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见证135     三峡手记     峥嵘岁月“筹”     造福泽四方     旧貌换新颜         



三过瞿塘峡(张泉灵)


  
(图:直播移动船驶入三峡)


  清晨,被雨声叫醒。拉开窗帘,原只想看看雨势有多大,是否会影响到我们早上的新闻直播。眼睛望着窗外的风景却再舍不得离开。

  这才是梦里的三峡。雨点在已经开始显得平静的江面上轻敲出涟漪,云雾松松地绕在峭壁的中央,明明是静静地,并不见它挪动,等你移走了视线在回过头来,它已经变了形态,躲到了山背后。这才看见山涧里出现了无数条大大小小的瀑布。只是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只看得见柔和的白练的闪动,却听不见冲击的的轰鸣声。只有雨点打在船帮上的声音在耳边慢慢退成背景。钻出浓雾的山顶像是直插到天宫里去,烟波浩淼,水天一色,只有这眼前的一排山是擎天的柱子。雄伟却不霸气。

  云雾帮了山水的忙,像是中国水墨画常用的技巧。云遮住了山头,不完全的构图让人充分可以想象它的伟岸;雾隐去了班驳的的背景,是天然的留白。而那层层叠叠的山峦就像水墨晕染出来的层次,近处的礁石也只有焦墨枯笔可以写出它的神韵。

  这幅画就这么无声的流动变幻着镶在了我的窗口。怎叫人不痴呢?

  下午船过瞿塘峡,仰望白帝城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感觉。这还只是正式蓄水的第二天。再过几时,它成了湖中一座孤岛,后来人倒要笑话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是大大的不通了。转过白帝城,右岸便是著名的瞿塘峡摩崖石刻。这是我在短短一年多来第三次见到它。此时,唯有那巨幅的“夔门天下雄,舰楫轻轻过”的原作还在挣扎露在江面2米之上。上一次在数天之前的5月28号,它还悬在半空。再上一次,去年的1月,也是为了直播,它边上的两块宋代的石刻因其珍贵要被切割下来,收入博物馆。我曾亲耳听到那刀锋和石壁接触那刹那的声音。只能听到是因为当时我的直播报道点是在奉节老城,那里的政府大楼将在十分钟后被爆破拆除。刀锋切割石壁的声音通过我们的直播通讯系统直撞我的耳膜,心里冒出来考古老专家的话:“文物的价值在于它本身和发现它时它所处的位置、形态。当我们把它送入博物馆,它的第二种价值就不存在了。”那一次,我们曾把船停在岸边。然后沿着礁石往上爬,到了它的脚下已经时气喘吁吁。而此刻它就在我们的船舷边。我都似乎应该俯身触摸它。以目前涨水的速度,恐怕只是在今夜或明天吧。它的左上几十米处,一幅完全的复制品已经赫然刻入石壁。因为是新的,颜色要比原物鲜艳很多。如果不是熟客恐怕此时也未必能找到真迹。这已经是我最后一次目睹新旧两块同样的石刻同时悬于江上。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景观。我让摄像一定要在一个画面中把两个石刻都记录下来。这也是历史。

  石壁的下游,本是川江上一个著名的险滩。今天,我们的船长说,他是第一次在这个航段上驶过了如此平静的水面。岸边的信号台恰巧在我们的船经过的时候被爆破拆除。那儿的工作人员使劲地冲我们挥手说,“再见——”

  历史总会被改变的。改变历史也总要付出代价。而我们是在记录改变的过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见证三峡135》直播记者 张泉灵)

  旅游小贴士:游三峡,特别是再游,一定体验一下上岸走走的感觉。特别是瞿塘峡的古栈道,是所有的徒步旅行者都会爱上的。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见证三峡135》直播组、《时空连线》节目组联合供稿)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