫,像小流氓似的啊。我说,这真是错怪了猴子,这个话题不是我编的,是中科院专门有一个博士研究这个话题,所以我们对动物之间还是那句话“爱我,就别理我”。
玲玲:
另外据我所知,现在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可能是基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对熊做出了许许多多特别残忍的举动,比如说取熊掌,比如说他们还要去取熊胆。
郭耕:
对,活熊取胆,我之所以说熊不仅可爱而且可怜,就是因为现在大概有6000多只熊可以说身陷囹圄, 被关在小小的笼舍中,就是在被人活熊取胆。今天我带了一些资料就展示了这些熊被关在笼舍中(的情况)。你看在一个小小的笼子,(熊)仅能转动身子,然后抽取它的胆汁,它的身体上永远地开一个口子,被插进一个管子,我觉得这是一种虐待。如果说我们是为了药用还可以理解,但是很多商人把熊胆汁、熊胆粉做成什么熊胆化妆品、熊胆牙膏甚至熊胆酒来卖,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而对它们来说却是以生身性命被虐待、被残害为代价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缺德的行为,缺少的是生态道德。
玲玲:
其实人类对熊的无度猎杀,对熊来说真的是灭顶之灾。
郭耕:
确实是这么回事。在短短一百多年中,地球上就有三种熊已经灭绝了。大概是1870年的时候,那时候非洲也有一种熊叫北非熊被人过度猎杀灭绝了。然后是1920年,在现在俄罗斯的勘察加半岛,勘察加棕熊也灭绝了。然后是1964年,墨西哥灰熊也灭绝了,所以说要把这几种熊跟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七种熊加起来,正好是十种熊。因此有的动物保护学者说灭绝意味永远,因为它们再也不可能复生了,但是濒危意味着还有时间,这些物种虽然濒危了,但我们还有时间去拯救,就看我们的行为了。
玲玲:
其实中国固有的这种传统的好生之德,不应该被慢慢地摒弃或者遗忘,而是应该更好地去继承和发扬。
郭耕:
没错。《易经》中强调厚德载物,包括清华大学的校训也是这样,提倡厚德载物,而我们有时却做出暴殄天物的举动,这真是需要我们反思的。
玲玲:
其实我们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是一样的都是地球母亲的孩子,如果我们想要和它们和谐相处、长期共存的话,就应该学着做谦谦君子。
郭耕:
没错,叫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玲玲: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郭耕:
对,没错。
玲玲:
今天非常感谢您来到我们节目中做客,谢谢您。感谢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收看我们的《视觉》,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