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期内容     往期查询         



五洲票友 欢聚京城


  为了弘扬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京剧、昆剧艺术的繁荣发展,增进中国人民与海外华侨华人和各国人民的友谊,,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四届国际京昆票友电视大赛决赛,8月14日到8月18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决赛的50多位选手是从世界各地2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选手中评选出来的。大赛期间,来自海内外热爱京剧、昆剧的朋友在北京欢聚一堂,共同研习京剧、昆剧艺术,使电视大赛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成为联系华侨华人和各国友人的纽带,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大赛的本身。首先请看记者的报道。

  这些有着不同肤色的决赛选手是从25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名选手中评选出来的佼佼者,在北京,他们要通过最后五场决赛,产生金龙奖、银龙奖各25名,这些决赛选手虽然有着各自国家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是充满热爱之情。

  韩国决赛选手 李承炫:我从97年开始到98年,(在中国学京剧)学过了一年半了,再练半年回韩国服兵役两年两个月,韩国男人都得服兵役,服完了以后再来中国。

  英国选手 丹尼尔:中国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大的发展,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好好保护你们的文化,你们有特色的中国京剧、武术之类的。

  记者:你喜欢京剧吗?

  爱尔兰决赛选手 董漠涵:喜欢。我觉得它是一个中国文化最明显的一个象征,佼佼者,通过京剧可以学到中国古代史,我觉得是最伟大的。

  老师:因为她特别刻苦,我很喜欢她。

  法国决赛选手 李霁霞:老师对我有信心,我充满自信,没关系,反正该怎么演就怎么演。最重要就是怎么说呢,要开心,然后反正我们老师喜欢教我,我特别喜欢我老师,所以我学得也很开心,结果怎么样无所谓,算什么,最重要重要参与。

  记者:从美国回来参加这个票友大赛。

  美国决赛选手 张维焘:对。

  记者:这回是老两口都来参加?

  张维焘:这次是我参加。

  张维焘夫人:上一届是我。

  记者:全家已经不是一次参加这个大赛了。

  大赛评委 张关正:再往前第二届是张先生的儿子张培章第一个入的围,所以儿子冲在前头,现在老两口跟着一人一届。

  张维焘:从小我就喜欢京剧,经常上戏院看戏,还有票房里听的,还有票友也演出,从小听到锣鼓一打,浑身就来劲了。

  这次大赛分清唱、彩唱两组进行,参赛选手不分年龄、不分国籍和地区、不分行当,自己选剧目,每个选手都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决赛前的每一天都反复排练,选手中年龄最小的只有四岁。

  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主任 赵宇辉:外国选手参赛的比例有显著的增大,进入决赛的50名选手当中有20个是外国选手,有18个是海外的华华、华人选手,占了80%,国内的选手只有12个,所以说这次海外的选手参赛的比例提高得是比较显著的。

  在8月14到8月18的五场角逐中,选手们各各身手不凡,在传统剧目《红娘》、《霸王别姬》、《赵氏孤儿》、《四进士》、《贵妃醉酒》等几十个表演中,唱、念、做、打、翻样样到位,由于他们带着感情表演,因此很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是日本选手长古川辛的彩唱《三岔口》。亚美尼亚23岁选手马丽娜表演《拾玉镯》。加拿大电影音像师表演京剧清唱赢得阵阵掌声,而他演唱的京剧《红灯记》更是充满感情。陶飞来自孟加拉,在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陶瓷艺术设计,在北京已经四年了,他非常喜欢中国文化。

  这次大赛比以往多了素质测试一项,但选手们在测试中的表现都很不错,尤其是在才艺展示一项中,每人都有出色的表演,综合素质比较高,担任大赛的评委全部是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们对这次大赛选手的水平和素质比较满意。

  大赛评委 杨绍春:水平比以前又有所提高,因为参赛的剧目难度更大了,尤其是唱做念打武过去全是清唱,站在那唱,现在又有舞蹈又有表演,还要有激情,还要有武功,这个难度很大,需要参赛选手付出很多的辛苦,他得苦练。

  大赛评委 艾美君:京剧能走上世界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必要,我觉得通过这个活动将来可以使我们的国粹走向国际化,跟体育、音乐一样都可以拿到国际上来比赛,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国际交流的一种方法。

  大赛评委 张关正:作为中国人演京剧学起来尚且很难,对于一些外国朋友来讲,那是难上加难了,我们也就想既要公正又要区别对待,不能一个标准,要一个标准那对外国朋友就太不公正了。

  中央电视台从1993年开始到现在,每三年一次,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四届国际京剧票友电视大赛,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主任 赵宇辉:我们举办这个活动就是为海外的华侨华人,包括海外的一些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以戏会友,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进行感情的沟通,交朋友,另外也是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这么一个窗口。

  今年3月,当第四届国际京剧昆曲票友电视大赛将要举办的消息,通过各种途径,传到世界各国京剧戏迷中间,即刻就有近千名选手报名参加,这些选手把自己参赛的剧目通过录音、录像带,纷纷寄往北京,由专家组成评委会,从表演艺术等方面进行评审,并从千名报名者中筛选出来50名选手进入决赛。

  美国决赛选手 吕华:我是在一个美国很大的一个金融公司做电脑工程师,我的老板这次知道了我入围,知道了这件事情的话,他非常的支持我,尽管我的工作非常的忙,可是他请示了他的上级,给了我特别的假。

  第四届国际京昆票友电视大赛导演 陈俊: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不单单为了比赛,他们更为了友谊而来,有一个加拿大的选手说,白求恩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也是踏着他(白求恩)的足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愿上帝保佑加拿大,保佑中国,他说他喜欢中国的花旦,不喜欢战争的导弹。

  8月的北京成熟收获的季节,参加决赛的选手们感谢大赛给他们带来传统文化艺术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台湾决赛选手 廖秋碧:我觉得中国戏剧是一个最美的、包罗万象的、最美的剧种之一,它从头、脸、身、脚全部都要包括,所有的美、所有的舞蹈所有什么都是最美的。

  爱尔兰决赛选手 董漠涵:说实在的,我觉得京剧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艺术,也是一个中国文化的明显象征,我觉得它反映了5000多年的历史,通过它你可以学到不仅仅是历史,历史人物和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而且你看那么美丽、那么华丽的服装,五颜六色的特别漂亮,所以我觉得京剧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艺术。

  在本次参加决赛的外籍选手中,江比比显得特别出众。江比比是英国人,英文名字叫Gareth Bibby, 今年21岁,在英国杜伦大学东亚系读书。2001年,江比比作为中英交流学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在这一年里,他喜欢上了昆曲。之后,在北京京剧院张永生老师的指导下,他学唱小花脸。经过一番角逐,江比比从1000多名参赛者当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决赛。

  今天是江比比参加决赛的日子,上午早早的,他就来到中央电视台候播厅等待。趁着时间还早,他在候播厅的走廊里抓紧时间向张老师学戏。

  生活中的江比比是个很有性格的人。有一次,记者因为不知道他的中文水平如何,试探着问了他一句,你用中文交流行吗?结果他非常生气而严肃地告诉记者,我没有一点问题。可跟着张老师学戏的江比比却非常乖巧,张老师也称赞他是一个聪明的学生,而且在舞台上有点人来疯,敢做戏,会用眼睛和观众说话。

  江比比参赛的这出戏是昆曲《下山》的一个片段,讲的是小和尚本无,因为忍受不了山中的寂寞,偷偷逃离寺庙,独自下山。在半山腰,遇见了一个同样思念凡间生活的小尼姑陈妙常,两人发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这出戏难度很大,按张老师的话说,是戏曲学校四年级的学生才能演的戏。

  北京戏剧院 张永生:《下山》算是昆曲当中的功夫戏,也就是比较典型的功夫,矮子、素珠包括他的唱全挺难的,因为它前后一共30多段唱,包括后面尼姑下山,他现在只能选择一段,但是这一段他就很不容易了,第一段唱就很不容易了,因为笛子调门和胡琴还不一样,笛子一般不容易和进去,我觉得他还是不错的。

  张老师说,这出戏最难的就是素珠功,其中有三个要把素珠抛向高空再用头接住素珠的动作。为练习这个动作,江比比不知道尝试了多少次失败的痛苦。

  参赛选手 江比比:我表演最后的镜头,是我踢这个珠子,我现在学过8个月,这是我最难过的地方,很多时候我接不住,所以这是我最大的问题。

  决赛的时刻临近了,张老师开始为江比比剃头。化妆则请了另一位老师,因为张老师谦虚地说自己化不好。化完妆的江比比确实很像中国传统剧中的小丑。但光样子像还不行,不知他对这出戏的理解如何?

  参赛选手 江比比:故事就是这个和尚他就是一个小和尚,可是他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喜欢吃荤,他也想交女孩子,所以他离开寺庙下山,他下山以后他见到一个尼姑,她的想法也一样,她要找男朋友,要吃荤,所以离开了寺庙,然后他们遇见了,就开始谈恋爱,最后结婚了,所以是一个爱情故事。

  记者:那你觉得你在表演的时候你应该注重哪方面的性格呢?这个小和尚哪方面的性格?

  参赛选手 江比比:性格大部分是高兴,因为这个小和尚非常非常高兴,他终于离开了寺庙,他讨厌这个生活,所以现在离开寺庙他非常非常高兴。

  记者:所以你的基调是一个欢悦的。

  参赛选手 江比比:愉快、乐意的(心情)。

  全身行头穿好,江比比抓紧决赛前的最后一段时间跟着张老师学戏。重点还在素珠功上。

  决赛的时刻终于来了。江比比在舞台上超水平发挥。

  张老师以及记者担心的三次抛珠接珠的动作顺利完成。

  和江比比演出《下山》难度同样大的还有来自美国的选手丹尼斯。她是北京电视台外文部的英文专家。她演出的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一个片段。

  演出结束后,记者见到了丹尼斯的庐山真面目。原来英武的扮相下掩盖的是个女儿身。

  参赛选手 丹尼斯:我生活在北京,所以通知我参加比赛并不难。组织者都认识我,因为我参加了上届,也就是第三届比赛。他们打电话通知教我学习的老师,让他叫我准备。我认为许多外国人对京剧都有兴趣,相反中国的许多年轻人却不太在意京剧艺术的美,有这么多外国人欣赏京剧并且喜爱京剧,我希望能唤回中国的年轻人对京剧艺术的喜爱。

  在参加决赛的外国籍选手中,年仅10岁的美国姑娘露茜不管是台上还是台下都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孩儿。她演唱的剧目是京剧《哪吒闹海》。舞台上的露茜活脱脱是个中国传统戏中英勇、矫健的哪吒。

  而在才艺表演中,她的惟妙惟肖的扭跨动作,让人们又分明见到了一个西方流行乐坛上的小歌星。

  露茜的妈妈是个美国人,父亲是中国人。难怪她有如此的伸手。

  记者:你学习中文是在哪里学的呢?

  参赛选手 露茜:在中国。

  记者:在中国学的,跟谁学的呢?

  露茜:老师。

  记者:跟老师学的,那你学习京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露茜:四年前,六岁半。

  记者:你为什么喜欢京剧呢?

  露茜:因为本身我妈妈的朋友在一个??工作,然后她就跟她一块去工作,带着我去,然后我就爱上了,然后妈妈又喜欢舞蹈,就让我学武生。

  记者:你为什么选择学武生呢?你没有学花旦,花旦不是很漂亮吗?

  露茜:但是花旦比较容易,我妈妈说你要是想专业的学京剧,就最好学武生。

  艺术是不分国界的。20多名外籍选手,都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喜爱来到中国参加本届比赛的。可以说,是京昆艺术,架起了中国与世界人民友谊的桥梁。

  这是中央电视台800平方米演播厅,第四届国际京昆票友电视大赛第四场决赛的现场。台上这位气质端庄的女士叫秦美珠,是来自泰国的选手,她的参赛剧目《苏三起解》,这是京剧青衣行当里的名段,据秦女士介绍,曼谷现在还没有一家京剧票房,她在泰国生活的30多年都是靠录像带、录音带学唱京剧的。这回是她30年来第一次登台表演。

  常年居住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很多人酷爱京剧,在他们心里,京剧是中国戏剧的精华,也是他们寄托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罹的最好的载体。秦美珠女士告诉我们,她的姊妹都定居在海外,但她每年都要回来四五次,她说,她的护照上签的都是回中国,她要回来听京戏,听汉语,她要看中国的发展和变化。

  泰籍华人 秦美珠:我就不能看见(中国)国旗,一看见(中国)国旗我非哭不行。

  记者:为什么?

  秦美珠:不知道。

  记者:一直都是这样?在泰国30多年一直都是这样?

  秦美珠:对,一听见(中国)国歌我就受不了了,有时候看电视的时候中国运动员得奖,一唱国歌我就哭,一唱就哭,唱几次我哭几次。

  京剧,又被称为“大戏”和“国剧”,外国友人叫它“中国歌剧”,京剧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愫,成为联系大陆同胞和台、港、澳同胞,联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的重要艺术纽带。我们难以分辨这个孩子唱的是哪一出,孩子的父亲告诉我们,他们一家三口是专程人澳大利亚悉尼赶来北京参赛的,他是一名医生,在海外已定居12年了,虽然他的孩子不会说普通话,但他让孩子跟着他一起学唱京剧。

  澳籍华人 鄒家骏:到了海外之后,特别地对祖国的文化有一种亲近感,有一种好像要寻找自己的根的这种感觉,这在国内这个感觉不是很强烈,但到了海外之后非常地强烈,这就是我为什么会迷恋上京剧,进而自身投入的原因。现在就是说由于我自己为了准备这个比赛,把我的小孩,五岁大的小孩也感染了,他也跟着我一起练、学,真的,他现在也会唱几段,现在来了以后看到跟他同年龄的外国小孩、中国小孩也都在这个舞台上翻滚,他也有了这种愿望,下一次是不是他也能够学习好汉语,来参加什么比赛。

  对不远万里回家参赛的华人,乐队老琴师特别高兴。

  北京京剧院鼓师 赵万金:高兴的是我们的民族的凝聚力,我没想到京剧有这么大的凝聚力,能把我们的中华民族等于是全球华人凝聚起来,这个凝聚力太大了,这个是我干京剧干一生没想到的,真是。

  小女孩叫牟其姝,只有四岁,来逢中国黑龙江,是本届大赛最小的选手,这是她在做个人才艺展示。尽管牟其姝吐字发音还奶声奶气,但瞧她的手眼身法,还真不能小看她。

  在中国,有不少孩子在牟其姝这个年龄就开始学唱京戏,父母们都希望京剧能提高孩子的修养。在祖国大陆,学戏的票友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这个扮好了妆,一身刀马旦行头的小选手,就有一位老师奶奶。

  记者:您亲自给孙女化妆啊?

  参赛小选手外祖母:对,给她穿衣服,基本上头也是我帮着弄,化妆,全包。

  记者:您也学过戏吗?

  参赛小选手外祖母:没学过戏,但是化妆我学过。

  记者:是您喜欢京戏才影响了孙女吧?

  参赛小选手外祖母:对,她爸爸妈妈也是搞京剧的,都是哈尔滨京剧院的。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张蓉华:这个孩子特别爱学,也能吃苦,因为她过去是学文戏的,跟原来一个老师学文戏,没学过武戏,她看人家演武戏特别羡慕,她就想要学武戏,我就跟她说了,我说武戏要吃苦,因为它不像文戏,光把嗓子练好就行了,武戏得搬腿、弯腰,我说你能吃苦吗?她说能吃苦,你就教我最难的,她要学最难的。

  今年8岁的周美慧,人缘儿特别好,在休息大厅,人们争着跟她合影,而周美慧的艺术潜质,让她拥有了更好的戏像。这出花木兰,小美慧要准确把握京剧娃娃调的技巧,京剧表演艺术的唱、念、做、打、翻、手、眼、身、法、步,她都能把戏做足了。看到京剧具有如此广泛的大众基础,老艺术家欣喜万分。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刘长瑜:我特别地高兴,我觉得说明我们京剧是有生命力的,而且也是被我们中华民族本土人民能够接受、喜欢接受,而且被世界人民接受的,所以我感到很大的安慰,就是我们如何能够把它搞得更好,真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史5000年积淀的产物屹立在世界上,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历经四届的国际京剧昆曲票友电视大赛,影响越来越大,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大赛本身。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