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期内容     往期查询         



中国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中国报道》。日前,国务院体改办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召集中国小城镇发展的相关部门、知名学者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项目的试点小城镇代表和所在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了“中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座谈会”。与会各界认为,当前中国小城镇的发展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消除城乡差别、带动周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还围绕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试点工作,就所需的政策支持和小城镇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关于中国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试点小城镇的示范作用,我们将在演播室中采访国务院体改办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先生,首先请看记者发回的报道。

  12月上旬,伴随着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的“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揭牌仪式的举行,“中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也在这里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务院体改办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组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段应碧、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尹成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等到会并围绕中国小城镇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两方面内容进行了座谈。

  因为国家级专家和各级行政主管单位纷纷到会和深入浅出的政策讲解、前景介绍,来自全国各地的12个小城镇的镇长们不但深感获益匪浅,而且带来了很有代表性的具体问题。

  浙江省温州市鏊江镇镇长胡方勇:我们关键问题就是从政策上面、体制上面给我们突破,小城镇现在我们在发展这么一个情况下,现在确确实实是小马拉大车,从我们现有的管理手段,从我们现在老百姓给我们的要求,以及我们从城市化建设这个角度,像其他一些配套的功能,和我们有关的手段都不够,通过这次会议以后,能够给我们带一些实质性的、有突破性的、可操作性的一些办法和措施,回去以后加大对我们小城镇建设的力度。

  小城镇政府的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正是本次研讨会交流的热点问题,与会各个试点镇当前都面临着人口与经济迅速扩张以后,该怎样着手搭建新的管理平台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这个事情我就觉得从我们国家的发展过程来看,50年代开始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之后,行政作用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特别大的,而这类问题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是非常普遍的,比如说你刚才采访的这两位省长,他们可能遇到的很大的困难就在于,经济发展对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当地的镇政府来定,而镇政府又没有这种权限,即使上级的单位、上级的政府能帮助他解决的话,至少有一条也会损失效益,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一条,就是我们过去那种什么事情都要靠行政级别来决定的,大概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明显地是不适应,所以我想考虑实际情况,对于城市的规模、城镇的规模来确定它的行政级别,这可能是必要的,但更多的是要考虑行政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而不是去妨碍经济发展、制约经济发展的。

  “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项目”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6年起,与中国政府合作实施的,第一期项目由原国家体改委协调国务院11个部委实施,在政策研究、规划制定、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验,为中国政府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当前已进入第二期项目的推广期。

  国务院体改办小城镇中心试点处处长乔润令:第二期它有两个特点,第一步是第一个项目的延伸,比如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等等,这是一块,还有一块就是结合咱们小城镇现在发展的实际的情况和面临的新问题,比如说农民进城问题,还有就业问题。

  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队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农村有剩余劳动力1.7亿人,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

  记者:从1990年到2001年的十年间,中国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镇800多个,每年进入小城镇的人口大约有1000万人,在最近的10年里,有超过一亿的农村人口落户小城镇。通过小城镇中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完全有别于他们父辈的就业方式。

  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只有6000多人口,却拥有一家上市企业,1999年就上市成功的“众生制药”是河南省医药行业首家上市企业,药材的深加工吸纳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

  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镇长李书转:城乡结合部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原材料咱们农村产的比较多,而且有很大的基地,它的生产基地的加大就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咱们又进行深加工,带来了更多的就业人员,原来咱们剩余劳动力,可以说农村有80%的剩余劳动力,因为农村土地很少,都是靠工业发展,现在的剩余劳动力不但是竹林镇的剩余劳动力就业了,而且从外地又招来了3000多人。

  现在竹林镇吸纳的外来就业人员基本上都是当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1996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中药专业的王锐,现在已是一名车间主任了。

  王锐:我们这里就是石杉碱甲,它现在的总量是80克,它的市场价格是3000元人民币一克,它总计就是20万元,这一部分就是24万元,它压成片以后,能做到160万片,市场价格就可以卖到至少是160万元人民币。

  从原料提纯再到生产成品,不同阶段不断翻番的高额附加值标志着竹林镇已经步入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阶段。竹林镇发展经济的道路几乎是同时期发展较快的小城镇的缩影。在产业的拉动下,中国的大、中、小城市和城镇以各自不同的经济着眼点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同时,也吸引和消化着日益增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平均每年以1500多万人的速率向东部地区的大、中、小城市转移,随着一个个小城镇和中小城市人口、经济、规模、形象等指数的拉升,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正在加快。“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第二期项目”的启动,也使得一批具有区位优势的小城镇得到了最关键的政策支持。

  北京西红门镇副镇长马士刚:一方面小城镇命名使我们的知名度也提高了,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市政府还有区政府也给我们相应的政策,还有一些 包括我们基础设施建设,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我们市和区的一些政策的支持。所以我们下一步的房地产市场,肯定会越来越红火,我们农民住房的条件也会得到越来越好的改善。

  记者:中国以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来划分的城乡结构,自新中国建立至今已维系了50余年,要想打破旧有的城乡结构,小城镇发展面临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基础问题,但解决问题总有开始,在十六大报告中,加快城镇化进程已提升到了相当位置,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即将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报道》记者田超颖综合报道。

  主持人:观众朋友,欢迎继续收看《中国报道》。下面我们针对中国小城镇发展和建设的相关问题采访李铁先生,李先生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我们知道中国的小城镇发展肩负着多重的使命,像消除城乡差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带动农村周边地区发展等等,而这些目标任务又任重道远,面对这些任务,中国的小城镇发展的试点就极具示范意义,在选择小城镇试点的时候,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李:作为小城镇试点只是一个我们对全国小城镇2万多个小城镇一个指导示范作用,但是现在全国小城镇有很大的差别,2万多个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我们在整个目前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同发展水平的差异,比如说东部有很多小城镇已经发展到一个中等城市甚至大城市的水平,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一些小城市仅仅作为一个人口聚居地,在选择试点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条件和不同发展类型的区别,要有利于我们指导小城镇发展,实际上小城镇发展是中国农民在完成了乡镇企业发展,完成了非农就业以后,一个非常重大的创举,在这个过程中,它自己完成自身城镇化的过程,它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条件,就是相对低的成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来推进小城镇的发展,特别要注意到一条,就是说它对于就业的影响,对于产业发展支撑的影响,所以我们在选择这12个试点的时候,特别注意到它的经济发展的潜力,是不是在当地代表了一个比较发达的先进水平,比如说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产业支撑,还一个需要小城镇的试点能有一些积极的改革的思想,上下级、比如说它的上级政府能不能给予一定的改革宏观政策的支持,这个也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第三个就是我们在选择试点的时候要考虑到班子它的年轻化的水平,它的管理能力,以及它对这项改革本身的投入,这也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一个必要的要求。大概具备这三个条件以后,我们在不同的类型选择这些试点,比如说在东部地区我们重点选择了两类,一类是经济发达的超级镇,人口大概在几十万人以上,达到大城市规模的这些小城镇,还有一类就是大城市郊区,中部地区我们更注重的是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基础,产业的特点、发展类型,在西部地区着重培养它的发展的条件,培养它政府提供的软环境,为它下一步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主持人:李主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什么要支持中国的小城镇发展?在这里面它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我们跟它合作是很长时间,这是个国际组织,它的最大的特点是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就是从发展中国家,通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来推广一些经验,中国在这里大概有两个作用比较符合它的条件,第一它选择的试点的项目和选择支持的项目本身也是中国政府重点发展的项目,这个是相对吻合的,从96年开始,中国开始研究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时候,这一点和计划署是非常吻合,第二中国9亿农民,在全球整个60亿人口,发展中国家在相对贫困的人口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所以它发展本身它对改变我们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改变我们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状况,改变农民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也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

  主持人:可持续发展小城镇项目当中,第一期计划和第二期计划它的目标和手段有什么不同?

  李:第一期我们重点是在于宏观政策的制定,当时参加这项政策的大概有11个部委,它涉及到小城镇改革的全部方面,因为这是一个改革项目,比如说有公安部,由于公安部参加的我们制定了一些户籍制度的改革政策,有中央边办,制定的小城镇政府的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政策,还有国家土地局,国家计委,国家计委在制定我们国家十五规划的时候,提出小城镇发展战略,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的也有直接作用的关系,毕竟这个支持对于我们在进行研究部门的协调,我们来提供大量的调查和资料,对我们制定政策起到非常重要的咨询作用,这是第一期项目的主要特点。第二期是因为它和第一期的背景不一样,因为第一期是由于部门达到共识,地方达到共识,我们才能来把这种研究的成果转化一种宏观政策,当然这是中国政府所要制定的宏观政策,第二期在政策已经制定的前提下,比如说我们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一直到了十五规划的时候,提出了促进小城镇发展,推进城市化战略进程,一直到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这一点就已经代表了我们中央非常明确的一个基本战略方针,对于如何贯彻落实这个战略方针,我们需要在地方、在试点中加以推广,中央比如说推进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具体部署,如何推进小城镇产业结构调整,要促进乡镇企业相对集中,这些部署直接地贯彻下去,可能需要通过一些试点来总结一些基本微观上的具体的小城镇本身的一些经验。

  主持人:观众朋友,刚才国务院体改办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先生,给大家介绍了中国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试点小城镇的示范作用,下面我们将继续就有关问题进行采访。

  主持人:在12个试点当中,地域特点和经济发展特点都不尽相同,像国务院体改办对这些有没有什么针对措施?

  李:这个是这样,因为有些城镇存在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针对于广东的小城镇,比如讲因为发达地区大概有三类,一个是浙江的,一个是广东的,还有大城市郊区的,广东小城镇它重点要解决是它的管理体制问题,它和上级政府的管理体制问题,通过理顺上下级管理体制关系,进一步使小城镇政府有一个自己政府的管理职能,才能使它解决它社区发展的问题,解决就业的问题,能够有更好的一种操作性,这是制度上的问题。比如大城市郊区,我们想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入手,如何来解决郊区的发展,解决郊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比如说我们针对北京郊区的小城镇,我们都住在北京,可能知道这个问题,北京市现在城市扩张得非常快,如何解决郊区的发展,如何解决北京市向外扩张以后,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比如说北京市的二产已经向郊区开始扩展,北京市它对外来人口还有非常强烈的吸引力,结合城乡结合部,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怎么来对应、来促进北京市郊区的规划,完成它的经济发展规划,来指导小城镇的规划,来解决小城镇本身的就业问题,来对北京市城市的分流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个是我们研究试点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出发点。中西部地区它的意义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我们在这里头选择的一个吉林省长白山脚下的一个二道白河这个小城镇,因为吉林省提出了一个生态发展战略,而这个二道白河正好是处于长白山森林的一个中心地带,是我们去长白山旅游的一个必经之地,它的发展如何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来促进当地人口的就业,促进小城镇的结构的调整,促进人口相对集中,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因为这12个试点,我们也想通过我们的指导,通过他们的积极努力,来调整他们的结构,来把他们城市化发展的目标定位于一个更符合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要求,更符合农民就业的要求,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选择城市化发展的道路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就是选择小城镇发展的道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就是低成本的过程,而这个低成本的过程有两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第一就是政府的决策,政府是加大公共投入来抬高城市门槛,来加快城市成本,使我们的城镇成为一个福利化的城市,还是来提供它的软环境,来改革政府的管理职能,调整政府的管理结构,来使它更有利于企业投资、农民的进入,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如何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培育乡镇企业的发展空间,采取一定的政策来支持企业在这里生产壮大,特别是我们这些小城镇,基本是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载体,那么它具有非常强的活力,它发展好了,可以带动更多的就业,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这个是我们的一个出发点。

  主持人:李主任,中国最近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像2000年小城镇的户籍就进一步开放了,小城镇户籍改革对城市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李: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来理解小城镇的户籍改革的时候,实际上它是中国政府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变革的一个非常根本性的因素之一,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时候,提出小城镇大战略的时候,主要从两个出发点,第一个出发点是要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就是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来解决农村耕地资源紧张的问题,来带动非农就业,通过农民进入非农就业,进入城市来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第二个就是通过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化来带动一批消费,带动新增城市人口的消费,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是从这两个出发点,所以这里头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什么呢?就是户籍制度,如果户籍制度不能对农民开放,农民不能自由进入城市,去就业、去定居,很难能解决我们农村的问题,也很难能解决带动消费的问题,所以户籍制度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第一次通过我们的制度变革,来打破了传统的城乡关系,来带动了我们整个国民经济向一个城市化进程这样一个良好的方向去转化。这是一个问题。第二就是说户籍制度为什么选择在小城镇放开,没有在大城市放开,里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就是我们在改革开放20年以后,由于我们没有适时地放开城乡关系,我们城市的福利在加剧的时候,我们城里人对农民是有一定的排斥作用,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些农民,比如说城里人是不是愿意和农民分享这种福利蛋糕,是不是愿意和农民一起来享受这种城市化生活,农民进城,要和城里人竞争就业岗位,还要解决他的低保问题,是不是能和城市里享受一样的低保和社保问题,会对城市的财政体制带来巨大的负担,大量农民进城,我们要提供什么样的住房,提供什么样的上下水,提供什么样的居住条件,包括我们要投入多少治安,投入我们警力来解决治安问题,这些都对城市管理面临的一个难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在小城镇它就有一个优势,第一个优势它和农村有天然的联系,它不存在着,因为它毕竟是在农村,农民自己创造的城镇,它不存在一种福利上和各种环境上、生存条件上的差异,第二小城镇的产业和农民也有天然的联系,大量乡镇企业它的就业的主体就是农民,所以这样在小城镇放开户籍,进行户籍管理体制的改革,它可以顺利地完成我们城镇化的这种过渡。

  主持人:对于如何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目前学界也有不同的思想理论,就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李:小城镇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以下几方面,第一就是说一部分人把小城镇发展理解为是城市建设,而忽视了它的产业的发展,经济基础的条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特别是全国一些地区、局部地区,在政府管理的过程中,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盲目地强调城镇建设,去搞一些形象工程,比如去搞一些大的广场、大的马路和一些花园,比如说我们在西北地区调查的时候,在缺水的地方去搞花园、公园、绿地、草坪,这个都和我们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不相吻合、不相适应,这是一类的问题。第二类问题,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我们忽视了产业的聚集,忽视了我们经济结构的调整,忽视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因为这一点我想对于小城镇发展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没有农民的就业,就没有它像城市过渡的一个基本的生存条件,第三就是我们在政府管理中,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中存在一种忽视规划的管理,所以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在未来的小城镇发展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中部、东部、西部,通过具体的小城镇发展,它还存在着很多差别,更多的解决农民的就业,更多地解决乡镇企业的发展,更多地解决我们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这里有很多很多的文章要做,无论中部、西部还是东部地区,它都要城镇化有个发展的渐进的过程,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不是一个建设,是一个就业的产业的建设,产业的发展。

  主持人:在这次会议上大家提出了很多发展小城镇的思路,您认为哪个思路最有价值?

  李:在两个方面的问题我想达到了一个共识,第一个就是如何支撑小城镇的经济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小城镇的发展,没有我们强大的就业支撑,没有一个基本的工业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的类型,我们很难说这些小城镇它能形成一个城市化的典型,比如说我们农民到城里来,他要干什么,他首先一个问题是要解决他生计的问题,生计要通过就业来解决的,如果就业不稳定,他没有办法在城里长期生存,当前解决就业问题是什么呢,重点是要支持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国情的一个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定一些有利的政策和条件,这个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针对我们农村的消费市场,针对我们国家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我们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有利于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来完成广大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来符合我们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的一种趋势,来带动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促进农村发展,要完成农村就业结构、产业结构转变,小城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各级政府都要认识到这个重要作用。第二个就是我们政府该干什么,充分认识到我们小城镇发展面临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我们地方本身的发展水平,我们如何来制定一个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来引导企业的进入,引导产业的进入,来完成一种低成本的转化过程,而不要急功近利,盲目进取,造成我们公共资源的浪费,使我们政府职能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在这种结构调整非常关键的过程中完成这种转变。

  主持人:下一步发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李:下一步发展我们想因为在联合国试点,我们提出要求,我们在以下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说一个是要改革政府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这是我们提出非常明确地要求,针对不同地区,它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说我们针对发达地区,要求就是理顺上下级政府的关系,在中西部地区重点是要解决小城镇政府本身职能的转换,这种职能的转换就是说我更好地为社区居民、为农民竞争就业去服务,而不是盲目地去进行城市建设,去更多地按照一种规划的管理指导来引导小城镇进入一种良性的轨道,这是我们对一些小城镇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还有我们要求所有的小城镇都要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第三我们强调要对小城镇政府官员进行培训,改变他的观念、思想,就是说只有他转换了思想、转换了观念,才有可能更好地深入领会中央的政策,有助于政策的贯彻落实。第四我们结合当前我们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小城镇制定了一个叫地理信息系统的决策管理系统,有助于我们镇政府按照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用计算机操作和软件操作来管理小城镇规划和政府的决策和公共资源的投入。

  主持人:好,感谢您给大家介绍了关于小城镇建设试点的相关情况,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观众朋友,可以说中国小城镇的发展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消除城乡差别、带动周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12个试点城市的经验,对其他地区的发展将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感谢您收看今天的《中国报道》,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主持人:赵俐婷 责任编辑:田超颖 导播:滕双双 字幕:宁小鸿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