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期内容     往期查询         



中国国家统计寻求国际接轨方式


  5月15日播出

  导语: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中国报道》。在中国,统计最重要的一项功能是为政府宏观调控服务,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公众对统计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统计也开始越来越多承担为公众服务的职能,特别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世界各国对中国统计的需求量也开始增多,因此提高国家统计数据的质量和透明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标准化,尤其是与国际接轨的紧迫性日益增强。5月13日至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加拿大国家统计局就中国的统计政策举行了高层会议。就有关中国统计方面的问题,今天我们的演播室还请来了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先生,好,首先请看记者从会议现场发回的报道。

  解说:

  5月13日至5月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加拿大国家统计局联合召开了统计政策会议,据了解,这是两国统计系统最大规模的一次高层人士见面会。会议针对中国未来统计政策的制定和统计方式的改革展开了充分讨论。

  加拿大国家统计局局长 伊万·费里吉:我对整个这项合作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我并不是针对某一领域感兴趣,而是针对整个统计系统框架,我希望在我们两国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互相学习,能够共同推进各国统计系统的发展。

  解说:

  加拿大统计系统的先进性被国际社会所公认,而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今年4月份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通用系统的情况下,如何满足国内外用户对中国统计数据的需求,成为中国完善国家统计系统的重要标准。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 朱之鑫:比如以前我们上报基本上是一种层层上报,层层上报,应该来说在统计制度比较健全,统计机构也比较健全的情况下,层层上报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成份多样化,经济单位的多样化,特别是统计单位,每天都可以说是成百上千地在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给统计带来大的矛盾,完全靠层层上报的话,一个时效性慢,另外一个就是本身的数字质量也不会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广泛地学习了加拿大抽样调查方法。

  解说:

  为期三天的这次会议,还就两国在实施统计信息管理合作项目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高层谈话。

  记者 杨海莉

  1996年9月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统计局开始实施了为期7年的统计信息管理合作项目,这一项目在统计管理、市场经济测算和技术能力三个项目展开,在项目合作初步完成的今天,包括住户调查方式在内的加拿大先进的统计方式和管理经验,即将在中国的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工作。

  解说:

  徐维绚是苏州市统计局城市经济社会调查队的工作人员,这位贾女士是苏州市抽样调查选出的城镇基本调查户,像她家这样的调查户,苏州市区有200家,全国共有11万户,每月中旬统计局的工作人员都要到基本调查户的家里进行访问,查看各家的记账本,月底还要收回当月的账本。

  苏州市市民 贾爱珍:每天我是吃过晚饭,有的时候饭吃好了,他们还没吃好,我就在桌上记,顺便问一下你们今天在外面有没有用什么钱,他们就告诉我,今天我买了一块冰砖,或者是我买了什么冷饮吃了,今天我去干什么了。他们就告诉我,我就记在上面。

  记者:每天记账有多长时间。

  贾爱珍:每天记账大概一刻钟左右。

  解说:

  贾女士一家三口人,本人月工资412元人民币,丈夫月收入2300多元,女儿的月平均工资是800多元人民币,家里所有收入和每一分钱的开销都在贾女士的账本上记得明明白白。按她去年买的这套新单元房的付款方式,调查员也是知道得清清楚楚。

  苏州市统计局城市经济社会调查队 徐维绚:他们是去年10月份买的房子,总共是25万元,连装修在内。她自己掏了16万元,还有的几万就是从亲戚、姐妹那边借的。

  记者:这些从账本里都能看出来?

  徐维绚:都能看出来,像这个月,她已经又还款1万块钱,她还有6万元钱(借款),估计今明两年她会还回来。

  解说:

  据了解,作为中国和加拿大统计局的合作项目之一,中国现行的住户调查项目即将发生改变。在抽样调查设计方面,住户调查由目前的以户籍资料为抽样框,改变为国际上通行的以住房为抽样框,从而使住户调查能够含概城乡所有家庭,特别是能够包括目前遗漏的流动人口家庭。在指标设计方面,将充分考虑中国城乡二元化的特殊,尽管统一城乡调查指标,使这些指标具有可比性,从而推算出全国的结果。

  在调查方式方面,北京目前采用的长期日记账方式,采用更为先进和多元化的方式来满足不同的调查需要,同时减轻住户记账负担和调查员负担。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调查方法和统一的数据处理系统,据了解,这一改革的试点工作将于今年7月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开始实行。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队长 黄朗辉:一个城乡住户,他每个月都要记几百项指标,比如一斤白菜、一斤蘑菇、一根冰根,全部都记入到日记账里头去。今后我们就根据调查所反映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办法,比如说月度的账记得粗一些,年度的账可以记得细一些。就是说我们把这个表分成长表和短表,在每个月的调查中,就调查主要指标,这个表就短一些,一年调查指标,就调查稍微细一些。还有一些满足特殊需要的,我们可以三年、五年调查一次。在调查过程当中,还可以把上门访户调查和电话调查和回忆性的调查,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尽量减轻调查户的负担。

  加拿大统计局助理局长 迈克·谢里顿:在住户调查领域的合作,我们认为是非常成功的,现在我们将在杭州进行住户调查试点,中加两国统计局在这个试点过程中,互相配合,进行了非常真诚的合作。我认为这个试点项目将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

  解说:

  记者发现,除了两国统计系统的高级官员,一些统计数据的使用方代表也应邀参加了中国、加拿大统计政策会议,并且根据各自行业的特点对中国未来统计政策改革提出了建议。

  农业部副部长 刘坚:除了我们通常的,一年一度的统计之外,一个希望有一些阶段性的统计数据;第二还要根据农业的一些不同生产季节,有一些时效性的东西。第三希望有一点专业性的分析,包括一些预见预测的东西,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农业将融入世界的这么一个大的经济情况当中,要使我们各地的基层干部,各地的经营主体,农业企业,了解一些稍微超前一点,要很超前有时候也很难,了解一些农业的市场、生产的发展状况。

  解说:

  据了解,中国各地方统计局有关部委和研究机构的代表也参加了这次统计政策会议。

  记者: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在中国、加拿大统计政策研讨会上提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国家统计的目标应当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一般国际规则的现代国家统计体系,它包括高科技的统计手段,高素质的统计人才,高质量的统计信息和高效率的统计机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统计第一个三年滚动发展计划也于今年开始实施。《中国报道》记者杨海莉江苏报道。

  主持人:欢迎继续收看《中国报道》。就中国推进统计体制改革的相关话题,我们现在开始采访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先生。邱局长,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演播室。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的统计服务对象都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邱晓华:过去中国的统计更多是为党和政府的宏观决策,宏观管理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们统计信息对社会公众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除了满足党和国家这种宏观决策的需要以外,更多地将逐步逐步满足于企业、个人、国内投资者、国外投资者,他们日常生产、经营、投资,甚至是个人家庭理财等方面信息的需要,也越来越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这样我们更多的就是要从单方面为领导、为政府服务,转到为社会公众,双方面共同兼顾的这样一个轨道上面来。

  主持人:我们除了从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看到的,像年度和季度的公报数字以外,还有哪些信息是向公众可以公布的统计信息?

  邱晓华:应该说中国的统计数据,如果从数量上,用数据语言来说,比如说我们假定采集了100个数据,那么95%的数据应该说都已经做到了定期和不定期地向社会公众来公布。就目前来看,我们除了每个季度经济形势的新闻发布会以外,除了每年有个统计公报以外,我们每个月有一个月度经济运行情况的新闻传播,包括工业生产、市场物价、投资、企业效益、消费者信心、企业景气,以及市场销售等多方面的信息,基本上一个月有那么7次到8次,这都是固定的,每个月月后的8天开始发布上个月的工业,9天到10天,就发布上个月的投资和发布上个月的物价,等这样依次地往下推,这是一方面。第二个就是每年我们还出版了统计年鉴、统计摘要等这些国际上通行的以书本为载体的这样一种资料书,向社会公众定期的,每年定期出版。第三我们国家统计局还有自己的《中国信息报》,在报纸上面,我们也是不定期地、定期地向社会公众及时地公布有关中国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情况。第四就是我们从2000年起,我们开通了中国统计信息网站,在Internet上面,也向社会公众来公布有关中国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多方面的统计信息。

  主持人:您对中国统计的历史和他们这种统计方式怎么样评价?

  邱晓华:1978年以前,基本上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统计体系,传统的以苏联那种模式为主的一个统计模式,它更多的就是关注物资生产部门的成果,比如说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运输业,这五大物资部门,作为我们统计的调查对象。所以那个时候,用总产值的概念,用国民收入的概念,所以是这样一种只对物资部门进行统计的体系。1978年以后,随着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逐步地往前走,我们的统计体制、统计调查的内容、统计核算的方法,多方面也随之地相应做了调整,更多地就转到,既要考虑物资部门的生产成果,也要考虑非物资部门的生产成果,主要更多是一些劳务部门,提供服务的一些部门,它成果的反映。这样就是跟国际上的基本上就是用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这样一种体系,理论上就叫国民核算体系,过去那套就叫物资产品的平衡体系,这个就叫国民的核算体系。从MPS,过去简称,现在叫做SNA,新的国民核算体系,这样一种转变,关注的基本上就是我们既涵盖物资部门的,也涵盖了服务部门的这样全社会共同劳动的一个劳动产出的成果的核算。这是从体制上来说。对历史的数据,当然我们知道过去是一种体系测算的,改革以来是一种新的体系,所以我们基本上对1978年以前的数据,我们只能够根据新的方法,做一些大的分类调整,没有办法做更细的调整。但是对1978年以来的数据,我们可能就能够根据新的核算体系要求,做一种比较全面的调整。我们正式采用这套体系是1985年开始,应该说从1985年开始,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应该说相对来说是比较全面的,逐步地由生产法的核算向生产法和支出法核算结合在一起的这样一种体制的转变。所以总体上看,我觉得我们目前对经济总量的核算,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当然一些具体的细项方面,可能跟国际上的比较,可能还有一些差距。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中国和加拿大在统计方面的合作工作已经进行了六年多了,这项合作对中国统计发展有什么具体的影响?

  邱晓华:因为大家都知道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统计国家之一,他们有比较长的统计历史,现代统计历史,为适应我们要逐步建立现代的中国统计体系,我们就瞄准了这个最先进的国家,跟它进行合作,借助于他们技术的援助和对我们的帮助,来改造我们统计的一些理念、体系、制度,甚至一些工作方式,至少我觉得我们学到了什么叫市场经济下面的统计。在我们的印象中间,我们印象比较深的,第一,加拿大统计局是用户意识非常强烈,它做任何一项统计工作,都要考虑这样统计的结果是不是用户需要的,用户对这个需要是不是能够满足,是作为它统计工作的一个出发点。第二,是它满足用户统计数据的资料,它是一个比较可靠的,就是数据的准确性,它有很多制度、机制,甚至一些条件来做保证。第二方面,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它在组织统计过程中间,很注意成本的核算,就是把有限的财力用到最有效的地方去,所以基本上叫做对外是一种按照市场的需求来组织统计者,对内是按照企业项目运行的模式来进行成本核算。所以保证了统计高效率这样一种运作。

  主持人:观众朋友,围绕中国统计体制改革的相关话题,我们正在采访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先生。广告之后欢迎接着收看,稍后见。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中国刚刚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叫数据公布通用系统。加入这个组织,对中国统计系统有什么要求吗?

  邱晓华:大家都知道,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意味着中国将以一个更加主动、更加深远、更加高层地全面地融入国际社会,这样一个开始。适应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中国的统计也需要国际化,这种统计国际化除了前面我们讲,要向先进的国家来学习这样来改造我们的统计以外,我们在一些统计的运作方式上面也要跟国际接轨。那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的这样一个数据公布的通用系统,就简称GDDS,这样一个系统。那么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这种公正、客观、公平、透明这样一种需求,来倡导的一种方法体系。它就要求一个国家统计的基本方面,包括实物部门的,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服务业这方面政策,我们叫做实体经济部门,它产出的情况要定期地向社会来发布。第二是要求对市场物价方面的情况,物价的变动,更多的反映通货膨胀和市场供求情况信息,要定期地来公布。第三是有关财政这方面,就是国家财政收支方面的情况,也要规范化地来进行统计和发布。第四就是有关劳动就业方面的情况,也需要定期地、规范地来发布。第五就是金融部门的货币统计,银行这方面的统计,也需要定期来发布。最后一个,就是第六,国际收支方面的情况,也需要规范化地向社会来公布。所以包括五、六个部门构成的这样一个基本统计框架,要求你做到方法上科学、数据上可靠、发布上透明,而且是有一个公开的时间表,什么时间你要发布什么数据,都是预先要告诉公众,让大家在同等的条件下面,同时获得这个数据。到今年的4月15日,我们已经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GDDS这样一个体系的正式成员,我们中国已经成为这样一个成员了,这就意味着中国统计也要国际化了,我们想加入这样一个体系,对中国统计来说,影响更深刻的可能就是在于你的工作要规范,要按照比较透明的这样一种角度,来科学地组织自己的统计工作。

  主持人: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国家统计未来发展计划的时候提出,未来中国的统计方式,既要符合中国的国情,也要符合一般的国际惯例,那哪些是和中国国情相关的?哪些又是尽量要和国际惯例接轨的呢?

  邱晓华:主要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我们在一些方面确实需要考虑我们自己中国基本国情,比如说我们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国家,是一个相对来说,我们跟发达国家经济上总体的水平,还有相当差距的一个国家。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组织统计工作,在提供统计服务,在进行统计核算等方面,可能不能够完全地照搬国际上的一些做法,可能还需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这可能是一个方面的考虑。第二方面,我们是一种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国家,我们就需要考虑对不同的经济类型都要进行核算,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国际上面只对一个经济成份进行核算。再一个就是我们在统计的调查方式上面,我们既需要学习国际上的做法,但可能也要发挥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比较高度有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这样一个优点,在一些重大的国情、国力的普查等方面,需要发挥这种相对来说,组织能力比较强的政府的作用,跟一般国际规则接轨,我想更多的牵涉到,比如说统计的标准,统计的分类,统计的一些技术,统计的一些方法等方面,以及统计服务于整个社会这方面,可能要跟国际接轨,而不能够更多的还是从原来的那套体系,关起门来搞统计,因为前面讲了,中国经济要日益国际化,那么如何来反映这种国际化,肯定是国际的、国内的人都非常关注,必然就要求要进行中国与国际之间的比较,中国统计标准、统计分类各方面都跟人家不一致,那么显然就影响到国际、国内这种比较,所以不能满足需要,这方面就一定要在标准方面、在方法方面,在它基本的覆盖范围方面,应该说要跟国际上来接轨。

  主持人:那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统计信息的需求量,在哪些方面增加的比较大?

  邱晓华:我想它可能更多,比如一方面是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些信息,因为宏观经济信息对投资者来说,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宏观经济是不是稳定,对他的投资、回报高低,投资能不能收回来至关重要,所以他需要对宏观经济信息,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劳动就业这方面,指标他需要来了解,这是一方面。第二,可能他更多的关心产业,不同的产业的信息,哪些产业是市场上是饱合的,哪些产业市场上是供应能力是不足的,哪些产业的投资回报是比较高的,这些方面他需要了解。第三个方面,他可能要对中国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对消费结构、消费意向、消费的选择,这方面他也需要了解,更重要的他不仅仅是要求得到数据,他可能更多地要全面的、整体的来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要求及时的、第一时间的跟政府、各方面得到这样一个信息,有这样一个潜力和这样一种要求。所以我想我们需要在这样一个新的时期,既要考虑我们自己原有用户的需要,原有用户包括政府、包括社会公众,也要考虑新成长的用户,国际上的投资者,国际的组织,国际科研单位的人,国际政府等等这方面,他们对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统计信息的需求,要考虑满足他们需要,当然我想中国的统计毕竟还是处在发展中,所以要全部满足他们需要,可能也还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按照满足用户需要这样一个目标,逐步逐步地,一步一步地来推进我们的改革,争取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面,能够使得我们整个统计服务上一个新的水平。

  主持人:今天咱们围绕中国推进体制改革的相关话题就谈到这,感谢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室接受采访,谢谢您。观众朋友,感谢您收看今天的《中国报道》,欢迎您明天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再会。

  主持人:赵俐婷 责任编辑:杨海莉

  制片人:李晓山 导播:赵妍妍 监制:王广令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