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关注夕阳     不老人生     多彩生活     相约夕阳红     潇洒走四方     栏目简介     报刊信息     周末版         



变革


  吕桂芬是江苏省口向水县黄圩镇黄圩居委会的一位五保老人,今年已经78岁了,多年来都是由村组供养,自己单独生活。

  吕桂芬:养是养着我们的,养呢是每年600斤粮食,都是小麦。

  由于村组集体每年只供养600斤粮食,柴米油盐等各项开支都包括在内,吕桂芬老人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如果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村组给五保老人筹集粮食时还比较困难。最后就是筹集到粮食,质量往往也很差。

  吕桂芬:人家以为600斤粮食,实际上没有好粮食给你,哪来的好粮食?如果是米牙。面就好了,它现在没有好粮食。

  杨应乾:筹集的粮食质量比较差,一般的农户拿的都是劣质粮,五保老人反应比较大。

  由于筹集的粮食经过去除杂质以后数量少了很多,吕桂芬老人有时连饭都吃不饱。

  唐玉芳:她真的很苦,没有吃的。

  吕桂芬:这日子怎么过?然后到别人家,人家舍不得我(挨饿),给我弄点吃的,然后吃饱了。

  吕桂芬老人不仅生活有时困难,如果遇上疾病就更加艰难。

  吕桂芬:50元钱,病灾护理费也在里面,一瓶盐水都不够,比较艰苦。

  胡金海: 老人生病了,头疼感冒了,要向农民筹钱,给老人治病,如果遇到大病,花钱多了,钱就更难筹了。

  杨应乾:过去在集体,大部分村五保老人的医药费,是很难解决的,因为过去本来村提留收缴的难度就比较大,有的资金就不得到位,所以有的资金就不得落实。

  由于向村民筹钱比较困难,老人生病时医药费往往都是亲属帮助解决。在响水县一些五保老人就这样艰难地生活着。为此县委县政府曾采取多种措施改善五保老人生活医疗等各方面条件,但是由于响水县经济欠发达,再加上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村经济条件较差,造成五保老人在生活医疗方面都不能得到可靠保障。

  王哲:一是(各村)供养标准不一致,有高有低,有的五保老人甚至连基本生活也难以保障;二以田供养的五保老人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有的连基本生活也难以维持;三医疗得不到保障,由于村级经济有限,五保老人遇有重病、大病医疗费用很难得到解决。

  从全国来看,自1994年国务院颁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以来,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以机构供养和五保服务网络相结合的福利服务体系,五保老人供养所需钱物由乡镇村组集体解决,五保老人的生活和合法权益基本得到了保障。

  王素英:在2001年的时候全国共有3.2万家敬老院,为68万五保对象提供服务,这是集中供养这一块;除此之外还有散养的五保对象,那么这些人呢是有295万人。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达到了1712元钱,一年一个人;散居的这些供养标准达到了994元。

  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五保老人的生活仍然不能得到很好地保障。

  王素英:差的比如说,他的供养经费的来源比较有困难,供养的标准比较低,因为散养的我们刚才说平均标准是900多块钱,很多不发达地区,偏远的地区,他的供养标准可能就很低了,就只有几百块钱。

  2000年,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陆续在安徽、江苏、河南等一些省市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中央针对原来五保供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求各省市在税费改革时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保证五保老人的供养。

  王素英:在税费改革的时候规定,(向农民征收的)一块就是农业税,另外还有一块就是农业税附加,五保供养这一块必须要从农业税附加中得到保证。

  原来五保老人供养各地基本都是从乡统筹村提留中解决,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来的乡统筹村提留而改为向农民征收农业税附加,五保老人供养资金就从农业税附加中划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差别较大,经济不发达地区向农民征收的农业税附加由于数额较小,不能保证五保老人的供养。

  王素英:税费改革之后应该说绝大部分地区能保证五保老人的供养,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有些地方呢确确实实存在五保老人的供养水平在降低的现象,不论是集中供养的还是散养的水平都在降低;还有一个就是五保对象的医疗问题越来越突出了,应该说这些问题也还是存在的。

  中央和一些省市地方为保证五保老人的供养又从财政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补助。

  王素英:有些地方经济水平好些,那么这块基本能够得到保证;那么有些地方呢比较困难,他们在税费改革的时候,农业税附加就没有办法保证五保对象的供养,那么他们就专门从财政拨出资金来,用转移支付的形式对五保老人的供养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2001年6月江苏省响水县按照上级要求也开始了农村税费改革,在税费改革时,为改变原来有些五保老人生活不能得到很好保障的状况,他们采取了每个五保老人每年1320元供养资金,全部由县财政直接拨付的办法,所需资金从农业税附加中划拨,不足部分由中央和省财政对村转移支付中解决。

  周德样:针对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我们的县情,因地制宜,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之下,改变了过去乡统筹、村提留当中筹集资金,改为由县财政直接拨付的办法,优先保证五保老人的供养资金按时足额地落实。

  王哲:我们采取了四统的措施:统—供养方法,以筹钱筹粮供养改为现金供养;统一供养标准,每人每月安排110元钱;统一供养资金发放渠道,由县财政从农业税附加中划拨返还到各乡镇,各乡镇负责发放;医疗费统筹使用,小病以医疗单据报销,大病重病由各乡镇在医疗经费中统筹解决。

  税费改革以后,五保老人的供养资金由县财政统一划拨到各乡镇后,由各乡镇负责给五保老人安排使用。

  徐莉:就是对五保老人每个月110元的生活补助费进行了适当的安排,每个月我们给他们安排生活费90元,另外呢还剩下20元我们全镇进行了统筹,这20元呢,全年是240元,我们主要是这样安排的:医药费是每人每年是120元,添置衣服的费用是70元,另外呢还有50元就是老人的丧葬费用来进行统筹。

  从2001年9月份开始,五保老人供养资金就由乡镇民政部门造册,按照每人每月90元生活费发放到各村,然后由各村送到五保老人手中,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吕桂芬:从去年开始,天天有菜吃,我都买鱼,我也不节省,每个月发多少钱我都吃了。

  唐玉芳: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啦,反正不困难了啦,要吃什么就买点什么,穿的盖的也不缺。

  2002年初,县民政局为进一步规范五保老人的供养,他们给每一个五保老人确定了扶养人,有亲属的由其亲属扶养,无亲属的则由党员和干部作为扶养人,老人去世后遗产归扶养人继承,村委会、扶养人、五保老人三方签定扶养协议书,明确各自责任和权利。吕桂芬的邻居唐玉芳是党员,她主动当起了吕桂芬的扶养人,负责照顾她的日常生活。

  唐玉芳:她年纪大了,眼也不大行了,有些事情呀,拣菜呀、刷锅呀都不方便,我给她帮帮忙。

  在签定扶养协议时,民政部门为了解税费改革后五保老人的生活状况,还对全县五保老人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后令他们吃惊的是有些村干部将五保老人的供养资金领回去后竟然没有发放给五保老人,一些五保老人几个月都没有领到县里统一发放的供养资金。

  黄圩镇的五保老人吴德良今年已经九十高龄,他外甥周文祥和外甥媳妇缪凤林是他的扶养人,吴德良和周文祥一家一起生活。2002年初民政部门工作人员来到周文祥家了解吴德良的生活情况,民政部门发现村里从来就没给吴德良发过供养资金。

  杨应乾:龙马村的吴德良这户呢,检查以后发现呢,他这个村干部呢认为他的房子不行了,要替他修房子,要把这个资金控制在村里,好用它修房子。

  缪凤林:一开始钱我们不知道,后采听杨助理说的,供养资金的钱被村会计领了,他没给我大舅手里。

  潘宗正:吴德良这户他的组长当时给我讲,他的房子不行了,上边漏。当时通过党员研究,把这个钱积攒起来,到下个月把这个房子修好。

  黄圩镇民政办调查时还发现像吴德良这样没有及时领到供养资金的情况不仅仅龙马村存在,其它村也有类似情况发生。

  杨应乾: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有的村他以扣过去的五保老人的费用为由把这个资金呢克扣,一部分,这是一方面;第二个呢,是有的村干部不太负责任,供养资金领回去以后没有及时的发下去,送到五保老人手中;

  县民政局在调查时还发现除了一些村没有将供养资金发放到老人手中外还有一些乡镇因为资金紧张等原因,将供养资金挪作它用而没有及时领到供养资金。县里发现这种情况之后,要求各乡镇村不论何种原因,拖欠五保老人的供养资金都立即发放到五保老人手中,否则将严肃处理。

  潘宗正:后来镇里检查时看到我们资金没到位,我们知道上面的要求以后,我立即找组长,结果当天中午(供养资金)就发放到吴德良手中。

  后来镇村又筹集一部分资金在周文祥家给老人建造了两间新房,吴德良的住房和生活问提得到了妥善解决。随后县民政局为杜绝拖欠五保老人供养资金的情况再次发生制定了新的发放办法。

  王哲:我们规定五保资金由五保老人直接到乡镇农经站领取,行走不便的,由民政、农经部门派专人送到五保老人手中,也可以由五保老人的扶养人代领。

  从2002年1月供养资金实行新的发放办法以来,各乡镇为五保老人每月20号就可以按时领到供养资金。

  五保老人:我们每月是90块钱,20号按时领取。

  缪凤林:我舅舅是五保老人,我替他采领钱的。

  在医疗方面,五保老人患病之后,也可以得到及时治疗。2002年初吴德良老人因患肺气肿住进了医院,看病治疗的医药费镇里就给予了及时解决。

  缪凤林:用了1700多块钱.基本上都是镇上解决的,我们就是跑跑腿,照顾一下老人,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响水县从2002年1月到8月共发放五保老人供养资金132万元,妥善解决了全县1501名五保老人的生活医疗等各方面的问题,五保老人的生活医疗条件比税费改革以前有了明显改善。

  周德祥:这一举措呢对于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于我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杜鹏:就是在口自们费改税之后.尤其是在农村贫困地区老年人如何采解决生活保障问题是政府非常关注的—个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像响水县的做法它呢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个尝试.也就是说在我们缺少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它能够通过政府的财政支出财政拨款来保证老人的基本生活.而且还充分考虑了老人的医疗和丧葬这方面的费用,我觉得这是一个制度上包括观念上的变革.就是说为农村将来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是—个非常有利的过渡形式。

  在响水县现在每个五保老人每月110元的供养资金,他们的生活医疗条件虽然比以前有了明显改善,在保障方法上有了一个明显的改变,但是各乡镇感觉供养标准还是有点偏低。

  杨应乾:像生活费90元,整个老人的钱呢、烧的、用电用水、零用钱都在这里面,这个标准呢相对偏低了一点:另外呢整个医药费统筹的费用还比较少,因为我们(2002年)上半年已经安排重大疾病的17人.已经安排了8000多元钱,全年(全镇)统筹的费用也就13000多块钱.这个经费还是比较紧张的。

  响水县民政局负责人就如何进一步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医疗等各方面条件谈了他们的打算。

  王哲: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不断提高五保老人的供养标准,随着社会医疗保险的建立健全.我们将把五保老人纳入医疗保险.解决看病难问题:二是在经费发放渠道上,由农经部门发放改由银行凭卡发放:三是扩大集中供养面.通过三年努力,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达到40%左右。

  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各地在做好五保老人供养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王素英:在税费改革中,很多地方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保证了五保供养,这样通过农业税、农业税附加、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这三条途径使得五保供养工作在一些地方做得比较完善,确确实实保证了五保老人的生活供养和各种权利的实现;近几年呢,我国在城市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去年开始,有些省市已经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使得很多五保老人也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的这个线里面,这样呢也使五保供养得到了实现。

  据了解,民政部从2003年开始将在星光计划中加大对敬老院建设的投入,使敬老院能够稳步发展,为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提供支持。另外各省市今后也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提高五保老人的供养标准,完善各种保障措施,我们相信明天五保老人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