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期内容     往期查询         



中国加大保护草原力度


  2002年11月21日

  主持人:中国有60亿亩草原,约占国土面积的40%,其中50亿亩在西部,由于长时间过载放牧,使许多草原退化,目前在中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而草原生态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日前中国政府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成为今后中国草原保护与建设指导性文件,意见中关于中国草原保护与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在中国的西部省区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实施了多年,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有关中国草原保护与建设的相关问题,我们将采访农业部畜牧兽医局贾幼陵局长,和中国草原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苏大学教授。

  那顺巴图是内蒙古苏尼特右旗都呼木苏木的牧民。一大早,他就迎来了远方的客人—内蒙古草原勘测院草原技术开发中心的工程师们,那顺巴图承包的4148亩草场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划区轮牧。技术人员根据草地类型将四千多亩草场划成若干小区,测算出每块小区草地的载畜能力,那顺巴图根据测算结果,控制牲畜头数有计划的在每个小区轮流放牧。这样,既防止了草原的超载过牧,给了牧草休养生息的时间,保护和改善了草原的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单位草场的载畜量,合理、有效的利用了草原资源,实现了草、畜的平衡。提起划区轮牧的好处,那顺巴图不胜感慨。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都呼木苏木都呼木嘎查牧民 那顺巴图:草原是我们生活的来源,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划区轮牧已经四年了,前几年受灾时,临近牧户的牲畜损失很大,但我们保畜率是100%,而且第二年仔畜繁成率也很高,划区轮牧发挥了作用。

  那顺巴图家草场划区轮牧的试点成功,使更多的牧民愿意在自己承包的牧区草场进行划区轮牧。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中国最大的天然草场,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畜产品主产区,解决草、畜矛盾,保护牧民赖以生存的草原生态环境,科学合理的利用草原资源,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郝益东: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对我们内蒙古草原的保护和建设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这几年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草原保护建设的示范工程,以及生态移民和节水灌溉的试点工程,随着这些工程的实施,大概每年我们投入到草原保护和建设的资金达到几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根据《草原法》修订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牧场保护条例》,在将草原保护与建设纳入法制轨道的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厅厅长 于铁夫:第一条就对草场实行“双权一制”草场承包到户的政策,这几年内蒙的草场,可利用草场90%左右基本落实到户了。第二项就是我们多少年来坚持不懈地狠抓了以草原建设为中心的畜牧业基础建设,这些基础建设就为草原生态建设、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第三条我们抓的就是科技兴牧,科技兴牧里面就包括转变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在内蒙古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中, 高新科技手段的运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先进技术为草原保护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科学院草原勘察设计所所长 邢旗:我们利用高新技术就是3S技术、遥感,还有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这个简称3S技术,进行草地资源调查,摸清草地资源家底,通过这个调查我们了解了现实的草地资源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草地资源本底数据库,实现草地资源监测。

  科学的监测既为政府提供了宏观决策的依据也可以指导农牧民的牧事活动,有效的保护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记者:内蒙古草原是中国北方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也是当地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舍饲禁牧等措施的有效实施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使草原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

  内蒙古草原牧区传统养畜方式是在草原上放养,随着畜牧业不断发展,牲畜数量不断增加,这种放牧方式逐渐对草原植被产生了破坏作用。因此,内蒙古开始因地制宜的推广舍饲圈养。把牲畜关进固定的棚圈饲养,改变了以前的粗放式畜牧生产方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

  达拉特旗榆林子乡村民许果仙,从去年开始牲畜的舍饲圈养,他们家的38亩地全部种上了优质牧草,用以喂养她家棚圈里的300多头羊,通过集约化的科学养殖,许果仙家的收入有了大幅的增长。

  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榆林子乡村民 许果仙:我们家有六口人、38亩地,一年下来收入是六到七千,今年就开始养羊,到现在收入一万八九(人民币)

  达拉特旗是内蒙古的农业大旗,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1999年开始实行全区禁牧。舍饲圈养成了达拉特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政府副旗长 贾继良:发展畜牧业有一个草畜矛盾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就在全旗从99年开始实行了禁牧,到现在已经三个年头了,我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全旗是27万农牧民,有7万多农户,现在90%的农户都有养殖业,所有的养殖户都实行了圈养,这两年通过圈养效益也比较明显,我们农牧民的人均收入从2000年到2001年增加了300余元。

  在农区、半农半牧区因地制宜的进行禁牧舍饲,引导牧民转变传统的粗放式靠天然草场放牧饲养方式,在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实行禁牧、休牧与现代集约型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相结合,在促进草原畜牧业发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同时,促进了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中国有草原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0%,草原具有的多种功能和用途,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表明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加大对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力度,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对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维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报道》记者刘娜在中国内蒙古报道。

  主持人:下面我们针对中国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若干意见的相关问题,开始采访贾幼林局长和苏大学研究员,贾局长,在刚刚结束的中共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强调指出,西部大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在十六大的记者招待会上,西部开发办的副主任李子彬更是把天然草原保护列在了西部四大生态环保工程的首位,草原保护何以被提到这样的高度?针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理解?

  贾:草原的建设保护对于生态建设来说太重要了,因为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生态屏障,占国土面积接近40%,如果划一条线来看,也就是从东北的大兴安岭的两侧,经过阴山山脉,一直到青藏高原,几乎是把小半个中国都划为草原的范围之内,这么说看起来好像比较远,可是到春天的时候,我们北京见到沙尘暴,那大家感受就非常深了,实际上沙尘暴我们见到的沙尘,主要是从退化的草原刮起来的,不是从沙漠或者沙地上刮起来的,沙漠和沙地的沙子只能平移,真正起尘的是从退化的草原起尘,再一方面,草原又多在我们国家的大江大河的源头,如果草原破坏了,我们的江河湖海也会被破坏,同时草原又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是我们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不把草原建设好,我们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和生存的基础也就没有了,另一方面对于边疆的稳固,人民生活,社会的安定,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苏教授,中国的草地开垦沙化退化以及天然草资源的变化情况调查工作都是您所在的中科院地理所承担的,您最了解保护草原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苏:我们国家的草原在解放初期的时候,还是比较好的,它的生产力和它的草地的生长状况,跟世界上温带的草原的国家,像美国或者是前苏联没有多大差异,但是解放以来,由于要解决粮食的问题,由于人口的压力,由于对资源一些不合理的利用,引起了我们国家草原牧区草原大面积的退化,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调查的情况,在刚才贾局长说的,我们国家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这一些草原地带的草原,基本上90%以上都出现退化状态,产草量下降了30%,有的地方甚至于下降了50%,还有就是我们国家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我们国家曾经经过草原四次大的开垦,前后开垦了大概2亿多亩草原作为耕地,而这些开垦的草原,这些耕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一旦把草地里面多年积累下来的营养物质消耗以后,就撂荒了,变成了沙地,这些地方当然自然就刮起了沙子。

  贾:已经开的荒有一半被撂荒,撂荒以后很快就沙化。

  苏:另外我们国家对草原过去制度上也还有些欠缺,管理上有些欠缺,不够太严谨,有很多的人跑到草地上进行滥挖、滥割、滥搂,比如说挖中草药,挖干草,割麻黄,还有在青海这些地方,在草地上挖金,把一些草地植被给破坏了,破坏以后又没有很好地掩埋或者恢复植被,这种情况也造成我们国家的草原产草低,和草的植被状况受到了很严重的破坏,载畜力下降,再一个就是人口的增长,家畜的增长,我们解放以来草原面积是在不断减少,因为开垦的关系,还有其他一些关系,但是草原的人口很大地增长,我们草原的生态容量有些地方已经超过了国际上已经公布的警戒线了,按照道理在荒漠地区一平方公里5个人,我们可能达到了11个人,草原地区国际上大概11个、12个人,我们有的地方达到了60多人,人口的增长就必然引起家畜的增长,我曾经在西藏作过一些调查,30几年西藏当雄县,它的牲畜人均所占有的牲畜20个羊单位,没有变化,主要是什么?主要是人口增长引起的。

  主持人:前不久中国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当中,把保护草原的制度建设当作很重要的任务来抓,并且要求建设基本草地保护制度、草畜平衡制度还有划区轮牧和禁牧制度,这三项制度,那您谈谈这三项制度?

  苏:好的,第一项就是关于草原的保护制度,草地是牧民生活的基本的来源,我们应该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把草地作为基本农田来保护,这是一种,这种基本的草地是什么草地呢?就是重要的牧民的放牧场,割草场,还有牧民从事饲料种植的草原当中需要种植的一些地方,还有草原的自然保护区,这样一些地方应该作为基本的草场,这些地方是不允许再破坏了,不允许其他人把这些草原给蚕食了,还有就是我们江河源头的一些很重要的具有生态意义的一些草场,这一类的地方也应该保护起来,应该作为基本生态草场来保护起来,这是一个保护制度。第二个就是草畜平衡制度,草畜平衡制度就是根据草地的生产力,安排我们草地能够养多少牲畜,这就叫草畜平衡,就是说草地能产一百斤草,你就只能够安排能吃一百斤草的家畜,你不能够超载地过牧,那就是过度地利用草地,造成退化,最近农业部制定了草地合理载畜的标准,大家都应该按照草地合理载畜的标准来安排自己草场的合理的、科学的、适宜的载畜量,这也就是草畜平衡制度。还有就是划区轮牧和休牧和禁牧的制度,轮牧是这样的,就是我们国家草地应该是轮换使用,不能够一个草地给它全部吃光了,那不行,还有就是休牧,就是在春天的时候,牧草刚刚返青不久,三片叶子以内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不允许放牧,放牧以后把它的生长点都吃掉以后,牧草就发育受阻了。还有就是在秋天的时候,植物光合作用要把营养转入到根系里面,以备越冬,明年再萌发,这个时候也应该适宜减少放牧量,适当地不要放牧,这就叫作休牧。禁牧是什么?对于严重退化的地区,还有生态非常脆弱的地区,这些地区就应该禁止放牧,把它围封起来,保护,让它恢复,让它重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轮牧、休牧和禁牧。

  主持人:在中国的许多牧区已经在实施类似这样的措施了,为了让这种措施制度化,贾局长,您觉得各地在以往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贾:我想这三项制度是非常好的制度,但是让它制度化,首先要尽快地把它法制化,也就是说在草原法修改的基础上,对于这三项制度要尽量地用法制的形式给它固定下来,国务院已经授权农业部以及有关部门,尽快地制定像草畜平衡的管理办法,还有像基本草牧场的管理办法,制定这些制度。第二是要尽快地向牧民做宣传工作,让牧民自觉地接受这些制度,比如说草畜平衡制度,牧民现在普遍地是超载过牧,据我们测算,草原的超载是超载了36.1%,也就是说本来一只羊吃的,现在要1.361只羊吃这块草,那就很快加速了它的退化,可是这个羊是农民自己的,我不能强迫他把它拿走,不能强迫他把它杀掉,这样就要说服牧民,让牧民自觉地,从长远利益来看,不要使草场退化,让他自觉地减少牲畜的头数,但是减少牲畜的头数恐怕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国家要拿出资金来建设草原,使过牧的草原变成不过牧,也就是说增加了草,才能使增加的畜能够活下去,我们原来说过,刚才说的禁牧和禁渔是不一样的,禁渔只管人的一张嘴,鱼在海里它照样吃,禁牧它不光管人的一张嘴,还要管牲口的一张嘴,我不能说禁了我就不管它了,那不行,所以国家必须用一些陈化粮、储备粮来支持农民在禁牧的同时,保障农民的生活,这是政府要做的。第三件事我觉得是要改变生产方式,也就是不能说(牲畜)养得越多越好,而是我卖得越多越好,商品畜越多越好,畜群要加快周转,这样使冬天的牲畜养得越少越好,全是母羊,明年生出的羔子就全都卖掉,这样对草场的压力就小得多了,另外要养一些改良畜种,一些好的品种,使它的价值高,虽然牲畜少了,但是牧民的生活(来源)没有减少,这需要政府的引导。

  主持人:贾局长,这三项制度的建立会对中国整个草原的保护工作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贾:如果三项制度能够真正落实,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草原的持续退化这种局面,能够使草原休养生息,能够恢复以前的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个茂盛的这种场面,对生态环境、对牧民生活、对草地畜牧业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从落后的传统的畜牧业能够逐渐变成现代化的、集约化的养殖业,这个使草地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使牧民的收入能够增加,使草原的生态能够得到改善。

  主持人:在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草原的保护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当中,强调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牧民的生产、生活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要保护草原的可持续发展,怎么样才能让草原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地落到实处呢?

  贾: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不是像有些人想的,我草原只要禁了,我只要围了,我只要封了,草原就能得到恢复,因为草原上还有人,还有牲畜,如果不让牲畜吃饱,老百姓就没有收入,牧民还要繁衍生息,所以必须把老百姓的利益和生态建设密切地结合起来,生态建设才能得到保证,才能得到成功,如果老百姓是抵制的,那肯定生态建设是搞不好的,所以在这方面国务院已经做了很多比较周密的安排,刚才苏教授说的,准备拿出粮食,准备拿出钱,对于牧区来说,实际上按照世界各国的经验,也就是说全放牧,100%放牧是最经济的,因为不需要多少投入,像澳大利亚、新西兰,它完全是放牧的,所以它的畜产品是最便宜的,现在让牧民,原来是好好地在那放牧呢,虽然是生态破坏了,可是他收入没有减少,你现在不让他放牧了,让他去舍饲,这样他的成本就要增加,这样国家不拿出补贴,没有投入,不给牧民解决一些问题,你这个禁牧是禁不住的,所以一方面国务院已经授权西部办牵头,尽快地拿出已垦草原的退耕还草的办法,也就是说准备出粮食,准备出资金,一方面搞建设,一方面补贴牧民的生活,补助饲料的不足,这样使我们的工程能够进行下去,就是使生态既能改善,牧民的生活不至于下降。

  主持人:就像前面说的,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就会遇到这样的矛盾,就是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具体的操作当中,怎么样来摆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怎么样解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呢?

  苏:实际上刚才您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应该在我们的草原地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个协调发展什么样子呢?就是人口的增加应该符合我们再生资源的增加,对资源的消耗应该与再生资源的重新的再生产应该取得平衡,还有就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在另外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应该是平衡的,这样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几个应该是零增长,所以我们在这里面怎么办呢?人口我们要控制,资源的消耗,这里消耗了,我们要拉出来建设,在另外一个地区要补充这些资源,对于生态环境,这个地方过牧了,我们要拿出钱来让它恢复,或者在另外一个地方进行恢复,这样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国家在牧区也要推行我们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牧民不能够无限地这样人口增长,对于草原要实行按照草原的生产的承载能力,来安排家畜生长的产量,对于生态环境要进行监测,一旦草原进行了破坏以后,我们要采取办法,一个是减少放牧量,第二个要进行人工改良,让它自然地能够恢复起来,这样才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贾:而且国务院也出台重要的政策,保证我们这些制度的实施,一个重要的政策就是草原的承包到户的政策,也就是说草原要真正承包给牧民的家庭,让他的责、权、利是统一的,他养的牲畜和他自己草原的建设是一致的,才能够使牧民自己拿出钱来搞建设,他认为不是说这个牲畜是自己的,草原是国家的,可以吃草原的大锅饭,这样就把草原分给牧民,由牧民长期承包,这样才能保证牧民建设草原、保护草原的积极性。

  主持人:赵俐婷 责任编辑:王冬妮 导播:滕双双 字幕:宁小鸿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