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有关卖点         



“中国功夫”的商业探索


  首播时间: 2003年5月15日星期四

  主嘉宾: “ 散打王”争霸赛场主持人徐锐

  吴彬武术培训中心主任吴彬

  中国国际文化管理中心副秘书长乔然


  路一鸣: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商界名家》,最近两年武侠大片在国际市场上非常的叫座,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卧虎藏龙》和前一阵咱们一直在热播的热炒的《英雄》,其实不仅是电影市场上,电视剧市场也能发现有武侠的这种潮流出现,像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还有马上就要播出的《天龙八部》等等。精明的商家,其实早就发现了中国功夫的商业价值,因为就在半个月之前,由一个民营企业投资运作的一个商业的武术赛在西安开幕了,这就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国武术散打争霸赛。那么今天我们请到了三位嘉宾和我们一起谈谈,中国功夫里边会有什么样的商业价值?我们怎么去开掘它?在我身边的这位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是散打王争霸赛的主持人徐锐先生,欢迎徐先生。

  徐锐:你好。

  路一鸣:徐先生其实不仅是一个主持人 ,我听说你还参与了整个散打王品牌市场运作的初步的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吗?

  徐锐:应该说从1999年开始,参与了散打王创业团队的前期的工作,中间出来了一段。从2002年又回去做了一些外围的工作,所以对于散打王这个品牌,到它的这个商业模式这种摸索,到资源的整合,直到寻找一条最快的盈利途径,应该说是有一些心得在里面。

  路一鸣:跟我们全国的电视观众比起来,你是离散打王最近的人,待会儿我们听听你的第一线报道。徐先生身边的这位实际上是很多武术冠军的教练和老师,里面有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著名的电影明星李连杰和吴京,吴斌老师,欢迎吴老师。

  路一鸣:我们待会儿听听你对散打王这件事情在商业上有什么看法?坐在我对面的这位已经是我们《商界名家》的老朋友了,是对文化市场运作颇有研究的乔然老师,欢迎乔老师。

  乔然:你好,

  路一鸣:我们更多的观众可能不太了解散打王这样一个我们可能在电视屏幕上常见的比赛,它背后的运作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短片。

  (看短片)

  路一鸣:短片里的画面让我们看起来非常的刺激,可能胆小的观众都不太敢看了,这样的一场散打比赛,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街头的斗殴,这么说虽然对这场比赛可能有一点外行的不敬,但是我们很想知道当初你们是怎么想到要办这样的一个散打王的争霸赛,来做一场商业运作,是什么样的东西触动了你们?

  徐锐:这个问题吴老师可能回答起来比较权威,简而言之最早散打王的投资商是在1998年看了一场吴老师做总导演的、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叫《武颂》的一台晚会,

  路一鸣:听徐先生一介绍我才知道,原来你还指导过一台武术的晚会,一台表演是吗?不光教学生练武功。

  吴彬:那是1998年庆祝我们中国武术协会(成立)40周年的一个活动,既然咱们武术成立那么长的时间了,应该搞一个大型的活动。

  徐锐:从中受到很大启发,觉得武术作为产业有一些产品是可以挖掘出来的,之后,大概通过了七八个月的市场调查,然后又组织的一些资源,包括中国武术协会的资源、资金资源到人力资源,包括一些其它的储备吧,在2000年的3月25号推出来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这是它诞生的一个背景,一个渊源。

  路一鸣:按说说起这种竞技性的体育项目,尤其是双人互搏这种项目,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拳王争霸赛,或者日本的什么K1比赛。

  徐锐:K1,包括泰拳。

  路一鸣:还有泰拳,要说武术(在)老百姓的观念当中还是强身健体为主,真要把它运作成一个商业比赛,要靠互相格斗的技巧来展现,可能我们还真是一时半会没想到,乔老师你觉得中国的武术适合做这种散打式的争霸赛吗?

  乔然:实际上武术在中国,很早以前就进入了商业市场,比如咱们有一部电影叫《飞刀华》,讲的就是武林中的人,走江湖卖艺,进入商业市场。

  路一鸣:这是老电影了吧。

  对。我认为这次的散打王争霸赛,实际上就是借鉴了国际上的运作方法,比如说刚才他讲到的K1,和吴老师刚才也提到的一些自由搏击,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放了以后,把搏击、武术的搏击纳入赛事,也开辟了一块市场。

  路一鸣:所以现在叫散打是吧。

  乔然:对。

  路一鸣:刚才你说到电影,我忽然想起来,咱们这个不懂武术的人要想了解武术,一般是通过影视剧来了解的,看电影里面打斗的场面非常的漂亮,不管打得有多重吧,反正赏心悦目的标准是达到了,可是要看散打王的争霸赛呢,这个动作显然不是那么具有欣赏性,那你两位当时策划这场商业比赛的时候,在市场上找它的卖点在哪呢?

  徐锐:开始的时候特别担心这一点,就是因为在我们小时候,可能吴老师比我岁数大很多,我小时候受到的这种武术的教育,完全来自武侠小说,飞檐走壁、摘叶飞花等。

  徐锐:看完真正的散打以后,它研究的是远踢近打贴身摔,看完之后的确觉得跟我们的想象有很大距离,我们想象就应该打得很流畅,

  路一鸣:它应该见跤拆跤才对,打着打着就抱在一块了。

  乔然:我也同意刚才主持人的那个说法,就是觉得(散打)有点像街头的这种打架,就是生猛的感觉太浓烈了,太生猛了。

  路一鸣:应该再雕琢一下。

  徐锐:作为武术的产品之一,搏击的赛事要走向市场,应该是注意力经济的一个体现,关注它的人越多,它的品牌价值,商业价值,乃至说到最俗一点广告价值才越大,那如果要没有人看,大家如果对它质疑的话,那它肯定就没有什么具体的商业盈利,那么我们确定的思路是什么呢?是给武术一个娱乐化的包装。

  吴彬:提到关于包装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比赛的事儿,还是应该跟中国武术协会好好商量一下,提到这个比赛的规则,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要让观众能够明白,谁输谁赢。

  徐锐:就是怎么算输,怎么算赢。

  吴彬:特别是当两个水平特别差不多的时候,就跟咱们看世界拳击这个职业拳赛一样。

  吴彬:争霸赛的时候也有出现这个情况,到底谁赢了,我判断泰森赢了,我判断这个霍利菲尔德赢了,但是这个是咱们判断,最后结果出来了,可能不是咱们观众所看到的。

  徐锐:越简单越好。

  吴彬:所以现在世界上凡是这种对抗项目的得分,观众一般的都能看懂,这样它就会有很多参与者,等于是我不仅在看,我还参与了,这个劲头就不一样了。

  徐锐:我自己做裁判,我自己能够去感受。

  路一鸣:这个有点像足球,每一个球迷都觉得自己能做教练,这个时候它的观众就特别的多。

  吴彬:所以这个我觉得可以考虑考虑。

  徐锐:这样一来我们就确定了娱乐化的包装是我们的一个新的东西。

  路一鸣:你怎么让它娱乐化?

  徐锐:比如说刚才你也说了,短片里也介绍了,我们给所有的运动都起绰号,原来有些运动员是有绰号的,但有些运动员是没有绰号的,包括给他们包括发型,服装。

  路一鸣:都有什么有意思的绰号?

  徐锐:比如说最早,咱们就拿这个最有名的超级散打王柳海龙来说,当时就根据他的重拳比较厉害,解放军队,当时在解放军体院,所以就干脆给他起个冲天炮,这个最早。第一场比赛大概是2000年的7月份,海龙打下来以后,我觉得不对了,我觉得他有一招是别的运动员没有的,就是劈挂腿,就是从上往下砸的这种。

  路一鸣:往下劈。

  徐锐:所以最后我就觉得,这个孩子长的也很帅,我说海龙,我说给你改叫柳腿劈挂吧。

  吴彬:我觉得里面取的号有一点像我们以前看的《水浒传》或者其它的一些。

  徐锐:好多都是抄的。好多都是借鉴抄出来的,抄袭出来的。

  路一鸣:武侠小偷。

  吴彬:我觉得有它的一定的新颖的方面。

  乔然:我觉得不管什么,只要是让观众看的东西,总归既有技术质量标准,同时也一定要有美好的东西。

  路一鸣:我很想问问吴老师和徐先生,散打王的冠军,区域赛的冠军赢一场比赛,能挣多少钱?

  徐锐:前两年散打王一般的最后的那个王奖金在30、40万这个标准,他大概一年最多的时候打过五、六场比赛,在散打王的具体规则体系里面,具体的一下解释不清楚。那么现在每场比赛的所谓最终胜出的那个人大概一场能够拿到一万到两万,是他们所谓的这个奖金,出场费大概也有那么几千块钱人民币,因为作为我们的散打运动员来讲就已经和原来那个有了一些变化,因为他们原来是挣死工资的,就在这种所谓的这种专业队,一个月可能就是千八百块钱,一两千块钱,大概也是这个标准。

  路一鸣:吴老师,你知道你那个爱徒李连杰拍一个电影得多少钱吗?

  吴彬:听说是1000万美金的身价。

  徐锐:《英雄》据说是打折,给张艺谋面子是5000万港币,据说,这都是江湖传言。

  路一鸣:不过现在看起来成为电影明星的武术界的人比这个成为散打王的人,市场价值要高。

  徐锐:就是任何的这种商业中的商品开发,千万别把它就是归在一个模式里面,应该说是因产品的不同,因消费者的不同,因它产品属性的不同,应该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开发方式和不同的市场表现。

  乔然:我觉得武术作为中国的国粹,它有四种基本方式完全可以按照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是搞成中国的体育产业,比如说第一种就是吴老师他们从事的这种教学,比如说跆拳道,空手道,在国外已经是商业品牌了,反而比我们中国武术在国外商业运作的市场要大。

  徐锐:提到这个,这是几年以来一直想的一个事情,跆拳道在中国大都市的成功,它有它成功的道理,那么我们能不能打造一种时尚的武术培训。

  吴彬:跆拳道它在美国可是了不得,据我了解,所有的体育项目,包括篮球也好,自由拳击也好,棒球也好,最富就是跆拳道的老板,为什么?就是练得人太多了,而且它每年的活动也多,小的跆拳道馆有它的考试,考一次试要收一次费,考一次试要换一次带,又要买他的带,考一次试换一次服装的颜色,又得买服装,鞋、服装、带子这么一折腾,一个月,两个月就要考一次到两次,然后这个考试完了还得去参加它这个地区的比赛,那等于又(要)去交报名费,可是家长还特别愿意自己的小孩子去练,因为健康。

  吴彬:什么原因它有几条,第一条跆拳道馆开在商业区,也就是最繁华的地方,最繁华的地方也就是咱们说大商场、商品贸易这一些,然后在这个地方家长要去(接)学生下课了,她也想去买菜了,或者想去做头了,或者去美容了,这个带着孩子就走了,孩子走了她就干这些事,孩子往哪儿放呀?小孩一看,哎,它(跆拳道馆)台阶上高馆大玻璃,大镜子,从上到下好几米,里面什么活动都看得清楚,跆拳道喜欢喊声,呀,小孩一看这个精气神足就进去了,就拉着他妈说我要去,我得练。

  路一鸣:说明武馆开的这个地方也是有讲究的?

  吴彬:这是一个讲究,他妈说也正合适,你不去练吗,反正我一个月我给跆拳道馆交100美金,一个礼拜两次课,一共8次课交100美金就完了吗,这样一个武馆只要100个学生他就1万美金,那么200个学生很容易。

  徐锐:应该说吴老师刚才说的跆拳道,我相信未来肯定会诞生基于北京、上海、广州这种大都市的时尚武术的培训的这种基地。

  吴彬:应该是这样。

  徐锐:这种东西呀,作为一个娱乐产品本身,它的这种消费是必然的,必然的消费肯定带来给他的这个发明者和运营者无穷的收益。

  路一鸣:有的时候我们在看一些卫视的时候,中间会有一些武校的广告,这个算不算是我们武术市场或者功夫市场上很大的一块市场领域或者收入的来源?

  吴彬:应该说是,为什么应该说是呢?因为打开这个局面的主要应该说是《少林寺》电影的成功。

  徐锐:而且受益的是电影制片厂。

  吴彬:81年的《少林寺》、82年的《少林寺》少林寺和《少林寺》电影,确实是风靡了咱们全国,不管是武术界的人,老百姓也喜欢看,很过瘾。

  徐锐:吴老师,你都不知道,当时我甚至有一度想打个小包就从北京 跑到少林寺去学,剃光头。

  路一鸣:那你还不够坚决,因为当时确实有人就这么去了。

  徐锐:很多很多,据说80年代初,那个“登封”的一条街都搭的帐篷,全是开武馆的。

  乔然:现在登记在册的这种合法的武术学校在全国将近有两万家。

  路一鸣:有这么多?

  乔然:对。

  路一鸣:学员都多少?

  乔然:一个塔沟武术学校有一万一千人。

  路一鸣:赶上一大学了。

  乔然:一般的学校都有三四千,这个吴老师知道的。

  徐锐:中国5000人以上的学校,没有具体的统计,我们估算大概得有那么50、60所以上。

  乔然:有。

  徐锐:包括安徽的,山东的,松江,福建,河南、包括浙江。都差不多是这样的数字。

  吴彬:泉州都是这么大的。

  路一鸣:那要是这么说的话,是不是这个武术的教学,或者开武校的这种方式是最为普遍的,是占整个武术商业利润很大一块的内容。

  乔然:但是我个人认为更大的商业市场在后面这一块,实际上武校的人现在已经开始悟到了这个门道,你看连美国人都悟到了这个门道,其实花木兰跟美国人没什么关系。那女将花木兰就是功夫,所以美国的迪斯尼看中了中国的国粹,这个功夫好,故事传奇,他把它改编成卡通片,在欧洲一卖,7.8个亿美金呀,所以外国的演出商就看中了这个市场,他们现在纷纷投资,制作什么呢?就是中国的武术的功夫剧。

  路一鸣:这说明功夫可以成为秀。

  吴彬:有一定的商业性。

  路一鸣:做出功夫来秀。

  吴彬:少林雄风,少林武术团的一个演出的出厂价格已经超过了其它门类的卖价。

  吴彬:现在我考虑我们乔老师提到的关于组织功夫秀这个节目,原来就一直在想,如果现在大家那么喜欢看功夫电影,毕竟有很多人觉得,功夫电影特技比较多一些,拍摄技巧多一点,现在特别是用电脑电视手段上来以后,他有一些特技的做法更巧妙了,那还有很多人特别想看真的东西,那么我想把电影的这些故事,我们自己新编一些内容,放到舞台上去演出。

  路一鸣:那么更多这种商业的机会我们需要条件,我们能够一步一步的去完善它,我们才能够达到更多的商业链条或者商业价值?

  乔然:现在需要什么呢?要打造更好的国际品牌,就需要解决跨地区跨行业的协作和资金的融资,这样有了大的资金的地盘,第二是把武术这项技术和我们编导人的艺术结合起来,这也是跨行业了,这样打造出了一台中国的功夫秀,而且还得有金融界的朋友参与融资制作,现在还需要一个商业推广一个团队,经营方面的人共同来参与,才能打造出中国武术的商业品牌。

  徐锐:如何更好的利用外国的资金和中国的内容,打造一些新品牌肯定是一种思路,但是我觉得国内资本市场是非常活跃的,游资包括这个民间资本非常多,找不到很好的这个生财之路。

  路一鸣:你刚才不是说有很多人找你吗?

  徐锐:应该说散打王的投资商从98年开始,就已经不遗余力的来投入到这个武术品牌和产业链的开发,到现在应该说专题片上说的那个数字可能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那么未来可能还要继续投入下去,作为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国的民间资本,有这样愿望打造以中国的传统国粹的内容的商业化的品牌、产品,这种愿望的人还是很多的。

  乔然:这里面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如果我们国内的资本不跟国外的资本结合起来,那么关键是销路,比如说吴老师是一个外国的制作商,他投资金了,国际上的市场他拼命的就会去找了,对不对,如果你都是中国的资金,打国际市场,你现在在国际市场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吗?

  乔然:外国的商人他只有资金介入了他才能够跟你共同去打市场,如果他至今没有投入,他不但不替你打市场,而且封锁你的市场,这个是经验。

  徐锐:我同意您的这个融资的思路,是站在你们到要打造的功夫秀这个角度上讲的,但是刚才我们讲的这个武术产业除了表演以外,还有一些其它的产品的形式,那么有一些产品应该说在国内就可以生存的很好,我跟你的基础的思路并不矛盾。

  乔然:对,是,市场是两个了,一个国内,一个国际。

  徐锐:您的这个寻找外国资金是立足在您的这个产品的属性基础之上。

  路一鸣:我发现你们俩在争执时候都是从这个市场运作的角度出发,但是你们两个都离不开一直不说话的吴老师,您站在哪一方呢?

  吴彬:从我心里边愿意我们自己有实力的人来支持这样的演出的投入,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你要打开外国的市场,一定要双方都投入。

  吴彬:其实你们俩谈的都没矛盾,因为你讲的主要是立足在你那个散打王,你讲的咱们电影,功夫秀。

  徐锐:所以谈的是有不同。

  吴彬:但是我希望散打王这个生命力要往国外走,更强,但是先把这一套东西再完善,更好。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