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期内容     往期查询         



“互补双赢”——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更加密切


  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中国报道》。7月1日是香港回归五周年纪念日,有关资料显示,目前香港仍然是内地外来投资的最大来源,占全国外来投资的近50%,另一方面,有2000多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从事银行、贸易、旅游、分销等业务,2001年内地与香港的总贸易额达到1500亿美元,应该说,回归祖国后,按照一国两制方针,香港继续发挥了拥有最重自由市场经济环境的优势,与内地的经贸合作关系更加频繁和紧密。就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的相关问题,稍后,我们的节目还将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张小济先生和外经贸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宇先生,好,首先请看记者的相关报道。

  在深圳黄岗口岸的小车通道,每天都有四五千辆这样挂着双牌照的小轿车往返于香港和内地,据了解,这些双牌照车辆的车主,绝大多数是在内地有投资的港商,正是在一次次往返之间,许多港商在内地创办的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

  入境港商:生意很不错,我每个礼拜来深圳一次到两次,大概投资100多万美金,在中山沙棘,十几年了,15年以上了。

  记者:最近这几年呢?

  入境港商:最近这几年都不错,比从前好了很多,陆路交通好了很多。

  记者:你的生意比前几年呢?

  入境港商:比前几年多了一倍。

  从深圳这个中国最大陆路口岸的日益繁忙,可以看出香港回归祖国后与内地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统计数字显示,2001年深圳口岸的出入境车辆达到1172万多辆次,比1997年增长了32%,经深圳黄岗口岸每天都有两三万辆货车24小时通过关口。

  黄岗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站长 罗国朋:货运在黄岗口岸每年的增长幅度比较大,从96年统计,一年是400多万辆,到了2001年就有700多万辆次,这个幅度五年累计增长了百分之七十四点几,平均每一年是10%左右。

  据了解,2001年深圳的出入境车辆占到全国的80%,这了缓解货运的压力,深港双方已经达成了建设一条西部通道的共识,记者采访时,包括全长4470米深圳湾公路大桥在内的主体工程已经开始填海造基工作,2005年,进一步加强香港和内地联系的这条快速通道将投入使用。

  记者:香港拥有适应发达市场的制度、规则和专业人士,这是香港最宝贵的财富,而内地庞大开放的市场则是香港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利保证,记者在采访时清楚地感受到,五年来香港和内地的经贸合作关系已经以往来料加工、前店后厂模式向高新技术、专业服务等更高层次、更多领域拓展。

  1997年香港建滔集团投资4000多万元人民币在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起了年产12万吨甲醛的一条生产线,到2001年已有五条生产线在开发区投入运行,另外在原厂址江对岸,建滔集团计划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设的12座工厂已有两座建成并投入使用。据了解,2002年仅这家集团在广州的三家企业年营业额就将超过17亿元人民币。

  建滔化工集团化工部总裁助理 鲍林键:光广东地区我们就已经超过18个工厂,全国各地我们已经有超过23个企业,都在盈利,年年盈利,而且我们整个集团的平均盈利幅度应该是在百分之十几到二十,所以对于一个企业、一个集团来讲,这样的盈利我们可以说是相当满意的。

  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香港只有38海里的距离,由于产品大量出口欧美地区,建滔集团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正在建设南沙地区最大的5万吨化工码头,除自用外,这座码头今年11月建成后还将为本地区其他化工企业的产品进出口提供方便。

  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副厅长 黄永智:今年前五个月广东对香港的出口势头很猛,增长达到了24%,比全省出口的平均水平增加了3.8个百分点,另一个就是广东对香港的出口,已经从传统的一般贸易转变为一个新的格局,转变为加工贸易为主,特别是粤港两地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主的一个庞大的加工贸易体系。

  1998年港资丰江微电子有限公司在广州番禺成立,99年正式投产,从这张成绩单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生产能力每年都在翻番,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两个月后他们就可以签满2002的销售定单,销售8亿只半导体集成电路,20亿只三极管。

  丰江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林图强:外面有句俗话说,中国是全世界半导体唯一一个未开发的处女地,所以我们也是本着这一点,也看重内地整个消费市场这么大,而且内地整个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都以百分之六、七在增长,所以这个本身对半导体需求量也很大,所以我们也是本着这点进来,到内地来投资。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年他们在内地建厂的决定曾经被香港同行认为是在冒险,而这两年,这些同行不仅夸奖他们的决策很英明,而且许多香港电子信息类企业,希望通过他们了解进入内地市场的相关信息。

  广东省省长 卢瑞华:制造能力强的还是在广东,但香港它的金融地位、信息、转口运输地位,它的空间很大,而且还在不断扩大,这样的合作就必须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要求广东加工它卖就行了,而且要从技术上的合作、从牌子上的合作、从服务业上的合作来提升。

  到目前,香港在内地投资的企业已有20多万家,每个项目的投资额平均是200多万美元,有分析认为,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已经发展成为不可分割的经济生态带,香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建立在与内地特别是与广东合作更加频繁、更加紧密的基础上。

  记者:来自经济界的看法是香港和内地的密切关系,一直是香港经济繁荣不可或缺的因素,在面对经济转型的重要时刻,加强两地合作是香港振兴经济再创高峰的重要途径,而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也表示,香港只有充分利用好内地因素,才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保持旺盛的科技、经贸竞争能力。《中国报道》记者杨海莉综合报道。

  主持人:观众朋友,欢迎继续收看《中国报道》。围绕香港回归后内地和香港经贸关系的有关问题,我们现在开始采访外经贸部的研究员马宇先生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张小济博士,欢迎两位来到我们的演播室。香港回归后,香港和内地的经贸关系两位怎么评价?

  张:两地的经贸关系我想经历了一段可以说非常严峻的考验这么一个时期,大家都知道97年香港回归以后,马上亚洲金融危机就爆发了,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刚刚过去,全球经济刚刚恢复起来,接着又出现了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所以回归以后大陆和香港的经贸关系实际上是在这么一个大起大伏的这么一个全球经济波动的这么一个时期内走过来的,但是这个时期,我想两地的经贸关系还是保持了一个非常活跃、非常紧密的这么一种联系,对两地经济发展都起着非常好的作用。

  马宇:一个就是规模还是继续扩大,因为虽然这几年由于内地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这样在某些方面包括贸易或者是投资,好像香港的比重在降低,但实际上从绝对量来说是不断增长的,比如从投资角度来说,香港去年是有160多亿美元,这个绝对量还是比较大,从两地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来看,这几年的合作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比如从贸易来说,绝对量在增长的同时,我们商品结构也在不断提高,一开始就是在90年代初或者90年代中期的时候,两地的贸易这块更多地还是体现着一种好像更多的是一种互通有无这样的或者说一种转口贸易,而到了最近几年,更多地是在一种高层次上的一种产业链接的一个问题,另外一个投资角度来说,最初的投资更多地是把香港的一些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到我们内地来,这个是在外商投资领域最多的,但是最近几年看来形势也在发生变化,不单单是一个香港借代内地生产的问题,同时比如说可能更多地是利用香港的一些资源整合能力,来带动我们内地的生产,另外香港的一些服务业和内地的联系也是越来越密切,比如像金融方面,像资本市场的这种融合,另外像信息的沟通,包括交通运输的方便,双方的合作层次都在不断提高。

  主持人:随着香港和内地经济的逐渐融合,不可避免要进行一段调整期,经过这么一段调整期,调整难度有多大?它会不会给香港和内地带来什么影响?

  张:两地关系的融合,这是符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样一个趋势的,内地的改革特别是向市场化方向的改革,一定会为两地的关系发展创造更加好的条件,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刚刚从(香港回来),上个月到香港做了一次访问,那里人们都在谈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香港能够怎么利用好这样一个机会,香港能做些什么,香港能得到一些什么,大家都在谈论这个话题,大家都看到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改革开放加快推进,会给两地的经济合作创造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马:第一个方面就是说双方都有非常强烈的互相依赖的这种需要,因为我们可以看一下,香港的经济体和内地的经济体应该说差异是非常大,比如说香港可能是更集中,自由化程度非常高的一个经济体,也是非常开放的,但它另外一方面,香港生产要素,它某些生产要素非常短缺,并且价格比较高,另外它整个市场空间非常小,但另外一方面,从内地来说,我们这个市场空间非常大,并且应该说生产要素比较充裕,也比较廉价,所以刚好双方发展优势互补的这种经贸关系的话,是符合两地的需要,所以这也应该说是两地发展经贸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动力。另外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就是内地和香港的一种认同感,当然我们知道香港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更多是属于英国政府的管辖之下,但另外一方面它对内地并不像西方国家对内地那么陌生,或者文化差异、观念差异那么大,所以这样它进入内地市场的时候,相对来说基础比较好一些,当然这也有一个不利的方面,就是开放度问题,刚才我们也说,香港的开放度是非常大,这样有一个开放度落差,双方在做的时候可能就会有一些感觉不适应的问题,第二个方面就是体制差异,内地现在毕竟是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因为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这样的话跟完全市场化的香港经济体制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张:刚才马先生提到,体制上还有一些差异,当然了,香港是全世界经济最自由的地方,因为屈指可首的,能够称得上自由港的地方,也就是香港,像新加坡,真是可以数出来的这么几个地方,内地我们讲我们开放的程度、自由化的程度不可能有香港那么高,但是可能恰恰就是在这方面两地的互补性就显出来了,所以香港一是长期作为内地对外开放的一个门户也好,外面人讲把它作为一个桥头堡也好,或者我们有时候说一个窗口也好,或者一个桥梁也好,不管你怎么说,实际上它就起了这么一个潜力非常大的一个大的市场,和国际市场沟通、连接,所以我想这种关系确实是两面都在往前走,我们也时常听到一些香港的商人抱怨说,内地的体制、管理好些地方效率太低,他们也有一些这样的抱怨,但是当你再跟他深谈,他说跟过去比那好多了,再往前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他们信心都很强,都说应该会更好。

  主持人:有一份报告显示,大部分的香港企业已经在内地进行了投资,其中八成是中小企业,而现在内地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了3980万家,他们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的中流砥柱,就两位看香港和内地的(中小企业)在经贸往来优势互补方面还有多大的空间和领域呢?

  张:香港的中小企业那是香港经济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特别是香港的制造业,香港的制造业现在几乎已经不能说全部,也就是说绝大部分都已经搬到内地来了,现在香港的GDP当中服务业已经占到了86%,制造业非常小,香港的小企业很有特点,就是他们大部分都是面向国际市场的,因为刚才马先生说,香港作为一个城市经济来说,它本地市场的容量是非常小的,所以在这里生存的这些企业,它大部分都是眼睛朝着外面的,所以迁到内地以后,它也是外向倾向非常高,内地的这些中小企业,过去我们讲五小工业也好,城镇小企业也好,集体企业也好,都是在过去我们短缺经济的情况下,很多物资还不能满足需要发展起来的,所以这些企业外向程度要比香港企业要差得多,但是经过这么十多年来,香港在珠江三角洲以及在沿海地区的一些投资,现在和内地中小企业这种互补合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很多企业说原来我们不知道世界市场是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产品,香港企业来了,和他们合资或者搞加工贸易,它起了一个示范作用,我们知道这个产品国际上可以做,我劳动力成本也很低,我可以进口一些设备,我也来加工生产这样的产品,所以这样的话确实对内地的小企业来说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

  马:随着下一步发展的话,我们可能还有一个不单单是制造业合资的问题,像刚才张博士谈到,制造业基本上搬过来,另外一个就是以后香港的服务业怎么样跟内地合作的问题,因为服务业里边实际上绝大部分也是中小企业,前几天我在广州座谈的时候,香港的一个银行就跟我谈这个问题,就是他们的客户基本上都在大陆投资了,可是因为他们的银行小,现在他们没法在内地搞营业性经营机构,这个对他们影响就比较大,所以像这样一些问题,可能我们下一步考虑的时候,就是说如何促进两地的中小企业合作,不管是在合作标准或者是合作领域,我们还有进一步拓展的必要。

  主持人:观众朋友,围绕香港回归后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的有关问题,我们正在采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张小济先生和外经贸部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马宇先生,稍后欢迎继续收看。

  主持人:加入世贸组织,香港的哪些行业和企业受益最多?

  张:香港他们也做过一些这样的研究,比如香港在内地很多投资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像纺织品、服装,这些商品出口的时候,过去是受到限制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一个游离于世界贸易组织之外的一个协议,那就是关于纺织品和服装的一个协议,实际上一些进口国是采取配额、数量限制这样,按照乌拉圭回合协议,这些东西在5到10年内都要取消的,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以后,在中国生产的纺织品、服装实际很多都是香港企业在这加工生产的,他们也可以不再受到限制,香港在内地投资的企业就可以直接带来很大的利益,市场开放以后可能还有一些新的商业机会会带来,包括像刚才我们讲的服装,我们到香港去看以后,他们说我们可能在这加工没有比较优势了,劳动力成本太贵了,但是我们在这设计呢,我们在这搞服装的这种展览,流行款式的推介,我们的品牌的,所以我认为现在大家说中国缺乏自己的品牌,特别像我们纺织品、服装出口那么多,就是没有自己的品牌,香港现在有品牌呀,现在我也搞不清楚,有些品牌到底是香港的还是内地的,还是国际的,现在我看都有一些模糊,就是说这些品牌现在也有一定的市场,所以这都是一个好的势头。

  马:还有一项具有竞争优势的,比如外贸,因为对香港来说,原先它也是非常重要的贸易港,这样的话,假如说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外贸三年之内就要放宽我们经营权,这样的话,香港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可以到内地来搞外贸公司,这样的话对它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另外还有比如说信息咨询,还有商业零售,这些应该说香港是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这样的话我想今后随着内地市场的扩大开放,对他们来说进入内地市场更便利,成本更低,并且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个机会。当然这个对内地的产业提升也是非常有利的一点。

  张:马先生说的这个特别对,我很同意,香港现在它竞争力最强的是什么,是它的服务业,去年全球经济这么差的时候,它的货物贸易是下降的,但是它的服务贸易还是增长了,增长了3%,而且它是顺差,就是它的服务贸易是顺差,这点是在我们国家也好,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方面都是逆差的,但是香港在服务贸易上是有竞争优势的,所以将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想对香港的服务业发展是应该有很大促进,它的运输也好、旅游也好,它和贸易有关的服务也好,有很多都可以随着得到新的发展。

  主持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得很多国外的跨国公司也进入到中国抢占市场,现在这种竞争势头已经出现了,会不会使得香港未来在内地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会缩小呢?空间是不是会被挤小?

  张:香港的商界他们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就是说过去他们捷足先登,占了先机,现在市场更加开放以后,后面的投资者进来,肯定是要有一种竞争,是不是大的跨国公司就一定是小企业的对手,我看有时候可能反而是伙伴,因为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优势,它的产品结构,它的目标、市场目标和中小企业不完全一样,这里面可能还有很多合作的机会。

  马:跨国公司的投资增加可能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比如说很简单一个例子,比如现在我们国内石化市场,炼油这块开放度扩大,并且有一些大的跨国公司投资几十亿美元来搞一个炼油厂,这样的话马上相关的配套产业,一些中小炼油、精细化工马上就会跟进,这样的话香港可能会产生很多这种投资机会,而这种可能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香港的优势。

  张:总的来讲,大家的机会都多,但是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主持人:两位,我们看到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正在履行世贸组织的承诺,清理各种不符合世贸组织法规的文件和法律,随着政策透明度越来越高,法律的不断完善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接轨,两位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前景和对香港外贸的前景怎么看?

  张:过去香港投资在内地投资企业,抱怨最多的就是内地政策多变,所谓多变实际上是透明度不高,比如一个政策要修改,事先也不公布,突然施行,甚至有些政策调整以后还是用内部文件来发布的,这样香港在内地投资的企业他们也看不到,所以他们就不知道这个政策已经变了,所以他们有很多抱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们中国作了很多承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增加透明度,贸易政策的统一,就是市场准入的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这些我想对香港企业无论是已经进入内地来投资、来做生意的,还是准备来做的,都是一个好消息,他们特别关注现在内地不断在修订的一些法律法规,陆陆续续都在公布,他们马上都在各种媒体或者有关经济方面的刊物大量刊载了,他们的商会也组织会员们能够及时拿到这些资料,他们对内地这样一个投资环境就更加有信心。

  马:尤其是投资这一方面,现在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们在相当多的领域扩大开放,比如说金融、保险,包括电信服务,像这些在我们这几年的过渡期内,我想对于香港的企业来说,可能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这块应该说目前我们每年吸收的香港资本不到200亿美元,但我们几个大的服务贸易加快开放的话,应该说投资规模或者投资层次都会有进一步提高,另外从制造业来说,随着两地科技合作的加强,或者研发的这种相互渗透,这个对两地制造业合作也会有非常大的推动。从贸易来说,某种意义上来说,转口这块可能会稍微削弱一些,但是我想绝对额还是会增长。

  主持人:围绕香港回归后和内地经贸往来的有关情况就谈到这,感谢两位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接受采访,谢谢。观众朋友,也感谢您收看今天的《中国报道》,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主持人:赵俐婷 责任编辑:杨海莉 导播:滕双双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