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往期回顾     节目内容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走进幕后——晶彩陶瓷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先民就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制造和使用陶瓷,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陶瓷,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时代。那时的先民烧制陶器是平地起火,陶器多是偏向于实用性,通过陶纹上的图案,揭开了当时先民生活的场景。

  殷商时期,先民在烧陶时,对烧窑的温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当时的温度点已接近了陶与瓷的临界点1100摄氏度。

  东汉时期,浙江出现了成熟的青瓷,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瓷器业的成熟。那时民族的融合以及外来文化的传入,促使了陶瓷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南北朝晚期,白瓷首先在北方出现,这说明制瓷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使釉中的含铁量受到控制,克服了铁的成份干扰,为后来彩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继汉唐之后的第三个繁荣时期,陶瓷业高度发达,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地方风格浓郁,当时匠师们在红色上很下工夫,烧出深浅不同的红色或紫色窑变彩斑,钧红釉的创烧成功,也为陶瓷开辟了新的境界。

  到了元朝忽必烈时期,因为民族融合及外来文化的广泛介入,多民族风格的形成,使当时陶瓷独具特色。时代精神尤其突出。瓷都景德镇在元朝时崛起,并以青花瓷、釉里红瓷驰名天下。

  到了明清时期,陶瓷呈现出灿烂辉煌的景象,各类陶瓷艺术品璀璨生辉,以青花瓷为代表的彩瓷兴盛起来,明清彩瓷集陶瓷艺术之大成,极富艺术魅力。颜色釉瓷的烧制,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单色釉品种不断创新、有红釉、蓝釉、黄釉等等,明清时期的制瓷业,达到中国瓷器发展史上顶峰。

  中国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90年代初期,晶彩陶瓷的问世,是陶瓷装饰艺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使中国陶瓷装饰艺术在世界陶瓷装饰领域中独放异彩。

  用视觉,用听觉去感受这一切,红花落英缤纷,那些曾经被我们遗忘的山林美景,此刻竟变得如此清晰而活跃起来。穿越身心的每一寸空间,用真情去体会它的精彩。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一种心灵感受,无法言表是因为心灵已沉醉其中,它已将你引入一种境界。

  晶彩陶瓷的白胎瓶,是在陶瓷之都景德镇的名窑定点烧制的,包括白胎瓶所选用的瓷土、用料,都是经过成份检测的,每一个胎瓶都是经过仔细筛选,再由画工将原始图案描绘在胎体之上。

  晶彩陶瓷在已烧成的瓷器釉面上,喷制所需要的彩料,然后再置于特制的炉中,再次烧制。由于在彩料中添加了独特的元素配方,所以烧制出瓷瓶的底色金光闪闪,光彩夺目。

  晶彩陶瓷的制作技术,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曲面设计,再由画师手工将精细的绘画作品毫厘不差地复制到陶瓷制品上,使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得到无限地延续。

  晶彩陶瓷是在普通的陶瓷胎体上运用无机染料,并加以彩绘技术而制成的,它会使釉面随着光线角度变化而产生不同质感。彩绘结束之后,还需要在陶瓷胎体上撒上晶粉。如果说在我国陶瓷彩绘史上,先后发明的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下无彩和釉上有彩、古彩、粉彩、木彩、珐琅彩等,都曾以新的面貌盛极一时,而又经久不衰的话,那么晶彩陶瓷的出现,无疑也是精彩的。

  晶彩陶瓷的每一道工序,都得经过烧制后方能再次绘制,这样不但确保了保存期长,而且形成外观具有锦缎光泽效果。

  经过前期精心的绘画等多道工序,关键还要看最后的窑炉烧制,在烧完的陶瓷中难免有不如人意的情况发生,其实精美的成品往往为数不多。

  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件件光彩夺目、精彩纷呈的陶瓷艺术品,令人惊叹的是,这些陶瓷艺术品带有一种神韵,它以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在灯光下细细看去,光彩夺目、新颖别致,如果用手轻轻地摸,手感极好,像是巧手的姑娘绣出的图案和画面,如丝如缎,似锦似绸,如果从远处看去,直视则似锦,侧视则似绒,不以景换,富有动感,令人神往。

  “御龙将军罐”,造型庄重大方,气势雄伟,图形寓示着古今文明的英雄人物。“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我们感谢制作者创造了这些艺术精品,更感叹于作品上的生灵栩栩如生的形象。它让我们陶醉于晶彩陶瓷背后的精彩。在我们感叹古典艺术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和创造着新的艺术形式。希望若干年之后,我们的艺术也能让后人去追寻。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