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关注夕阳     不老人生     多彩生活     相约夕阳红     潇洒走四方     栏目简介     报刊信息     周末版         



人“影”相随


  她出生皮影世家,几十年从事皮影表演工作,退休了,她要为皮影艺术再现辉煌而努力。

  皮影戏曾是一门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在电影、电视的出现和普及之前,它曾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走过了幸福的童年时光。

  在黑龙江,提到皮影,有人就会告诉你,只有在双城才能看到真正的民间皮影戏。

  在这里演皮影戏的大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由于共同的爱好,自发地组织在一起。今天,队里来了一位特殊的演员,她叫高淑芳。

  高淑芳出生在皮影艺术世家,是已故全国著名皮影老艺术家高殿卿的独生女儿,高老先生不仅通晓皮影艺术的雕刻、设计、操纵、表演,而且,在唱腔、音乐、鼓技等方面均有及高的造诣,被皮影界誉为“全才演员”,在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下,高淑芳自幼便深深地喜爱。

  我小时候是看着我父亲刻影人唱影戏长大的,在我记事的时候他就唱皮影了,那时候叫影匠他就是影匠了,那个时候对我父亲的东西很感兴趣,我童年时的游戏也大都是觉得我父亲他这个东西很好玩,我父亲一回来他就练,我就觉得这个东西挺好玩,那时候没别的想法就觉得好玩,有时候也帮他做一做,偶然的机会我也问我父亲,这东西咋拿的我父亲就教我分签。

  皮影戏又叫影子戏,俗称:驴皮影,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唐代就有皮影戏雏形的记载,到了宋代,皮影戏己在社会上盛行,元代初期,皮影戏曾作为军中主要文娱活动,进行流动演出,到了明代,皮影戏有了较大发展,明武宗正德三年,在北京举行了包括皮影剧团在内的百戏大会演,当时,京城内皮影戏班社多达四五十家。

  在一阵阵锣鼓与荡气回肠的吟唱中,悲喜异常的影戏不知带给高淑芳多少兴奋、感伤、和赞叹。

  1958年,高淑芳中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进入哈尔滨第二航空学校深造的机会,坚定地走进了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剧院的大门。从此,女承父业,走上了皮影艺术发展的道路。

  60年全国木偶评奖调演, 调演回来我们到唐山去学习,皮影剧团要求我们能不能给演一出戏,这个时候就说想演《白蛇传》水漫金山那场戏,那是我第一次独立操作这场戏。

  几十年来,高淑芳凭着先天的灵性和后天的勤奋,在皮影艺术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她曾经担任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皮影剧团副团长、团长、艺术指导等职务,1987年,被评为国家尖子演员,1992年,又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她曾协助德国汉学家赖西门博士撰写了《中国皮影戏史》,后来又自己整理了《中国东路皮影冠戴图例》,并撰写了数万字的介绍说明。

  高淑芳的家住在哈尔滨市,闲暇时间,她常常到有皮影的地方,和民间艺人在一起交流、切磋。

  1995年,高淑芳退休了,她不愿在家过清闲的日子,一心想着再为皮影艺术做一点事情。于是,她决定与爱人、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共同成立一个家庭皮影剧团。

  高淑芳的爱人周兴国也是自幼喜爱皮影,曾从师全国著名雕刻大师王遇鸿学习雕刻,后来,在皮影剧团搞灯光,是高淑芳的好帮手。

  如今的人们,听的是广播,看的是报纸和电视,几乎已经忘却了皮影,寻找到观众、维持生存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打开局面、如何选择观众、如何挑选剧目,需要着实地动一番脑筋。

  从社会的大气候来看儿童戏不缺观众,从现在的趋势来看儿童戏有观众,因为对儿童教育这是都不可缺的,加上皮影这门艺术它有动画片和美术片的特点,看起来我们走这条路还是比较捷径的。

  经过不断地分析思考,他们选择一个主攻方向,即以排儿童戏为主,以演儿童戏作为突破口。高淑芳和老伴原来的同事、朋友,知道他们成立了家庭皮影剧团,非常关心,有的没事的时候也主动前来帮忙。

  经过不断地总结经验,高淑芳和她的家庭皮影剧团演出获得了成功,所到之处受到老师和孩子们的欢迎。

  高淑芳的家庭小剧团成功地在沈阳、上海、深圳等地进行了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在花甲之年,她用自己的热忱与心血,再一次展现着皮影艺术的魅力,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出之后,他们的家庭小剧团却面临着解散。

  高淑芳的三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并且都有了自己的孩子,沉重的家庭负担使他们不得不考虑另谋生路。

  长时间的在外奔波,不经意之间,小孙子童童如今已经5岁了,喜欢玩什么,最喜欢玩扑克,长大想干什么做桥想当盖楼的,因为我看我家外头有盖楼的。

  高淑芳拿出父亲留下的影人,感觉沉甸甸的,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己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是,她觉得皮影艺术也应该像京剧那样,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一代一代传下去。近来,家里偶尔会有一两个年轻人登门求教,这使高淑芳感到一丝欣慰。

  和孙子在一起,高淑芳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个在父亲的戏台前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皮影戏的小姑娘,如今已是年过花甲,她希望把当初曾给她的心灵以美好荡涤的皮影戏,与人们分享,她希望那些优美的唱腔不要被人们遗忘,如今的孩子,能理解老人的心吗?

  有人说,皮影已到了无人喝彩的境地,可高淑芳却把皮影作为自己永不停止的追求,她还在不断探索,如何弘扬皮影艺术,使它既保持传统特色,又体现时代气息。

  我认为我将来的目标是要把传统的也保留下来,从儿童戏为儿童服务这条路上走得更宽,皮影戏的传统剧目应该有所保留和发展,因为现在还有一些老艺人还尚在,还能够把这部分完成,国外也是很好的渠道打出国门,让外国人看看中国的皮影和过去的不同了,到了90年代更发达,皮影的连续剧和电视剧,老同行联在一起,把好的东西发展起来,我认为能达到一个飞跃。

  每当谈到皮影,高淑芳总会说:这辈子是和“影子”分不开了,在她的心中有一个永不磨灭的愿望,那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再现“皮影戏”的辉煌。

  节目单:1、猪八戒背媳妇    2、八里庄高俊收妻    3、王翠兰送茶

  儿子:周晶波

  大女儿:周晶茹

  小女儿:周晶坤

  孙子:童童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