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期内容     往期查询         



2005年中国将扫除15—24岁文盲


  2002年9月8日节目

  9月8号是国际扫盲日。中国是世界上扫除文盲任务较重的国家。五十多年来,中国从一个80%的人口都是文盲的国家,变成一个青壮年文盲率低于5%的国家,在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巴西、印度等九个人口大国中,中国的成人识字率实现了较高的水平。中国政府计划在普及了初等教育后的五年内基本扫除文盲。已经基本扫除文盲的县将青壮年非文盲率巩固或提高到95%以上。在云南省,我们的记者就看到了大批脱盲者正在教育部门开办的巩固提高班里继续学习。有关中国扫盲的更多问题,我们将采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国东,谢国东先生是中国八五,九五规划扫盲课题研究的负责人。

  云南省曲靖市五龙壮族乡扫盲教育的成人小学班课堂,十几个已经脱盲的年轻人正跟着小学老师胡老师学习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佤族青年魏红武,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律师,为家乡做贡献的故事。和扫盲班有所不同,政府不再做硬性要求,巩固提高班的学员都是自愿来学习的,胡老师告诉记者,在农忙季节,除了周末,学员们都是白天干农活,晚上来上课,尽管很辛苦,可他班上的学生听课都非常认真。

  扫盲班学员:我们岁数大了,要抓住这个机会,再过这个年龄就不好学了,所以趁这个机会好好念书。

  为了避免脱盲后又复盲,云南省教育部门一直非常重视脱盲后的继续教育,通过开办这样的成人小学班和巩固提高班等,组织小学教师利用假期和晚上的时间,向已经通过脱盲考试的学员教授更多的文化知识。给扫盲巩固提高班上数学课的五龙乡中心完小刘老师说,这里的学生和正常接受基础教育的小学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有明显的不同。

  云南省扫盲班教师 刘梅英:我觉得他们这些(学生),比那些小孩子要懂得珍惜一点,因为他们的学习机会有点来之不易那种感觉。

  为了使扫盲知识更实用,更贴近农民生活,云南省教育部门还聘请有一技之长的人,向扫盲对象传授种菜、养猪等农村实用科学技术,让农民在学文化的同时,掌握一门致富的本领。云南省师宗县妇联创办的妇女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在这里毕业的学员,不但可以脱盲,还有资格申请妇联的小额贷款,用以发展农村家庭养殖业等项目。师宗县孟家村的王何香家里养了几百只生蛋鸡,过去由于不识字,王何香只能干一些捡蛋、打扫卫生的简单劳动,配药打药的技术活,丈夫从不让她沾边儿。上了妇女学校,不但能识字了,还学会了科学养鸡,现在丈夫拿养鸡的事儿考她,已经难不住她了。

  云南省师宗县孟家村妇女学校学员 王何香:老师教我们这个读百毒唑,那些字教我们读,我们回来就一字一字地对,对了我就跟他说,我要那个百毒唑,你拿来我瞧瞧。他就说你懂不懂这个念什么?这个就是念百毒唑,我认得了。你不要考我了,我们进了妇女学校,我还是懂些的。再不是像从前,你想咋勾兑我们就咋勾兑。你知道学什么?我这下眼睛睁开了,我自从进了这个妇女学校,我眼睛也亮了,我样样都望得见,以前我明明有一双眼睛,我什么也看不见,只看见那个字知道是个字,什么也认不得,现在进入这个妇女学校还是对我们有更大的作用。

  云南省地处高原,少数民族众多,文盲数量大,仅曲靖一个地区就有14万文盲。扫盲任务依然艰巨。在曲靖市麒麟区南宁水寨村,记者赶上了这里的脱盲考试,参加考试的多是中青年人。干惯了农活的手拿起钢笔,写起字来透着的那股认真劲儿,看了让人感动。答卷的内容上也看得出农民掌握知识、脱掉文盲帽子的强烈愿望。除了语文、算术等一些基础题,试卷上还有像打一个借条、写一份盖猪圈的申请书这样的应用题。44岁的代安喜出了考场后对记者说,题还是有点难,不过都还答得上。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南宁水寨村农民 代安喜:现在农村在发展经济,像我们慢慢老了,但是在路边开一个小卖部,也还是要靠认识字,你一样也认不得,卖个什么连个什么货不是也认不得嘛。

  云南是中国仅剩的六个尚未实现扫盲达标的省区之一,除了云南以外,还有贵州、内蒙、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目前这六个省区正为实现青壮年文盲率低5%的目标而努力。除这六省区外,中国有24个省区已经实现这一目标。50多年来中国在扫盲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

  在中国,衡量一个人是不是文盲,用识字的数量做标准。农村人口识字不足1500字,城市人口和企业职工识字不足2000字,就视作文盲。随着普及小学教育和扫盲教育的共同发展,五十多年来,中国人口中的文盲数量和文盲率不断下降。15周岁以上的成人文盲率由80%以上下降到8.72%以下,全国由80%的人是文盲变成90%以上的人有文化。其中15岁到50岁月的青壮年文盲率下降迅速,妇女文盲下降幅度较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扫盲教育成效显著。中国的扫盲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1984年以来,中国先后有10个单位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扫盲奖。最近两个年度获奖的是云南省师宗县和甘肃省天水市。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九个人口大国中,成人识字率较高的国家,尽管如此中国的扫盲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如剩余文盲的绝对数量大,而且大多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扫盲难度在加大等。中国政府正努力克服困难,巩固和扩大扫盲成果,推动社会发展。《中国报道》记者王冬妮在云南综合报道。

  主持人:9月8日是国际扫盲日,50年前的中国80%的人都是文盲,到了2001年中国的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了5%以下,可以说新中国的扫盲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是就是到今天还有8507万人是文盲,这个绝对数还是相当大的,应该怎么看待这种情况呢?

  谢国东: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看,首先要看到这是我们扫盲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后产生的一个结果。大家都知道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我国的文盲是1.82个亿,经过十年努力,我们减掉了1个亿的文盲,这在世界上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在这十年里头,我们政府、群众经过了大量的努力,使得这个文盲率每年扫除400万,才取得了这样一个成果,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应该看到8500万的文盲,确实是一个在世界上占比较大的数字,而且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文盲一方面他们是年龄比较大的,我们青壮年文盲只有2000万了,剩下的文盲都是50岁以上,年龄大的文盲。再一个方面扫除这些文盲,确实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大部分都生活在贫困的地区,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另外一方面他们自身的条件,年龄比较大,记忆力差,家庭负担也比较重。所以扫除这样一些文盲确实增加了扫盲的难度。我觉得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这个数字反映了我们扫盲的成绩,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今后扫盲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主持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初设立这个国际扫盲日,初衷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国际扫盲日?

  谢国东:设立国际扫盲日是在1966年第14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确定的国际扫盲日,当时文盲数字大概全世界将近10个亿,文盲的存在对于社会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的进步都有很大的障碍,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这样的会议,确定这样的国际的扫盲日,就是为了动员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能够大家行动起来,向文盲现象进行斗争,也就是说能够使更多的适龄儿童能够到学校去读书。另一方面使那些在学校之外的学生能返回学校,也使那些成年已经失去学习机会的人,能够获得学习的机会。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每年的9月8日作为国际扫盲日。在这个时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会利用各种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各种媒体来宣传扫盲的意义、扫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借这个机会来表彰那些世界各国对扫盲工作做出贡献的国家、地区、组织和个人。世界各国的文盲众多的国家,也将利用这个机会来推动本国的扫盲教育。

  主持人:既然是国际扫盲日,您能不能谈一谈,世界上其他人口大国在扫盲方面的情况?

  谢国东:现在世界上人口大国一共有9个,像印度、巴西、巴基斯坦等这样一共9个人口大国,1999年曾在我们国家召开了世界人口大国全民教育大会,而且在德里召开了世界9个人口大国的教育部长会议,大家在印度的德里签写了《德里宣言》。这个宣言,我们国家李鹏总理出席了会议,代表政府在这个宣言上进行了签字,表示一定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扫除所有的文盲。现在世界各国的扫盲情况,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好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6个国家,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26个国家,实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基本扫除文盲这样一个目标,我曾经访问过印度,在那个地方我看到印度的政府也非常重视,他们成立了,在人力资源部下面设立了扫盲委员会,组织全国的扫盲,特别是它组织了全国许多志愿者参与扫盲工作,这些志愿者他们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深入到农村、深入到文盲居住较多的地方,在那里用他们各种各样的形式,演活报剧,发放宣传材料、阅读材料,这样来开展扫盲。所以这些国家,包括印度在内这些国家,扫盲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主持人:现在有没有这样的统计数据,就是说世界上究竟现在有多少文盲?

  谢国东:目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的报道,目前世界上文盲共有8.62亿。

  主持人:有时候我们开玩笑,会说一个人是文盲,究竟什么样的人算是文盲?在中国文盲是指什么?在国际机构又把文盲界定为什么样的?

  谢国东:我们国家的文盲,判断是不是文盲,我们是以他的识字量的多少来确定的?

  主持人:识字?

  谢国东:识字量,识字量的多少来确定的。识字500字到1500字之间的是半文盲,城市居民和企业的职工要识字2000,这个字数是经过根据新闻报道、报纸、杂志,中国汉字在这些媒体上经常出现的频率而确定的常用字。这是我们国家确定(文盲)的标准。

  主持人:国际机构是怎么认定的?

  谢国东:国际机构对于文盲的界定,我们国家是这样说的,所说的文盲是不识字者,不识字者就是不能运用文字来进行社会活动的人,这是我们中国大百科全书里头给文盲做的界定。那么国际社会对文盲,因为各国的文字不一样,所以国际社会对文盲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在195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确定关于国际统计标准的时候,它的建议书里头界定了,文盲是那些不能够有理解力的阅读和不能够书写简单文字的人,这些人叫做文盲。但是文盲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内涵和外延也是在演变的。

  主持人:脱盲的标准是什么?

  谢国东:脱盲的标准那就是说,在我们国内就是说能够识到1500汉字,并且能够简单计算和写短的应用文章。国际社会对这个标准,各国就不太一样了,像印度,我去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识300个印度的字,他们就能够运用自如,运用他们的文字了,各国的标准是不太一样的。

  主持人:谢先生,中国用了50年的时间使得文盲率由80%下降到了5%以下,您参加过“八五”和“九五”扫盲的课题研究,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作法,有哪些独到之处值得今天去适用和借鉴呢?

  谢国东: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把扫盲问题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把实现扫盲的目标写进了教育法,我觉得这是首先应该肯定的。同时政府还制定了许多扫盲的政策,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制定了扫盲的政策,比如说1956年制定了扫除文盲的决定,1978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扫除文盲的指示,1982年做出了扫除文盲的工作条例。在这些重要文件里头对扫盲的对象、扫盲的制度、扫盲经费的筹集、教材、教师以及检查评估等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国家政府还特别关注扫盲,它对扫盲做出了切实可行的规划,比如说我们国家的扫盲,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地域非常广阔的国家,做出了扫盲工作要分三步走,也就是说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占人口35%的地区,像沿海地区、一些大城市,他们在1996年就要求他们文盲率降到了5%以下。到1998年就是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中等地区,他们占全国人口50%,要求他们在1998年达到降到5%以下这样的标准。第三步像偏远的地区,新疆、青海、宁夏、贵州、西藏,像这些偏远地区,我们的目标是放到2000年以后。像西藏这些地区,条件确实比较困难,可能还要往后推一下。这些计划不像以前做的一些规定,都是“一刀切”的,而现在的计划是符合我们实际,是能够分步实施,分布指导,分地区指导,这样保证了我们扫盲工作取得了这样的成就,20世纪末能够达到我们实现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再一个就是政府出面,组织,因为扫盲工作是一个社会工作,不是教育部门一个部门的,所以我们国家在1994年组织了11个部委的扫盲协调小组,动员整个社会的所有力量来参与到扫盲工作中去,这些部委包括广电部、包括农业部、科技部等等,还有妇联、共青团一共11个部委,来做这个扫盲工作。所以全社会都动员起来了,我们国家的扫盲工作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推进。第二个经验,是我们国家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也和扫盲工作结合起来,一样来抓这件事情。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不抓适龄儿童的入学,那么有很多适龄儿童就失去这样的学习机会,就会沦为新的文盲,我们国家的小学生入学率已经达到了99.11%,而巩固率也达到了94%以上,这样适龄儿童都能够入学了,而且把那些失去学习机会的15岁以下儿童也吸收到学校里来,这样就使得不再产生新的文盲。同时我们国家还在农村开展扫盲后的继续教育,这也是我“九五”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农村,这些农民能够继续进入学校学习文化,同时对他们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在学习技术过程中学习他的文化。

  主持人:目前有权威部门的负责人就说,过去的十年当中,扫盲工作可以说是发展得非常迅速,但是多少带有一些运动性和突击色彩,所以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扫盲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现在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的问题呢?

  谢国东:所说的运动式扫盲、突击式扫盲,它容易产生一个什么呢?就容易产生一个片面追求脱盲比率,文盲的数字,这样容易在实际上造成扫盲工作一些偏差。我觉得弥补这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工作。事后在知道还需要加强巩固,使他们脱盲之后,能够有继续接触文字,学习文字,这样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他们,运用这些东西,我觉得就能够巩固下来,就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主持人:现在中国目前的青壮年文盲是2000万,虽然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是特别高,但是解决起来还是十分不容易,您前面也提到了,但是在说到西部、西藏的时候,要想使得西藏的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还需要20年的时间,为什么会这么困难?

  谢国东:对于剩余文盲大部分生活在贫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这些地方的文盲,扫盲条件确实比较差一些。而且文盲本身(条件)也比较差,第一个他们交通不便,居住非常的分散,这是一个方面。信息也比较闭塞。另外一个方面,剩余的文盲,他们自身条件也比较差,像大部分70%上是妇女文盲,这些妇女文盲他们年龄比较大,记忆力差。所以他们对于扫盲的积极性和脱盲的信心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样的条件下要扫除这些剩余文盲,确实难度比较大。所以我觉得提出20年扫除西藏文盲,我觉得还需要经过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主持人:还有资料说,中国现在的复盲和新增的文盲,每年大概是100万,这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怎么使得这个数字降下来呢?

  谢国东:一方面要普及初等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够到学校里学习,这样就会减少新生文盲的产生。你要知道我们国家适龄儿童人数的底数是非常大的,哪怕有1%的适龄儿童不能入学,那就将要产生近百万的文盲。所以现在国家对于扫盲验收的时候,首先要验收它的基础教育是不是能达到标准,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必须要更好开展农村各个方面的文化教育活动,使脱盲的人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巩固自己的成果,才能防止他们复盲。

  主持人:我们的记者在云南采访的时候注意到,云南的教育部门已经把科学知识也加入到了扫盲的教育内容,比如说像农业种植、家禽养殖等等这些,使得扫盲知识就更实用了,这也说明了人们已经认识到扫盲也有与时俱进这么一个问题。扫盲除了要改进课程设置和一些教学内容方式需要改进之外,在扫盲的理念和扫盲的验收方法上是不是也需要改进呢?

  谢国东:是的,我自己认为,首先对于扫盲的认识,首先不是被扫盲,对于脱盲学员来说不是被扫盲,我们现在国际上提的都是成人识字,我觉得在理念上首先有这样一个转变,就叫做最好是用成人识字这个概念来替代扫盲,这是我自己个人的看法。第二在文字上更要考虑到满足文盲的实际需要,要引导他们,刚才我前头讲到,要引导他们需求,要更多地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这样使他们学习才有兴趣,才愿意学,学了才能够用。再一个方面,在评估验收方面,我们国家现在还只是说在考察他实际的识字量,到底能不能够识1500个汉字,这些汉字识了以后,能不能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写一点简单的东西。这个东西我觉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觉得还需要进行改进,也就是说考察的时候,更需要考察他运用这些文字的能力,运用这些所学知识的能力,能把这些东西运用到自己生产、生活过程中去,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实现扫除文盲的一个根本目的。像这些方面,我觉得在观念上、在做法上,都是需要进行改进的。我可以看到了我们国家“十五”扫盲规划里头,已经非常明确提出了,一个是西部的扫盲作为重点,一个是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我们改革的重点,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在今后的扫盲过程当中应该强调的和做到的。

  主持人:赵俐婷 责任编辑:王冬妮 导播:赵妍妍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