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时间:2002年11月26日22:05
主持人:罗宏涛
嘉宾:北京老年长跑俱乐部会员
节目简介:人们希望生活中总是充满了阳光和快乐,不过生命并不会总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面对生活中的那些失落、痛苦以及很多无可奈何的事情,并且无可回避,比如衰老。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处理好这些问题,有些人甚至长期迷失在某种消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成为我们生活快乐与否的关键。本期《五环夜话》嘉宾将以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启示,生命其实可以更精彩,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如何处理。
节目内容:
主持人:朋友们好,欢迎收看《五环夜话》节目。在生活当中,有一些朋友有时候会对我说,
现在生活节奏特别的紧张,工作特别的繁忙,有时候恨不得让自己早点退休,而在同时呢,有一些中老年朋友在退休的时候,又会觉得当中好像一下子失去了重心,会觉得苦闷、单调,
另外有一些老年朋友会告诉你们他们的经验,他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不光增强自己的体质,而且也让生活变得非常充实。
刚才我们看了一小段片子,这个片子里面主要播的都是我们参加比赛或者锻炼时候的一些镜头,您能给我们简单先介绍一下俱乐部的情况吗?
毛永海:现在我们俱乐部的总人数是四千四百多,外省市的一些名誉会员还不少,都在我们的组织下参加各种活动、比赛以及出国比赛,现在全国的大的比赛我们都参加。比如这次马拉松赛,我们就有四百来人跑下了全程,国家体委还奖励我们几万块钱。
苏阿姨:我参加三次百公里,从天安门五点出发一直跑到晚上五点,跑到慕田裕,有一次开运动会,吹哨以后,大家都蜂拥地跑出去,我也跑出去了,快到一百米了,终点人就喊着我的名字,“ 快跑 快跑 冲刺”,你是女队第一 。后来我得了一个冠军,就是从那以后,偶然间发现我还能跑步,后来我就坚持跑。早晨四点半就起床一直到六点半,这是我自己的时间,所以说我就一直坚持锻炼,跑回来以后精神特别好,天长日久身体就没病了,胃也不痛了,睡觉也香了,真是吃嘛嘛香。
常秀峰:我是从1958年开始跑步的。我是1989年1月1号退休的,1989年我是62岁,退下来之后,离开了多年的紧张的工作,生活一下子有一点失落感。没退之前,我是五点钟起床跑步,洗脸漱口出去跑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下来之后,六点半吃早点,听新闻,之后骑车上班,很规律的生活。这种紧张有序的工作环境一夜之间不见了,第二天我骑车又去上班,骑到半路突然想起来了,你退休了。我在教育界干了41年,一夜之间变了,有一点失落感,精神垮了。一年下来,体重是每一个月二斤往上长,这一年下来长了20多斤。在那天我回家的路上,我头疼、恶心、浑身发冷,上医院检查检查,我过去是高压120 低压80,这一下子高压上到160了,低压100了。根据医生的指导,一增二减:就是适当地活动,增加跑步量,减少饭量,适当调整主副食的结构,使体重控制在130斤之内。经过几个月之后,基本恢复正常了,使我进一步感受到跑步对身体健康带来的效果,所以我想,什么都退,跑步运动不应该退。
主持人:跑步,您很明显地感觉到中断以后,给自己带来的一些不良的影响,那么重新恢复以后,您现在是继续享受这种运动给您带来的愉快,带来的收获。我听说今天您的孩子也来到我们现场,我想知道的就是常老师刚才说到,他退休前后中断了一段时间的跑步和重新恢复跑步中间情绪的变化,作为子女是不是对这一段也有一个印象?
观众:这个就不太清楚了,因为我们也不在一块儿住,每个星期回去一次,就知道每次跑步,反正量挺大的,微微有一点担心,从这个角度老是劝他,可以跑,应该坚持下去,但是量应该减一点了。
观众:不用担心!这些老同志的心脏相当于中年人的心脏,这些年轻人的心脏不见得比我们强,他跑不了,享受不了这种待遇,马拉松或者是半程马拉松,他们都跑不下来,我也跑三十多年了,身体都是非常棒的,我记得咱们医学科学家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你什么样寿命才能长呢?必须锻炼。
主持人:因为你们大家经常在一起跑步,可能相互之间更理解,因为大家都在身体力行,我听说当时苏阿姨在跑步的时候,天天都是起早贪黑的?
苏阿姨:我每次都是出去以后,很早,很黑就出去,跑回来以后,天刚刚亮,我的女儿就担心,那么老早就出去,出事怎么办呀?再说你们跑那么老远干嘛呀?
主持人:您给我们讲一讲当初苏阿姨开始每天坚持跑步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观众:我妈上次跑慕田裕那次,她那个脚指头指甲盖一个一个都掉了,我觉得很辛苦,因为我又是搞医的,看了以后,我都觉得不忍心,可是第二天她又接着去跑了,所以我对她这个精神,特别感动。我自己都是亲身体会,不但自己跑,而且带着我们坚持锻炼,因为大家也看到,我挺胖的,所以我妈每次都带着我去爬山,平时也是能走就走,平常也积极锻炼。
主持人:现在看到苏阿姨通过锻炼以后,精神状态特别好,而且看她这样子根本就不像是六十二岁的人,所以是不是本身身体好也给家里面作出的是一种贡献,应该说是让家里面整个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苏阿姨:我们家是一个跑步世家,作为我们父亲来讲,那一代他就跑步,跑不了就走,所以现在我们家都跑步,早晨都出去锻炼,坚持多少年了,所以我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我大弟弟命为我们全家的长跑队长。
主持人:那么,确实是从我们刚才这些谈话当中就能感觉出来,这种体育锻炼能够一方面锻炼身体,一方面是种调节心理、调节心情的过程,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讲更是如此,因为生活当中,有的时候有一些支撑可能没有了,更需要找一些寄托的方式。我听说在咱们长跑俱乐部当中,很多的中老年朋友参加了很多的比赛,而且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能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
毛永海:我们长跑俱乐部从1993年每年代表国家参加世界、亚洲和老将田径运动会,其中去香港、印度、印尼、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每次基本上都是我们长跑俱乐部的会员在亚洲运动会上,我们每次都获得多枚金牌,按参加人员比数来讲,拿的奖牌最多。1993年,第一次参加世界老将运动会的时候,那是长跑俱乐部组织的,最后国家体委批的,我们去了21个人。
主持人:您要是不这么介绍的话,可能我们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老年人还有世界性的这种比赛。这种比赛不管世界的也好,国内的也好,名次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和骄傲。在整个过程中,参与的过程可能是更重要的,是这样吗?
毛永海:我们现在是以健身为主,参与是目的,不是说我们都非得拿冠军,而现在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这么四千人在北京,看人数多,实际上是一点点,人数比例百分之二点几,因此我们的任务很艰巨。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说,希望这个四千多,到明年比如说变成四万多,或者到后年变成四十万。
主持人:我看刘奶奶今天挂了好多的奖牌,这都是您自己得的吗?
刘奶奶:我今年参加亚洲比赛,在大连,我比赛得了四块金牌 二块银牌。我跑一个一千五百米、一个八百米、一个接力赛,拿了金牌和银牌。我是1993年锻炼的,七十三岁开始跑步,
主持人:看来锻炼不分年龄,年轻的时候可以开始,随时都可以开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嫌晚。
刘奶奶:1993年,我这小腿肚子全抽了,我怕皮肤萎缩,我自己一开始上龙潭湖锻炼,今天走一段,明天再添一点,刚开始走了一圈,后来加快走,再加上跑。我1995年入的队,那时候李队长看见我一跑,他就看出我像那么回事,他说你别去别处训练,就在这吧。每年大年初四,我们是竞走,初六是长跑,围着四环跑一圈,我连续五六年都参加。
梁老师:我是1978年加入长跑队,开始就是我们这几个人,我本来是打乒乓球的,打乒乓球两个人要有一个人缺席,我就锻炼不了。现在长跑就不一样了,长跑自由,随时可以开始,也不需要有太好的装备。身体好比什么都好,个人不受罪、家人不受累、节约医药费、有利于社会。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顺口溜,对很多朋友来讲,都是一种启发、一种提示。
刘奶奶:我们单位那个刘师傅说,人家怎么都报销药费,怎么你不报销啊?我说,你可别这么说,我要报销药费给国家浪费钱,而且我还受罪。原来,我身体有颈椎病,跟木头人一样,疼起来脑袋都转不了,而且没锻炼的时候我坐骨神经痛,我经过跑步,颈椎病好几年都没犯了,坐骨神经痛也不痛了。刮风、下雨、下雪、我没停过, 一天要是没出来,心里总难受。
主持人:我感觉您不光给自己带来一个好的身体,而且感觉您的精神气质还特别好。这些东西好象是联系在一起的,可能身体好了,自然心情就愉悦了。现在体育锻炼,实际上,在不同的年龄的人口当中,都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重视。
我能感觉到,大家经常在一起锻炼是一个特别愉快、特别团结、而且特别合作的相处非常融洽的一个集体。那么是不是说实际上我们一边是在参加锻炼,另外一方面,也是老年人自己找到一个小的社会,小的群体。
林阿姨:我1991年就开始参加长跑俱乐部,大概八几年参加了冬泳俱乐部,我觉得在这个群体里面,的确找到很多的欢乐,过得特别开心。1997年香港回归,我们1998年组织了三十几个人参加丝绸之路接力赛,首先一个压力就是票,坐火车去,上中下铺,而且队员年龄都很大,这里面一个残疾人,一个小儿麻痹症,还有一个老人,是一个半身不遂,老伴两个一起去了,说实在的,大家没有互相帮助、互相同情、互相友爱这种精神,当时票是没法发下去。
主持人:我有这么一个感觉,有时候是不是,比如说像我爸爸和我妈妈,他们有的时候跟我住在一起,但是有时候我白天要上班,他们有时候就会觉得很寂寞,实际上互相能够沟通的机会和时间特别少,有时候反倒他们在跟自己的同年龄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比如说跟其他的一些退休的叔叔、阿姨,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感觉那是我们一个圈子,那是我们能够真正找到快乐的一个地方。像你们平时在一起活动是不是也是这么一种感觉,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情感上的依靠?
林阿姨:只要到了我们一个活动地点,家里所有的烦事儿全部忘得一干二净。
董奶奶:我的爱人是1986年1月份去世的,我原来的身体特别好,他去世以后,我很苦恼,我女儿就说,妈妈,人家都上陶然亭去溜达溜达,你别老在家了,也不吃饭,瘦得不像样了,我就到了陶然亭,去了一看,就换了一个人,另外一个天地,又说又笑,很开心。那天回来就吃饭多了。
董奶奶女儿:以前我母亲的身体确实不好,心脏病特别厉害,通过跑步,确实是反应不一样。
董奶奶:我长跑,家里的儿女特别支持我,我就想,孩子都有这个想法,我应该好好锻炼。我每天早晨四点多钟就起床,买菜,做饭,四点钟起,到下午两点钟我才能休息、睡觉,累,就觉得高兴。
主持人:如果大家每个人都对家庭有所贡献,而家庭又是组成社会的这种单元的细胞,实际上,如果每个人都对家庭有贡献的话,就是对这个社会有贡献了,这样家庭更幸福,对社会做了贡献,孩子们不用担心老年人,在工作上做出贡献,取得成绩。而且,我还有一种感觉,不光锻炼身体了,而且俱乐部这种形式还对老年人互相的交流是一种调节,毕竟老年人社会活动比年轻人可能要少一些,更多的老年人可能不能像常老师那样还有自己的一份职业,可能更多的是闲在家里面,没有一个固定的职业,所以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在情感上是一种寄托,互相之间好像有一种依赖的感觉,好像找到自己非常同心同德的一群伙伴。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觉?
毛永海: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看到了我们这几位老人介绍了以后,应该向这一方向发展,不要呆在家里,或者光看电视,要出来走动走动,跑一跑,成为像董老这样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感的老同志。
主持人:刚才董奶奶说到这么一点,说她在几年前失去了老伴,那么对于很多老年人朋友来讲,可能生活当中有的时候,不免都要经历到这样的事情,我想知道咱们老年的这种俱乐部里面,是不是也有那种自己失去了另一半,但是在这个群体当中,又找到了新的感情慰藉,或者说找到了新的另一半,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呢?
毛永海:有。一个是现在两个人在一起跑了好多年了,是新找的伙伴。另外一对,一个是青岛的,和我们北京的一位跑友。
主持人:看起来是一个跑步这样一个群体,但是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情感的寄托和交流,实际上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也是在丰富我们的情感,也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像我们来说,我们更多的是熟悉,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他们情感上的生活,有的时候可能跟我们的父辈沟通不是特别多,真的不是特别的了解,比如说像叔叔、阿姨、像爷爷、奶奶们,他们的情感实际上也有这样的需求,而且他们也有自己这种友谊的群体。比如我说,像董奶奶您那会儿说,您失去了老伴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精神,那么后来是不是在这种群体当中,也是找到了一些新的友情?虽然说可能以前的这种感情已经随着那一半的离去而离去了,现在是不是有新的这种友情来填补这一块了?
董奶奶:过去,我爱人刚去世那会儿有这个想法,后来一看我的儿女都挺好的,我想,失去了爸爸,不能再叫他们失去妈妈。有什么痛苦,我自己承担了。
主持人: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增加了9688的一个短信服务,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可以发送“WH”到9688参与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将你的留言直接发送到968866与我们进行交流,另外可以直接向嘉宾提出问题。今天 我们已经接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手机尾数为2391的观众提问说,现在年轻人工作、生活的节奏很快,没有时间进行锻炼,那么等到退休以后再进行锻炼,是不是来得及?
毛永海:来得及是来得及。有例子,世界上有名的一个老太太,美国的,73岁开始锻炼,现在老拿世界金牌。我从33岁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早锻炼早好。
主持人:接下来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手机尾数为3190的观众提问,许多老年人一直都没有锻炼的习惯,现在天气又是这么的冷,怎么样迈出锻炼的第一步呢?
毛永海:干什么要有一个目标吧,如果没有一个东西支配着你,你不可能产生动力,那么跑一百公里,为什么呢?他有一个动力,我一定要跑下来,我一定要通过慢跑、长跑,把我心脏功能都提高起来。年轻人忙于工作,现在没有想到这么深和这么远的问题,因此他动力来不了。
董奶奶:这个你得坚持下来,比如说你今天跑了,又拖个三两天不跑不走,那等于零,累了,歇一天,别超过三天,超过三天还等于没跑。
主持人:好,这一次非常感谢几位老年朋友给我们带来的这些故事,做完这期节目以后,我有一个特别深的感觉,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我特别希望我自己在变老的时候,能够有刚才节目当中的嘉宾这样健康的身体,能够有这么快乐而年轻的心。那么就让体育能够与我们终身为伴,能够让体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阳光,好,观众朋友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