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关注夕阳     不老人生     多彩生活     相约夕阳红     潇洒走四方     栏目简介     报刊信息     周末版         



一周信息 (9期)


  新闻纵横

  1、8亿农民暂无法纳入社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说,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中国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制还处在建设过程中,还非常完善。在目前的国情国力下,要将将近8亿的农村人口都纳入这个统一的保障体制,暂时还做不到。 《晚霞报》 第1版 2003.3.14

  2、五城市试点行政三分

  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姜恩柱透露:在搞好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同阶时,中央还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目前,深圳等五个城市正在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这些试点被概括为“行政权力三分”。 《晚霞报》 第1版 2003.3.14

  3、西部允许民营企业投资

  我国在西部开发中出台的优惠政策是否适用于民营和外资企业?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李子彬说,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重要规则就实行国民待遇,因此凡是允许外商进入的领域都允许国内民营企业进入。 《晚霞报》 第1版 2003.3.14

  地方专递

  4、宁波:首家农村合作银行诞生

  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批复精神,日前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创立。这标志着中国第一家合作制银行诞生,表明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 《晚霞报》 第1版 2002.3.14

  5、四级助老维权网作用大

  天津市已健全市、区县、街乡镇和居委会、村委会四级老年维权网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目前,各区县和街乡镇老龄委均成立了老年法律服务机构,各居委会和村委会也都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组织,并根据不同条件维权。2002年全市区、县以下各级维权组织共接待老年来信来访投拆案件4338件,其中,赡养问题占43%;房屋纠纷占24%;老年再婚问题占9%;两费问题占8%;其他问题占16%。经各级维权组织以入户调解、联系协调、协助立案、代写拆状、代理出庭、参加陪审等方式处理的3437件,占全部投拆总数的79%,使用权老人家庭矛盾化解,社会稳定,老人满意。 《天津老年时报》 第1版 2002.3.10

  6、烟台成立反家庭暴力中心

  山东省烟台市妇联和市民政局日前联合成立了“烟台市反家庭暴力妇女保护中心”,为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提供短期收容和各种帮助。 “中心”规定,凡本市范围内因家庭暴力身心受到伤害的妇女,有县以上妇联组织的介绍即可到中心受到保护。在此期间,中心对实施家庭暴力人员进行有关道德、道德教育;对受伤害的妇女进行安抚和帮助,让她们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辖区内的家庭暴力。 《天津老年时报》 第1版 2002.3.10

  7、依靠老年人 服务老年人

  天津市南营街在全街道14个社区普遍建立“三位一体”的社区老龄工作机制。社区老龄工作既服务老年人又积极依靠和发挥社区老年人的作用,收到明显成效:全街道共497名老年人担任楼组长,各个社区文化团队老年成员达到700多人。“三位一体社区老龄工作”机制,即:社区建设、“星光计划”和社区老龄工作互相推动、互相促进、同步发展,形成一个社区老龄工作的有机整体。其中社区建设作业城市管理和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组织模式,为社区老龄工作和落实“星光计划”提供了必要的行政管理框架和组织保证;社区老龄工作的发展,又为社区建设解决了服务主体和基本领先力量的定位问题;而“星光计划”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是开展社区精神文化服务活动的有效载体,是运作社区老龄工作的基本阵地,是发挥老年人积极性、参与性、创造性的最佳场所。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借助。 《天津老年时报》 第1版 2002.3.12

  老人风采

  8、农民王慎言获全国优秀通讯奖

  新伊妈,阜阳市颍泉区邵营镇退休教师王慎言荣获“全国优秀通讯员”证书和奖金。这是中国少年报奖励他在2002年新闻宣传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这是他新世纪第二次获此殊誉。王慎言是业余新闻工作者,30多年来,他担任《阜阳日报》、《安徽日报》、《中国少年报》等报社通讯员,采写了不少有价值的教育新闻和社会新闻。 《安徽老年报》 第1版 2003.3.10

  9、七旬老汉18年造出花果山

  “太阳出来照山川,河边有座加南山,老头修了它18年,树木成了林,雀鸟闹声喧……”到南充市高坪区龙门镇附近的加南山游玩的人,可能会看到一名老人一边劳作一边高唱他自编的歌。这名造山老人叫龙永昌,今年70岁,18年前,已52岁的龙永昌萌发了在这荒滩上建1个供人休闲的公园,在公园里造一座供人游览的“花果山”的想法。此后,老人每天天不亮就背着土筐,扛着锄头,挑着水桶到孔夫子片荒滩里去,“造山”,他独自一人一筐土一筐石地搬着运着。18年来,龙永昌真是历尽了艰辛。18年的艰辛也颇有成效:昔日的荒滩变成了风景秀丽的公园,公园里崛起了1座高约15米,山脚周长约250米的花果山,取名“加南山”,1条宽约4米,深约7米的环绕着加南山。如今经常有人来这里休闲玩耍。 《晚霞报》 第2版 2003.3.18

  关注老人

  10、关注老年人出行平安

  据统计分析,中国老年人交通事故特点为:(1)伤亡严重。近4年来,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死于交通事故的,每年7600余人,占全国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11.5%;受伤7611人,占受伤总人数5.1%。(2)老年人出行游逛发生交通事故突出。以1995年为例,老年人出行购物时发生交通事故死亡1038人;上街散步游逛发生交通事故1385人。两者占老年人交通事故残废总数的27.95%。(3)绝大多数是步行和骑自行车时发生交通事故。据2001年统计,老年人骑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近2000人。占老年人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24%。(4)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主要是离退休、不在业及从事家务的人员。鉴于老年人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欧美发达国家早已把“维护、保障老人的交通安全”提上了政府议事日程,列入社会公益事业。德国自1990年以来,交通死亡人数连续7年超过8000人。1996年60岁以上老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3%。为此,德国人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开展参加型、体验型、实践型交通安全教育。让老年人体验各种道路的交通环境,观看发生事故时的危险场面,掌握危险情况下的处置方法等。二是实施促进老年人安全驾驶的对策。扩充老年人驾校学习的班级;有效地利用科学检查仪器,实施驾驶适应性检查;有效地利用驾驶模拟器,推广个别的安全驾驶指导;开发、推广老年人易乘易驾的机动车辆等。三是创造老年人能安心活动的道路交通环境。通过扩宽人行道、将交通标志大型化、设置通俗易懂的道路标志等到方式来整治道路交通环境。近几年,其老人交通事故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晚霞报》 第1版 2003.3.13

  11、养老院亲情缺乏何其多

  记者在对天津市部分养老院采访中发现,一些儿女孩子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后就很少再来探望,似乎把养老院当做了卸“包袱”的地方,完全忽视了老人的情感需求。据介绍,眼下大多数养老院中入住的老人并非都是些为了排解居家养老的孤独和寂寞,通过社会养老途径选择一种更为理想的处所,而是老人不能处理或缺少生活上的安全感,更多的是患病、卧床、痴呆的老人。他们已患病多年,因为治病和生活照料,牵扯了儿女们太多精力,因儿女们竞争压力大,老人不得已住进养老院。 《天津老年时报》 第1版 2002.3.14

  新 视 点

  12、白发人当“业余法官”

  天津市河东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最近对该区百余个社区居委会调查发现常年工作在民间调解战线的“业余法官”中,80%以上都是年过60岁的老年人。他们在为市民调解家庭纠纷、邻里不和中发挥着显著作用,从去年3月至今,共调解民事纠纷300余件。据调查,该区先后吸纳60岁以上的老年人1000多人。这些老年调解员为了使工作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还自学法律知识。不少居委会定期请专业法律工作都到社区为白发人“业余法官”讲课,掌握平息家庭纠纷及调解邻里不和的技巧和处置能力。在民间纠纷调解中,由于他们情况掌握透彻,威望高,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他们到居民家庭中调解纠纷很受欢迎。 《天津老年时报》 第1版 2002.3.12

  神州大地

  13、我国植树习俗

  定居植树:云南傣族的群众每当迁移到一个新地方居住,都要带上树苗,栽种在自己新居的周围,让它生根、七花、结果。

  辞乡种树:在安徽省的一些地方,一直保持着“辞乡种树留情”的传统。哪家的子女考上了大学,当了兵,或者谁家迁移他地,都要在自家或本家族最亲的人房前种一棵石榴或栅桃。这种树,一般在3年后开花结果,当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就会勾起家人的思念。当地人称之为“念情树”。

  增岁植树:湖南省湘西的苗族,不论谁家生了小孩,都必须要种一棵树。以后每增加一岁,就要再种一棵树。等到结婚时,男女双方就把这些树木当作家业。

  椰树陪嫁:在海南省文昌县,女儿出嫁所办的嫁妆之一就是椰树。到了婆家后,要将椰树栽在选定的地点。数年之后,丛丛椰树连成一片,成为蔚为半观的“爱情林”,象征夫妻“爱情常青,百年好合。”

  添孩植树:在江西省婺源县的一些地方,不管是谁家,也不论生下来的是男孩还是女孩,生后的3天之内,必须要选定一个地方种几棵树。20年后,小孩子长大成人了,树木也成了栋梁之材。 《安徽老年报》 第4版 2003.3.10

  信息平台

  14、外国人纷纷学汉语

  法国《问题》周刊1月24日一期文章题:全球有3000多万外国人学习或讲汉语。全世界学习或讲汉语的外国人有3000多万!这些人分别生活在世界上的85个国家里。在这些国家里,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这一语言。在最近10年中,有40万外国大学生前往中国学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也是世界上仅次于英语和西班牙语的第三大语言。 《安徽老年报》 第4版 2003.3.10

  营养博士

  15、不该抛弃的食物精品

  鱼眼:特别是金枪鱼科的鲔鱼眼,含有相当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种天然物质能力增强大脑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鱼磷:鱼鳞含有较多的卵磷脂、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尤以钙、磷含量高,是特殊的保健品。

  橘络:橘瓣外表的白色经络中含有一种名为“路丁”的维生素,能使人的血管保持正常的弹性和密度,对于平时有出血倾向的人,特别是有血管硬化倾向的老人,食橘络更有裨益。

  骨头:骨头营养胜过肉。猪骨头蛋白质高出奶粉23%,是猪肉的两倍,高出牛肉61%,是鸡蛋的1倍多;至于磷、钙含量更是其他食物所不比拟的。尤其是,它的营养万分比植物性食品更易为人体所吸收。

  辣椒叶:辣椒叶含有丰富的钙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其味甘甜鲜嫩,口感很好。既可单独作菜,亦可与肉类同炒,还可煮汤,。常食辣椒叶能起到驱寒暖胃、补肝明目、促进胃液分泌、减肥美容的作用。 《晚霞报》 第3版 2003.3.12

  环 球

  16、撒丁岛:百岁寿星男性多

  意大利的撒丁岛堪称“长寿岛”。据对岛上317个村庄所作的调查,现共有百岁以上寿星222人,平均每10万人中有13.5人系百岁以上老人,此比例约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0倍之多。与世界其他地区往往女寿星大大多于男寿星不 同,该岛男女百岁老人的比例相反2:1,但研究都有至今未能成功地找到其中的关键原因。研究者们惊奇地发现,岛上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大多仍在辛勤地劳作,从外表和精神状态看,和其他地区的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也差不多。 《安徽老年报》 第4版 2003.3.15

  17、地球的几次变化

  奇变一:出现生命 第一次奇变是在1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塞尔维亚尼什哲学院教授帕夫莱博士在一块19亿年前形成的岩石中发现了植物含有白要质素和纤维素,表明地球已有生命。

  奇变二:出现昆虫 第二次奇变是在4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1厘米长的小昆虫,它是由日本生物学家在本州岛山脉中最古老的有机化石残片中发现的。

  奇变三:出现恐龙 第三次奇变是在2.2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恐龙。美国古生物学家在亚利桑那沙漠发现这个恐龙化石。

  奇变四:出现猿人 第四次奇变是在4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猿人。埃塞俄比亚的阿什河岸有一具距今400万年的古尸,经鉴定是一具猿人尸体。

  奇变五:出现石器工具 考古学家亦在埃塞 俄比亚东北区海港地区发一批原始石器工具。

  奇变六:出现直立人 第六次奇变是在160万年前,直立人的出现。这是在肯尼亚北部图尔卡纳湖两岸发现的。经鉴定,这具骨骼化石是一个12岁的男孩子,身高与现代人一样。

  奇变七:出现原始村落 第七次奇变是在1.5万年前,出现了原始村落。在俄罗斯波加尔斯克地区发现了极其珍贵的原始村落遗址。

  奇变八:出现象形文字 第八次奇变是在7000年之前,出现了象形文字。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墓壁上残留着绘画,墓内有陶器,上面刻有象形文字。 《安徽老年报》 第4版 2003.3.10

  时代变迁

  18、问候语的变化

  邮政时代:见信如见面,此致敬礼!

  电话时代:喂,你好!你找谁呀?

  呼机时代:速回电话!生日快乐!

  手机时代:你是哪位?你打错了!

  网络时代:你是MM,还是GG?

  后网络时代:有人吗?你是人吗?       《晚霞文摘》 第6版 2003.3.7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