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视觉》。春回大地 百花盛开,但是您知道吗,扮美人间的鲜花并不是为了要取悦于人类的眼睛,而是植物繁殖的一个信号。在今天节目当中,我们就非常高兴地请来了青年画家小蝉。您好,欢迎您。
小蝉:
您好。
玲玲:
首先还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科教片《成花》的片断好吗?有请。
玲玲:
看过这部片子之后,使我对植物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以前一直认为由于植物在生物链当中处于最低的位置,因此它在人和动物的面前,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但是现在就不再这么简单地认为了。
小蝉:
是,我也有这种感受,因为在这部片子里你感觉到整个世界都是植物的世界,特别生机勃勃的感觉。而且,它虽然是生物链当中最低的一部分,但是也可以说它(也)是生物(链)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它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它有它自己特别的方式,有一句话叫做“适应是为了征服”,我觉得它适应了周围的世界,实际上也就是征服了世界。花的这种智慧,有的时候连我们人都感觉到不如。看这部片子之前,我就发现自己对花的了解太少了,在这之前我只知道有一种蝶叫枯叶蝶,它能够把自己变成像(一片)枯叶似的,逃避被别的动物捕食。后来我发现原来植物也可以打扮成像昆虫一样,让昆虫来上当。
玲玲:
虽然说花并不是为了取悦于人类而绽放的,但是我们对花总有着非常自觉的审美意识,人们常说 “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由此也多少反映出来人们审美的一种主观的趋向。作为一名职业的画家,我想你也有许多这方面的感受吧。
小蝉:
对,像这幅画名叫《开时常唤友》画的是一小束菊花,因为我的家乡是在南方的一个山城里,那儿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花开放。因为它们开的时候都是一簇一簇开的,不是自己一朵孤独地开,所以我感觉到好像小朋友大家聚在一起呼朋唤友的那种感觉。想起小时候,很多小朋友聚在一起做游戏,所以我就画了这一幅(画),起名叫《开时常唤友》。还有这幅《黄昏的行走》,我这幅画画的是山脚梅,这个山脚梅是我们福建特别常见的花,几乎家家户户的墙角,到处都可以看到。为什么叫做《黄昏的行走》,是因为我当时画这幅画的时候,我就想到自己从小到大就一直一直地越走越远,都忘了停了。有一天黄昏突然间看到这种花,我就想起了小的时候。记得很多年以前,我要出门的时候,外婆给我打好行李,当时那种很不舍的心情,那种外婆的眼泪的感觉我就用花来表现。因为一个是家乡的花,一个就是我当时想起了外婆,所以就这么画了,主观的倾向就比较多。因为每个人看画,他有自己的理解,我自己在画的时候是这种主观感受,带着这样的一份情绪,带着这样的一份记忆去画的这幅画。其实对花的欣赏也有特殊的文化背景,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国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他非常地喜欢菊花,因此菊花就被赋予了许多(诸如)清高 孤独还有品格高贵这种象征,我们从小就知道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下”,陶渊明对菊花是这种感受。不同的人还有很多不同的感受,比方南宋词人李清照她的“人比黄花瘦”这句词,就把自己比拟作黄花,在当时那种国破家亡,她还不停地逃难的这种境界中人像黄花瘦一样的瘦,花就被拟人化了,她自己从花中感叹自己的人生。
玲玲:
其实在我国的古籍当中有许许多多关于花的描述,像宋代的林逋,他对梅花真的是爱到了痴狂的地步,他写的这两句诗真的是千古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可以说到现在至今都没有人能够超越。
小蝉:
林逋是我们古代非常有名的一个隐士,他当时就有这样的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梅妻鹤子”,他把梅比喻为自己的妻子,因为他还养鹤,就(把鹤)比喻(成)自己的孩子,可见他对梅花的喜爱程度。刚才说的都是些文人雅士,他们赋予梅花的精神是一种非常高洁的品格。实际上在我们民间流传有很多故事 传说,可以反映出老百姓对梅花的看法。在南北朝刘宋的时候有个皇帝,他的女儿,就是公主,有一天在她在宫殿屋檐底下睡觉,(是一个)非常好的天气然后梅花因为被风吹了,就落在她的额头上,后来醒过来以后这朵梅花就怎么拂也拂不下去了,但是因为她是公主,所以大家都以为她是有意的,觉得她这个妆非常漂亮,(于是)所有的宫女、民间女孩们就争着仿效 流行起来,然后就给它起了名字叫梅花妆,所以梅花也就总是跟人们热爱生活、比喻人的美貌联系在一起。
玲玲:
其实对花的偏爱也多少可以反映出民族心理,比如在我们唐朝的时候,盛唐时期牡丹它的高贵以及华丽都和盛唐的景象特别相吻合,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就把牡丹称为国色天香。
小蝉:
确实对花的偏爱是由民族心理因素和地理环境造成的,就拿我们中华民族来打个比方,在新时石器时代的时候就产生了很多文化,其中在黄河中游有一个文化叫做仰韶文化。彩陶的出现是它的主要的象征,彩陶分为半坡类型的(彩陶)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半坡类型的彩陶比庙底沟类型(彩陶)稍早一点,半坡类型的彩陶比较多的是小动物 鱼,这就反映了当时我们是靠渔猎为生的。(后来)因为社会发展了,开始变成以农业畜牧为主,大家就定居下来生活了,这个时候(的彩陶)就慢慢地转到庙底沟类型,它的彩陶就开始出现花的图案,就是说植物开始变得比较重要了。人们把(植物)作为一个审美的对象画在彩陶上,当时比较主要的纹样,有蔷薇花和菊花的纹样,而且很巧合的就是这个文化,是在五岳之一的华山脚下,在我们古文字里头“华”与“花”是通假字,“华山”其实也是“花山”。
我们的先民有这种习惯,就是说有自己的族徽,他们就以蔷薇花作为自己的族徽,所以好多地方都描绘了这个蔷薇花。因为在同时期当中这个蔷薇花是这个文化独一无二的(象征),就可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直到现在蔷薇都是很吉祥的象征。
关于牡丹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时武则天一时兴起,她想在冬天的时候让百花开放,所有的花都不敢违背圣旨都赶紧跑过来。在御花园里,所有的花都开放了,可武则天一看怎么还有一种花没有到啊,那就是牡丹。武则天就非常生气,她就觉得牡丹不听她的,所以就把它贬到洛阳去了,所以我们都说“洛阳牡丹”。实际上它是被武则天给贬到那儿去的,所以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牡丹是形容富贵的,实际上也可以看到牡丹有一种大度的,还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这种民族气节,所以我觉得(用)它形容我们的民族非常贴切。
玲玲: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鲜艳的花朵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多姿多彩,也使得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了。也可以这样认为,其实花就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一番美意,人们对花的热爱也可以反映出他对生活的这种态度。同时,花开花落也会牵动人们的心,在花开的时候,它会带给我们一份惊喜;在花落的时候,人们又会感叹人生苦短。。
小蝉:
对。《世说新语》里头就有一句叫“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这当中也有一个故事了。(南北朝刘宋时期)的权臣黄榅到外面打仗回来,看到过去他在这里种的柳树现在可以合抱了,都成荫了,就发出这种人生的慨叹,还留下了眼泪。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就开始有这个传统,对花不停地吟咏,所以我们只要说到花,花本身就变成一种艺术语言了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有比方说“花谢花飞飞满天”,一个花字就把这个意境给描绘出来了。
玲玲:
说了这么多花,让我想到唐代崔护的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里面也包含了一段非常动人的爱情故事,这当中就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说是崔护到一个地方去赏花,在一片桃花之中他突然看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我想可能也是穿著这种粉红的衣裳吧。他就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这个女孩,由花联想到女孩,觉得明年他一定要再来,再来看看花,当然也是看看女孩。第二年,他在桃花开的时候再来,他发现这个女孩已经去世了,所以他就发了这种人生的感慨。因为花一年一度还能开放,可是人呢,他再也找不到他钟情的那个女孩了。
小蝉:
实际上,在我们民族心理当中不是单从这个方面感受到人生苦短,还感受到另外一个非常积极向上的、乐观的精神。我们国家的绘画大师丰子恺先生,他画了一幅漫画,画面上是一个炮弹壳做的一个花瓶,炮弹壳里头插了一朵荷花,提了一句诗叫做“炮弹作花瓶,世界永和平”,这就有他的寓意,而且很乐观,非常生动形象。用炮弹来做花瓶,反映了人们乐观 积极的心态。
玲玲:
其实不同的花,有的时候可以传达我们不同的情感。
小蝉:
对,具体来说,比方说梅花在民间它就变成很通俗的寓意了,象征也是福吧,梅开五福,还有梅寿长寿;菊花也(象征)长寿,所以经常送这些花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莲花就是象征和平,和和美美;百合象征百年好合,象征爱情;还有萱草也有它的特别意义,叫做忘忧草,如果你的朋友心情很难过的时候,你可以给他送一束萱草;还有海棠,因为不停地被文人雅士描绘,所以也被赋予了特定的花语,它是用来比喻少女的形象。在《红楼梦》里头就有描绘史湘云“海棠春睡”,表现少女非常娇憨的形态,还有《红楼梦》里头不是有个诗社叫“海棠诗社”吗,也是用来比喻《红楼梦》描述的是一群花季少女的形象。说了这么多的比喻,我想起了我曾经画了一幅画,题名叫《相依》。我画的是两枝鸡冠花,这幅画是送给我非常敬爱的萧乾先生和他的夫人。当时他正生病住在医院里,因为萧乾先生是属鸡的,而且他们夫妻又那么恩爱,我就花了两枝相依在一块的鸡冠花。而且文洁若老师她有的时候也开玩笑说她是嫁鸡随鸡,所以我就有三层的比喻,就用这个花来表达我的心情送给他们。他们都特别喜欢一直放在病房里。
玲玲:
不知道你周围的朋友或者是包括你在内,有没有养花的爱好?
小蝉:
我自己就是画的花卉嘛,所以在家里也养了一些花。不过我发现花也是通人性的,在家里养花就好像在家里养小动物似的,你一定要对它有关怀。不仅仅要有养花方面的知识,(知道)该施什么肥(等等),如果你常常跟它说说话,跟它交流交流感情,我觉得这个时候花就会长得更好。我感觉到这个花也挺可怜的,因为它原来是在大自然当中,在田野当中(生长),现在被我们养在家里,它挺孤独的。我就想起小的时候,因为我们家是住在一个小的山城,山上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花,很浪漫很自由的那种感觉,所以我就想小时候的花就跟现在房间里的花非常不同。
我也喜欢写写诗歌,有首诗可能可以代表这种心情吧。这首诗叫《南极公园》“小小的南极公园/总有山花依次盛开/只要回到家乡/我就要到那去看看/天晴也爱/天雨也爱/它是一首秀丽的诗/是抚慰心灵的母亲/当我坐得一身绿苔/像顽皮的孩子离去/身后也不知谁在慨叹/人在天涯/春在天涯/因为我现在离家乡比较远”。坐在房间里头,我就看着这一盆花,我想起家乡的那种景象写下来的,有种人生的感叹。人不知不觉越走越远了,人在天涯, 春在天涯,可是家乡的山它就像母亲一样,它就发出这种感叹。它母亲的怀抱永远是对你敞开的,如果你累了就回家去。每年我都要回家一趟,因为我觉得它的营养,不是说回家去就吃了什么什么,而是它的气息给你的。因为你是那边生长的我觉得这也可以引申到植物上,它在一定地理环境一定的气候当中它才能够长得更好。人也一样,所以我一定要回去看一看,感受一下,因为那里的空气和各种环境对我来说是最适合我的。。
玲玲:
其实说起花来真的是有许许多多非常有趣的故事,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花朵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花朵会经常为我们带来一些惊喜和快乐的时光。有的时候甚至我们也应该对花产生或者充满一种感激之情。
今天非常感谢您来到我们节目做客,谢谢您。感谢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收看我们的《视觉》,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