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小梅:知道孙正平的人很多,但是我想知道你参加过五次奥运会、五次亚运会和五次世界杯转播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孙正平:我自我感觉这个记录目前是我保持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很多老前辈,包括宋老师、新华社的老记者、体育报社的老记者,他们可能参加过一、两届奥运会,或者一、两届的世界杯足球赛,后来有的可能空缺了,有的可能已经离开了这个工作岗位。我赶的时候比较好,所以还算是比较幸运吧。
孙小梅:我知道你原来插过队,当过知青,有一段非常丰富的经历。
孙正平:那会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非常广阔的天地。
孙小梅:那是在哪年?
孙正平:1968年,我好像是12月23日离开北京的。
孙小梅:那时候你多大岁数?
孙正平:我17岁,一下去就是13个年头,当然这里面包括务农、插队、在插队所在地当老师。当民办老师不像现在的老师挣工资,都是挣工分。后来就上大学,大学以后还在饮食服务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当初插队的县当了一段时间的体育老师。
孙小梅:在你热血沸腾的上山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有一天自己会做一名体育节目的解说员?
孙正平:在小学的作文当中写过,我记得比较清楚,好的作文会放在班级最后的墙壁上的作文榜展示。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小时候到人家窗根儿下去听“半导体”,那会儿也有篮球赛、羽毛球赛、足球赛。觉得张之老师说得栩栩如生,真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会儿就萌发了这个特别有意思的想法——说球。工作后没觉得这是个职业,觉得是个挺好玩的事。
孙小梅:想过自己有一天要继续实现这个理想吗?
孙正平:家里当时出了事情,因为“四·五事件”,大家到天安门去悼念总理,我哥哥在这方面应该说是比较敏感,写了很多悼念总理的诗歌,在天安门也进行过一些演讲,但是最后受到“四人帮”的迫害,把他抓起来了一段时间。我当时一下子就心灰意冷了,因为我本想借这个机会和电视台接触一下的,我想试一试,即使不行也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不行,那么我就安心的当老师或者以后再发展。
孙小梅:事实上有没有受到牵连呢?
孙正平:当时受牵连了,我自己就放弃了,我就没有和电视台接触,可以说是灰溜溜的,心情非常不好。但是没想到事情转得很快,10月份的时候,“四人帮”倒台了,我哥哥又成英雄了,到北戴河疗养,又做报告,一切全没问题了,那我这个事情又旧事重提了。我从1976年开始办这事,由于人事的更动、时间的推移,最后到1981年才办成,前后办了5年,到北京的时候正好30岁。人们说三十而立嘛,我也恰恰是在30岁的时候,实现了我幼时所梦想的夙愿,开始对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的尝试。
孙小梅:很多观众说,看中央电视台的体育节目,以前听宋世雄老师解说,现在听您、韩乔生老师的解说,听来听去,觉得你们几个人的声音非常像。
孙正平:我觉得观众可能多少年来听一种声音,已经有点厌烦了,天天让你吃鱼翅、鲍鱼,偶尔也想吃点窝头、贴饼子,但天天让你吃贴饼子,营养又不够。那么,我觉得体育主持人也应该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风格,但是殊途同归,就是说你要把这些比较鲜活的、比较有权威性的东西、大家听着爱听的东西、大家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东西交给观众,说得到位,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优秀的播音员。
孙小梅:在比赛的过程当中,当你的情绪受到观众的情绪影响的时候,你是怎样控制自己来保证比赛转播的客观、公证?
孙正平:如果中国队获胜了,你不可能冷眼旁观,这个时候恐怕你的情感、情绪都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现场的球迷是同步的,要分享他们的喜悦,是非常高兴的,但是我觉得作为播音员,还是应该冷静一些;相反如果我们的球队失利了,我觉得我们不能指责、漫骂、挖苦、讽刺,这样我觉得对观众的引导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反面的影响,而且会导致一些不好的情况出现。我举个例子,“5·19”这场比赛中国队输给了香港地区队,这场比赛在当时是万众瞩目,最后球输了,而且引发了工体外面有些球迷的不冷静行为,烧汽车、砸公共设施等。应该说正是由于我们有老播音员的经验教训,加上我们受这方面的影响比较大,我们的转播没有出现这样的偏差,没有由于我们转播中有一些不利的语言、不应该说的话,而误导观众产生不好的负面影响。
孙小梅:在你面对繁忙的工作的时候,以及面对来自工作中压力的时候,我相信你的家人一定给了你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孙正平:我的爱人是搞旅游的,在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工作。我觉得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她本身并不是一个体育迷,自从我搞上这个工作以后,只要有我的转播,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外,她都要一个转播时间表来,收看我的转播,尽管她不是特别喜欢。同时,她也从一个外行逐渐的能够挑出我一些发音上的不准确,能够指出什么地方说得不合适,什么地方说错了。我的女儿也是这样,已经成了半个球迷,这是出于对我的一种关爱,她有时候通过我的声音判断我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这么多年,我爱人牺牲了很多工作上的机会,包括外出的机会、驻外的机会,我觉得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支持。
孙小梅:应该说你代表着一批承上启下的体育节目主持人,面对新生代的涌现,你有没有感受到压力和挑战?
孙正平:应该说有压力,但我觉得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而且机遇和挑战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对你从事的事业、工作,是难得的机会。同时我也看到为什么他们能够受到电视观众、球迷、体育迷的喜爱,他们年轻,很少受各个方面的束缚,思路比较清新,起点比较高,我指的是综合能力的素质。尽管有些播音员的播音基本功上还差一些,嗓子不是很好,有时候咬字发音不是很规范,甚至还有一些人多少有一点南腔北调。但是为什么观众现在不太注意这些,说明观众对我们的解说更注重内容。应该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互为补充,这样才能使我们中国电视体育转播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