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没有什么地方比汕头更适合承办第九届全运会跳水比赛了。在汕头新建的游泳跳水馆举行的跳水比赛中,除了有汕头籍运动员,还有汕头籍教练、汕头籍裁判员和汕头籍的仲裁委员。而坐在看台上的观众里还有这些运动员的启蒙老师、他们的前辈和那群快乐的小师弟和小师妹。
汕头,这座地处东南的海滨城市,浓缩了中国跳水的光荣与梦想。
(一)
从70年代起,汕头就开始在跳水运动上崭露头角。那时,这里先后走出了全国冠军廖师泰、周振汉、陈文文、李宋芳。
80年代初,这里演绎出中国的跳水“神话”。从金砂小学走出来的李宏平、李德亮和李巧贤先后在世界大赛中夺冠,一时间,“金砂三李”的威名响彻全国。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追寻他们的足迹,发现他们都没有离开跳水。如今,李宏平和李德亮执教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加洲大学跳水队;而李巧贤则在广东省跳水队担任教练。
90年代,孙淑伟又为汕头跳水带来了空前的辉煌与荣耀。从1990年到1995年,他囊括了全国比赛、亚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十米台冠军。当年龄的增长使他从跳台转到跳板上后,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仍然在八运会和九运会为广东队摘金夺银……
在同一时期,从这里走出来的还有世界冠军肖燕娟、林媛霞和世界大运会冠军池美兰……
而现在,18岁的胡佳已经在奥运会上拿到了银牌,在世锦赛上夺取了金牌,离最大程度的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二)
究竟是什么力量在背后支撑着这种挥之不去的辉煌呢?
在九运会跳水比赛现场,我们看到一群快乐的孩子。他们当中大的不过十一、二岁,小的不过四、五岁。在这些小运动员的引领下,我们见到了他们的教练李銮贞。
在观众席上,这位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女教练淡淡地说,她的弟子、世界冠军蔡玉燕正代表广东队出战比赛;她的同学“神奇教练”胡恩勇正在广东队里担任教练;而她的弟弟就是“金砂三李”之一的李宏平。从金砂小学走出来的她和她的很多同学都在体操和跳水事业上默默地奉献着。
李銮贞说,跳水是一个技巧性竞技项目,要求当然不止“吃苦耐劳”这么简单。汕头的跳水发展是从70年代开始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汕头的体操事业。“金砂三李”中的李宏平就是练体操出身,而后来的蔡玉燕等人也曾有过体操方面的练习,这对他们后来的跳水有很大的帮助。现在的汕头跳水学校中仍不乏从体操开始体育生涯的孩子。另外,他们还被要求“动脑子”,去想每一个动作,去想每一场比赛,并被一再告知只有这样才会赢得胜利。
“汕头对中国的跳水运动可以说功不可没。只要有国家队,就有我汕头队员。从1984年起,除了第二十六届外,中国参加的所有奥运会都有我们汕头籍运动员,而他们也从未空手而归过。”这一直是汕头人的骄傲,也是汕头跳水学校校长陈天元津津乐道的口头禅。
在汕头跳水学校简陋的办公室里,校长陈天元自豪地说,汕头能为跳水提供这么多的人才,同它的地理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个座落在南海之滨的海港城市,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不必说,汕头人的体型就很适合练跳水——不高不胖,小巧有力。再加上自古具有的吃苦耐劳的品性,使得他们在跳水运动中屡屡脱颖而出。
(三)
当我们走进胡恩勇家里时,我们似乎更加明白了汕头跳水长盛不衰的原由。
这是一道十分奇特的墙:左上角有一个标记,设计的是两个跳水动作;下半截则用涂料染成了蔚蓝色的水面。右面很大的白色墙体上签着许多为我们所熟知的名字:跳水宿将池美兰、现任澳大利亚跳水队总教练童辉、跳水运动员王克楠、彭勃、桑雪、张晶、许冕,还有田亮的教练张挺……
坐在宽大的客厅里,胡恩勇动情地说:“我把这道墙看做大家对我执教18年的奖赏。”
今年39岁的胡恩勇现任广东跳水队教练。在5年的运动员生涯中没有创造出什么骄人战绩的他,却培养出一大批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在他的门下弟子中,有奥运冠军孙淑伟,世界冠军余卓成、肖燕娟、林媛霞、邓泳、蔡玉燕,亚洲冠军池美兰和全国冠军谭玉莲。
这些跳水明星的闪烁,给他赢得一个美称--“造星专家”。
胡恩勇是一个喜欢钻研的人。在执教实践中,他创出了“倒立斜坡上下行走”、“沙坑行走”、“海棉垫行走”等训练方法,解决了运动员训练中腕关节易于受伤的难题。现在,国内的跳水运动员都吸收了他的这一训练方法。
胡恩勇说:“我当教练,总是抱着很本性的东西,我爱我的队员。这么多年来,对我影响最深的不是比赛成绩,而是队员们给我的快乐。我记得孙淑伟很小的时候就很能淘气,有一次他爬到树上捅蜂窝,被蜂蛰得眼睛肿老高,无法训练,我记得还动手打了他……”
肖燕娟、林媛霞是胡恩勇的第一批队员,孙淑伟、余卓成是第二批,池美兰、邓泳是第三批,现在的蔡玉燕已是第四批了。队员小的时候,胡恩勇与他们情同父子;队员长大了,他们又亲如兄弟。1997年,胡恩勇与他的“大弟子”肖燕娟结为伉俪,传为跳坛佳话。(王攀 刘书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