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期内容     往期查询         



逐步推进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2002年10月25日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中国报道》。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的是通过利益的再分配,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持社会的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建立起一套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也在逐步推进。从今年7月初完成的中国低保工作到8月底提出的年底实现全国养老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正在稳步进行。就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问题,今天我们将在演播室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王延中教授,好,首先请看记者从辽宁发回的报道。

  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过程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最后一道“安全网”,是中国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根据国务院99年正式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地方政府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均可申请领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今年74岁的国企退休职工张德春是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二经街道永环社区的居民。他与老伴带着13岁的孙女三个人相依为命,属于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对象。

  沈阳市国企退休职工 张德春:我有退休金,每月550元(人民币)。(我们家)三口人,一般来说,生活比较不富裕。

  依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沈阳市政府根据当地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沈阳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206 元。人均月收入不足206元的家庭就依据其具体的收入状况,按人口补足其未达标的部分。比如张德春一家三口,每月仅550元收入,没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规定,永环社区社会保障办公室应对张德春的老伴及孙女每月发放65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以保证其家庭每月总收入达到618 元,人均月收入达到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且,整个低保资金的发放、落实,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格、规范的程序。

  沈阳市永环社区主任 郭凌波:我们(申请低保)这个程序,还是很规范的,首先要个人申请,集体讨论,跟踪调查,邻里调查,还要张榜公布两次,最后申报到上级。

  在沈阳,像永环这样的社区共有1289个,每个社区都按照国务院以及省政府规定的政策标准,调查、测算出本社区内低于保障标准的人数,按月足额落实、发放。这样,中国政府以社区为单位,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落到了实处。

  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鎔基三次到辽宁考察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情况,提出社会保障体制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将辽宁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获得的经验推广向全国。据民政部统计,辽宁省在今年6月实现了全省城市低保的“应保尽保”。

  沈阳市民政局局长 张颖:沈阳国有企业比较多,下岗工人比较多,困难也比较大,低保作为社会化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从我们沈阳市来看确确实实起到了稳定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50年的发展历程中,前三十年是以《劳动保险条例》为代表的“低工资、多就业、高补贴、高福利”的国家包着企业,企业包着职工的统包政策。这种保障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

  沈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刘波:沈阳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说现在初步建立起来了。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网络的建立,建立医疗保险的查询台,建立养老保险的(查询台),通过电话可以自动查询个人的缴费情况,为(企业)职工提供更多的方便。

  中国政府以辽宁为试点,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开始,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各方面逐步展开了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

  记者:辽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重,难度大。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鎔基日前指出,辽宁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的成功,对在全国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只是这一体系的第一步和开始,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方面也正在进行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以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运营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推进企业改革、保持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

  孙孟孚一家三代人,从老母亲齐世英到女儿孙欣欣,都是鞍山市国有企业的职工。他们作为不同时期的国企职工,对保障制度的变革有着切身的感受。

  鞍山市国企职工 孙孟孚:我1958年参加工作,参加工作那年就知道有一个企业保险。那时候只要好好工作,将来就不用考虑生老病死了。自从社会保障开办,我们从那以后呢,每个月都到附近的中国工商行的社保发放点取工资,就不用考虑今后的生活问题。每个月,都(像)正常开工资一样。

  孙孟孚母亲 齐世英:我一个月400块钱,社保实施以后,(领养老金)都在银行,咱月月去开销。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落实、足额发放一直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问题。中国社会保障金的发放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为特色。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例,城镇所有企业及其职工必须履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义务,企业的缴费比例一般为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企业缴费全部进入社会统筹基金,而个人账户基金完全由个人缴费组成,并且要求个人账户全部做实,不能挪用。孙欣欣作为在职职工,根据国务院针对养老、医疗、事业的各项制度规定,每月缴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的比例分别为本人工资的8%、2%和1%。也就是说她每月需要为自己今后养老、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付出工资的11%,落实了个人社会保障的部分资金来源。

  独立于企业之外的,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金筹措制度解除了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运营主体所不应承担的社会负担。中国正逐步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如何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保障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的稳定,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鞍山市市长:(我们)按照国务院提出的,保障资金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保障金的发放社会化,这样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一个思路来运作我们的保障体系改革。

  加快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结构调整、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新保障体系的建立,正是中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市场化步伐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政府改变职能,调整政企关系的具体方式。

  记者:建国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都的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在不断成熟,不断完善中,并将发展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能够最大限度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报道记者张斌沈阳综合报道。

  主持人:这里是《中国报道》,欢迎各位继续收看。围绕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有关问题,我们现在开始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王延中先生,王教授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经济的配套体制,转变成现在市场经济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的一种发展趋势体现了什么?

  王:这种趋势应该说体现了多方面的含义,一个含义就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来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单位保障制度,也就是说职工他的生老病死都要由单位来解决,现在单位它可能有生有死,在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我们完全信赖于企业保障的职工,他可能就面对着失去保障的这种危险,失去这种保障,对社会安定、对这些职工的生活甚至生存都是很大的威胁,从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障这么一个转变,就把社会成员从信赖于一个单位,依附于一个单位,变成一个在劳动力市场上可以自由流动,他的权利尤其是社会权利得到充分的保护,这么一个变化,当然我们这个变化还反映出我们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是一个深化,作为配套措施的时候,总是把社会保障作为一种是应辅助的部分,觉得社会保障仅仅是为了国有企业改革,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进行的一种配套措施,但现在来看,社会保障它不仅仅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所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是促进这个经济体制转轨所必需的一个支柱,没有这个支柱,这个经济体制的转轨就可能出现很多问题。但是从国际的角度来看,这个趋势也是符合国际潮流的,单位保障转向社会化的保障,意味着更多的社会成员都加入了这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也意味着一少部分的人群他遇到风险的时候,有更多的人来承接这种风险,这种承接风险就意味着社会的稳定度增加了。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我们国家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也把社会化的保障制度作为建设的重点之一,应该说是高瞻远瞩。

  主持人:虽然中国社会保障体制就存在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甚至每个人的周围,但是具体什么是社会保障体制,它包含了一些什么内容,我想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您讲一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它究竟保障的是些什么?

  王:社会保障制度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对社会保障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说欧洲的国家把社会保障称之为社会福利制度,而在美国它的社会保障往往特指他的养老保险或者养老保障,作为我们国家,社会保障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有三个制度是最基本的,也就是社会救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其中我们国家又把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放在前两个制度上,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什么叫社会救助制度呢?社会救助制度是指社会对特定的困难群体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给予物质的和其他类型的这种物质帮助的制度,比较典型的就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那就是说我们国家很多地方制定一个,比如说在城镇地区制定了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凡是低于这个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城镇居民,他就可以申请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补偿,他怎么获得呢?比如说北京市最近通过的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是285元每个月,如果这一家有三口人,也就意味着他这一家至少这一个月的收入应该达到855元的收入,如果这一家只有一个职工,一个人工作,他的收入是700块钱,假如说那么他和最低生活保障线的855元相比还有155元不够。

  主持人: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可以申请低保?

  王:对,他就可以申请低保,然后他向民政部门来申请,低保部门对他的收入情况进行核查之后,的确证明他的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就给予他补偿,也就是不是855块钱全部给他,而是扣除他的几百块钱之后,把差额给他,这就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它是针对劳动者有些地方也包括劳动者的家属,对他们的生老病死遇到的风险给予帮助,他需要劳动者在工作的时候,拿出收入的一部分来,加入到社会保障的机构,他需要交费,而当遇到风险的时候,他才有资格来得到这种社会保险的补偿,社会救助是不需要交费的,社会保险一个特征就是它需要交费,而且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在某某程度上来讲,交费的数量和你得到的补偿的金额还有相关系的,有一定的联系,比如说我在工作的时候,我的工资比较高,我交的养老保险金就比较多,我的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金平均到我的退休金里就比较高。社会保险还一个特点,就是说社会保险它毕竟不是商业保险,它有一定的社会供给性,交纳费用高的群体他不一定得到的是同比例的回报,而交得比较少的劳动者,他将来得到的保险补偿可能要高于他交纳的费用,比如说已经离退休的人,他可能没交过保险金,他现在已经退休了,他的保险金从哪里来呢,他需要在职的职工为他提供保险金,然后给他返还过来。所以社会保险的这种供给性和这种再分配的转移性,使它成为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很基本的特点,这个特点的存在,它就和商业保险区别开来,也是劳动者能够积极参加这种保障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这些年来中国在社会保障体制方面都做了些什么工作?

  王:应该说我们国家和政府近年来对社会保障的重视程度是大大加强,工作也非常有力度,保障的各个层面,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甚至包括优扶安置、社会互助以及商业保险各个领域都做了很多工作,其中在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城镇职工的失业保险、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几个方面的成效是比较突出的,首先我们看一下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在1997年之前,我们国家就已经进行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从单位保障向社会化保障转轨的这么一个试点,1997年8月份国务院通过了一个关于建立城镇企业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又建立一个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一的企业养老保险模式,在医疗保险方面,1998年12月份国务院通过了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从1999年开始,我们国家对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就逐步推开,它也是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第三个方面就是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城镇职工失业保险条例,企业职工所在的单位由企业还有其他一些事业单位要向失业保险基金交纳一定比例的费用,职工个人也要交纳一定比例的费用,从99年开始我们的失业保险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主持人:王教授,这个问题我们先谈到这,广告之后我们再接着谈。观众朋友,围绕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问题,我们正在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王延中教授,稍后欢迎继续收看。

  主持人:资金问题始终是社会保障问题的核心内容,中国政府在资金的筹措、落实以及监督方面都有什么措施呢?

  王:资金问题是社会保险运行的基础,如果资金不到位,所有的社会保障的承诺就会落空,与国际相比,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说还是一个起步阶段,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叫社会保险基金,就是我刚才谈到的社会补助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这个费用是需要劳动者和单位共同交纳的,这个交纳到社会保险的管理部门,就组成了社会保险基金,这个社会保险基金它是一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因为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部分,所以它主要是解决社会保险的费用,社会救济制度刚才我们谈到的应保尽保的一些群体,这些费用是来源于财政,它是税收部门或者是税务机关通过征税,纳入到财政部门,然后财政部门再把这个钱用其在应保尽保的人群身上。

  主持人:这属于财政拨款。

  王:这属于财政费用,所以这两个渠道目前我们国家没有合一,一个叫税收,一个是社会保险费,所以这个企业能否按时交费,个人能否按时交费,成为社会保险基金能否得到足够的资金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通过多种渠道,解决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问题,政府是下了很大力气的,这几年成效也比较显著。

  主持人:由谁来监督它得到落实呢?

  王:筹集来的资金由劳动部门来进行测算,把这些资金我们是叫收支两条线,把这些基金就拿到财政专户,由财政部门专户办理,需要支出的时候,由劳动保障部门把支出的额度报到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把资金发放出去,目前还是政府部门来进行管理的,但是我们也有些审计还有一些立法的机构监督,还有一些社会监督,在社会保险征集的条例里面,对资金的监督和使用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主持人:完成了低保可以说是社会保障体制的又一次进步,要针对计划经济下形成的那种国家和企业来完全保障和承担企业职工的一些社会福利,针对这个中国在城镇养老还有失业、医疗保险方面应该怎么做?

  王:从2000年12月开始,国务院确定了在辽宁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案的试点,综合的改革试点,在其他省可以选一个试来进行改革的试点,在这个试点里就提出了一个目标,中国未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一个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它的资金来源是多渠道的,叫多渠道筹集资金,它的管理是法制化的管理,在具体运营和管理中,是社会化的管理,应该说这个目标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路是很漫长的。

  主持人:目前我们看到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针对城市居民的,其实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人口远远多于城市的人口,针对农村有没有什么社会保障体系?

  王: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就是说我们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把它的重点目前是城市居民,尤其是城市职工,但是相当数量的农村居民还没有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保护,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然从发达国家来看,它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逐步从城市、城市职工,逐步延伸到全社会的成员,我们国家正在这个过程中,短期内全面覆盖到所有的社会成员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就不需要社会保障,就不应该建立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社会保障体制,我认为目前我们国家关于农村问题的保障有一些就是不太明确的地方,一个认为农村不需要,第二个认为农村应该和城市一样,其实农村既需要,但它不需要和城市一样,比如农村需要,它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社会救济制度,就需要我们国家政府要拿出很大的力量来,建立最低的农村的扶贫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有医疗救济制度,还有一些教育的救助制度,在这些方面国家花大力气,把政府的作用重新发挥出来,这是很必要的。在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方面,目前也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它不必要,但是就全国来讲,可能还不可能建立全面的农村的社会保险制度,但是对一些发达的地区,在城市郊区的农民,他的收入水平已经比较高了,为他们建立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我觉得也是可行的,所以也不需要全国统一的农村的社会保险制度,但是需要各个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建立适合本地情况的农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我们对农村的其他保障体系也可以来进行探讨,这些我觉得应该说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些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但这个问题的确很重要,应该把它看成和城市保障一样重要的问题。

  主持人:好,王先生,今天咱们围绕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问题就谈到这,感谢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接受采访,谢谢。观众朋友,今天的《中国报道》节目就到这,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主持人:赵俐婷 责任编辑:廖维 记者:张斌

  导播:滕双双 字幕:宁小鸿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