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十五”期间的一个重要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指出,必须加大力度,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构成,每一类保险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近两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难点问题仍比较突出,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还没有完全到位,全国有58%的城市没有启动医疗保险改革。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迫切需要。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历史时期,重复建设、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加上一些矿山资源枯竭,使下岗职工问题变得比较突出。如果没有一个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既不能保证国有企业机制的转变、体制的改革,也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此外,在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时,我们要实现从传统产业、劳动密集产业向高科技、知识经济、新经济的转变,也必须加紧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否则改革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和制约。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我国老龄化进程越来越快,现在养老保险的负担系数接近三个人负担一个人,将来需要养老的人会越来越多,养老的时间越来越长。必须重视在新兴的经济成份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如网络公司、软件企业、民营企业等,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减缓和推迟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是群众生活的基本需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使群众保持对各项改革的乐观预期,促进消费,稳定人心,稳定市场。
实践证明,社会保障体系是确保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平衡器”。正是有了“两个确保”工作的开展,这两年纺织压锭、矿井关闭等结构调整措施才得以落实,推动纺织等重点行业效益稳步提高。事实说明,社会保障问题不解决好,就会影响社会安定,带来一系列问题。现在一些资不抵债无法生存的企业难以退出市场,关键是人退不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社会稳定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至关重要,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目前全国经济形势良好,粮食充足,物价稳定。各地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有了深刻认识,近年来广泛开展的“两个确保”工作,又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积累了经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广大人民群众对分流下岗、失业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增强。而劳动力流动的加快,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在不断扩大。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迎来了大好的历史时机,必须抓住机遇,下决心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反过来又会刺激生产力的发展,这将远远超过为之付出的代价。
社会保障“关乎国运,惠及子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这项工作时不我待,必须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新华网 2001-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