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农溪有一个让当地人津津乐道、颇为自豪的真人真事。2001年,有一个日本的少女画家来到这里旅游。为纤夫矫健的身形、发达漂亮的肌肉、动人的情歌所陶醉。一心想嫁给他。可惜纤夫已经有了妻儿,拒绝了画家的爱情。女画家回到日本闷闷不乐,终于又来了神农溪,想让纤夫跟她一起回日本。纤夫爱他的家乡,至今仍然留在那里替游客拉纤为生。
三峡的历史似乎和纤夫有着直接的关系。瞿塘峡那些著名的古栈道据说也是来自于纤夫的脚步。然而如今,即便在蓄水之前,长江上真正的纤夫也早已绝迹。剩下的不过是在神农溪和小三峡等几个旅游点为游客表演的角色,他们身后的纤绳常常是松松垮垮的,并没有使劲。偶尔的几个险滩才需要他们真卖力气。而那一刹那,人作为一个完美生物的构造才显露无疑。肌肉运动的韵律,身体平衡的协调,人和自然的完美结合,还有人使用简单工具所产生的无穷力量。加上自然不加任何修饰的船歌,歌词中常常是直接的爱的表白,那的确是醉人的。
然而蓄水却可能使这最后的纤夫失业。
进入神农溪和长江的汇合口,看不见原来的急流险滩,溪水平静如静,峭壁映入水中,衬得水更青,一时让人分不清水和山。曲折的地方,水是幽深的绿色。突然有阳光照来,依然是透光的碧玉的颜色,却看不到底。原来这里的水深不过半米,船过能听到船底和卵石摩擦的声音。现在?“三十多米了!”导游告诉我。原来如此!那浓浓的绿色底下在数天之内竟已经有了如此多的积蓄。
风景换了味道,却依然迷人。如果说以前的神农溪是让人笑着、唱着、惊叫着漂过来的,那么此时的神农溪就是让人静静地看的。直看得觉得自己也是画中一景,也是地上神仙。总是那么峰回路转着,又豁然开朗。船在走着,风景就自动变化着角度、浓谈和色调。
瞿塘峡的山像是拔地而起,擎天之柱,过瞿塘如过巨人的脚边。仰之弥高,你会有压迫感。巫峡的山则是婀娜的仙女,过巫峡如过美人裙边。你暇思万千,却不敢亵渎。这里的山像是出自仙境,山不高却自有灵气,柔柔地拢住你的视线。
人但凡被被美征服就会在心里涌起淡淡的伤感。不免想起那些船工、那些纤夫。他们的生计又从何而来?此地虽是仙境,却没有摘不完的蟠桃。原先16公里的漂流路段,完全被淹没了。
水渐渐清了,突然低下头来,发现船底的鹅卵石已经清晰可数。山势已高,这里的水浅了。远远看见被当地人叫做“豌豆角”的小船,已经在等我们。依然是竹子的撑竿,竹篾的纤绳。依然是皮肤油亮的纤夫,短短的裤头。“神农溪有60公里长,它源自神农架,上游的地势很高。下游被淹了,我们就向上游开发,它涨一点,我们开一段,就是涨到175米也不怕。”导游的话解了我的疑虑,更保住了神农溪原有的特点和纤夫们的饭碗。
“郎在荆州府,姐在柳杨州,虽然隔得远,同天共日头——”歌声又回荡在峡谷之间,盖过了我们的笑声,过险滩的惊叫声,互相泼水的嬉戏声。
据说,那个日本画家至今未嫁。“——隔了九重山呦,相会在七月半——”。(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见证三峡135》直播记者 张泉灵)
旅游小贴士:拉纤到了准备漂流的地方,可去农家吃一顿土家族的佳肴。熏肉火锅更是一绝。所有的纤夫都会唱很好听的山歌,而且,你越夸他唱得越好。下船的时候,一般都应该给小费,一个游客给10块钱左右,收齐了,一船都给船老大(掌舵的那个就是)。但是当地要求船工不能索要小费。船工的收入中,有一半来自小费。每拉一次,大约一个半小时,从旅游公司一人可以拿到35元。一年一个人的总收入大概是一万二、三。
据说旅游公司还计划在涨水之后,专门开辟一条线路,提供裸夫拉纤的游览项目。这本是长江纤夫的风俗,为的是减少水的阻力。后因被认为是有伤风化而绝迹。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见证三峡135》直播组、《时空连线》节目组联合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