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时间:2002年10月29日22:05
主持人:罗宏涛
嘉宾:李昕 马燕红 王涛
节目简介:亚运会期间,九位著名运动员加盟了央视亚运报道团,解说赛事,评点运动员表现,他们专业的眼光和各具风采的谈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亚运电视屏幕上的一大亮点。曾经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体坛明星,这次以体育新闻人的身份走进亚运,角色的转换带来了新鲜的视角、新鲜的经历、新鲜的体验,也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本期《五环夜话》节目特邀马艳红、王涛、和李昕与朋友们一起分享他们的亚运故事,回味亚运风云。
节目内容:
主持人:朋友们好,欢迎收看《五环夜话》。亚运会虽然已经过去半个月了,不过在许多热爱体育的朋友们中间,亚运会依旧是他们谈论的一个话题。在我从釜山回来的这段时间,跟朋友们聊天的时候,很多朋友们都说,这一次,有九位体育明星加盟了亚运报道团使得这次央视的亚运报道具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亮点。这九位嘉宾朋友们同时也是在通过亚运会的报道,经历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过的、非常新鲜的一段过程。那么今天我们也请来了九位运动员嘉宾中的三位,与他们一起分享他们在亚运报道中的故事和经历。
在我们亚运会报道当中,很多朋友可能对你们在镜头面前的表现都非常熟悉,不过一般看你们的时候都是单个儿看的,比如乒乓球比赛,我们就看见王涛了;篮球比赛看见李昕了,体操比赛看见马燕红了,还没一起看过,另外你们自己可能也没看到过自己在屏幕上是什么表现吧?
我想问一下在座几位,你们第一次走进赛场做报道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吗?
王涛:这次去当嘉宾第一,第二个就是说要做一些报道。乒乓球因为规则改了很多,去报道这次乒乓球,作为我来说,其实压力不是很大,因为我比较熟悉这个,属于我的业务范围,所以我觉得我比较熟悉。可是在有的时候,转播的时候,或者说在一些看球的时候,确实觉得跟我打起来的那种感觉,或者我在平时看球不说的时候那种感觉不一样。我刚才就看这一段剪辑,因为把你们几个人搁在一起以后,我就发现每个人有不同的特点,有人说话快,有人慢,有人声音可能就是更激扬一些,有人可能更平缓一些。
主持人:不知道你们在这一次做解说顾问之前,包括自己出镜报道之前,有没有特意地给自己设计过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
王涛:我平时说话比较快,所以说在我转播球的时候,我尽量提醒自己要放慢我的语速,让大家能够听得非常清楚。
马燕红:我们去执行转播和报道任务之前,好像事先没有跟我们比较明确任务上的分工,
我刚才看了大家的解说,我觉得基本上都是比较自然的,原来是什么样基本上就是什么样,
尤其是这种现场的报道,其实对我们来说也都是第一次,我觉得基本上都是个人的风格。
我接着王涛这个话题说,去解说体操确实是收获挺大的,你自己比的时候,你只对自己一个人的事比较关心,那么你现在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所有场上的环境你都会注意,你都会去观察,而且特别刺激。一会儿中国队上这个,一会儿上那个,你关心的事情真的是很多,特别投入,所以有的时候我觉得看到中国队比赛打好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说话都特轻松,所以能出彩。
李昕:因为以前我当队员的时候,记者、镜头是跟踪着我们,换成我是作为临时的一个记者,我特别没有经验,而且我的普通话特别不标准。再一个,我们队员基本上都是东北人,说话语速也特别快,所以我说话,包括我现在跟你们聊天的时候,我在转播的时候,我第一个先要克服的是我语言的障碍。我经过两个阶段,一个是篮球从头到尾,开始的时候,我是在演播厅里面,不是在现场,观众看到的那个画面,我同时在电视上也看到,我还必须得用临场的一种感觉,调动自己的情绪,假装自己在现场,所以这个是一个心态的调动。
再一个呢,因为我是作为专业的教练,就是跟普通的评论员,或者说解说员、广播员还不一样,所以特别对篮球的变化、瞬息的变化特别快,而且每一个动作,它都有每一个动作的一个规律、道理,所以我在讲的中间,我必须得让人觉得,我别太外行了,所以,我在讲的时候,对我的压力特别大。后来到现场了,这样就要面对镜头了,而不是面对观众,这个时候我又觉得特别特别紧张,我感觉到把心脏拿个拉环拉开,我的心脏“嘭”一下都能跳出一米以外去,我就感觉我这个脸被心脏带着得“噗咚噗咚”,直在跳动的那种感觉。
再一个,就特别辛苦,因为篮球一天打三场球,所以从早晨,一般上午十一点开始,我就进入现场,一直到晚上六点钟才能完事,因为我开阔了眼界,让我去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体会了做记者的辛苦。我更感觉到,以前是别人追着我,可能美好的画面就那几分钟,但在背后,他们做了很大量的工作。
主持人:我想知道你们在第一次走进赛场的时候,尤其看到赛场那么热烈的气氛的时候,有没有像卢卫中这样类似的感觉,就是说我恨不得我自己穿上球衣,或者换上运动服上去比一比?
王涛:我觉得我太胖了。
马燕红:我揭他一点老底儿,据说他打那个韩国人特有办法,不知道就是他那个打法是怎么着,就是人家怎么打都打不过他,就是对付韩国选手特别有招,据说他练的时候,人家曾经问他说,王涛,你什么时候退役啊?
王涛:我们去看球的时候,正好路过就是他们没有上场的韩国运动员,他们穿着便装,在看台上看见我了,特别吃惊。看见我怎么突然出现在赛场上,我又不是参赛选手?
马燕红:我估计你那时候要拿拍,能把他们吓着,我们那时候开玩笑,王涛如果真的参加的话,进前八肯定没问题,我觉得至少心理战,人家一看他站在那儿,甭管多胖,我估计人家有点儿抖。要体操有印象分的话,他肯定印象分是十分。
王涛:这可能得分项目,我看谁比赛,我也只能说,加油啊,好好比啊,拿冠军啊,我绝对没有这种冲动,我觉得就像他自己说的可能自己的时代过去了,因为体操主要是身材,你首先还没上器械,人家就看你美不美,当你知道你不美的时候,你趁早也别。
李昕:我们管马燕红叫马大姐,马大姐跟余卓成去跳水馆的时候,她看人家垫子特别好,她就忍不住上去了,想做仰卧起坐,一做仰卧起坐,结果露馅儿了,五个俯卧撑,三个没起来,那两个把腿还举起来。
王涛:其实好多人以为我来参赛了,有时候我打一些俱乐部,还当教练,今年上半年,我还带八一队参加超级联赛了,因为现在年龄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其实乒乓球我要拿起拍子还能打,可能成绩跟原来差距比较大,有的选手还不好赢,因为我们主要是靠技术性的,虽然身体可能会胖一点,我起动慢一点,那我拼命可以跑跑步什么的。我的打法就是不允许我去退台,因为我身高不是很高,如果再退台的时候,那台子比如说这么宽,如果再退一点的话,就这么宽,再退两步就变得那么宽了,我就更打不了球了,所以说我一定要把台子把住了。我打球的时候,把我所有的控制在我的范围之内,所以我打球快,因为我有我的优势,你像身高比较高的人都退得比较远,像王励勤比较高,在队伍里面最高的
他打球肯定退两步下来,他也不怕,因为他能照顾那面积,那我打法跟他一样,我退回两步,我就摸不着球了,所以人家都说,把肚子往那个乒乓球的那个台子前面一放,就踏实了,然就管住两边,往那儿一站,站得扎扎实实的站在那里,开始了。
李昕:我是去年从国家队完全退下来,有时候,你得到的时候,你不觉得怎么的,但是你一旦离开,失去它的时候,你就觉得特别特别珍贵。我当时转播女篮比赛的时候,因为我打过两届亚运会,而中国女篮没有拿过亚运会的冠军,所以这一次去转播能亲眼感受到,在现场能看到她们拿冠军,她们在二分三十七秒的时候,还输七分球,当时我就想,即使她们输了,我也特别理解她们,我在行动上我特别支持她们。她们是在中国女篮最困难的时候,承担起这个担子,我觉得他们就是一个勇者。最后,她们能在落后七分的情况下扭转回来,我当时是说了些战术上该选择一些什么方法,我心里也在担心,因为对一个年轻的中国女篮来讲,在二分多钟落后七分,而韩国队是那么顽强的一个队伍,临场经验比我们丰富多了,但是在那时候能转回来,我当时心里也是没有底的。我亲眼见证她们,最后能赢那场球,我当时特别激动,我在转播的时候,我自己都不知不觉。我回来的时候,队员都说,李导,你的声音、语速无形中间特别激动,都提高了,也提快了。还有更可笑,在转播的时候,因为太激动,应该是给球、给球,我当时就紧张地说,给钱、给钱,我说,不对,不对,给球,给球。所以,一打完球之后,我就感觉我是队员,应该说我当时是一个局外人,我应该做CCTV的一个转播记者,我不应该那么激动,因为在转播中间,应该保持中立,这样才能有客观地去评价两个队的情况和临场的一些情况,但是我一转播完之后,我当时顾不了去评述这场比赛,我自己眼泪就特别不知不觉地流下来。因为我毕竟是从事篮球的,而且我们从来没拿过冠军,而我今天能作为一个局外人能真正去体会他们拿冠军。这个跟我坚强的性格不太相像,我的腿1996年在亚特兰大的时候,前十字韧带断了,我在美国做的手术,那时候告别了篮坛一年多,手术的时候我都没有哭过,但是她们一拿冠军,我一看五星红旗升起,我当时眼泪就下来了,我觉得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动,或者一种激情吧。要说人在一生中有遗憾的话,就是说我什么大赛都参加过了,亚运会我也参加过了,我最遗憾的就是我没有真正拿到四年一届的亚运会冠军。
王涛:这次乒乓球队成绩打得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好,拿了三块,丢了四块,对于我们乒乓球队来说,一般的比赛五、 六块是非常正常的,女的是最强的,可以说天下无敌。所以这次女团的失利可以说给乒乓球队敲了一个警钟。我当时转播这场球的时候,都结束了,我坐在那里看着,因为球台就在我下面,我还是想,不可能输,现实中中国队已经输掉了,我还想中国队还没打完的感觉,王楠在落后的时候,我就跟王楠说,一定能打回来,结果后来没有打回来,我还是相信王楠能打回来,我知道王楠已经很难了,所以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当时王楠打到第四盘的时候,她想赢,已经很难赢的时候了,我知道她已经遇到最大的困难。她第一次上场比赛的时候,她可能还不是非常重视对方,我想输掉也没关系,后面还有机会给扳回来,没想会算王楠会输两分。比赛都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运动员的发挥,他会紧张,或者突然一下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没有承受过,说前面没有想到这个困难,突然出这么大困难的时候,我再想赢的时候,不容易把自己水平发挥得非常好。因为我们也经常遇到一些年轻选手冲击我们的时候,包括外国选手,我们都是明的,跟你打的时候,前面都准备特别好,我们自己觉得上去对付对付就赢了,可是一上去一打呢,不是那么回事儿,包括第一局一输,你马上重视对方了,哟,球不错,等你再提起劲儿来,再去拿出你那股精神打的时候,很难打了,因为对方不把你当成是一种神了,因为他老赢不了你,他突然赢你一局的时候,他自己兴奋起来了,你也不过如此,一下打破你的这种形象,然后他自己更轻松。
李昕:我也有同感。我有三分零两秒钟没有说话,当时因为领先十几分的时候,我就想,中国男篮应该这场球没有问题,在五十秒的时候,还领先七分,当时我就想,从实力上来讲,男篮而且基本上是老队员很多,他们在信心上应该战胜韩国队,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当时我就讲,只要加强防守,只要按我们自己的配合打,先稳住阵脚,我们这场球一定能拿下,我说了三遍这种话。事不随人愿,所以我当时没法组织语言,我的思维有点短路了,从我内心来讲,我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主持人:这一次我们大家看到你们基本上都是了解的是你们镜头面前的报道啊,比如作解说啊,但是实际上在整个报道当中,还有很多特别有意思的一些事情,一些遭遇,是不是能够跟我们讲一下?
马燕红:因为体操的实力太悬殊了,尤其是男子,所以比赛任何悬念没有,所以我觉得我日子特好过,一点压力都没有,我惟一说的就是把我肚子里有的赞美之词,基本上我都说光了。后来,我见到一个老师说,你的语言第一不够丰富,然后第二还不够多。
主持人:你们不光是做记者,而且有的时候也拿机器自己拍,你给占旭刚拍过?
王涛:在开幕式那一天,占旭刚他去跑步,火炬接力,我的任务就是拿一个小的摄像机,从他出房间一直拍到他接到火炬跑,然后我那天就一直拍。
马燕红:你先别推卸责任,你先告诉大家是怎么回事儿,准备拍火炬接力的时候,没电了,关键的时候没电了。我觉得你说反了,你主要是前面拍太多。我觉得你拍他,进浴室整胡子,什么都想拍。
王涛:你想想,人家见的都是占旭刚都是穿着衣服,那我把他没有穿衣服的拍出来,对不对?占旭刚跟我去,他不拍,有一次,我们男团决赛,占旭刚拍我,比赛都已经结束了,他突然想起来,坏了,我今天来啥也没拍,说你再跟我进去吧,我们俩又进去了,他说你见了他们韩国队员,你就招招手,因为他们认识你嘛,我就拍拍你跟他们在一块儿交流啊,他说正好导演也给我任务让你跟他们交流,哎特别巧,刘南奎出来了,看见我了,因为老朋友嘛,就聊了会儿,然后他给拍下来了。
主持人:你们这一次,有时候解说,有时候扛机子,这几种角色,或者这几种工作当中,你们自己觉得最难的是哪一种?
王涛:我觉得最难的应该是赛前的那个注入点,因为现场报道的时候,要简洁,还要马上到位,我们基本上在说的时候,运动员在入场,开始练球,两分钟,或者就是提前,在放音乐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说了,然后“啪”就切到比赛上去了,所以我从这儿还得跑到那边,戴上耳机 还得去解说比赛,时间衔接特别紧,你自己必须绷着那劲,那时候有点儿紧。
李昕:我是有单边注入点,前一天晚上我干脆就睡不好觉了。这比打比赛还紧张,我当队员的时候,有多少观众,我一点都不紧张,因为那就是我的强项,可这不是我的强项。假如说明天有决赛,有单边注入点,我今天这一晚上枕头边上都放着一个本,放着一支笔,想那些以前我打球的感觉或者画面 ,和对方可能出现问题,我马上想起东西,我怕明天早晨起来睡一觉,忘了,赶紧起来,一想起一个问题给它在本上赶紧写出来。再躺下,再想起问题,我赶紧写,到第二天临开始的时候,我自己逻辑再给它编排一下。我这回去了亚运会,晚上九点钟以后,我觉得我的思维特别活跃,而且头脑特别清楚,因为没有太多的嘈杂的声音之后,那时候所有的思路、想法特别清晰。
主持人:马大姐,你觉得最难是哪一项?
马燕红: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都是挺简单的,因为可能这一次体操实力太强,所以,说什么都很轻松,但是我觉得,从拍花絮,捕捉一些特别难得的一些镜头,我觉得是挺难的。小于还老训导我,说你这个镜头应该怎么摇,你看这个不突出,你却把镜头里照得这个这么大,我说,这还挺麻烦的。
观众:我想问王涛两个问题,就是这次亚运会我发现中国男队参赛的都是一些比较老的面孔了,新面孔没有,是不是中国男队后备力量不是很好?
王涛:因为亚运会不像世锦赛,亚运会只能报五个人,就是团体是五个人,然后双打两对,
单打报两个人,只能报两个人,这个跟世锦赛不一样,世锦赛我们是可以报十一个,我们排名在前十名的人不算名额,比如说六个人,前十名中国队占了八个,那中国队再报五个,就变成十三个人了,亚运会不是这样,只能报五个人,所以说,比如说像年轻队员王浩,现在是不错的,也是八一队的选手,这次是第一候补,就是说前面五个人那个受伤了,或者打不了,他才能去,就是名额的限制,限制了一些年轻选手。我也当过世锦赛候补,我是四十届世锦赛候补,所以,不是人咱们没有了,而是名额就太限制咱们人去了。
观众:女篮的基础就是女篮联赛,我知道韩国有非常好的女篮联赛吸引了很多中国球员去打球,那么我们中国相对于韩国有更多的篮球人口,我们的历史成绩也非常地好,但是我们的女篮联赛却很少有人关注,你能不能给我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李昕:因为韩国女篮的联赛历史也比较悠久,他们起步比我们早,我们中国女篮联赛去年才开始,今年11月8号开始,等于是第二届的中国WCBA,虽然我们在篮球的人,包括俱乐部来讲,打球的人比较多,但是在职业化中间,我们起步要比韩国晚。再一个, 因为起步晚,所以在投入上,从各方各面,包括资金,场馆的投入和一些宣传上,相对韩国,我们现在要薄弱一点。韩国队他们可以人员流动,可以互相间有一个非常好的体制,球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他们球队的水平也比较接近。他们比赛的场次比较多,因为韩国比赛分两个赛季,一个叫夏季联赛,一个叫冬季联赛,而我们现在一年只有一次,等于比咱们多一轮。我们还有一个是俱乐部联赛,俱乐部就不是主客场的了,是赛会制,集中在一个地方,六个队或八个队打一轮,所以我们在比赛的场次来讲,要比韩国队要少,比赛强度比他们要低。我们各个队的实力悬殊比较大,而韩国队他们一共有八个队,水平都比较接近,而且就是冠亚军争夺都很激烈。所以要想尽快提高我们整体的水平,你才能提高国家队的水平。就在整体的水平上,我们还是要多比赛,互相的人员,在人才流动上还要有一个非常好的、更灵活、更健全的一个体制。
观众:我想请问马燕红老师一个问题,中国体操队现在年轻队员比较多,那么我想请您分析一下,这些年轻队员和欧洲的一些强队,比如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他们在技术方面有什么差距?请您展望一下,中国体操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马燕红:这位朋友问得非常好。因为这次亚运会,虽然咱们拿了那么多金牌,但是毕竟是在亚洲比,第二个问题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我试着回答。但是我先分析一下,中国体操队现在的情况,我觉得男队没有差距,男队能够跟世界任何一个强手来竞争,只是拿多少块金牌的问题,一个是发挥情况,还有别人发挥的情况,那我想你主要说的可能是女队。女队就是年轻选手的确是比较多,知名的运动员根据各种原因,就已经退役了,但是我也同意王涛的说法,当年轻运动员上来,而且老运动员跟他们比起来很吃力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淘汰的,而且年轻人也会顶上来。再一个就是有受伤的,所以就是年轻人比较多。那么她们主要的差距,现在因为新规则变化也比较大,对难度要求特别特别高,所以她们现在的能力还达不到一些,欧洲人能够做到的一些,那个从体能上要求她们必须能够,你必须达到的一定体能才能做的一些难度,那现在我们还有这个差距。要想缩短这个差距,他们可能也会想办法,从选才方面,也是已经朝着能力比较强,而且能做一些比较难的动作,这个方向来选才、发展。到2004年,至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那还要看她们平时的训练,还有教练和运动员的智慧。
主持人:很多体育界的朋友都习惯说,亚运会是中考,奥运会是大考,实际上对我们体育报道来说,也是同样,这一次在亚运会报道当中聘请几位专业体育人士来作为我们评论当中,以及采访当中的嘉宾,帮助我们的工作,亚运会是一次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准备,是为了今后的报道,尤其是2004年奥运会的报道。我想有你们,包括在座几位的这些体育专业人士的帮助,我们的电视报道也会越做越精彩,越做越好看。另外也非常地感谢所有的朋友们,因为你们的关心和支持,是我们电视体育报道质量提高的一个动力。谢谢朋友们,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