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中医药在香港

香港中医药的科研与学术交流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24日 14:48

  一、香港的中医药组织

  香港的中医药民间团体较多,这些自发性的中医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对香港中医药教育及科研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如下几个:

  “侨港中医公会”,于1929年成立。曾在1951年开办中医学校,因学生人数不足,且经费有限,只办了两届就停办了。

  “侨港国医联合会”,成立于1931年。该会发起人之一为同盟会会员吕哲公,出版过报纸刊物,影响颇大。

  “香港中医师公会”,成立于1931年。最初取名为“中华国医学会”,附设中医讲习班,当时由东华三院中医潘诗宪主持。此会在1945年与“香港国医公会”合并,已改称为“香港中医师公会”。

  “九龙中医师公会”,成立于1946年,会员很多。平时经常举办中医药讲习班。

  “港九中医师公会”,成立于1949年,附设港九中医师研究所,潘诗宪任所长。它与“九龙中医师公会”是会员最多的中医药团体。成立之初计划组织总会,以统一名目繁多的各中医药团体,但后来各团体不愿放弃原有名称,没能做到把各中医药组织联合在一起。

  “香港新华中医中药促进会”,成立于1976年。与广州中医药界有较多的学术往来,曾组团往广州中医学院、华南植物园进行医学交流。1979年8月曾在香港大会堂举办“中国草药药剂展览”,展出药用植物和国内出品的药品制剂等,规模较大,是历年来香港少见的中国医药展览。

  香港的中医药团体基本上是作为地区性中医药从业人员互相联络的一种组织,一般每年组织年会进行社交活动。其中偶然举办一些中医药学习班,但整体影响不太理想。

  二、中医药的刊物与书籍

  香港的中医药刊物很少,不仅是严肃的学术刊物,就连普及的中医药刊物也很少。这主要是因为内地杂志如《中医杂志》及各省市出版的中医药杂志较多,在香港各书店随处可见,内容丰富、水平较高、价格便宜,这些都是香港刊物难以办得到的。

  战后香港中医药杂志出版过多种,1951年陈居霖主办的《现代中医药》及1954年张公让主办的《中国新医药》两种月刊流传较广,当时一些中医稿件尚不乏佳作,直到60年代初期,由于销路不畅,不得不停刊了。

  需特别提出的是陈存仁老中医,曾出版大量的普及医书,有《食物疗病方》、《胃病验方》、《小儿百病验方》、《针灸百病实用验方》等,仅“震旦图书公司”出版他的著作就有十九种之多。还有“香港上海印书馆”出版他的作品,如《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医师手册》。他还编撰了《皇汉医学丛书》(共14册)、《津津有味谭》(共12册)及《疗养食谱丛书》。在香港中医界中,陈存仁是著作最丰富的一位。

  三、中医药著作

  《中国历代名医录》,陈居霖编著,1955年现代中医学院出版。陈氏为现代中医学院院长。本书收集历代医家生平、著作,内容颇丰富,但稍嫌粗略,许多地方未经详细考证。

  《增订岭南采药录》,庄兆详编著,1956年现代中医学院出版。《岭南采药录》原为萧步丹的著作,大半转载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何克谏的《生草药性撮要》及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药物往往有不易考查或传闻失实的地方,庄氏乃根据多年观察实物所得加以注明,并附亲自描绘的植物药图片。

  《中国医学史图鉴》,陈存仁编撰,1968年自资出版,有英文“中国医学院”字样为其出版者。此书以图片为主来说明祖国医药历史的发展过程,图片是相当丰富的,文字说明简洁扼要,但所引文献有的未经正确考证。文字均有中英对照,在外国文章中曾见有引据此书的文字。其图片大部分转载自《中华医史杂志》,教书虽印刷精美但图像翻印则不理想。

  《中国医药发展史》,上官良甫编著,1974年新力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以各代医家事迹为中心的一般普及读物。

  《中国医药史大纲》,任勉芝编著,1976年新亚医药出版社出版。此书特点是采用近年发掘出土的文物资料,由远古到清代扼要著说。

  《香港中草药》,庄兆详、李宁汉编著,1978年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这算是香港第一本中草药书籍。载有中草药一百种,因香港中草药有上千种,预备继续出版。本书以拍摄实物,制成精美的彩色图片为其特色,且均选择草药开花结果的时候。每种中草药都列出学名、生长环境、性味功能、主治方法、方例等,与国内各省中草药手册在形式上大致相同。

  《An Enumer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l)(《中药名目编》��笔者暂译),胡秀英编著,1980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胡氏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植物分类学九年,著有《香港植物志》(未付样)。此书是方便医药科技人员检索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等资料,约有1700种植物、135种动物和110种矿物的中医常用药。

  《图解中国健身法》,邹为钞编著,1987年8月香港桃源出版社出版。

  《抗肿瘤本草图谱》,欧明编著,199Q年9月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

  《国际中西医结合研究》,夏洪生主编,1997年7月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为广泛交流世界各国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同时庆祝香港回归,探讨香港回归后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术的繁荣、发展,深港两地及世界一些国家医学界同仁举办了’97深功回际中西结合学术研讨会。大会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对收到的600余篇来稿进行了认真负责的评审、筛选,将其中466篇论文编辑成书,分为基础医学、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行为医学和非药物疗法等几部分。

  四、中医药的学术研究

  近年来,香港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已有一定的发展。除了已成立18年的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外,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等也陆续建立了中医药研究中心。还有一些学会、中医学院、中药研究所等也致力于开展各种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出版一些学术杂志。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真伪鉴别、安全性分析、中药质量检定、检测方法、中药药理学等等。

  其中研究水平最高的机构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中药研究中心。其前身为1975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的中药研究小组,其成员有张雄谋、江润祥、杨显荣等,植物分类学专家胡秀英博士也参加了此项研究。这个研究组很重视内地历年所出版的中草药手册的资料,几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收集,图文并茂,共有30余册,以每册中每一植物作一项,再按植物分类系统编排,共有15000项,分为280科,1400余属,3900余种。组里特设药用植物园,培植益母草及各种草药,都是经过分类鉴定的品种,还设有大量繁殖白鼠为动物模拟试验的培养室。该中心现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泰国、斯里兰卡、缅甸等联系密切,常有学术交流。目前,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与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研究所联合,正在建设一个较为先进的中药电脑资料库,储存了国际上绝大部分的英文中医药期刊和有英文文摘的中文中医药期刊。运用这个资料库,可以按其药用植物、化学、药理学、临床等几部分,高效率地检索中医药文献。此外,还出版一种英文版的《中医药文摘》杂志。中药研究中心还设有中药博物馆,不仅仅收集、保管、整理、展出各种中药标本,并且介绍中药的品种、产地、性味、功用等,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还可对中药标准及名贵药材进行鉴定。他们使用核磁共振仪、多次扫描红外光谱仪等先进设备,将各种中药成分分析数据直接输入电脑,并用标准中药及从中分离出来的纯化合物“指纹”进行分子水平的比较,以保证鉴定质量。

  数年来香港中医药的主要成果有:对有缩宫作用的益母草碱进行了化学合成,在动物模型实验中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成绩;目前在研究天花粉的蛋白质结构,希望做合成的试验,大致上研究的方向是引产和抗艾滋病病毒。其他还运用生化、物理、电子等先进科研设备,对中医药其他领域进行研究,如耳针电戒毒法对激素的影响;中子源激射药材对特性变异的影响;电脑模拟脉诊的研究等。香港规模较大的制药厂不多,并且都没有设备进行中医药科学研究。此外,香港也有很多中医(如陈存仁、张公让、庄兆详、任勉芝等),在报纸副刊上发表中医药学论文,对祖国医学理论作一些探讨。

  目前,香港中医药研究机构对中药毒理学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他们运用生药学和化学分析证实了附子的毒性;生物实验表明赠酥对小鼠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并有致畸作用。在中药药效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如丹参的多学科综合研究、蒲黄预防大鼠心率失常的研究、三七皂着抗钙作用的研究、柴胡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中药复方或配伍应用的研究等。近十年来,香港大学医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的生化系从化学、生化与药物学方面对知母的降压功能,鸡骨草治黄痕,吴茉英、益母草、天花粉引产的实验研究做了不少工作。

  此外,香港的中药制造商在生产现有成药、改良剂型或开发新药时,也开始重视保证其产品质量的科学依据和生产过程中的系统化检定程序,并制定安全标准及质量规格。

  (资料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

(编辑:吴晓洋来源:CCTV.com)