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解说据统计,截止2001年底北京市老年人口已达188万,这些老年人大都患有,陵性病,其中老年痴呆的患病率高达5.19%。老人一旦患病,就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许多困难,尤其是那些有老人走失的家庭更加苦不堪言。
家住北京市宣武区棉花上四条的李玉芝老人,今年86岁,几年前患了老年痴呆症,有时自己遛弯就找不回家了。
老太太没有象平时一样按时回家,这时候正是下午四点多钟,丈夫和儿子都还没有下班,儿媳顾不上别的,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跑出去找老人。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几个小时过去了,老太太还是没有找到。眼看着天马上就要黑了,老太太还没有回家,儿媳的心里越发着急了。
就在儿媳一筹莫展的时候,儿子回来了,她赶紧叫儿子到街上去找奶奶。自己又到派出所报案,同时通知丈夫。又过了几个小时,儿子终于把奶奶领回了家。这时候儿媳的心总算是踏实了,全家人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自从李玉芝老太太有了这次走失的经历后,家里人为她更担心了,特别注意她的行动,处处小心看着,再也不敢让她一个人出去了。
的确,老人的走失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不幸的,四处寻找,心情焦滤,家庭的正常生活完全被打乱了。即使老人被找回来了家里人也为今后担心。家住北京朝阳区柳芳北里10号楼的陈鑫老人遭遇就更加不幸了,。陈大妈的老伴任杰以前曾经走丢了三次,但都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2001年4月5日的夜晚,任杰老人趁家人没注意,又从家里走了。
由于以前任杰也曾走丢过,家里人怕他再丢,就专门做了这块布条缝在他的衣服上,为任杰再走丢时,遇到好心人,看到布条能再把老人送回来,但这次直到天亮,任杰老人也没有回来,二家人向派出所报了案,也发动亲戚朋友一起去找,可还是没有音讯。
此时的任家陷入一片痛苦中。
几天的寻找没有消息,任家开始在报纸广播等多种媒体上刊登寻人启示,他们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把亲人找回来。
不停的登报,不停的得到消息,不停的寻找,然而每次都是失望而回。就在这样的寻找等待中,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家人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沉重了。
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心中的期盼,盼望着亲人能回到家中。200飞年10月,在任杰老人走失半年后家人等到的却是从天津传来的老人的死讯。
半年苦苦的寻找,半年苦苦的等待,眼前却是亲人的骨灰。
任杰老人和他的家庭是不幸的,其实象任杰老人这样,走丢后再也没有回来的老人还有不少。据调查,北京目前有老年痴呆患者近10万人,而每年走失的老人大约有近3千人。可以说,老人走失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它困扰着许许多多的家庭,他们多么希望能够有人来帮助他们。
的确,如何帮助走失的老人和他们的家庭,这是全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行动起来,让象任杰老人这样的悲剧少发生,让那些走失的老人能够回家,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快乐平安呢?
第二集
2001年4月8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播出了《送我回家》的节目。节目邀请走失老人家属,专家学者以及现场观众,大家共同探讨老人走失后怎么办的话题。节目的播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也吸引了北京红十字会副会长张熙增。
999是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的急救电话。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急救电话是在发生了紧急情况,需要救护车去抢救病人时才会去拨打,而老人走丢了,人们一般不会想起去拨打急救电话的。
经过半年的筹划和酝酿,2001年10月22日北京红十字会帮助部分走失老人回家的工作正式在北京地区启动。
为了作好这项工作,北京红十字会专门制定了申请登记表。在表中详细填写了老人的家庭情况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家人的联系方法。为了预防遗弃老人的现象发生,特别强调在999帮助找到老人后,家人必须接纳老人,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
为了方便查找,北京红十字会专门成立了敬老助老服务处,对每一位老人的资料全部输入计算机进行管理。同时向每一位填表的老人发放一枚红十字助老卡。
卡的正面有红十字助老急救的标志,在卡的背面有一个红十字编号,每一个助老卡与一个红十字编号相对应,做到一卡一号,一旦老人走失就可以根据助老卡的编号彳艮方便地查到老人的资料。
据统计,从去年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有近百万左右的老年人领取助老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尤其是有老人走失经历的家庭,得到消息后马上为老人办理了助老卡。
依托999先进的救护系统,北京红十字会为帮助走失老人回家,编织了一张安全网。
许多家庭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积极为老人办理了助老卡。但是虽然办理助老卡是免费的,可要真的得到帮助找回了老人,根据规定家人是要支付费用的。
那么一但老人丢失,999帮助找回了老人,家人又是怎么看待这笔费用的呢?
的确,把走失的老人找回来,这是每一个家庭最强烈的愿望,而999合理的收费也是每一个家庭完全可以接受的。
尽管每一位走失的老人走失的时间、原因各不相同,但这些老人大都在走失后说不清家庭住址,辨不清方向。那么一个小小的助老卡真的就能帮助他们吗?
家住北京门头沟的贡桂林老人就是第一位通过助老卡获救回家的走失老人,贡桂林,77岁,门头沟卫生局的退休干部,几年来经常忘事,经诊断为老年痴呆症。2001年底卫生局为所有退休人员集体办理了红十字助老卡,2002年4月22日早上,贡桂林老人从家里出去了。
贡桂林和老伴王洪玉单独住在门头沟,孩子们只有在休息日时才从城里赶回来。贡桂林老人走失的那天虽然是星期六,但孩子们恰巧有事没有回来,家中只有老伴一个人,贡桂林突然不见了这下可把老伴给急坏了。
平日里相依为命的老俩口,突然间老伴找不着了,王洪玉的心情我们自然可以理解,为了尽快找到老伴,王洪玉也顾不上下雨,自己跑遍了老伴经常去的地方,却没有发现老伴的影子,她又请邻居和老伴的单位一起帮助寻找。
单位、邻居大家分头找遍了门头沟的大街小巷,可一直找到晚上8点多钟,还是没有发现贡桂林老人,大家一边安慰王洪玉老人,一边想办法再找。可天已经黑了,又下着雨,能到哪去找呢?贡桂林老人还能回来吗?虽然他出去时戴着红十字助老卡,那么这个卡能起作用吗?
第三集
2002年4月22日晚8点30分左右,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的电话又一次响了起来。
电话录音(同期):一位好心人在门头沟地税局前的街道旁发现了贡桂林老人,同时发现了老人佩戴的红十字助老卡,就及时拨通了999的求救电话。
就在急救车出发的同时,红十字会敬老助老月良务处的工作人员也通过电脑查询到了贡桂林老人的资料,并及时与家属进行了联系。
这是4月22日999急救中心帮助贡桂林老人的电话受理单。我们看到,从急救车接到任务出发,到把老人送到门头沟区医院,仅仅用了一个多小时,那么按照规定这次寻找贡桂林老人所花费用又是多少呢?
时间用了一个多小时,花了90多块钱,通过一位好心人的电话,999就把贡桂林老人送回了家,我们不禁想假如没有这张助老卡,贡桂林老人又会怎样呢?
贡桂林老人是幸运的,一张助老卡让他获救,但是假如没有那个打电话的好心人,贡桂林老人的命运将不堪设想;此时,我们急于见到那位打电话的好心人。
从小保安朴实的话语中,我们没有听出过多的想法,可是就是他极普通的一个电话,却救了一位老人的性命,也阻止了一个家庭悲剧的发生。也许这位年轻人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在不经意中他成了一位救人的英雄。我们多么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好心人出现,都能用举手之劳去帮助那些无助的老人。
据了解,从去年10月帮助部分走失老人回家的工作开展以来到现在,虽然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在三位好心人的协助下,999已经成功地帮助三位走失老人回到了家,假如没有这样一个个普通的电话,三位老人的命运又会怎样呢?没有好心人的帮助,这个助老卡还能起作用吗?作为这个系统的组织者,他们充满信心,但是我们也看到假如真的没有好心人来打电话,那么这个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转,帮助老人回家也就成了空话,的确,好心人的电话是这个系统最关健的中间环节,他就象桥梁一样联结着红十字会和走失的老人全民素质的提高,全社会对老人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来做这样举手之劳的小事,就会有更多需要救助的老人及时得到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红十字会不仅仅是向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发了一个牌,而是通过这个牌来唤起整个社会对老人走失现象进一步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