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横
1、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月均625元
我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基本实现社会发放,不仅保障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而且也方便了离退休人员就近便捷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已从1997年的月均415元提高到2002年的月均625元,使广大离退休人员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老年文摘》 第1版 2002.3.17
2、三条保障线变为两条保障线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已在3月12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后,我国下岗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逐步向失业人员保障制度过渡,变包括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人员保障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内的三条保障线为两条保障线。此外,在现有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和失业保障制度之外,还将建立工伤保险制度。 《老年文摘》 第1版 2002.3.17
两会报道
3、重视老年人才的开发使用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科技工作者3000多万人,其中离退休科技工作者500多万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既面临人才资源的严重短缺,也面临人才资源结构的不合理状况。老年人才是知识和科技含量高、又能带来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本。老年人才作用的发挥,具有不需要培训、成本低、来了就可以用的明显特点。开发和利用老年人才资源,是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老年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自身需要。 《老年文摘》 第1版 2002.3.17
4、发挥老医卫专家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医疗卫生方面的专家是越老越有经验,一个老中医的黄金年龄往往可以延缓到80岁,即使是外科大夫,优秀的专家也能工作到70多岁,而一刀切会使这些专家过早地离开工作岗位,失去发挥作用的舞台。目前,在这方面我们十分缺乏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国为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不是在国外留过学或在国内拿个博士学位就可以当的,他需要经验的积累。而另一方面却使一大批身体非常好、经验非常多的老医生退休,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合理。虽然说一些老专家可以返聘,但毕竟他工作的时间只有原来的几分之一,远不及他可能发挥的潜力。 《老年文摘》 第1版 2002.3.17
地方专递
5、四川省试用指纹识别系统 防范冒领养老金
四川省各地防范冒领养老金的工作已全面开展,先进的指纹识别系统已经在资阳、达州等一些市县试用。今后,社保局将能够定期给离退休人员寄送油墨片采集指纹和回收对比指纹的方式确认他们的生存状况。这种方式对异地养老、年高多病的离退休人员很方便。 《晚霞报》 第1版 2002.2.19
社会调查
6、家庭养老不可替代但需创新
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去年底完成的一项国家重点课题研究显示,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逐渐弱化。但在新形势下,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庭给老年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养老保障还不发达,社会服务还不够健全的状况下,家庭养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养老的主要形式。研究提出,巩固家庭养老必须走创新之路,如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签订赡养协议,使家庭养老具有法律效力,防止子女之间的扯皮推诿现象;提倡男到女家生活,改变过去女儿不承担养老义务的旧习;强化自我保障,鼓励老人增加积累,开发庭院经济,从事个体生产经营,兴办老年经济实体等。研究还建议努力探索新形式,使老年人养老既有熟悉的家庭环境,又能得到社区提供的必要服务;既能享受由家庭提供的天伦之乐,又可减轻家庭成员照料老人的负担。 《晚霞报》 第3版 2003.2.18
老人风采
7、马车上的快乐晚年
成都市金牛区天回乡66岁的伍加度在当地是个名人,因为他的观光马车使许多过惯了现代都市生活的城里人体会到了别样的乐趣。1996年,“五一”黄金大假期前,伍加度改装的马车问世了,他频繁地往返于各个度假村、农家乐之间,低廉的收费使他的生意十分火爆。后来,伍加度以根据客人的建议近4平方米的车厢里放上茶几,装上音箱,客人们自己买来酒菜边吃边听着欢快的音乐和清脆的马蹄声,饱赏田园风光。 《晚霞报》 第2版 2003.2.18
8、他,靠卖字画救助老人
尹升,今年65岁。他的家是一间只有40多平方米的小屋,却住着他和他收养的三位高龄老人。尹升说:“不是我的品德有多高尚,而是我看到一些老人那种生活状况就忍不住要帮一把。”从1971年路遇无依无靠生活极为困难的老人赵永贵开始,尹升到目前已经收养了17位老人,而送钱送东西救助过的老人多达40多位。尹升15岁开始学画,是著名书法家吴玉如先生的入室弟子,师从著名国画大师梁崎学画,在书画上颇有造诣,1996年被聘为国务院办公厅老干部国画指导教师,国务院还收藏有他创作的山水中堂。如果不是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照顾他收养的老人,也许他会比现在更有名。 《老年文摘》 第2版 2002.3.17
专家观点
9、费孝通的“六条老人守则”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名誉主席费孝通教授提出的“六条老人守则”是:一、活到老,学到老,力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精神面貌和业务水平,不要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二、得之于社会的还要还之于社会,把自己的学识尽可能交给下一代。不要把这些财富带到火葬场去殉葬。三、确保晚节,力求在永息之刻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天下固然没有无瑕之白璧,但一生做事要力求洁身自好,不留遗憾。四、天天锻炼,力保健康,争取长寿。五、为儿女做个好榜样,不要为他们的物质享受多费心计,要从怎样能培养他们靠自己力量克服逆境打算。给他们财富和地位、留遗产是害了他们。六、为自己从事的事业培养好接班人。把历史看成是没有止境的接力赛跑的跑道,接受上班,传好下班,乐在其中。 《安徽老年报》 第4版 2003.3.15
养生保健
10、几种抗癌食物
大枣:含有多种抗肿瘤的活性因子,期所含的山楂酸,如每天口服25毫克,两周后本身的抑癌效应可高达60%以上。
萝卜:其所含的纤维木质素可提高异物和坏死细胞的功能,从而加强人体的抗癌能力。此外,萝卜含有的糖化酵素,也能分解致癌的亚硝酸,起到抗癌的作用。
大蒜:其中的硫基化合物是消除体内亚硝酸盐和阻断内源性亚硝胺的有效成分,有较好的防癌的作用。
茄子:含有抗癌的有效物质——龙葵碱,这种物质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
黄豆:其中的硒元素能防止致癌物质与正常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结合,从而起到防癌作用。 《晚霞报》 第3版 2003.2.11
生活百科
11、如何处理虾类
保留一节虾尾后剥去虾壳,剔除背部肠泥,剪掉尾刺,再于腹部划上数条刀痕,然后手用力将虾向其部扭转,可以烧出外形笔直漂亮的虾来。 《晚霞报》 第3版 2003.2.19
12、盐水泡黄瓜可保鲜
在溶器中(脸盆、水池等均可)注入稀释盐水,把黄瓜浸泡在里面。这时水面便会产生许多细小气泡,有的附着黄瓜的周围,它可维持黄瓜的呼吸。这样,盐水可防止微生物繁殖,在摄氏十八度到摄氏二十五度常温下,黄瓜可保鲜二十天左右。 《安徽老年报》 第2版 2003.3.15
提 个 醒
13、老人应防“现代科技畏惧症”
IP卡不会用,电脑不敢开关,空调不会设置模式,面对不断进入生活领域的“新事物”,不少老年人常常从“不敢摸”发展到相抵触。著名人口理论家、年逾古稀的西南师范大学教授吴红铁指出,老人中的“现代科技畏惧症”普遍存在,保守地估算,在城市老龄人口中,“患病率”也超过半数以上,这已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之一是不少老年人把自己定位为“过来人”,“过一天算一天”的心理容易成为主导,接受“新生事物”的意愿不强。吴教授疾呼:老年人不应满足于过去的生活方式,更不应放弃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人想靠过去获得的知识应付一辈子,已不可能了。学习,应贯穿生命的始终。否则,“现代科技畏惧症”就会缠上你。 《晚霞报》 第1版 2003.2.18
身边法律
14、外孙应否履行赡养义务
我国婚姻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祖孙间承担赡养义务应具备下列条件:(1)孙子女、外孙子女要有负担能力;(2)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死亡或确无赡养能力。但孙子女、外孙子女自愿对祖父母、外祖父母赡养的不在此限。 《安徽老年报》 第4版 2003.3.15
探 索
15、睡觉时大脑在忙啥
有些人以为人睡觉的时候,大脑也休息了。其实,我们在睡觉的时候,大脑正忙着呢,它要发出指令,修复我们整个生物系统,把第二天要做的工作和大脑中储存的有关技能和记忆联系起来。据研究,大脑的这种活动在睡眠的最后阶段最为充分,尤其是睡眠的最后两个小时,所以,如果一个本来要睡8个小时的人非得提早两小时起床而“闻鸡起舞”,那很可能就错过了这个非常重要的大脑工作时机。如果你轻易地削减睡眠时间,损失可能会非常惨重,因为你切断了大脑“重装系统”和“调用资料”。这会大大影响你的工作效率。 《安徽老年报》 第2版 2003.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