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期内容     往期查询         



关注中国软件产业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中国报道》。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内容,它的发展是推动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动力,目前如何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企业,从而带动软件产业整体发展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近日,在中国软件行业内进行的2002年度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在入选的十位企业家身后是目前中国软件行业实力较强的一批主流企业,针对中国软件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相关问题,在稍后的演播室中我们将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先生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颖女士,好,首先请看记者发回的相关报道。

  这次由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等机构支持主办的“2002年度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评选活动,组织软件业界专家对国内主要软件企业的经营状况、负责人业绩及资金、技术实力等方面情况进行了综合考察,最后评选出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的负责人为“十大领军人物”。

  中创软件总裁 景新海:这个奖项是对我们公司价值的肯定。

  交大明泰总裁 何恩培:很荣幸成为十大领军人物。一个产业发展需要领军人物、果敢企业,我想我会更珍惜这个机会,让我和我的企业更优秀。

  十位获奖者所在的企业,从企业规模、年销售额、技术力量等各个方面来看,都可以算是国内软件行业中的佼佼者,它们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中国软件企业的发展态势。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任 杨天行:在国务院的18号文件和47号文件支持下,我国软件产业这几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每年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30%。

  业内人士把2002年称为“中国软件年”,在这一年,中国软件市场实现销售额1100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60%左右,软件产业的发展受到更广泛的关注,2002年11月,中国政府出台《振兴软件行业纲要》,规划了在2005年实现市场销售额2500亿元、出口额达到50亿美圆、形成若干个销售规模过50亿元的企业等发展目标,并为顺利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这对中国软件业的迅速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机会。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首席分析家 方兴东:(政府)扎扎实实的做一些事,能够真正的帮助中国的软件公司,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够帮助他们真正切切实实地占领一定的市场,然后逐步的开始发展起来。

  但是专家也指出,以中国软件企业目前的发展速度,要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回溯中国软件企业的发展历史,从20世纪70年代末,“北大方正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发成功拉开中国软件业发展的序幕到今天,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似乎并不令人满意。

  记者: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中国软件行业无论在技术力量、资金实力还是行业经验上都有了相当的积累,可以说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然而这并不足以使中国软件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方面,仍然有很多问题在困扰着中国的软件业从业者。

  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整个行业对未来发展道路的规划并不清晰。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在于对行业现状和国内、国际市场情况缺乏足够的认识。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首席分析家 方兴东:目前中国软件业是处在非常混乱的一个状态里面,到底自己实力有多少,这个市场规模有多大,未来的方向到底怎么选,我觉得都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候。

  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在近十几年的时间内,逐步打开了以美国为主的国际市场,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于是,2002年,很多业内人士提出中国软件业发展可以走以产品出口为主的“印度模式”,然而时至今日,这种思路正在逐步受到置疑。

  浪潮通用软件公司总裁 王兴山:印度确实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中国的软件企业去学习。

  微软中国区总裁 唐骏:但是我们再来看一下,印度的市场那和中国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首席分析家 方兴东:如果有能力打进美国市场,学习印度是完全可以的,如果你打不进去这个市场,我觉得学印度是不可能学的。

  赛贝斯中国区总裁 冯星君:我觉得现在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别人没有的,或者是比不上的,主要的是这个内需的市场非常庞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和印度的经济、人文环境都存在较大差异,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因此,中国软件企业应该立足于国内市场,尽快确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宏观规划上的徘徊,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软件企业的发展速度,这就带来了中国软件业面临的第二个问题: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缺乏核心竞争力,即便是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的企业,也还是很难与国外企业竞争。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首席分析家 方兴东:微软的一个公司(年)收入300亿美圆,用友这样的公司才5亿人民币。

  中国未来软件业应该采取的模式,应该是更多的规模化的发展模式。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首席分析家 方兴东:你肯定要有核心的技术,核心的产品、核心的企业。

  赛贝斯中国区总裁 冯星君:最主要的还是研发式的,做出自己需要的软件。

  由于缺少大型企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目前在中国市场中,国内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30%左右。专家指出,这个问题的,一方面必须以行业的整体发展为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解决一系列制约企业发展的具体问题,其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良好的软件企业管理体系。目前,国际软件行业中,有很多种不同的管理体系,中国正在引入的管理体系称为CMM认证,这种体系在印度使用最为广泛,它通过对软件产品的质量、成本控制情况等进行测评,来发挥管理企业的作用。然而对于这一体系在中国的推行,业内人士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

  浪潮通用软件公司总裁 王兴山:CMM这一块应该说是全球比较先进的一个软件过程管理和质量保证的一套体系,对于中国软件企业来讲是非常有必要的。

  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王志东: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软件管理就等同于CMM了,大家都搞CMM,但是你说美国有哪个企业会标榜自己得到CMM了,很少,CMM可能适合印度的模式,但他不适合其他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目前中国软件业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但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以及国内各行业信息化工程的推进,都在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记者:有专家指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化的大环境给中国的软件行业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而中国政府的支持也为软件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这一背景之下,寻找一条适合于中国的发展道路,增强中国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中国报道》记者李苒北京报道。

  主持人:欢迎您继续收看《中国报道》。针对中国软件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相关问题,我们现在开始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先生,您好倪先生,欢迎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接受采访。我记得比尔·盖茨1997年访问印度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21世纪的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也不是一些欧洲国家,而很有可能是印度,确实是随着印度这些年来软件产业的飞速发展,它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软件出口国,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也应该像印度一样,采取这种以贸易带动生产,以生产再促进技术发展的印度模式,您对这种说法怎么看呢?

  倪:我觉得印度的软件产业发展确实是很好的,刚才说到印度作为软件出口来讲,世界可以排到出口的第二大国,现在从总体规模来讲,印度和中国的软件产业相差不大,但是我觉得印度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一印度的软件产业基本上全是本国的软件产业,而中国我们说中国的软件产业规模总体比印度差不了太多,但是中国只有三分之一是自己的,就意味着三分之二的软件都是国外的软件公司的,第二方面印度的软件基本上都是出口的,中国大概按照去年来看,出口大概不到10%,所以这两个来讲中国是不如印度的地方,但是我们认为所谓印度模式不太适合中国,因为这两个国家它的国家的具体国情有很大的不同,印度主要来讲它是依靠美国的市场发展,因为它是接美国软件公司的订单,进行加工出口,可以说是一种劳务出口,而中国我们现在看中国由于信息化有很大的国内需求,我们依靠国家自己内部的内需市场的拉动来发展,这是很大的不同,第二印度的出口它一般不掌握知识产权,它的产品是美国的软件公司的,它是进行加工,而我们主张中国发展特别要发展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这些产品,所以我们觉得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模式。

  主持人:您觉得因为国情不同,所以中国不应该模仿印度的这种模式是吗?

  倪:是的,我们认为印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它的发展的具体国情不同,条件不同,我们中国不太可能像印度那样依靠外国的市场发展,我们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需求来发展,同时我们应该强调发展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有自主的产权的软件产业,不完全依靠国外公司的加工订单来发展。

  主持人:倪先生,您觉得中国现在是否具有那种可以自主开发知识产权软件的能力呢?

  倪:我觉得应该说我们已经具备这个主客观的条件,因为最重要的我觉得软件发展首先是有市场,由于国家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这样一个方针,所以我们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内需市场,而中国信息产业的规模很大,现在超过一万个亿,所以在这样巨大内需市场推动之下,我们软件产业就有发展很大的一个需求,从主观上我们国家目前的软件人才也有50多万人,同时应该说中国本身搞软件应该是中国人一个优势,很多人都觉得像印度、中国都是非常适合搞软件的,主观上我觉得我们应该说有很多公司现在都在做工作,也有很多创新。另外我们相应的政策也基本上具备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加强了。最近像政府采购法也实施了,所以这一切都使得我们国家的软件产业可以很大的推动。

  主持人:近些年来中国软件业有了飞速的发展,所以一些人认为,现在中国的软件业的春天好像已经来到了,今年又是软件年,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觉得目前中国的软件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像市场占有率低,没有核心技术等等,您对这两种说法是怎么看的呢?

  倪:我觉得这两个说法有不同的角度,第一我们要肯定中国软件产业最近的发展是很快的,我们看2002年的数据,2002年中国整个软件产业的规模,包括系统集成,就是软件和服务业都加起来,去年达到1100亿元人民币,差不多比前年增长了46%,出口达到了15亿美元,也增加了一倍,从相对增长速度来看是非常快的,这是要肯定的,第二方面我们也看到过去的基础比较薄弱,比如说中国的软件产业,我刚才说到只有三分之一是国产的软件,而且我们要注意到这三分之一里面大多数,可能有60%左右是应用的,特别是基础性的软件,像操作系统、数据库、大型应用,这些带有基础性的软件基本上都是国外的产品,所以这样来看,也看到我们国家软件产业薄弱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两方面都应该看到。

  主持人:您觉得目前中国软件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倪: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说,因为中国软件产业这些企业都很小,实力很低,而软件产业它的特点就是说相当有垄断性,我们看到国外一些跨国公司,比中国公司实力大上几千倍,成千上万倍,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怎么能够使得我们软件企业能够在竞争之中发展起来,在整个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中,我们国家本国的软件产业能够发展,是个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那您现在有没有解决这种问题好的办法?

  倪:我想我们还是要鼓励创新,鼓励自主产权的发展,通过各种政策,比如政府采购,来推动中国自主软件产业的发展。

  主持人:倪先生,我不知道您有没有逛过软件市场,我在逛软件市场的时候,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国产软件的价格和国外软件的价格好像相差悬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问题呢?

  倪:我觉得这还是一种观念问题,比如过去来讲,我们国家很多信息化工程,系统集成、集成工程,软件的费用往往只给5%左右,现在国家有政策,就是说像国家采用财政性资金,信息化项目,我们要求软件的费用不得少于30%,这是用制度来保证,用法规来保证,因为由于长期对于知识产权的观念比较薄弱,所以对软件的价值不能得到正确的体现,这个跟盗版一样,同样对于国产软件的发展很不利,我相信通过一定时期,由于国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同时通过这些法规,对于软件产业价值的体系给予保证,对于国产软件的发展就会有很大的好处。

  主持人:您觉得目前中国这种发展模式继续下去的话,它的前景会不会乐观?

  倪:我觉得应该是很乐观的,我刚才已经提到,我们去年发展速度达到46%,我们可能估计在今后几年之中,可能会有30%到35%这样的速度,所以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我觉得中国软件产业确实能够很快地赶上来,特别是我们国家一系列的政策,像18号文件,基本上解决一个税收的问题,而现在47号文件也会在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方面给予中国软件产业很大的支持,所以我们觉得发展的潜力还是很乐观的。

  主持人:好,我相信中国的软件业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还有我们自身的努力,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也非常感谢倪先生今天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接受采访,谢谢。就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接下来我们还将采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颖女士,广告之后请继续收看。

  主持人:就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我们现在开始采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颖女士,李女士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接受采访。我想先问您这样一个问题,假设您是一家大型软件企业的老总,现在同时有两个人来应聘,应聘软件工程师这样一个职位,一个是具有名牌大学软件专业博士学位的人才,另外一个是能够熟练掌握软件专业技能的一个高中毕业生,两个人您只能录用一个,您会选择哪一个?

  李:关键看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因为应该说从整个软件产业发展的整个的大环境来比较,从国际化和产业化的角度来说,如果说对于大规模的生产来讲,这种企业它可能就需要很多编码的所谓软件蓝领工人,但在中国来讲,很多企业其实规模还很小,可能是企业刚刚在产品的开发的初级阶段,它可能需要对于整个系统的开发,软件工程比较了解的,需要能够建立整个产品核心能力的这个过程,这时候可能还是要一些知识水准比较高,对于软件工程和软件整体的知识应该说比较丰富的这样的人才。

  主持人:这也是目前国内的很多软件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因为现在国内的很多软件企业,他们对从业人士的学历要求非常高,但是很多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人,他们一旦进入这个软件企业之后,往往会面临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这样一种困境,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比如像程序编写这类的工作,可能不是他们的特长,所以导致这些人才频繁地跳槽,但是我们发现在国外软件工程师好多仅仅是高中毕业生,所以很多人都说其实现在的中国就是缺少这种专门的产业工人,我不知道您是不是赞同这种说法?

  李:因为我觉得人才问题,它最归根到底的还是个市场的问题,是个需求问题,从发展的趋势来讲,无论是从产业的国际化和产业化的角度,还是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展的这种劳动密集型的这种特点的角度,在全球的大的产业配套的过程中,我觉得对于人才来讲,相当于蓝领的这种软件工人,他未来是有很大的需求,但现阶段并不像说的这么严重。而现阶段我觉得最关键的其实我们还是需要一个广义的软件实用人才,整个项目管理的人才,真正软件工程的这种大型工程的人才,真正对于软件核心的系统的设计这样的人才,特别是说,因为软件的核心实际上是管理,对各种各样的应用行业的理解,对各种各样的企业它本身业务流程的这种了解理解,这种人才实际上特别少。

  主持人:很多人现在一提起软件企业的时候,就会想起比尔·盖茨,很多人都觉得现在中国之所以软件企业的发展不是像美国那么乐观,是因为没有像比尔·盖茨这样的领军人物,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

  李:因为我们国家的软件产业应该说发展确实还是比起发达国家我们历程可能还是比较短,另外中国原来是大的计划经济的背景,我们市场化的进程其实也刚刚开始,这样的话中国不光是在软件产业,其实它在各行各业都是非常缺少这种真正的企业家,真正的这种职业的经理人,在软件这个行业更是这样,很多我们过去的软件产业,软件企业的领军人物,都是手上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种有比较高技术的背景的人,所以如果说要想把软件企业真正做好的话,实际上我们还是需要不仅是有技术,最关键是要有这种懂得整个软件企业的经营、管理,懂得整个软件产业的整个系统的设计和整个项目管理的这种综合性的人才。

  主持人:在我们的采访中有一位境外的软件企业负责人,他觉得中国软件产业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建立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您觉得对于目前的中国软件产业来说,最急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李:从促进整个产业发展的这个角度来讲,其实我们国家我觉得政府在这方面应该说也是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我看了国外的一些软件园,我感觉他们其实并没有政府很多的,我们想像的比如说税收的政策,房子的租赁的政策,它并没有,它还是靠整个大的产业链的配套,靠里面核心企业的这种带动作用,靠整个企业真正核心的这种产品的竞争力,所以我感觉应该说我们后面整个软件产业发展,除了有这种软件产业的产业端面的优惠政策,除了我们要有有序的、公平的、合理竞争的市场环境之外,对知识产权有一种合理的保护之外,最关键的还是产业要针对市场的需求,能够真正地、迅速地把自己的核心能力,企业把自己的核心能力做起来,真正企业的核心能力做起来了,我们产业自然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产业化和国际化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主持人:您觉得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于中国来讲,是机遇大于挑战呢还是挑战大于机遇呢?

  李:应该说从知识产权的保护来讲,因为软件这个行业它是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软件的产业如果说知识产权不能得到保护,其实我们软件的企业它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了,因为它开发出来的软件全部是知识产品,在给社会提供这种服务的过程中,实际上在社会上这种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这种认可或者回报,企业当然就没有能力再继续扩大再生产,当然这样的服务就不可能有序,所以说应该说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我们软件产业应该说长期发展的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问题。2002年就针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项下的这些我们对全球伙伴的承诺,知识产权的保护条例,就是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条例又进行了重新的修订,这个过程应该说也是整个从中国的软件知识产业的保护,虽然说我们现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确实是已经有了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另外一块我觉得知识产权的保护还要靠全民知识水平的提高,靠我们整个对于知识产权的教育,在这一点上来讲,我觉得这些年也是有很大的进展。

  主持人:前不久比尔·盖茨再次访问中国,这已经是他第八次来到中国了,这次他带来的开放源代码计划换取了很多大的合作意向,当然也获得了包括很多政府部门在内的多方面的好感,我们很想知道这个开放源代码计划是一个什么样的计划,会具有这么大的魅力?

  李:整个全球来讲,原来过去的软件产业,基本上它核心的竞争力或者它的Know how,就在于它本身的核心的技术,所以它原来来讲都是不开放的,后来由于Linux开放系统的这种推动,应该说对整个全球软件业的发展整体的从技术开放性上来讲,应该说也有非常大的贡献,我觉得从整个微软的这个新的思路,应该也是应对整个Linux竞争的格局,或者整个全球现在越来越大的技术开放的、大家合作的这种大的背景,也是微软在整个全球化特别是跟中国今后的整个产业合作的一种新的思路,就是说它要采取一些更加开放的,或者说更加具有创新意义的一种合作的模式。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双赢的格局。

  李:对,应该说咱们中国的企业,如果说在软件产业过程中,我们一直认为从这么多年我们在这个产业中跟很多企业沟通了,大家一直认为在中国的整个这块土地上,无论是你从哪个国家来的,你只要是贡献在中国的软件这个市场,我们都可以认为大家是可以合作的共同发展的一个大的集团利益,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中国民族的产业、企业怎么样能够跟国际上的一些企业共同的发展,应该说这是每一个企业的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最终还是要寻找到一条合适的途径,能够真正地服务于你的客户,服务于社会,作为企业来讲,你能够给社会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服务,然后你能够解决很多就业问题,然后你又能给国家纳税,我觉得企业它的责任其实也就足矣了。

  主持人:我想随着中国软件企业的不断发展,软件就是服务这样一个信念一定会深入人心的,非常感谢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接受采访,谢谢。同时也感谢观众朋友们收看我们本期的《中国报道》,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主持人:耿姝 责任编辑:李苒 导播:赵妍妍 字幕:宁小鸿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