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德国

德国中医教育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24日 17:21

  德国的中医教育起步较晚。80年代以来,中国医学在政界和公众舆论界有着良好的形象,社会需求量大增,致使得有关教育发展较快。但从总体上说,办学档次不高,多为短训班、度假班、业余班,间或在现代医学院饺开设某些专业或学科。至今尚缺乏以中医、针灸命名的院校,更无完整规范的中医教育体系。拟从学校教育社会力量办学与普及教育三个方面简述。

  (一)学校教育

  80年代,德国不少医科大学开设了针灸课,估计有数十名讲师,不足10名教授。90年代中期,已在38个医学院校开设了针灸课,另有10个单位增设了"中国医学"讲座。慕尼黑大学走在前列,1977年他们举办了首次针灸巡回教学讲座。在学生的推动下,1983年成立了"经验医学研究所"。 该所还出版了《中国古代医学思想史》,也作为教材使用。该书拥有广泛的读者,影响已超出医学界。该所所长文树德(P. U. Unschuld)教授是著名的汉学家、医史学家,还是哲学、药学、公共卫生学博士,更是宣传中医、教授中医的杰出人物。许宝德(F. Hubotter)是柏林大学的医学、哲学教授、汉学家,是最先把中医搬上德国犬学课堂的人,1963年就在柏林大学教授中医。80年代,大学相关专业的传统医学课定为715个学时,针灸占161个学时。中医学习班301个学时,针灸占166个学时,中医处方24个学时,可见中医类学习班均以针灸占绝对优势。1992年科隆会议商定针灸课为160学时,并举行考试。慕尼黑大学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前列。1977年,该校举办首次针灸巡回教学讲座。1982年大学生们向州议会提出建议,促使次年建立了一家"经验医学研究所"。据统计,1982至1989年间,在总计715个传统医学课时中,针灸占第一位,为161个学时;而在总共301个学习班学时中,针灸也是第一位,为166个学时,另外,(处方)中医也有了24个学时。(处方)中医的教学主要在慕大的医学史研究所进行。该所是中医经典著作德文(及英文)翻译和介绍的大本营,如"难经"、"医学源流论"等,其中"中国古代医学思想史"等水平很高,读者面超出了医学界。而且,该所的几位汉学家不但能说中文,关键是能读古汉文。最近出版的"银海经纬"系眼科经典著作,国内临床中仍使用,因此实用性较强。目前,他们在做翻译"黄帝内经"的前期准备工作,利用计算机逐词地搞统计性释义研究,整理了大量资料,功夫之深令人叹为观止。多年来,各种协会都提供进修针灸等中医疗法的机会,包括组织去中国短期进修。也有自由职业者经营联系去中国进修的业务。另外,也有不少人自己联系去中国学习,甚至有直接索取信息者。还有的在华人中医师那里学习针灸。总的来说,专门研究中医的单位寥寥可数,而结合实践搞研究的较多。慕尼黑大学主要依靠基金会的赞助,搞了个名为"研究与教授自然疗法"的长期项目,从1982年到1992年,十年间做了大量的推广普及工作,大办各种学习班,直接参加活动的学生数从最初的20人增加到220人,提高了11倍。该项目的工作已被纳入全德38个医学系的教学内容。他们谋求把几个自然疗法的专科诊所合并成大医院,甚至在酝酿建立一所(门诊加住院)进修学院。慕尼黑一家小型的私人影片公司在拍摄自然疗法系列片(每片约40分钟),其中,"中医"一片就是由他们担任技术顾问的。今年,他们拟定新的五年计划,重点是促进自然疗法的科研以及学院化。中医处方学率先由慕尼黑大学医史研究所讲授。德中医科协会有限公司总经理雅曼佛也在拍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大学、汉诺威医科大学等处讲授中国医学。再有汉斯·约·施柰德,是1984年在德国传统医学校才接触中医,后跟越南医生实践针灸,1986年首次来华就读于天津中医学院,1988年到浙江中医学院进修中医,目前以中医针灸临床与教学为主要工作。 西德医学研究院,前几年已正式将中国医药著作列为研究生必读之书。该国许多医药科学专家对中国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名著中有关消除雀斑、防止皮肤皱裂有滋润肌肤的处方中的药物,运用电脑进行筛选,发现当归、川芎等中药具有良好的美容作用。

  (二)社会力量办学

  近40年来,陆续成立中医药、针灸教育组织,如德国中医培训中心、德国针灸师进修中心等,均负有中医教育的任务,他们开办多种形式学习班、培训班、座谈会。多数认真传授有关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有严格的考核考试制度。德国自己培养了一批针灸师、中医师,活跃在医院、诊所和研究所,这是一批了解国情民情土生土长的新生力量。有的,则组织学员来中国短期进修,也有人求助于中国使馆联系来华学习、深造,有的则在华人中医师处拜师学徒,要学习正宗的中医技术。一般来说,在德国学习中医的机会不少,但由于翻译教材和师资水平等问题,还较难领会真谛、把握要点,故有人呼吁中国中医名家要定出国门,举办定期或不定期、多层次的培训班、报告会,并输出电脑看病软件和好的录像、电影资料。

  (三)普及教育

  影视、电台的听众、观众最多,是全民性普及教育的重要工具,是舆论导向,因此也是发展与传播中医的窗口。德国最大的一家电视台ZDF曾多次采访报道魁茨汀中医院,曾由其著名的节月主持人制作了电视片,用46分钟介绍中医药,在黄金时间播出,引起较大反响。一家电影制片厂拍摄了长达1个多小时的中医药电影科教片,在电视台多次播放。慕尼黑的一家私人影片公司拍摄自然疗法系列片,中医药专辑由慕尼黑大学的有关专家担任技术顾问,现已拍摄完毕;他们又拟定了新的五年计划,还要拍摄中医综合疗法的专题片,以促进中医科学研究及学院化。汉堡赤心·杜中医研究所也与国内联合摄制了"20种常见病的简明针灸疗法"的录像片,中、德两种语言配音,以供中医针灸的教学和传播使用。类似的电化教学资料还有一些,是域外中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德国还缺乏中医、中药、针灸的专门学校。

  (资料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

(编辑:吴晓洋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