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期内容     往期查询         



中国生物技术迈上新台阶


  主持人:人们常常将21世纪称作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是支柱产业。世界各国都在密切关注着生物技术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2003年2月18日,“新世纪生命科学论坛”在北京举行,3位生物技术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专程赶来参加,为我们带来了世界上最前沿的生物技术成果。我们的记者专访了其中的两位,一位是来自美国的威塞尔博士,另一位是来自德国的胡贝尔博士。同时,我们还将在随后的演播室中采访这次论坛的主办者,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先生。首先请看记者的相关报道。

  新闻:

  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研究生杨奇志2月18日一大早就赶到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参加论坛的讨论,一进走廊他就傻了眼,由于参加论坛的人太多,会场已经无法进入了。

  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研究生杨奇志:在网上了解到有关的信息以后,知道今天五位诺贝尔获得者要来中国,而且讲述他们的成就,以及他们方法上的各种细节问题。我作为学生物的研究生,也想来了解一下他们对中国,以及好多学者都是一种促进,他们新的方法和思维、思路,以及现在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些前沿、焦点都是我们所关注的。所以说知道这消息以后,就来听一听。

  论坛会场内同样座无虚席,过道也挤满了热情的听众。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发展生物高科技,培育生物新产业”。来自国内外的900多位从事生物学与医学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国际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积极寻找适合中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道路。特别值得关注的是,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专程赶来参加。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原校长、诺贝尔奖提名委员会委员威塞尔博士是著名的医学与生理学家,因对视觉神经系统信息处理的研究作出突出贡献,获得1981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胡贝尔博士是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因在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空间结构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共享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米歇尔博士也是著名的化学家,共享了198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有如此之多的世界一流科学家参加生命科学高层论坛,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这项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它对于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我们增进交流,促进创新,加强合作,都有很好的作用。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些新的发现,在生物技术方面一些突破,生物产业的不断发展,确实展示出在这个领域,确实是科技竞争的焦点,当然是和信息技术,包括材料技术、纳米技术一样,它也是在新的科技革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但是它是一个科技竞争中很重要的焦点,它也是各个国家,包括我们中国政府,支持和研究、开发的重点。中国政府明确地发展生物技术方针可以说是三句话,一个是大力加强研究、开发,这也是各个国家投资的弱点,在这一轮竞争中,我们不能落后。第二就是说要积极地推动产业化。第三要切实保证生物安全,通过不断地创新,来实现我们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这次论坛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英语是论坛的工作语言,而且没有同声传译。但是,所有听众都在认真倾听台上精彩的演讲。许多听众还纷纷与世界顶尖的专家就生物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记者: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生物技术维重点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形成。许多学者预测,生物产业将成为21世纪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柱。就生物技术发展的有关问题,我们专访了专程前来参加论坛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塞尔博士和胡贝尔博士。

  记者:威塞尔博士,感谢您来到这里接受我们的采访。如今,生物经济,或者是生物技术经济已经成为人们经常提起的话题。您认为,生物技术真的能够像信息技术那样,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吗?

  威塞尔博士:首先,我是生物学家,我不是生物技术学家。我在生物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都有所欠缺。作为世界上的公民,我的总体感觉是,两者都很重要,信息技术,目前在很多方面都占主导地位,在美国生物技术已经形成几千亿美元的主体产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这种变化也将发生在中国。两者很难说哪一个更重要,两者都结合了科学领域的发明创新,并将带动经济的发展。

  记者:近年来,国际上在生命科学领域不断出现新的突破,您认为,今后几年生命科学领域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方向是什么?

  威塞尔博士:由于生物学的革命,生物学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他科学领域也有研发突破,比如能源方面,中国俄国和日本在合作。在生物领域,因为基因组项目,我们现在有许多物种的基因包括人的基因,这使得生物领域医学领域和疾病治疗方面的诸多新发现成为可能。比如干细胞技术,全世界对干细胞技术进行了很多讨论,受伦理道德的约束,我们不能克隆人,但我们将会在利用干细胞生产器官,利用干细胞治疗疾病方面有所突破。这是今后几十年生物科学即将取得进步的领域。

  记者:您认为中国在发展生物技术的过程中有哪些优势,又有什么不利的因素?

  威塞尔博士:我没有看到任何不利的因素,因为通过利用生物科学领域的新技术,比如说,开发新的疾病治疗方法,将会帮助很多人,为患者提供治疗的新方法,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如果形成产业则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研究机会,工作机会,因此我没有看到任何消极因素。中国有很多人才,我想生物科学在中国会得到蓬勃发展。

  记者:您如何评价当今中国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研发水平?您认为在生命科学领域中,中国应该优先发展项目?

  威塞尔博士: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科学也需要发展,中国有许多优秀的人才对于教育和科学都很感兴趣,我是瑞典裔,现在生活在美国,我遇到很多非常优秀的中国人才在那里进修,许多人回国工作。这次北京国家生命科学研究所招聘,许多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中国优秀人才和科学家回来应聘,他们想回国帮助国家发展生物科学和其他科学。

  记者:您好,胡贝尔博士,感谢您来到这里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生物技术在研发与产业化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资金短缺、研发周期长等等。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胡贝尔博士:首先需要有经验的人才,他们需要在大学或学术机构接受培训,同时需要资金,在美国、欧洲以及中国都曾经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了许多基金会,这对生物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些基金会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得到成熟的发展,现在在欧洲与美国一些或许多这样的新型小公司都已经消失了,但有些会生存下来。总体来看,未来医学与农业领域的发展很多都要依赖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依赖于基础研究和从事研究的人才。

  记者:全球的生物产业竞争十分激烈,您对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有些什么样的建议?

  胡贝尔博士:我的一个建议是要支持生物和生物化学的基础研究,然后在应用和转化方面的支持就会自动跟上了。同时需要私有工业和政府的支持。中国政府已经对于生物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很大支持,投入了许多资金给新兴小公司,我很高兴看到这些。

  记者:生命科学领域研究除了技术上的障碍外,还有来自社会的一些阻力。您认为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对于生命科学的发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胡贝尔博士:这当然很重要,但是我认为公众确实理解了生物技术研究带来的益处,这些研究能够帮助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提高农作物产量,以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对于全世界,特别是对于中国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我在上课时经常对一些年轻人讲,过去10年中知识爆炸,在生物领域取得的突破可能超过了其他领域。生物学方面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领域,有许多东西值得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

  主持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生物技术的总体水平已经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与其他高技术领域相比,生物技术是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最小的一个领域。尤其是医药生物技术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

  新闻: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世界上肿瘤的年发病率在2200万人以上,每年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600万人。在中国,每年需要治疗的肿瘤病人高达500多万人,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因此,世界上许多跨国制药公司都在积极发展基因治疗产业。但是至今仍然没有一种有效的基因药物问世。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记者:这个小瓶子里只有一毫升的液体,但是这一毫升的液体中却包含了1万亿个重组基因病毒颗粒。正是这种重组基因病毒颗粒可以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使无数癌症患者获得新生。

  解说:今年76岁的刘老先生是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1999年,由于被查出患上了肺癌,他被迫做了肺切除手术。但是没过多久,癌细胞开始扩散,在他的锁骨上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不但疼痛难忍,而且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退休教师刘凤璞:就是痛,这个胳膊举不起来,很有影响,吃饭、干什么日常生活都不能。

  解说:这时,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公司研制的一种正在临床试验阶段的基因治疗药物给刘先生带来了新的希望。2002年6月,在注射了这种基因药物之后,刘先生锁骨上的肿瘤彻底消失了。

  退休教师刘凤璞:现在这块就像平常一样,我这个胳膊现在能举很高。 

  解说:近年来,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发展明显加快。进入临床的生物医药已达150多个,有基因工程干扰素等21种生物技术药物投入生产,生物医药制品2000年销售额达200多亿元,14年增长了近100倍。

  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朝晖:基因治疗就是以改变人的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治疗。人的遗传物质就是指基因,基因是生命之本,对人类和健康生命威胁最严重的几大类疾病,比如说肿瘤和心血管病,实际都是与基因的改变有关系。我们所做的产品,重组腺P53抗癌注射液,就是用的与人类肿瘤有密切关系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叫P53基因。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再使肿瘤细胞发生程序性的死亡。

  解说:目前,生物技术不仅广泛应用在医药领域,同时在农业、环保、轻化工等重要领域,对改善人类健康与生存环境、提高农牧业和工业产量与质量都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记者:记者从这次论坛上获悉,中国生物技术在未来的5-10年中,将按照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总要求,重点发展基础生物学,医药、农业、环境等生物技术,同时加强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建设,力争使生物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采访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

  主持人:欢迎继续收看《中国报道》。结合新世纪生命科学论坛的相关情况,围绕中国生物技术发展的问题,现在我们开始采访王宏广主任。首先欢迎王主任到演播室来接受我们采访。王主任,我们知道您是专门负责中国生物技术发展这方面的政策制定,包括产业管理等这些方面的问题,在这次的科学论坛上有很多专家说,说在未来生物技术的发展会超过信息产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您同意不同意这种观点?

  采访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我想生物经济的提出大致有这么两、三年的时间,许多科学家都同意生物经济可能替代信息经济,成为下一个支柱产业,成为各国竞争的一个焦点,我本人是同意这种观点的。当然现在还有一些不太容易被社会接受,因此叫生物产业的话,可能大家更容易接受。作为生物的话,我想BT,就是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现在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BI我们叫做生物的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一个焦点。我们叫做BE,生物经济可能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这样的话叫做BT、BI和BE,这三个B将会成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随着产业进一步的壮大和发展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兴起,将来可能就会形成BS,也就说生物社会,跟现在的信息社会一样,形成信息浪潮以后下一个生物科技的浪潮,对人类影响,我个人认为生物技术对人类自身和环境的影响,将会超过现在的信息技术。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三年以前就有这种提法,真正要让生物经济成为支柱产业,您觉得到底还需要多长时间?

  采访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因为我们传统的生物技术已经在人民健康、农业生产和整个环境改善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大家以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说天花、还有一些大型的、非常严重的传染病,现在都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实际上生物技术已经在这个里面起了重大的作用。解放初我们人的寿命是35岁,实际上当时的各种大型的传染病非常多,死亡率非常高,现在我们的寿命从35岁已经长到了72岁,增加这么快,生物技术在这里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食品和农业方面来讲,我们每天吃的酱油、喝的啤酒,用的味精,都是生物技术的财富,(只是)大家没有感觉到,这个还是生物技术产品,没有意识到这个产品,好多人都聚焦在生物医药或者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或者叫基因生物芯片,他们怎么样在生产中起作用,因此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它可能还需要5到10年,10到15年,甚至还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够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实际上我觉得时间可能要比这个短,应该准确地讲,生物技术这是一个在过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一个产业,同时又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这么一个产业。

  主持人:就是有着非常美好的未来,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说到发展前景的问题,我们注意到日本去年提出了生物技术利国这样的口号,可见很多国家对生物技术的发展都非常重视,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您觉得一个国家制定这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对这个产业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采访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世界各国在最近世界经济低迷的同时,都在想办法来加速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取得的效果都不是太理想,因此大家都把精力放在下一个经济增长点上,都是在抢占生物技术产业或者叫生物经济的制高点,我们看到日本人提出生物产业利国,美国也是很少提出什么科技周,但是他们现在提出了生物科技周的概念,每年的4月21日到27日,这一周是生物科技周。在欧洲,我们看到它刚刚发布的第六个框架计划里面,45%的经费是跟生物技术食品和生态环境有关系的,这些国家都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抢占生物技术制高点,总的来说大致有这么些措施,一个方面就是政府的高度重视,第二个方面就是增加科技投入,第三个方面建立各种各样的园区,通过形成新的生物技术产业园区,促进它的发展;第四个就是培育一些大型的企业和企业集团;第五个方面就是调动金融机构和风险基金向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加速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在一些发达国家,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的速度大致在25%到30%,但是整个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只有2.5%左右,因此它大致是整个经济总体平均数的10倍,8到10倍左右,因此我们说它已经成为一个增长点。在我们国家,过去在生物医药这一块,大致是我们15年增长了100倍,增长的速度也是比较快。

  主持人:其实您刚才已经提到了,光有政策恐怕也不行,要有一大批的企业,要让生物技术能够产业化,这样才能够有真正蓬勃发展的生物经济。国际上有什么样好的作法,另外中国在这方面,在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方面,有什么样的政策?

  采访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国际上的作法实际上我刚才已经讲了,政府重视,增加园区,制定政策,加速企业发展,通过金融机构,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来推行这个产业的发展,我们想我们国家大致也要采取这么样一些措施来抓,一个首先我们要重视生物技术,它未来的作用,而且从政府和企业,都要重视,因为是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大家都加强对生物技术产业支持的力度,我们想主要是应该要通过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加速原始的创新,使它申请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只有这种专利以后,我们才能够为下一步的产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想这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第二个事情就是我们要有一批优秀的人才,科学的创新、企业的管理,都需要一批优秀的人才。第三个方面,我们就培育一大批的企业,这种企业完全能够国际化运作,而且企业生产的标准完全符合国际惯例,这样的话才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第四个方面,必须增加投入,我们现在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在这个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投入,包括政府的投入和企业的投入,特别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建立起来的风险投资机制,它将对整个生物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最后一点,当然发展生物技术一定要保障生物的安全,解决消费者关于生物安全对人体,对环境的安全问题的关注和担忧。只有市场的巨大需求,才能够拉动这个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要从技术到产品中间,我们最大一个问题还是要解决市场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市场的空间很大,但是技术供给不足,中间产业的发展还有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感觉到,我们国家虽然现在的起步还比较低,特别是生物技术产业起步比较低,但是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前景非常的好。

  主持人:围绕这个话题我们先谈到这儿,非常感谢王主任到演播室接受我们采访,谢谢。观众朋友,和耳熟能详的信息产业这个词相比,生物经济这个词大家听起来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实际上生物技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和在我们的身边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正像王宏广主任谈到的,随着中国生物技术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未来中国生物经济必然会成为我们的支柱产业,今天的《中国报道》节目先到这里结束,感谢您的收看,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主持人:王世林 责任编辑:陶跃庆 助编:马敬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